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铜加工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行业盈利承压及需求升级倒逼企业向深加工转型

一、铜加工上游资源端匮乏,对外依存度极高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铜加工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铜加工是指以纯铜或铜合金为原料,通过塑性加工(如轧制、挤压、拉伸、锻造等)制成各种形状和规格的铜材。

中国铜矿资源储量仅占全球铜矿资源储量的4.2%,且铜矿品位普遍较低,外部供应依赖特征明显。 2015-2024年我国铜矿石及其精矿石进口量由1323.3万吨增长至2811.4万吨,2024年铜矿对外依存度高达 94.0%。

中国铜矿资源储量仅占全球铜矿资源储量的4.2%,且铜矿品位普遍较低,外部供应依赖特征明显。 2015-2024年我国铜矿石及其精矿石进口量由1323.3万吨增长至2811.4万吨,2024年铜矿对外依存度高达 94.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我国铜加工产业优势突出,铜加工材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资源端匮乏,产业优势集中于铜加工行业。2024 年,我国铜精矿产量受限于原料储量等因素,仅占全球总产量的7.8%;而我国精炼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1.3%,阴极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51.7%,铜加工材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7.9%。

资源端匮乏,产业优势集中于铜加工行业。2024 年,我国铜精矿产量受限于原料储量等因素,仅占全球总产量的7.8%;而我国精炼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1.3%,阴极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51.7%,铜加工材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7.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盈利承压叠加需求升级促企业向深加工转型,我国铜加工行业进入整合阶段

我国铜加工庞大存量产能主要得益于铜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24年底国内共有3191 家存量公司。铜初级加工企业定价模式多为“原材料价格 + 加工费”,近年来铜加工产能扩张速度远超过需求增长幅度,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加工费持续承压下行。当前中游企业毛利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部分企业甚至已陷入亏损状态。

我国铜加工庞大存量产能主要得益于铜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24年底国内共有3191 家存量公司。铜初级加工企业定价模式多为“原材料价格 + 加工费”,近年来铜加工产能扩张速度远超过需求增长幅度,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加工费持续承压下行。当前中游企业毛利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部分企业甚至已陷入亏损状态。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铜加工行业过去依赖规模拉动的同质化增长模式遇到瓶颈,同时随着算力中心建设、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推动铜加工需求结构向高端化、高附加值转变,铜加工企业向深加工转型趋势明显,其中头部企业具备规模效应和研发优势,市场份额得以巩固;而大量经营不规范、技术落后的小企业则面临淘汰压力,逐步退出市场,我国铜加工行业进入整合阶段。

新兴领域铜加工材应用情况

应用领域 应用情况
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兴起,驱动新型铜材在关键场景成铜加工增长新方向。以特斯拉 Optimus Gen2 人形机器人为例,Optimus Gen2 大量机械关节构建灵活运动体系,搭配感知系统、灵巧手等实现复杂交互,其内部谐波减速器、力矩电机等组件需要协同运作,对应柔性连接、高精度支撑材料的需求持续攀升。
数据中心 AI 数据中心在技术革新中对数据传输和散热提出更高要求,推动铜在该场景的应用拓展。数据中心作为承载海量数据计算、存储与吞吐的核心,其发展主要由互联网、云计算、AI 的高速增长驱动。相比传统数据中心,AI 数据中心在硬件上新增算力平台、智能调度技术等革新,还引入高性能服务器、自然语言处理等功能,这些升级对数据传输和系统散热提出了更高要求,进而推动铜在数据中心场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与电驱系统带动高性能铜材需求。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铜量约83-85.8kg,主要分布于电动机、锂电池、线缆。新能源车采用的是大功率电动机,其输电线束必须是能够承载高压大电流的铜合金材料线束。铜箔具有良好导电性、柔韧性和适中电位,因此在锂电池中充当负极活性材料载体和负极集流体。新能源车充电桩也额外增加了用铜量,单台充电桩耗铜约13.5kg。
新能源发电 2024 年新能源发电装机用铜量约58万吨,主因光伏、风电用铜强度大:光伏用铜集中于涂锡铜带、连接器、电缆及逆变器等核心部件,其中光伏焊带作为电池组件电流传输枢纽,是关键材料;据铜业发展协会数据,新能源发电系统用铜量较传统发电高8-12 倍(风电每兆瓦用铜 3.5 吨(陆上风电)-9.6 吨(海上风电),光伏每兆瓦用铜5.5 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钨行业市场价格创历史新高的背后:资源瓶颈、出口管制与产业升级

