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绵阳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深化水污染综合治理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创新绿色服务模式,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全面推行绿色低碳生产

优化能源结构调整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深入推动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创建,推行绿色设计,落实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政策,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推行清洁生产。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推进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支持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鼓励园区引进共生和补链项目。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新材料环保建材,因地制宜实施既有居民建筑节能改造、公共建筑绿色改造。降低碳排放强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气候变化科普宣传体系,拓展气候变化区域交流合作。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路径,提升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设以总量争取、配额分配为重点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营造节能减排氛围,共建美丽绿色家园。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建立完善绿色生活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分种类分阶段实现塑料垃圾源头减量。鼓励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加大新能源和低排量汽车推广力度。鼓励和引导消费者使用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有机产品,限制过度包装,自觉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依托环境日、地球日、全国低碳日、节能宣传周等,大力宣传呵护环境、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全民行动理念,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试点。开展节能行动。严格项目节能审查和监察,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与过剩产能市场退出机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行能源合同管理,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进用能权交易和有偿使用。实施节水行动。全面落实流域和区域水量分配方案,严格执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进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中水利用比例,全面实施已建居民小区改建中水系统,加快淘汰城区公共场所、公用建筑落后用水设施,加快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土地矿产利用效率。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加强矿山综合整治,创新矿产资源经营管理体制,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强固体废物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广应用再生产品,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工业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治理和回收再利用。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开展新一轮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绵阳。

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以空气质量持续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突出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和标本兼治,加强重点污染源管控,明显降低PM2.5和臭氧浓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以有效控制颗粒物和臭氧污染为管控重点,实施“减排、压煤、抑尘、控秸、治车”五大工程,采取源头消减、过程防控、末端治理全过程防治措施,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提高科技治污能力,推动城乡空气质量全面改善。加强露天禁烧管控和农业氨污染控制,推动秸秆等农作物综合利用。强化大气污染分区管控。以涪城、游仙、安州、江油、三台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和常态化区域协作机制。参与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开展区域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协同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实施分区管控、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快推进化工、制药、工业涂装、电子、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深入推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深度治理,实施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推进重点区域工业污染源全面达到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坚持“油、路、车”综合治理,修订完善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区,提升控制区排放标准,推进排放不达标工程机械清洁化改造和淘汰,推进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在线监控。

深化水污染综合治理

以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全面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工业污染达标、城镇污染治理能力建设、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水平提升、移动源污染治理。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巩固县级及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与治理成果,着力解决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健全河湖管护长效工作机制,推进水环境分区管控,严格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严格控制地下水利用,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优化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布局,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完善污水收集管网体系,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实施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分质处理,强化河道入河排口整治,补齐农村生活污水处置能力短板。强化水环境风险防控。加强预防设施和预警体系建设,开展积累性风险调查评估,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河道常态化管养机制,加强水务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建设,健全河湖实时监测、污水数字管网和污水运行、处理在线监测系统。

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的原则,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加强农用地污染防控。严格农用地分类管理,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结合农用地污染详查成果和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定成果,实现安全利用区农产品达标生产,推进严格管控区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深入开展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落实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加强对土地征收、收回、收购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开展建设用地污染地块重点管控,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统筹谋划治理修复工作,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采取风险管控措施,防止污染扩散。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水平。推动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之间的协同管控。严格落实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集中处理设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预防制度,重点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工业固体废物堆场、涉重金属企业、矿山开采等风险管控和治理,切断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构建土壤环境管理支撑体系。建立污染地块全生命周期环境监管体系、土壤污染防治及风险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土壤环境应急处置修复工程,完善管理、技术和装备研发和推广机制。

第三十八章加强生态系统保护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修复。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建设山区生态屏障,加强生态保育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强化山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地建设。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力度,提升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救护能力,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整合优化归并各类自然保护地,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广元共建共管四川翠云廊古柏省级自然保护区。推进新一轮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加强退化林和残次林修复,大力实施森林抚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国家储备林建设等森林提质增效工程。加强绵阳森林城市体系建设,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森林城市。实施城周生态治理,推进环城生态带建设。开展涪江-嘉陵江流域森林生态屏障建设。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推行林长制,编制林地草地保护利用规划。推进数字林草建设,建立“天空地人”一体化动态监测体系,实现森林草原资源、火灾火情、有害生物实时监测、实时预警、实时防控,维护森林草原资源安全。实施林区道路、防火隔离带等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林草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流域生态功能

