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磁传感器行业技术发展路线清晰 人形机器人、汽车等催生广阔需求市场

1、磁传感器是智能时代的核心感知器件,技术发展路线清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磁传感器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磁传感器是“磁-电”信号转换的核心元件,可用于位移、角度、电流等参数的测量。磁传感器将磁场、电流、应力应变、温度、光等因素作用下引起敏感元件磁性能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以此来检测相应物理量。从技术路线方面看,磁传感器主要分为霍尔效应(Hall Effect)和磁阻效应(xMR)[包括各向异性磁阻效应(AMR)、巨磁阻效应(GMR)和隧道磁阻效应(TMR)]传感器。

根据数据,2024年,全球磁传感器市场由霍尔效应传感器主导,市场份额约64%,磁阻技术AMR/GMR/TMR产品分别占约15.6%/6.2%/13.9%。然而,TMR传感器凭借超高灵敏度和低功耗优势,在高端领域逐步替代传统技术,并且随着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TMR传感器有望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

根据数据,2024年,全球磁传感器市场由霍尔效应传感器主导,市场份额约64%,磁阻技术AMR/GMR/TMR产品分别占约15.6%/6.2%/13.9%。然而,TMR传感器凭借超高灵敏度和低功耗优势,在高端领域逐步替代传统技术,并且随着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TMR传感器有望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磁传感器四种技术类别参数对比

技术 Hall AMR GMR TMR
功耗(mA) 5~20 1~10 1~10 0.001~0.01
灵敏度(mv/V/oe) ~0.05 ~1 ~3 ~100
动态响应范围(0e) ~10000 ~10 ~100 ~1000
分辨率(nT/Hz1/2) >100 0.1~10 1~10 0.1~10
工作温度范围(C) <150 <150 <150 <200
气隙(mm) 3.5-4.0 - 5.0-5.5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磁传感器功能划分精细化,满足多元化的下游需求

磁传感器按功能可分为开关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子罗盘等类别,满足多元化的下游需求。

磁传感器应用领域

产品 应用领域
位置传感器 由霍尔开关集成器件与磁性转盘构成,工作时将转盘输入轴与被测旋转部件相连,磁性转盘随其转动,霍尔传感器则在每个小磁铁经过时产生脉冲信号。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量,即可得出被测对象的转速,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系统等场景中
速度传感器 基于磁场变化检测旋转部件的速度与方向,磁环或齿轮转动时产生交替变化的磁场,芯片把磁场转化为电压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输出,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如凸轮轴、曲轴、变速箱及ABS轮速的监测
开关传感器 根据外部磁场强弱控制输出端的通断状态,可与速度、方向检测模块配合使用,形成多维传感解决方案,覆盖多种应用领域
电流传感器 基于线性霍尔效应实现磁电转换,通过检测聚磁环缺口处磁场变化,芯片将垂直磁场按比例转化为电压输出,反映原边电流变化,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发电及电网、储能系统等
电子罗盘 利用地磁场确定地理北极的装置,具备高精度方向识别能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器人、航海以及自动驾驶等导航系统中。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人形机器人催生广阔市场,高精度磁传感为关节控制刚需

磁传感器凭借高精度、非接触式及抗干扰能力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人形机器人等场景中。例如,在机器人领域,磁传感器通过高精度关节定位、实时姿态识别与动态运动协调,成为提升人形机器人灵活性与安全性的核心元件,其应用场景正从传统工业向智能装备领域加速渗透。

磁位置传感器在机器人领域应用

机器人类型 应用场景描述 磁性位置传感器的作用
工业机器人 在焊接、装配和物料搬运等操作中,需要高精度的机械臂运动和定位。 提供实时位置和方向数据,确保机械臂的精确移动和定位,保证作业精度和质量。
自动导引车(AGV) 在仓库中,AGV需要沿着预定路径高效、准确地运输货物。 跟踪地面磁条,实现快速精准导航,提高运营效率,减少库存管理的时间和资源投入。
手术机器人 在医疗手术中,需要精确控制手术工具以进行复杂的微创治疗。 精确控制手术工具,使外科医生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微创手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机器人假肢和外骨骼 机器人假肢和外骨骼需要根据用户的运动意图进行自然、直观的运动。 实时追踪运动,使设备能够响应用户意图,实现更自然和直观的运动控制。
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需要在家庭和商业环境中导航和清洁,如地板吸尘器。 辅助导航,帮助机器人避开障碍物并有效清洁,提高清洁效率和效果。
教育机器人 在教育领域,机器人被用作教学工具,教授运动控制和反馈等概念。 教授运动控制和反馈概念,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帮助他们理解机器人技术基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有诸多机器人企业纷纷发布产能,所以2025或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例如,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1万台Optimus,2026年中开始量产每月1万台,2027年达到每月10万台;FigureAI未来4年将量产10万台人形机器人;华为夸父人形机器人计划2025年发布并实现一定规模量产;宇树科技 G1在2025年将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规模的突破性增长。

