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金融科技50人论坛正式发布《银行卡组织高质量发展推动支付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报告。该报告指出,随着全球经贸格局进入新阶段,支付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呈现“区域化”与“基础设施化”并行发展趋势,实时支付系统和区域性互联互通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报告系统梳理了全球及中国支付行业的发展路径,分析了卡组织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数字化转型和促进生态协同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建议与政策展望。撰写过程中,报告广泛吸纳了卡组织、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技术服务商及学术机构等多方意见,具备较高的专业性和实践参考价值。
技术赋能成为支付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生物识别等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支付流程和用户体验。报告列举了多项行业创新实践,如中国银联基于MCP协议推出AI智能体支付、打造新能源汽车无感充电解决方案,Visa利用AI强化风险控制和商业智能,以及与腾讯合作推出的刷掌支付等,显示出技术对支付安全性、便捷性和无感体验的显著提升。
监管方面,全球正在推进“监管一致性”与“穿透式监管”,力求在公平竞争、风险防控和创新激励之间实现动态平衡。与此同时,账户对账户(A2A)支付、先买后付(BNPL)和加密货币钱包支付等新兴业态迅速崛起,反映出市场对高效、多元化支付工具的持续需求。
报告充分肯定中国支付产业建成“规模全球领先、技术深度渗透、结构多元共生”的生态体系,并指出四大特点:
四大特点
/ | 相关内容 |
一 | 实体卡与数字卡并行发行成为主流,数字钱包因操作便捷成为绑卡支付的核心工具; |
二 | 多元支付方式已实现多场景覆盖,刷卡、扫码、非接(NFC、HCE)、刷掌、刷脸等在商超、交通等高频小额场景中广受欢迎; |
三 | 商业银行、卡组织、支付机构和服务商等多类型主体协同共进,卡组织通过推动标准化、互联互通和成本优化提升产业效率; |
四 | 支付清算市场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卡组织在产品、场景、风控等领域拓展国际合作。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银联“锦绣行动”显著改善了涉外支付环境,其与Visa等国际卡组织合作支持北京等城市地铁开通外卡拍卡过闸服务。2025年,银联与Visa还将联合商业银行推动双标卡从磁条向芯片升级,并共同建设“北京中轴线无障碍支付服务旅游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入境支付便利化,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支付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