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DC药物在全球肿瘤治疗领域迅速崛起,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药物,是由单克隆抗体(mAb)和小分子药物通过连接子偶联形成,通过mAb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使得小分子药物在肿瘤组织发挥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传统小分子药物高毒副作用并提高整体治疗效率。
近年来,ADC药物凭借其精准靶向和高效杀伤的特性,在全球肿瘤治疗领域迅速崛起,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癌症疗法之一,被誉为抗癌领域的“明星产品”,市场规模持续快速扩张。数据显示,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28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4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8.17%。展望未来,随着更多ADC药物在不同癌种适应症上的临床突破、获批上市以及临床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行业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到2032年,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940亿美元,2024至2032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仍将保持在26.76%的较高水平,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数据来源:百力司康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2.德曲妥珠单抗销售额激增,拿下全球ADC药物销售冠军
被誉为“史上最强ADC”的德曲妥珠单抗(Enhertu)由阿斯利康与第一三共联合开发,主要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胃癌及胃食管交界处癌等恶性肿瘤。该药物于2019年首次获批上市,此后销售额持续高速增长,从2020年的0.14亿美元迅速攀升至2024年的37.54亿美元。进入2025年,其增长势头依然强劲,第一季度销售额已达10.86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8.31亿美元大幅增长30.69%。值得一提的是,德曲妥珠单抗于2023年超越恩美曲妥珠单抗(Kadcyla)成为全球销售额最高的ADC药物,并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展现出卓越的市场竞争力与临床影响力。
数据来源:医药笔记、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ADC药物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32年市场规模达到141亿美元
国内ADC药物行业起步相对较晚,尽管近年来市场已进入快速追赶阶段,2024年市场规模也已攀升至5亿美元(约合35.9亿元人民币),但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这一规模在全球ADC药物市场中的占比仅为3.55%,占比明显偏低。尤其对比我国庞大的肿瘤患者基数、持续增长的精准治疗需求,以及整体医药市场的庞大体量,当前国内ADC药物市场规模与实际需求间仍存在显著差距,这也意味着未来行业具备极大的提升空间与增长潜力。
展望未来,在患者对ADC药物认可度持续提升、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获批上市药物数量逐年增多及适应症持续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ADC药物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到2032年有望达到141亿美元(约为1012.39亿元),2024-2032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39.20%,增速显著快于全球水平(26.76%)。与此同时,我国ADC药物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也将大幅提升,到2032年有望达到15%。
数据来源:百力司康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4.我国ADC药物获批数量逐渐增多,国产产品展现出优异的商业化表现与增长潜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ADC药物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肿瘤精准治疗需求的持续释放与医药创新体系的逐步完善,ADC药物获批数量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5月,国内已有11款ADC药物获批上市,其治疗领域已从单一癌种逐步拓展至多元化布局,涵盖乳腺癌、淋巴瘤、胃癌、尿路上皮癌、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及卵巢癌等多个癌种,适应症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1款已上市药物中,有三款为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包括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科伦博泰的芦康沙妥珠单抗以及恒瑞医药的瑞康曲妥珠单抗。
截至2025年5月我国获批上市的11款ADC药物情况
药物名称 | 原研企业 | 国内首次获批上市时间 | 治疗领域 |
恩美曲妥珠单抗 | 罗氏(瑞士) | 2020年1月 | 乳腺癌 |
维布妥昔单抗 | 武田(日本)和美国西雅图遗传学公司(美国) | 2020年5月 | 淋巴瘤 |
维迪西妥单抗 | 荣昌生物(中国) | 2021年6月 | 胃癌、尿路上皮癌、乳腺癌 |
奥加伊妥珠单抗 | 辉瑞(美国) | 2021年12月 | 白血病 |
戈沙妥珠单抗 | 吉利德(美国) | 2022年6月 | 乳腺癌 |
维泊妥珠单抗 | 罗氏(瑞士) | 2023年1月 | 淋巴瘤 |
德曲妥珠单抗 | 阿斯利康(英国)与第一三共(日本) | 2023年2月 | 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 |
维恩妥尤单抗 | 安斯泰来(日本)和Seagen(美国) | 2024年8月 | 尿路上皮癌 |
芦康沙妥珠单抗 | 科伦博泰(中国) | 2024年11月 | 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 |
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 | 美国ImmunoGen公司(目前已被AbbVie收购)研发,中美华东(华东医药子公司)拥有该产品在大中华区(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独家临床开发及商业化权益。 | 2024年11月 | 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 |
瑞康曲妥珠单抗 | 恒瑞医药(中国) | 2025年5月 | 非小细胞肺癌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尽管目前国产ADC药物在数量上相对有限,但已上市品种展现出优异的商业化表现与增长潜力。以科伦博泰的芦康沙妥珠单抗为例,该药于2024年11月获批上市,目前已覆盖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适应症。其在上市首月销售额即突破5000万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02亿元,占企业药品总销售额的97.6%。这不仅展现出优异的商业化能力,也标志着国产ADC药物在疗效认可与市场推广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5.国产ADC药物出海成果丰硕
在ADC药物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下,国内众多企业积极布局这一领域,推动行业研发热情持续高涨,相关研发活动也围绕靶点开发、技术升级等方向深入推进。与此同时,随着国内药企研发实力的提升与全球化视野的拓展,国产ADC药物不再局限于本土市场,而是积极寻求海外合作,出海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产ADC药物出海授权交易达成23项,交易总额134亿美元。而2025年第一季度已有6项出海项目达成,交易总额超过150亿美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显示出强劲的国际化势头。2025年一季度达成的6项重要出海交易包括:
信达生物与罗氏就靶向DLL3 ADC药物IBI3009达成授权交易协议,交易金额达10.8亿美元;启德医药将ADC药物GQ1011以及创新生物偶联核心平台技术赋能21个靶点的ADC药物授权给Biohaven和AimedBio两家药企,交易金额达130亿美元;乐普生物就ADC药物MRG007与ArriVent Biopharma公司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交易金额12亿美元;百奥赛图与SOTIO Biotech公司就靶向CDH17 ADC药物达成授权交易协议;映恩生物与Avenzo Therapeutics就EGFR/HER3双抗ADC药物DB-1418的海外授权交易达成协议,交易金额达12亿美元;石药集团与Radiance Biopharma公司就靶向ROR1 ADC药物达成授权交易协议,交易金额达12.4亿美元。
海外药企积极引进国产ADC药物的背后,反映出国内药企研发实力的显著提升和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基础、成本控制能力以及在靶点选择、偶联技术和适应症开发方面的积累,国产ADC药物产品正获得国际认可,逐步成为全球ADC药物领域的重要参与者。(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