钨行业市场价格创历史新高的背后:资源瓶颈、出口管制与产业升级

钨作为不可或缺的战略金属,其供需动态与价格走势深刻影响着全球高端制造业与国防工业。我国在全球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手握资源与产能的绝对优势,并通过日益严格的出口管制强化其战略属性。然而,在主导地位的背后,国内钨产业正面临原矿品位持续下降、优质资源枯竭的长期挑战,供应趋紧已成为行业新常态。与此同时,我国在再生钨回收利用方

2025年11月26日
供大于求矛盾愈发严峻 型钢行业价格加速下滑 产品向高强轻量化方向转型升级

供大于求矛盾愈发严峻 型钢行业价格加速下滑 产品向高强轻量化方向转型升级

型钢行业竞争激烈,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多采取压价策略,造成了整个行业低利润的尴尬状况。淘汰压力下,企业推动产品、服务不断提升,促进型钢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奔着“做专、做深”的目标发展,积极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特别是一些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如轻量化型钢、高强度型钢、耐腐蚀型钢等,以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盈利能力。

2025年11月26日
三百亿市场呼之欲出 中国一次性金属餐盒行业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

三百亿市场呼之欲出 中国一次性金属餐盒行业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

我国一次性金属餐盒行业销量正以13.6%的年复合增长率狂奔,从2020年的101.1亿个激增至2024年的168.6亿个,并预计在2029年达到惊人的297.1亿个。这一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禁塑限塑”政策为环保替代品打开的确定性市场空间,以及外卖、新式茶饮、预制菜等下游产业对高品质包装的刚性需求。在成熟的铝工业基础与

2025年11月21日
出海、需求变革与技术升级:新能源汽车时代下钢帘线盘条行业迎新机遇

出海、需求变革与技术升级:新能源汽车时代下钢帘线盘条行业迎新机遇

钢帘线盘条作为子午线轮胎的核心骨架材料,其行业发展与轮胎产业乃至整个汽车工业休戚相关。当前,在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对高性能轮胎需求激增以及国内轮胎企业出海建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行业需求动力强劲。然而,行业也同时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加压以及中低端产能过剩等挑战。未来,向高强度与轻量化产品升级、加速产业链协

2025年11月19日
新兴应用激活钽铌行业需求增量 全球资源集中下中国企业加速海外布局破资源瓶颈

新兴应用激活钽铌行业需求增量 全球资源集中下中国企业加速海外布局破资源瓶颈

全球钽资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和巴西。2024年澳大利亚钽矿资源量约 11 万吨,占全球资源量约 70%;巴西钽矿资源量约4 万吨,占全球资源量约28.6%。

2025年11月18日
再生有色金属:破局资源环境困局 政策与协同驱动下的市场机遇与挑战分析

再生有色金属:破局资源环境困局 政策与协同驱动下的市场机遇与挑战分析

得益于政策利好以及市场需求,我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量规模持续扩张。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从1450万吨增至1915万吨,年均增速达7.2%。其中到2024年,再生稀土、锂、铟产量分别占全球市场 90%、75%和70%以上,钨、锡、锗再生产量也超全球总产量一半,且从废旧汽车、

2025年11月13日
政策促高端转型 中国锡行业迎再生革命与机遇 新兴势力以差异化优势崛起

政策促高端转型 中国锡行业迎再生革命与机遇 新兴势力以差异化优势崛起

全球锡资源分布集中,我国储量及产量均居首位。从储量看,2024年全球锡矿储量约420吨左右,其中中国储量100万吨,占比达23.3%;缅甸储量70万吨,占比16.3%;澳大利亚储量62万吨,占比14.4%,三个国家合计占据全球54%的锡储量。

2025年11月12日
产品结构重塑:建筑铝型材承压 工业铝型材崛起主导我国铝型材市场

产品结构重塑:建筑铝型材承压 工业铝型材崛起主导我国铝型材市场

按应用领域划分,铝型材主要分为建筑铝型材与工业铝型材两类。受房地产低迷拖累,建筑铝型材需求疲软、产量下滑;而受益于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及光伏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工业铝型材产量实现快速增长。同时,工业铝型材产量在铝型材市场中的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成功超越建筑铝型材,成为市场第一大品种。当前,行业呈现“高产出、低集中度

2025年11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