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重组蛋白行业快速扩容 医美等领域开辟新蓝海 政策支持下国产高歌猛进

前言:

重组蛋白结构和功能与天然蛋白高度相似,甚至可通过改造优化性能。近年来,技术的持续创新使重组蛋白更易于获得且价格合理,推动重组蛋白从实验室到商业化跃迁,市场快速扩容。从应用领域看,重组蛋白主要应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医美、工业、农业等领域正开辟新蓝海。

我国重组蛋白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益于相关政策支持,国产重组蛋白企业在技术指标、产能规模、成本控制等方面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国产高歌猛进,我国成为全球重组蛋白主要市场之一。

技术持续创新,全球重组蛋白行业快速扩容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重组蛋白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重组蛋白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如DNA重组技术)在宿主细胞(如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生产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其结构和功能与天然蛋白高度相似,甚至可通过改造优化性能。

全球重组蛋白正经历快速的技术创新,生产方法的进步,提高了产量和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重组蛋白更易于获得且价格合理,推动重组蛋白从实验室到商业化跃迁,利于行业快速扩容。预计2020-2025年全球重组蛋白市场规模将由108亿美元增长至20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1%。

重组蛋白行业技术创新情况

技术创新方式 简介
合成生物学重构生产范式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设计新型蛋白序列,如黄亚东教授团队开发的重组 Ⅲ 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实现 745 个氨基酸序列的人体同源,表达水平国内领先。这种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产品生物相容性,更推动重组蛋白从治疗性应用向消费医疗领域延伸。
AI 驱动的精准研发 AlphaFold2 等人工智能工具可预测蛋白三维结构,加速药物靶点发现。例如,迈科康生物利用 AI 辅助设计新型佐剂疫苗,已进入 Ⅲ 期临床,显著缩短研发周期。
规模化生产工艺创新 君合盟生物开发的重组 A 型肉毒毒素,采用独创的 "靶向递送系统",在成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适应症的 II 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优异疗效,即将进入 III 期临床。这种技术突破使得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成本降低 30% 以上。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重组蛋白主要应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医美领域开辟新蓝海

重组蛋白具有精准性、可大规模生产及低免疫原性等优势,市场应用广泛。

在医药领域,重组蛋白作为抗体药物、细胞治疗、mRNA 疫苗等前沿领域的核心原料,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在工业、农业、医美等领域中,重组蛋白展现出颠覆性潜力。如抗虫重组蛋白(如 Bt 毒素)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已获 2 张二类医疗器械证,用于烧伤、创伤修复;三维打印支架进入软骨修复、角膜再生等临床前研究,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突破2000 亿元。

重组蛋白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应用情况

生物医药

治疗性药物开发

抗体与 ADC 药物

全球首个 Claudin 18.2 ADC 药物维迪西妥单抗(RC482024 年销售额突破20 亿元,胃癌适应症市占率超 60%,其药物抗体比(DAR 值)优化至 8.0,疗效显著提升。国产PD-1/VEGF 双抗药物 SSGJ-707通过悬浮培养实现抗体滴度超 10g/L(国际领先水平),全球权益授权辉瑞获12.5 亿美元首付款,创国产药出海纪录。

重组疫苗

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突破血浆依赖,通过水稻胚乳细胞生产,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90%III 期临床成功,预计 2025 年上市。

罕见病与再生医学

重组 XVII 型胶原蛋白用于红斑狼疮治疗,通过修复基底膜抑制炎症,填补传统方案不良反应缺陷。

诊断试剂原料

重组抗原 / 抗体广泛用于免疫检测,Absea 神经标志物(如 pTau181)可实现 ** 食品过敏原(0.1 ppb 灵敏度)和工业废水重金属(铅,0.1 ppb** 的快速检测。

医美

注射填充与抗衰

重组型人源化胶原蛋白采用自组装技术,成分仅含胶原蛋白 + 生理盐水,支撑中面部形态稳定12 个月以上,实现生物修复替代物理填充;重组 XVII 型胶原蛋白添加至护肤品,修复表皮屏障、减少色素沉着,主打抗衰 + 医美级修复概念。

创面修复与组织工程

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已获 2 张二类医疗器械证,用于烧伤、创伤修复;三维打印支架进入软骨修复、角膜再生等临床前研究,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突破2000 亿元。

