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高温合金行业产需缺口逐渐扩大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1.航空航天为我国高温合金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

高温合金又称为耐热合金和超合金,是指以铁、钴、镍为基体元素,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熔合而成的,能在 600℃以上超高温及一定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一类金属材料。其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抗氧化、抗热腐蚀、抗疲劳及断裂韧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燃气轮机、汽车、核电、石油化工等领域。目前,航空航天为我国高温合金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占比超过五成。

高温合金应用领域情况

应用领域 用途
航空航天 可以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燃烧室、导向叶片、涡轮盘、涡轮叶片及其他承力件、紧固件等
燃气轮机 可以用于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叶轮等
汽车 可以用于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叶轮,内燃机阀座、镶块、进气阀等部件。
核电 主要应用于承担核反应工作的核岛内,包括燃料机组、控制棒驱动机构、压力容器、蒸发器以及堆内构件等。
石油化工 制造承受高温、腐蚀性介质的零部件,如管道、阀门、热交换器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高温合金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高温合金凭借其在高温环境下卓越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能力,已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在现代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的用量占比高达40%-60%,凸显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出行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在航空出行需求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稳步上升,由2018年的3639架增长至2024年的4394架。这一增长态势直接带动航空发动机及其配套高温合金的市场需求,为高温合金行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增长动力。

高温合金凭借其在高温环境下卓越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能力,已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在现代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的用量占比高达40%-60%,凸显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出行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在航空出行需求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稳步上升,由2018年的3639架增长至2024年的4394架。这一增长态势直接带动航空发动机及其配套高温合金的市场需求,为高温合金行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增长动力。

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观研天下整理

2.燃气轮机产量快速增长为高温合金创造可观的市场需求

燃气轮机领域同样是高温合金的重要应用市场,主要应用于涡轮叶片、叶轮等部件。2021至2024年,在关键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进口替代进程加速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燃气轮机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量从438.6万千瓦大幅提升至827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54%。这一快速增长态势不仅为高温合金创造可观的市场需求,更推动了材料性能的持续优化和升级。

燃气轮机领域同样是高温合金的重要应用市场,主要应用于涡轮叶片、叶轮等部件。2021至2024年,在关键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进口替代进程加速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燃气轮机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量从438.6万千瓦大幅提升至827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54%。这一快速增长态势不仅为高温合金创造可观的市场需求,更推动了材料性能的持续优化和升级。

数据来源: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观研天下整理

3.政策暖风频吹,推动高温合金行业发展

高温合金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材料,近年来获得多项政策重点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相继出台《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年远景目标》《“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温合金产业的技术突破和市场应用拓展。

我国高温合金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0年8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等四部门 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围绕保障大飞机、微电子制造、深海采矿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在光刻胶、高纯靶材、高温合金、高性能纤维材料、高强高导耐热材料、耐腐蚀材料、大尺寸硅片、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
2021年3月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年远景目标 推动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材、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高纯稀有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电子玻璃等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取得突破。
2021年1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学技术部 自然资源部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 围绕大飞机、航空发动机、集成电路、信息通信、生物产业和能源产业等重点应用领域,攻克高温合金、航空轻合金材料、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化合物、高性能特种钢、可降解生物材料、特种涂层、光刻胶、靶材、抛光液、工业气体、仿生合成橡胶、人工晶体、高性能功能玻璃、先进陶瓷材料、特种分离膜以及高性能稀土磁性、催化、光功能、储氢材料等一批关键材料。
2022年8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八部门 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 到2025年,原材料品种更加丰富、品质更加稳定、品牌更具影响力。高温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半导体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产品和服务对重点领域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同时提出:重点发展高温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稀土功能材料、生物基和生物医用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支持鼓励高温合金、航空轻合金材料、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化合物等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和产业化。
2023年8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等四部门 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 研制高强韧汽车用钢、高品质零部件用钢、长寿命耐磨钢、高品质工模具钢、超高强度钢、新一代高温合金、增材制造用黑色金属粉末等机械结构材料标准。
2023年12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 将高温合金纳入鼓励类目录。对鼓励类投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信贷支持。对鼓励类投资项目的其他优惠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023年1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 年版)》 支持 GH4169G、GH3230、GH4061 等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与叶盘材料和航空航天用变形高温合金材料。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行业产需量快速上升且产需缺口逐渐扩大,下游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我国高温合金行业起步于1956年,经过六十余年发展,现已成为全球少数拥有高温合金生产体系的国家之一,建成了多个装备先进、产能规模可观的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进步、利好政策推动以及下游需求增长,我国高温合金产量和需求量快速上升,分别由2018年的2.2万吨和3.7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4.9万吨和7.9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7.37%和16.38%。不过,由于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我国高温合金产能建设滞后,产需缺口从2018年1.5万吨增至2023年3万吨,年均符合增长率达14.87%。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高温合金行业正处于成长期,产量与需求存在显著缺口,进口替代空间大。

