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和规范中央预算内投资在节能降碳领域的管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该办法特别强调通过“软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并明确将算力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纳入支持范围,体现了政策的前瞻性与精准性。
《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项目需立足于推进“软建设”落地见效,着力构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此,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教育与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委会主任陈晓华在接受采访时解读称,“软建设”的核心在于通过优化制度供给、完善项目管理流程、强化绩效监控等机制性安排,确保资金投入能够切实转化为持续性的减排效益,有效避免“重建轻管”现象。
从具体支持方向看,《管理办法》聚焦于五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煤炭消费清洁替代、循环经济助力降碳、低碳零碳负碳示范项目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能力建设。
五大重点领域
/ | 重点领域 |
一 | 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 |
二 | 煤炭消费清洁替代 |
三 |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 |
四 | 低碳零碳负碳示范项目 |
五 | 碳达峰碳中和基础能力建设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项目类别中,《管理办法》不仅明确支持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机械等传统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碳改造,还特别强调“支持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整体部署并规模化实施的节能降碳改造”,并首次将“供热、算力等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纳入支持范围。
《管理办法》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其强调长效机制建设、精准聚焦支持方向、适时拓展支持范围的举措,将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保障和管理支撑。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节能降碳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