生物制造与能源

AI 设计重组酶(普言生物)在生物燃料生产中催化效率提升 30%,耐受高温环境,降低工业能耗

农业

重组生长激素(如牛生长激素)可提高奶牛产奶量15%-20%,但伦理争议待解;抗虫重组蛋白(如 Bt 毒素)通过转基因技术减少农药使用。

科研工具

重组蛋白作为标准品加速新药研发,如 AlphaFold 3 结合实验验证,将膜蛋白结构解析时间从数月缩短至数天;定制化突变体蛋白用于解析疾病机制(如 BAFF 信号通路在自免疾病中的作用)。百普赛斯建立全链条质控体系,重组蛋白纯度 **>95%,内毒素残留<0.1EU/mg**,满足 FDA/EMA 标准。

环境与安全监测

污染物快速检测

基于重组蛋白的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工业废水产甲烷菌活性和铅离子浓度(0.1 ppb 灵敏度);试纸条检测黄曲霉毒素,周期缩短至30 分钟。

生物修复技术

重组降解酶(如多环芳烃降解酶)特异性分解土壤 / 水体污染物,可提升修复效率。

基因与细胞治疗

重组病毒载体(如 AAV),用于血友病、SMA 等基因治疗;CAR-T 治疗中,重组 CD19 抗原,用于细胞激活扩增。

食品与保健品

无动物源重组乳清蛋白、酵母源乳铁蛋白,替代传统成分,提升食品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政策支持下国产高歌猛进我国成为全球重组蛋白主要市场之一

我国重组蛋白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益于相关政策支持,国产重组蛋白企业在技术指标、产能规模、成本控制等方面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我国重组蛋白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发布部门 主要内容
2015.02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对不同种类的重组蛋白,甚至是同一类蛋白,如其疗效机制不同,质量属性差异的权重也不同,分析药学质量相似性时要予以考虑。
2016.07 《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 国家发改委 大力实施制剂国际化战略,加快首仿药、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疫苗等制剂产品出口
2017.05 《“十三五”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科技部、发改委 支持病毒性疫苗、联合疫苗、基因重组蛋白质疫苗、多糖蛋白结合等细菌性疫苗及治疗性疫苗研究
2018.05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 围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以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新型疫苗等新兴药物为重点
2021.02 《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成立科研攻关组,部署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
202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意义 国家药监局 同步推进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
2022.06 《2021年度药品审评报告》 国家药监局 持续跟进各技术路线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进展,尤其是重点跟进重组蛋白类临床试验进展情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如百普赛斯的 HEK293 细胞表达系统已实现 95% 的人源化蛋白生产,技术指标对标赛默飞世尔,而价格仅为其 60%;锦波生物的重组 Ⅲ 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凭借“人源化三螺旋结构"技术,临床数据显示使用 28 天后皮肤弹性改善率达 89%,红血丝减少 47%,2025 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66.25%,稳居行业龙头地位。

我国重组蛋白行业代表企业

企业名称 简介
百普赛斯 作为国内重组蛋白领域的技术标杆,百普赛斯构建了覆盖膜蛋白表达、高纯度纯化等六大技术平台,产品覆盖 2000 余种重组蛋白,客户包括强生、诺华等全球 TOP20 药企。其自主研发的 HEK293 细胞表达系统可生产 95% 接近人源天然蛋白的产品,技术指标对标国际龙头,2025 年一季度海外营收占比达 40%。在 ADC 药物研发领域,公司推出的内吞检测试剂已进入跨国药企供应链,成为国产替代先锋。
义翘神州 义翘神州在重组蛋白种类上形成绝对优势,累计开发超 6000 种产品,尤其在病毒抗原领域占据全球市场领先地位。新冠疫情期间,公司仅用 10 天便开发出全系列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相关产品入围科技部疫情防控先进技术名单。其自主构建的昆虫细胞表达平台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 15%,2024 年诊断试剂原料营收同比增长 30%,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能力加速替代进口品牌。
近岸蛋白 作为科创板上市的 "mRNA 原料酶第一股",近岸蛋白聚焦 mRNA 疫苗用重组酶领域,2024 年相关产品营收突破 5 亿元,占据国内市场 30% 份额。公司开发的 DNA 聚合酶、加帽酶等核心原料性能对标海外品牌,已进入 BioNTech 等国际巨头供应链。同时,其 CRISPR 基因编辑配套蛋白产品切入基因治疗上游市场,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中源协和 中源协和依托临床前 CRO/CMO 全流程服务能力,在重组蛋白药物研发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其开发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可注射级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公司与高校合作建立的合成生物产业园,预计 2025 年重组蛋白产能提升 3 倍,重点布局肿瘤免疫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
丽珠集团 丽珠集团在重组蛋白药物领域形成多管线布局,已上市的重组人绒促性素、托珠单抗注射液等产品年销售额超 10 亿元。其与海外团队合作开发的重组蛋白疫苗进入临床 III 期,预计 2025 年获批上市。
赛升药业 赛升药业在生物生化药品领域拥有 5 个国家药品标准原研品种,主导产品纤溶酶注射液、薄芝糖肽注射液等占据细分市场领先地位。公司通过子公司布局重组蛋白药物研发,已完成实验室阶段研究,计划 2025 年启动中试生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国内重组蛋白行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我国重组蛋白市场规模达约270亿元,占全球总市场规模的比重达30%左右,我国已成为全球重组蛋白重要市场之一。