我国高温合金行业起步于1956年,经过六十余年发展,现已成为全球少数拥有高温合金生产体系的国家之一,建成了多个装备先进、产能规模可观的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进步、利好政策推动以及下游需求增长,我国高温合金产量和需求量快速上升,分别由2018年的2.2万吨和3.7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4.9万吨和7.9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7.37%和16.38%。不过,由于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我国高温合金产能建设滞后,产需缺口从2018年1.5万吨增至2023年3万吨,年均符合增长率达14.87%。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高温合金行业正处于成长期,产量与需求存在显著缺口,进口替代空间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预计未来我国高温合金行业将迎来多维度的增长机遇,下游需求有望持续增长。首先,航空航天领域作为核心驱动力,随着国产大飞机量产提速、军用航空装备迭代升级以及低空经济快速崛起,对高温合金的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其次,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和能源结构调整,燃气轮机在电力、船舶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为高温合金行业带来可观的需求增量。再者国内核电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对高温合金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释放。最后,技术创新将不断拓展高温合金在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领域的应用空间,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5.本土企业正通过多维举措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高温合金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材料,其技术门槛高、生产工艺复杂,目前我国具备完整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有限,整体国产化率约60%,尤其在高端产品领域仍与PCC、ATI等国际领先企业存在显著差距。但值得关注的是,在相关利好政策支持下,本土企业正通过研发创新、技术攻关、人才建设、产能扩张等多维举措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例如:

图南股份通过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74%)、建设研发机构与平台,联合国内相关企业、高校、院所等成立产学研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截至2024年末,其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8项。

钢研高纳持续优化科研体系,建立了以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事业部等业务部门为中心的研发体系和创新主体,近年来开发了高代次变形和粉末高温合金、3D 打印用高性能高温合金等关键技术,基本实现了变形高温合金产品生产链条的贯通和研制生产一体化的能力。上大股份聚焦以高温合金为代表的特种合金产品高值、高效、高技术循环再生技术,在国内首创了“第二种高温合金工艺路线”,实现了高温合金高返回比生产制备。

中洲特材通过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加强技术等人才梯队建设,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146人增长至2024年的162人。‌隆达股份加速产能建设,2025年将新增铸造高温合金2000吨,变形高温合金3000吨产能。

展望未来,本土高温合金企业将面临重要发展机遇。随着国产大飞机量产加速和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自主化进程推进,国产高温合金凭借性价比优势、供应保障能力及本地化服务优势,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同时国际供应链波动导致进口材料交付周期延长、成本上升,叠加国产替代政策支持,进一步强化了本土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这两大因素推动下,预计本土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高温合金行业产需缺口逐渐扩大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高温合金行业产需缺口逐渐扩大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高温合金凭借其在高温环境下卓越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能力,已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在现代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的用量占比高达40%-60%,凸显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航空出行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在航空出行需求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

2025年07月09日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发展向好 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智能化、绿色化已成必然趋势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发展向好 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智能化、绿色化已成必然趋势

有色金属冶炼是全球基础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发展受到经济和技术以及市场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高速发展,逐步摆脱以往粗放的生产模式,冶炼加工技术日趋成熟,部分工艺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新材料、军工、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保

2025年07月05日
我国银粉市场供不应求 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未来发展将更加侧重于技术创新

我国银粉市场供不应求 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未来发展将更加侧重于技术创新

银粉行业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被用作导电材料和防腐材料。不过到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电子工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银粉在电子元器件制造中的广泛应用。进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银粉的需求持续攀升,同时,新制备技术的涌现以及新应用领域的开发也为银粉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进入21世纪后,纳米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微细球形铝粉行业: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高端产品存在明显供给缺口

我国微细球形铝粉行业: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高端产品存在明显供给缺口

我国微细球形铝粉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延伸,既包括铝颜料、耐火材料等传统应用领域,更拓展至太阳能电子浆料、火箭推进剂、核废料处理、电容器积层电极箔、半导体氮化铝等战略新兴领域。近年来我国微细球形铝粉产量和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但高端产品供不应求。此外,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13家微细

2025年06月23日
“金银比”修复周期 全球白银向“工业金属主角”转型 行业长期配置价值仍存

“金银比”修复周期 全球白银向“工业金属主角”转型 行业长期配置价值仍存

当前,白银行业从“贵金属配角”向“工业金属主角”转型。不过,在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工业需求结构性增长及“金银比”修复的多重驱动下,白银行业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2025年06月20日
我国钢帘线行业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

我国钢帘线行业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

近年来,我国钢帘线产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出口市场表现更为亮眼,出口量快速增长。同时我国钢帘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预计未来将向更高强度级别升级。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钢帘线头部企业加速推进全球化布局,通过海外建厂、合资合作等方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2025年06月13日
我国硅钢行业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突破 “双碳”下高牌号硅钢或将迎来结构性景气

我国硅钢行业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突破 “双碳”下高牌号硅钢或将迎来结构性景气

尤其是进入21世纪,我国硅钢行业更是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产能规模跃居世界前列,还掌握了高端取向硅钢等核心技术,满足了特高压、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特殊需求。目前我国硅钢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跑至领跑的突破,硅钢“卡脖子”成为历史,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军工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

2025年05月31日
我国无取向硅钢行业生产能力提升 终端需求提档升级推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发展

我国无取向硅钢行业生产能力提升 终端需求提档升级推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发展

随着国内硅钢供给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无取向硅钢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在2021年实现由硅钢净进口向净出口的转变,并在之后保持净出口量的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无取向硅钢出口量80.5万吨,净出口量73.2万吨,创历史新高。

2025年05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