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从“心”突破,填补生命鸿沟 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行业百亿蓝海市场启航

前言:

心力衰竭,特别是预后极差的终末期心衰,正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其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患者生存质量极低。当前,中国拥有超过1500万心衰患者,其中终末期患者已逾156万,且数量持续增长。面对这一庞大群体,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作为理想方案的心脏移植又因供体极度稀缺(2024年全年手术量仅1064例),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这一巨大的“生命鸿沟”,为植入式人工心脏创造了刚性的市场需求。在政策强力支持、技术国产化突破、资本持续涌入等多重利好驱动下,中国人工心脏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1、心衰被认为是自发进展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已超六千万人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指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心衰是很多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根据发病位置,心衰可以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由于左心室是体循环的主要泵血器官,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和冠心病)主要损害左心室功能,因此左心衰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植入式人工心脏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目前,心衰目前被认为是自发进展性疾病。根据心衰发生、发展过程,可大致分为初期、进展期、终末期阶段。心衰初期,心肌重构可以对心功能产生部分代偿,但随着心肌重构的加剧,心功能逐渐由代偿向失代偿转变,出现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并伴有多次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发作,此时心衰进入进展期。若经内科优化治疗后,严重的心衰症状仍持续存在或进展,常伴有心原性恶病质,则最终演变为终末期心衰。

终末期心衰阶段患者有严重的心衰症状和/或体征,包括重度呼吸困难、胸水、腹水、双下肢重度水肿等,且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动过缓,死亡率高。终末期心衰的预后极差,根据《心力衰竭外科治疗现状与进展》,终末期心衰1年死亡率接近50%;Dunlay等人的一项基于6836个成年心衰患者的研究显示,终末期心衰患者从确诊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12.2个月,4年生存率约10%,在确诊终末期心衰的第一年内,患者的平均住院次数为 2.91次,再住院率居高不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全球心衰患者数量为6298.1万人,预计到2033年将增加至7151.1万人,预计复合年增长率1.4%。其中,2024年终末期心衰患者为605.9万人,预计2033年将达到647.4万人,2024-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0.7%。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全球心衰患者数量为6298.1万人,预计到2033年将增加至7151.1万人,预计复合年增长率1.4%。其中,2024年终末期心衰患者为605.9万人,预计2033年将达到647.4万人,2024-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0.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心衰患者基数不断扩大,终末期患者已经超过百万人

而在中国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心衰患者数量为1535.0万人,预计到2033年将增加至1772.3万人,预计复合年增长率1.6%。其中,2024年终末期心衰患者为156.6万人,预计2033年将达到172.8万人,2024-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

而在中国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心衰患者数量为1535.0万人,预计到2033年将增加至1772.3万人,预计复合年增长率1.6%。其中,2024年终末期心衰患者为156.6万人,预计2033年将达到172.8万人,2024-203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心脏移植手术量增长面临显著瓶颈,难以满足广泛的临床需求

目前,针对终末期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虽构成基础性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其作用存在明显局限——既无法逆转疾病的根本进程,也难以显著延长患者的长期生存期。对于进展至难治性阶段的终末期患者,临床上主要推荐两种根治性手段:心脏移植与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

心脏移植通过替换病变心脏,是实现心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然而,该疗法在我国面临严峻的供给瓶颈:其一,心脏供体来源极度稀缺,基本仅限于脑死亡患者,总量非常有限;其二,匹配条件严苛,不仅要求血型等多因素高度吻合,且离体心脏的保存时间窗口通常不超过6小时,极大限制了匹配成功率。因此,尽管移植效果明确,但受制于上述因素,我国2024年全年心脏移植手术量仅为1064例,远无法满足庞大的临床需求。

在此背景下,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展现出重要的临床价值。它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还可显著延长其生存期,已成为无法及时获得移植或不适于移植患者的关键治疗选择。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装置植入量已达748台,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势头。然而,该技术本身亦存在局限:受研发难度制约,目前仅有左心室辅助装置获批上市,尚缺乏专门针对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的有效产品,未来技术发展仍任重道远。

在此背景下,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展现出重要的临床价值。它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还可显著延长其生存期,已成为无法及时获得移植或不适于移植患者的关键治疗选择。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装置植入量已达748台,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势头。然而,该技术本身亦存在局限:受研发难度制约,目前仅有左心室辅助装置获批上市,尚缺乏专门针对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的有效产品,未来技术发展仍任重道远。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五大有利因素驱动,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行业的快速发展,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驱动,形成了一个从临床需求到政策、技术、资本与医疗能力的完整闭环。首先,巨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是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面对全国每年仅700-800例的心脏移植手术量与数十万终末期心衰患者之间的巨大鸿沟,人工心脏成为了填补这一生命缺口的唯一有效方案。其次,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为行业扫清了障碍、注入了活力。一方面,人工心脏作为高端医疗器械被纳入“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点战略,享受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显著加速了产品上市进程;另一方面,深圳、陕西等地的医保支付探索试点,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成为市场放量的关键催化剂。