国内重组蛋白行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我国重组蛋白市场规模达约270亿元,占全球总市场规模的比重达30%左右,我国已成为全球重组蛋白重要市场之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口服减肥药产品持续推进,减重效果比肩注射剂型。诺和诺德于2023年5月公布口服司美格鲁肽 50mg 治疗肥胖症的 OASIS-1的Ⅲ期试验结果。OASIS 是评估每日一次口服司美格鲁肽 25mg 和 50mg 治疗肥胖症的全球三期临床开发计划,共纳入约 1300 名肥胖/超重合并并发症患者。据诺和诺德公布数据,基线平均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银屑病患者基数庞大,2022年全球约1.25亿人,其中中国约670万人,占比高达53.6%。随着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增多,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呈强势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由6.04亿美元增长至14.36亿美元,CAGR达24.2%。预计2030年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达680万人,银屑病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近年来,在医疗机构检测需求增长及国产产品推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生化分析仪采购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由2021年的1675台增长至2024年的1792台。不过,受医疗机构采购成本控制意识增强以及行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核心部件成本等因素影响,生化分析仪采购均价由2021年的46.39万元/台整体下跌至2024年的39.68万元/

2025年09月11日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下沉空间释放、AI技术融入 市场变革下微创诊疗国产替代提速

2023年全球微创外科(包括硬镜、微创外科手术设备以及耗材(MISIA))市场规模为298.7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微创外科市场规模将攀升至348.4亿美元,2023-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

2025年09月09日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宠物医院行业:宠物诊疗费用提升空间大 连锁宠物医院具备头部扩张潜力

2021年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达303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已超50%,达55.6%;预计我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有望以CAGR为21.1%速度增至2026年的789亿元,占宠物护理市场规模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8.2%。

2025年09月08日
千亿风口已至! 我国益生菌市场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AKK菌有望成新一代“明星选手”

千亿风口已至! 我国益生菌市场产品矩阵日益丰富 AKK菌有望成新一代“明星选手”

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挑战。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了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15.6%。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更多老年人会关注自身的肠道疾病及各种慢性病的抑制与辅助治疗,给益生菌市场带来无限潜力。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市场繁荣下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我国眼科医疗行业:市场繁荣下头部企业快速扩张 技术创新成突围关键

得益于企业快速扩张,我国眼科医疗供给市场不断扩容。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数量从945家增长至167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8%。预计到2028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增长至3126家,其中民营眼科医院将达3044家。此外,2023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的执业医师(包括助理)、护士人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抗ED药物市场快速扩容但渗透率偏低 仿制药扎堆入场 竞争趋向白热化

我国抗ED药物市场快速扩容但渗透率偏低 仿制药扎堆入场 竞争趋向白热化

2019-2023 年,我国抗ED药物市场规模从42.8亿元增至7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52%,展现出良好增长态势。不过,当前市场渗透率仍不足5%,与发达国家15%以上的水平差距显著,未来增长空间较大。销售渠道方面,院外市场占据主导,其中零售药店是核心销售终端。此外,目前我国抗ED药物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