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锡资源分布集中,我国储量及产量均居首位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锡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锡是一种有银白色光泽的低熔点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4%,几乎都以锡石(氧化锡)的形式存在,此外还有极少量的锡的硫化物矿。
全球锡资源分布集中,我国储量及产量均居首位。从储量看,2024年全球锡矿储量约420吨左右,其中中国储量100万吨,占比达23.3%;缅甸储量70万吨,占比16.3%;澳大利亚储量62万吨,占比14.4%,三个国家合计占据全球54%的锡储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产量看,2024年全球锡矿产量达30万吨,其中中国、印度尼西亚、缅甸产量分别占比23.0%、16.7%、11.3%,三者合计占比达5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新兴下游领域强劲增长,锡行业整体消费保持稳定
锡具有质地柔软,熔点低,展性强,塑性强和无毒等优良特性,是最具广泛工业用途的金属之一。
锡传统领域需求疲软,镀锡板受铝罐替代冲击较大;在农药、颜料领域仅维持刚性采购;浮法玻璃由于产能出清,锡基浮法玻璃行业订单量同比下降20%。而半导体、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需求激增,为锡消费注入新动力。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国内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8.6%。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3亿千瓦,较2024年9月增长3.54亿千瓦。2025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分别为1124.3万辆和1122.8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5.2%和34.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传统领域需求低迷被新兴领域的强劲增长所抵消,因此锡行业整体消费保持稳定。从产量看,1999-2024年全球锡矿产量由20万吨稳步增长至30万吨,显示出锡消费的持续增长态势。
三、国内精炼锡生产受制于矿端供应紧张,再生锡占比有望提升
随着半导体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锡金属战略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合理控制锡矿开采量,加大冶炼规模,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锡生产国和消费国。2023年我国精锡产量 16.89 万吨,同比增长3%;我国精锡消费量为18.95万吨,同比增长4.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国内精炼锡生产主要受制于矿端供应紧张。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25年9月锡矿进口量8714吨,同比下降11.9%。其中从缅甸的进口量为3137吨,同比增加49.6%;除缅甸外从其他国家合计进口量为5577吨,同比下降22.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精锡与锡精矿缺口主要由再生锡补充。日、美、德、澳等发达国家再生锡产量占精锡的比重已超过60%,而我国仅约为25%,锡再生水平有待提升。随着资源短缺问题加剧,国家政策持续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构建,例如《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达80%以上;2025年发布的《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进一步强调精细化分拣、高值化利用及智能化技术应用,推动再生材料向高端领域转型。政策利好下,预计2025年我国再生锡产量占比将提升至35%以上。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锡业股份为国内锡行业绝对龙头,盛屯矿业等新兴势力以差异化优势崛起
我国锡行业竞争格局分化:锡业股份资源优势突出,为绝对龙头企业,其锡矿储量、产量以及锡精矿产量均处于国内第一,占比分别约为50%、47%、47%;新兴势力凭借差异化优势崛起,如华锡有色遵循锡锑铟多金属一体化战略,将23.8万吨锡资源与2125吨铟储量协同开发;兴业银锡的“锡+银”双驱动模式同样凸显协同效应;盛屯矿业构建“原生矿+再生锡”双供给体系,年处理5万吨含锡废料,再生锡占比35%,较原生矿降低碳排放6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