各机器人企业量产规划

企业

型号

量产节奏

Tesla

optimus

内部目标25年生产1万台机器人,产能第一步扩至1000/月;26年计划1万台/月,再下一步27年达到10万台/

1XTechnology

NEOBeta

预计2025年量产数千台NEO双足机器人,2026年规模化量产,2028年达到数百万台量产目标

FigureAI

Figure

未来4年将量产10万台人形机器人

华为

夸父人形机器人

计划2025年发布并实现一定规模量产

宇树科技

G1

2025年公司将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规模的突破性增长

智元机器人

远征A2

20251月量产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下线

傅利叶机器人

GR1

2025年全行业有望达1000台以上

优必选

WalkerS1

预计在2025年第二季度具备规模化交付条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2024年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随着技术进步、应用范围扩大以及需求增长,到2029年,规模有望增长至750亿元,到2035年进一步增至3000亿元。随着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对磁传感器在精度、体积与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推动其朝微型化、高集成度及强抗干扰方向持续演进,磁传感器有望在新一轮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显著受益。

根据2024年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随着技术进步、应用范围扩大以及需求增长,到2029年,规模有望增长至750亿元,到2035年进一步增至3000亿元。随着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对磁传感器在精度、体积与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推动其朝微型化、高集成度及强抗干扰方向持续演进,磁传感器有望在新一轮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显著受益。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电动化+智能化双轮驱动,带动磁传感器用量大幅增长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其中传感器承担着对车辆运行状态和外部环境的实时感知,是系统实现精准控制的前提。根据相关资料,分产品看,磁速度&位置/磁开关/电流产品的单车用量分别为20-30颗/30-50颗/20-30颗,对应单车价值量分别为140-210元/21-35元/140-210元,合计单车用量为80-100颗,单车价值量为280-420元。

磁传感器在汽车动力、底盘、车身系统中的应用及单车价值量

类别

动力

底盘

车身

性能要求

数量(颗)

价值量(元)

速度

凸轮轴、曲轴

ABS轮速等传感器

/

宽频带(3-10kHz)、低抖动(<2%)、宽气隙容忍度

20-30

140-210

位置

线性位置

油液位等传感器

刹车、油门踏板、车身高度等传感器

/

高响应速度(ns)、高分辨率(0.1°)和精度(0.2%FS)、低温漂(±0.05%FSO/-40~150°C)

角度位置

驱动电机转子、热管理水泵、节气门阀、EGR阀等

EPS扭矩、方向盘转角

汽车微电机转子角度:座椅、雨刮、门天窗

开关

/

/

座椅、雨刮、门天窗、大灯、阅读灯

30-50

21-35

电流

电机、电机控制器、BMS、车载充电器OBC

电子助力转向/线控转向、电动液压制动、自动驻车

汽车微电机控制电流、座椅、雨刮、门天窗

高线性度、宽频带、低温漂

20-30

140-210

数量(颗)

25-35

15-25

30-50

/

80-100颗,280-420

价值量(元)

175-245

105-175

21-35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接力发展,磁传感器行业需求空间广阔。根据相关资料,燃油车中磁传感器的使用量为30-50颗,而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中的磁电流传感器使用量增至80-100颗,单车使用量实现翻倍增长。因此,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加,对磁传感器需求也随之上升。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较2024年同期增长均超40%。

随着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接力发展,磁传感器行业需求空间广阔。根据相关资料,燃油车中磁传感器的使用量为30-50颗,而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中的磁电流传感器使用量增至80-100颗,单车使用量实现翻倍增长。因此,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加,对磁传感器需求也随之上升。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较2024年同期增长均超4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技术驱动未来 我国开关电源行业在数字化与新能源浪潮下迎来新机遇