与此同时,技术的突破与国产化崛起是行业破局的核心。以同心医疗的“慈孚VAD”、航天泰心的“火箭心”和永仁心的“EVAHEART”为代表的国产产品成功获批,打破了国外厂商的长期垄断。这些国产产品不仅在小型化、血液相容性等性能上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更凭借成本与售后服务的本土优势,提升了可及性。

此外,资本市场的青睐与医疗体系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大量风险投资与产业资本的涌入,为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商业化提供了充足“弹药”;而阜外医院、安贞医院等顶尖心脏中心建立的成熟植入与术后管理团队,则通过提升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为行业树立了临床信心与示范效应。综上所述,这五大驱动力正共同推动中国植入式人工心脏行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

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市场规模为2.62亿元,预计203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7.01亿元,2024-203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0.8%。

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市场规模为2.62亿元,预计203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7.01亿元,2024-203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0.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展望未来,中国植入式人工心脏行业将呈现多维度的深化发展。技术迭代是核心驱动力,产品将朝着更小型化、智能化和全植入化的方向演进,具体体现在有望实现“经皮能量传输”以根除电缆感染风险,并集成生理传感器以实现泵血的自适应调节。在此基础上,国产替代进程将全面加速,本土企业凭借显著的性价比和贴身服务优势,不仅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更将逐步攻克关键部件,实现供应链的完全自主可控。

与此同时,产品的临床适用范围将显著拓展,从救治终末期心衰患者前移至对中期心衰的早期干预,同时开发针对儿童的专用小型化装置也成为重要方向。为了支撑市场的进一步放量,支付体系将走向多元化,基本医保、商业健康保险、企业援助与分期付款等模式将共同构建多层次支付方案,有效降低患者门槛。最终,随着市场不断成熟,行业将迎来整合与并购,头部企业将通过兼并重组来整合核心技术、渠道与人才,从而提升行业集中度,塑造更稳定、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格局。(WYD)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从“心”突破,填补生命鸿沟 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行业百亿蓝海市场启航

从“心”突破,填补生命鸿沟 我国植入式人工心脏行业百亿蓝海市场启航

心力衰竭,特别是预后极差的终末期心衰,正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其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患者生存质量极低。当前,中国拥有超过1500万心衰患者,其中终末期患者已逾156万,且数量持续增长。面对这一庞大群体,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作为理想方案的心脏移植又因供体极度稀缺(2024年全年手术量仅1064例),难以满足临床需

2025年11月17日
全球5.89亿糖尿病患者催生规模庞大的血糖监测市场 CGM驱动国产替代浪潮

全球5.89亿糖尿病患者催生规模庞大的血糖监测市场 CGM驱动国产替代浪潮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升级、缺乏运动等问题日益突出,叠加遗传因素与环境诱因的共同作用,糖尿病患者不断增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5年4月发布的第11版《IDF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2024年全球20岁至79岁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已达到5.89亿,在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每4人就有1人患病

2025年11月17日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我国益生元已完成从原料供应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布局 市场迈入五大趋势新周期

益生元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正日益广泛。从富含益生元的低温酸奶、乳酸菌饮料等乳制品,到添加低聚果糖的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再到功能性饮料及膳食补充剂,随着消费者对肠道健康管理的日益重视,益生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已从单一功能向多维度健康赋能转变,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核心驱动力。目前益生元在各类食品中已被广泛

2025年11月11日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全球盐酸氨丙啉供给压力加剧 市场价格上涨 国内出口导向下本土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盐酸氨丙啉技术壁垒高,反应链条长,控制要求严格,市场参与者较少,代表包括美国辉宝、大洋生物、绿洲化工、东康源科技、众合化工等。其中美国辉宝和中国大洋生物市占率合计超90%,呈现双寡头格局。

2025年11月07日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政策、需求、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康复医疗迎机遇 但体制不完善+供给不足挑战仍存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但近年这一情况正在不断扭转。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将康复医疗纳入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2025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引导学校联合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基层医

2025年11月06日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血液透析中心增多并下沉 促血液透析行业相关设备及耗材扩容 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增强

在国内,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血液透析治疗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使得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国内医疗资源的不断投入和优化,血液透析中心的数量逐渐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市场的扩容提供了有力支撑。2020-2025年H1我国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由6377家增长至8928家。

2025年10月31日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核心技术突破下骨传导耳机行业多点开花 头部稳步扩张 中小型企业如何突围?

骨传导耳机早期聚焦于医疗领域的听力辅助,为传导性耳聋、单侧耳聋患者提供非侵入式听力重建方案。京东数据显示,2023年面向听力障碍人群的医疗级骨传导耳机产品需求增速高达50%。随着骨传导耳机行业在核心技术(如振子技术、漏音控制技术、噪声消除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骨传导耳机在音质、漏音控制及佩戴舒适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2025年10月30日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两大因素驱动 我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行业成长性较好 国产快速崛起

近年来,随着侵入性检查、介入治疗和手术、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病毒合并曲霉的感染以及由酵母及酵母样真菌造成的真菌性脓毒症。根据数据,全球每年约 3 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侵袭性真菌病平均致死率可达 27.6%。侵

2025年10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