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能量饮料消费量明显偏低,这也意味着市场仍存在显著的增长空间。
1.能量饮料是我国功能饮料市场的第一大品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能量饮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能量饮料是指含有能量及营养成分或特定成分为身体补充能量,或加速能量释放和吸收的饮料制品。作为我国功能饮料市场的第一大品类,其地位稳固,2019至2024年间市场规模占比始终保持在65%以上,持续主导整体市场格局。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2.多重因素驱动!能量饮料行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销量与市场规模双增
近年来,我国能量饮料行业发展向好,销量和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4年,其销量从51亿升增至75亿升,年复合增长率约8.03%;市场规模从770亿元升至111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7.67%。这一良好态势主要得益于以下多重因素协同推动: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其一,消费基础持续夯实。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019-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733元增至41314元,人均消费支出从21559元增至28227元,购买力提升为能量饮料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直接带动消费需求释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其二,企业营销推广成效显著。企业通过明星代言强化品牌认知、赞助体育赛事绑定健康属性、开展社交媒体互动贴近消费者等方式,多维度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既提升了能量饮料的市场接受度,又深化了品牌黏性,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其三,消费场景不断拓展。能量饮料消费场景已从传统的加班、熬夜、运动后等“疲劳”场景,延伸至聚会、旅行、日常保健等休闲场合。场景扩容直接推动消费群体扩大与购买频次提升,为行业打开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
其四,销售渠道体系持续完善。目前能量饮料行业已形成“线下与线上”多元化分销网络:线下覆盖传统商超、便利店、加油站便利店、自动贩卖机等终端;线上结合电商平台、社交电商等渠道,显著提升产品终端可见度与消费便利性,实现对不同人群的广泛覆盖。
其五,产品创新激活消费潜力。为适配细分市场需求,企业在口味、配方(如添加天然成分、推出低糖/无糖款、减少添加剂)及包装设计上持续优化,既吸引新客群尝试,又提高老顾客复购意愿,进一步拓展了行业消费边界。
3.能量饮料市场集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提升、保持行业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竞争态势,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表现突出,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高效完善的渠道体系以及持续的研发创新,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其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31.7%稳步提升至2024年的47.9%,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年报、观研天下整理
东鹏饮料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 | 详情 |
品牌优势 | 经过三十余年的沉淀与发展,公司已成功将东鹏品牌打造成为拥有广泛知名度的国民饮料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根植了能量、运动、力量等品牌印象。“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品牌主张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累困”场景第一联想的饮品。 |
成本控制优势 | 公司在能量饮料行业首创PET瓶包装,并沿用至全部主要产品,形成标准化成本优势;持续优化能源使用,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相关成本。在渠道费用管理方面,其借助数字化技术、创新促销、返利策略、优化投放及强化团队管理,精准管控渠道费用,提升使用效率,促进产品销售与市场拓展。 |
销售渠道优势 | 公司建立起线上线下结合,全方位、立体式的销售网络。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超过3200家经销伙伴和覆盖全国且深度下沉的超过420万家终端销售网点的销售网络,已实现近100%地级市全面覆盖。网点众多、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的线下销售网络使公司的产品触手可及。与此同时,公司持续推进“冰冻化战略”,截至2025年6月30日,我们累计投放冰柜数量逾40万台,进一步加强产品可见度,提升单点销售。此外,积极拓展线上及其他新兴渠道,在主流电商平台渗透率持续提升的同时,不断尝试新兴社交媒体,探索直播卖货等销售模式,更好地抓住年轻消费者。 |
产品创新优势 | 持续产品迭代:从经典款到推出无糖型(添加L-α-甘磷酸胆碱,提升提神效果并满足健康需求),并构建覆盖不同需求的多元化产品矩阵,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采用科学配比成分,通过协同作用实现提神醒脑与缓解疲劳的双重功效,精准匹配竞技场景需求。 |
研发优势 | 公司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研发管理中心,负责监督新产品和工艺开发的各个方面。该中心下设专门小组,专注于研发管理、产品开发和包装开发;已实施一套全面的标准化研发流程体系,涵盖产品规划和预算、市场调研、原材料选择、配方和生产工艺开发、包装和设计、评估和试点测试、产品发布、生命周期管理和升级。这一框架确保了公司研发项目的高效和精确执行,为持续创新和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4.人均消费量偏低,我国能量饮料未来增长空间显著
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能量饮料消费量明显偏低,市场增长空间显著。2024年,我国人均能量饮料消费量为5.3升,而同期美国、德国、日本的人均消费量分别达17.1升、16.3升、7.5升。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我国能量饮料市场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存在较大拓展空间。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展望未来,推动市场增长的因素将持续发力: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居民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对能量补充与抗疲劳饮品的需求逐步上升;广告宣传进一步提升大众对能量饮料的认知度与接受度;同时,产品创新、场景拓展等也将为市场注入动力,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产品持续渗透。在此推动下,行业未来发展可期:预计到2029年,我国人均能量饮料消费量有望增至8.4升;同期,销量与市场规模将分别达117亿升、1807亿元,2024-2029年对应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30%、10.16%,整体市场前景广阔。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东鹏饮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