技术驱动未来 我国开关电源行业在数字化与新能源浪潮下迎来新机遇

在AI算力爆发与新能源革命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开关电源行业正步入新一轮高增长周期。数据中心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30kW,催生了对高效钛金级电源的迫切需求;同时,新能源汽车年销超1280万辆与充电桩网络的快速扩张,为行业开辟了广阔的增量市场,推动技术向高功率密度与智能化持续演进。

2025年11月28日
我国压力变送器行业:外资主导 出口先旺后弱但均价持续上涨

我国压力变送器行业:外资主导 出口先旺后弱但均价持续上涨

我国压力变送器应用广泛,化工与石化为核心需求领域。近年来在场景拓展与新旧需求释放下,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当前市场由外资主导,但以川仪股份等为代表的国产厂商正加速追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压力变送器市场长期维持净出口态势,但进出口市场层级分化显著,出口以中低端为主、进口聚焦高端,两者均价差距明显;虽出口呈现先旺后弱态势,但

2025年11月26日
板翅式换热器市场分析:性能优势打开成长空间 技术工艺决定企业竞争力

板翅式换热器市场分析:性能优势打开成长空间 技术工艺决定企业竞争力

当下,我国作为全球原铝(电解铝)第一大生产国,为板翅式换热器的原材料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解铝总产能中,中国占比高达57%;俄罗斯、加拿大紧随其后,占比均为5%;美国、澳大利亚位列第三梯队,占比均为2%。产量方面,2025年1-9月我国原铝(电解铝)产量约为3396.8万吨,同比增长2.2%,延

2025年11月24日
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中国企业主导家用市场 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

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中国企业主导家用市场 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

随着制冰机应用从商业领域拓展至民用和工业领域,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已超百亿。根据数据,2024年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达212.9亿元,其中商用制冰机、民用制冰机、工业制冰机、医用及其他制冰机分别占比51.43%、34.76%、11.51%、2.3%。预计2028年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272亿元。

2025年11月23日
我国柴油发动机行业:从阶段性波动到AI驱动结构性增长 市场马太效应持续深化

我国柴油发动机行业:从阶段性波动到AI驱动结构性增长 市场马太效应持续深化

进入2025年,柴油发动机市场重新步入增长轨道,呈现稳步回暖的恢复特征,但增长节奏较为平缓,未出现爆发式反弹。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我国柴油发动机累计销售422.6万台,同比增长5.9%。其中10月,国内柴油发动机销售39.91万台,受上月基数影响环比下降5.4%,但同比仍实现11.42% 的增长。这一回暖态

2025年11月22日
换热器节能涂层材料:应用领域多点开花下需求不断释放 慧谷新材为国内龙头企业

换热器节能涂层材料:应用领域多点开花下需求不断释放 慧谷新材为国内龙头企业

在全球“双碳”目标深入推进与节能降耗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换热器作为工业生产、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关键传热设备,其能效提升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而换热器节能涂层材料凭借优异的抗腐蚀、防结垢、强化传热等特性,正迎来终端应用的“多点开花”局面,市场需求不断释放。

2025年11月22日
政策驱动与格局重塑 我国风机行业有望步入价格修复与盈利改善新周期

政策驱动与格局重塑 我国风机行业有望步入价格修复与盈利改善新周期

在“十五五”装机目标明确、行业自律公约落地与国家“反内卷”政策持续加码的共同驱动下,中国风机市场正迎来关键转折点。尽管前期风机大型化导致的供需失衡与价格战曾严重挤压行业利润,但随着政策强力干预、订单持续高企及原材料成本触底,市场已步入价格上行与盈利修复的明确通道。我国风机行业竞争核心正从“低价抢单”转向“价值竞争”,新

2025年11月20日
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行业分析:核心部件迎量产前夜 智能化与集中化趋势渐明

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行业分析:核心部件迎量产前夜 智能化与集中化趋势渐明

作为决定灵巧手性能的关键传动部件,腱绳材料行业正伴随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而驶入快车道。在特斯拉Optimus等巨头的示范效应下,市场需求日益明确,吸引特种纤维、金属微丝等多路厂商涌入。然而,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行业高技术壁垒与标准化挑战并存,未来竞争格局将趋向于拥有核心材料技术与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且产品智

2025年11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