继续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流域生态功能持续改善。实施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一河一策精准施治。加快推进涪江、安昌江干支流等重点流域生态修复,加强水质优良河流、湖库保护,严控周边开发建设。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以保障生态流量为根本出发点,实施转变高耗水方式、闸坝生态调度、完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开展重要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落实水土保持规划,综合运用湿地恢复与建设、河湖生态建设、水生生物完整性恢复等措施,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通过护堤(岸)水土保持、河岸生态整理等措施,保留、保护、恢复原生态自然河岸。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各项举措。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推进跨部门联合抽查,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提升联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能力。推进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立法和联合执法。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健全“谁污染、谁付费”的排污权市场化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开展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完善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绩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多元投入长效机制,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评价考核制度。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县级党政主要领导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审计制度。

环境保护重点领域

环境保护重点领域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工程。构建城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体系,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监测与治理为重点,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加快清洁能源的利用,实施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颗粒物(PM10和PM2.5)、VOCS污染治理工程。

水环境质量改善工程。重点实施涪江、梓江、凯江、安昌江、通口河、平通河、石坎河、干河子、秀水河等重点河段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强水库水体质量监测与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全面实现工业污染源废水、生活污水达标排放,严格实施地下水超采控制工程。

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工程。定期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推行使用符合标准的有机肥、高效肥,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对土壤污染治理修复,严格划定永久耕地保护区域。

生态保护功能区建设工程。抓好北川、平武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龙门山生态功能区建设,共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加强城市绿地、绿道、绿带、河流风光带建设,建设一批公共绿地、湿地公园、植物园、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完善自然教育体系,推进自然博物馆、大熊猫繁育等基地建设。

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流域区域环境风险预警监控、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重点产业园区建立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危化品生产使用调查与防控体系。推进环保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重视新污染物治理。

资料来源:绵阳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水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分析报告-产业竞争现状与发展规划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3年我国肉鸡出栏量增长9.83% 其中白羽肉鸡占比超过50%

2023年我国肉鸡出栏量增长9.83% 其中白羽肉鸡占比超过50%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也带动了鸡肉、猪肉等肉制品需求量提高。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白羽肉鸡祖代更新数量为127.99万套,同比增长32.85%,为近五年新高。

2024年04月23日
我国大豆行业种植面积及产量已连续三年增长 黑龙江为主要产豆省份

我国大豆行业种植面积及产量已连续三年增长 黑龙江为主要产豆省份

从播种面积来看,2021年之后我国大豆种类面积一直为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23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 10470 千公顷,比上年增加 227 千公顷,增 2.2%;全国平均单产每公顷 1991 公斤,比上年增加 11 公斤,增 0.5%。

2024年04月17日
种业振兴行动持续进行 我国种子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回升 市场格局呈三梯队

种业振兴行动持续进行 我国种子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回升 市场格局呈三梯队

从市场规模来看,除了在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我国种子市场规模下降之外,其它年份均为增长趋势。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种子市场规模达到了1406亿元,同比增长2.0%。

2024年03月26日
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3.8% 去产能成为行业主要目标

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3.8% 去产能成为行业主要目标

具体从企业生猪出栏量来看,在2023年出栏量最高的企业是牧原股份,出栏量为6381.6万头;其次是温氏股份,出栏量为2626.22万头,第三是新希望,出栏量为1768. 24万头。

2024年03月12日
我国海参食品存在供不应求局面  行业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我国海参食品存在供不应求局面 行业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从产量来看,在2022年我国海参总产量248508吨,同上一年相比,同比增长了11.59%。具体从各地区来看,在2022年山东省海参产量100165吨,占比为40.3%;辽宁产量86140吨,占比为34.66%;福建省产量45636吨,占比为18.36%;河北省材料16159吨,占比为6.5%。

2024年03月01日
我国水产苗种行业动态:晨海水产投资设立子公司布局转基因水产苗种生产

我国水产苗种行业动态:晨海水产投资设立子公司布局转基因水产苗种生产

2023年10月,晨海水产对外投资新增一家企业乐东南早繁水产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经范围包含水产苗种生产、水产养殖、转基因水产苗种生产等;2023年12月,该公司又对外投资新增一家企业晨海种业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投资比例100%,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水产苗种生产、转基因水产苗种

2024年02月04日
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动态:风脉能源(武汉)开始布局低碳高效水产养殖综合开发

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动态:风脉能源(武汉)开始布局低碳高效水产养殖综合开发

近年来,市场需求和相关利好政策带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良好,产值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我国水产养殖总产值由2017年的9183.6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2501.87亿元。

2024年02月02日
需求带动我国葡萄种植规模增长 行业未来发展将可持续化、多元化、智能化

需求带动我国葡萄种植规模增长 行业未来发展将可持续化、多元化、智能化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葡萄消费量突破1098万吨,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89.45万亩。随着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我国葡萄种植规模也将不断增长。

2024年01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