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品牌高端化成效显露 我国方便面行业新格局渐显 未来市场有何看点?

前言:

随着高铁普及、绿皮火车减少,方便面重要场景逐渐缺失。再加上,外卖、自热食品、预制菜、方便食品等直接在场景内取代方便面的地位。由此,近几年,方便面巨头进军高端市场,行业价格涨价。而且,随着新势力的加入,我国方便面行业市场新格局逐渐显现,未来市场有何看点?

1、我国方便面行业发展历程简析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方便面‌‌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1970年,中国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在上海益民四厂诞生,标志着中国方便面的起点。这时,城镇化率仅为20%左右,市场需求尚未完全释放,处于消费习惯培养阶段,方便面在初期未能快速发展。

1992-2012年,康师傅进入中国大陆市场,首次量产红烧牛肉面,并迅速占领市场,全国方便面进入高速发展的浪潮。此期间,中国大陆城镇化率(%)CAGR为3.35%,人均GDP的CAGR为15.23%。中国铁路网的快速扩展为方便面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由于其价格低廉、食用便捷,逐渐成为外来农民工和铁路旅客的重要选择,方便面销量显著增加,仅2001年康师傅方便面业务就达到了5.93亿美元。在生产方面,1994年时,方便面生产线达到1500条以上,国内方便面设备生产厂家达到了20多家。

2003年非典期间,方便面因其存储方便的特性而成为抢购对象,方便面产量增至422亿包,销售额222亿元人民币,在产量和销售额上保持着高于上年30%以上的增速。

2005年,我国方便面总产量约437.6亿包,折合327.9万吨,同比增长18.6%.,销售额为298.4亿元,产量居世界第一。然而,2008年,国家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人们对方便面这种被认为不够健康的食品的需求相对减少,其产量从2007年的507.72万吨减少到2008年的499.44万吨,消费者对中平价面的信任度降低,方便面需求量从2009年的408.6亿份增至2013年462.2亿份。根据相关数据,活跃劳工数每增加1%,方便面消费量平均增加0.3978%;高铁铁路客运量每增加或减少1%,方便面消费量平均增加或减少0.3977%。

2005年,我国方便面总产量约437.6亿包,折合327.9万吨,同比增长18.6%.,销售额为298.4亿元,产量居世界第一。然而,2008年,国家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人们对方便面这种被认为不够健康的食品的需求相对减少,其产量从2007年的507.72万吨减少到2008年的499.44万吨,消费者对中平价面的信任度降低,方便面需求量从2009年的408.6亿份增至2013年462.2亿份。根据相关数据,活跃劳工数每增加1%,方便面消费量平均增加0.3978%;高铁铁路客运量每增加或减少1%,方便面消费量平均增加或减少0.397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3-2018年,中国方便面行业进入调整期。2013年顶峰以后,美团、饿了么凭借着种类丰富且便利的外卖优势抢占方便面大陆市场,2014年外卖规模同比增速达到71.3%,2023年国内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到约1.2万亿元,占餐饮收入的比重升至22.6%,截至2024年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到5.4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约五成。同时,媒体和健康专家对方便面油炸过程中可能含有的不健康成分进行了广泛报道,消费者对方便面的信任危机依然存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方便面行业销量达到462.2亿份后开始下降。

2013-2018年,中国方便面行业进入调整期。2013年顶峰以后,美团、饿了么凭借着种类丰富且便利的外卖优势抢占方便面大陆市场,2014年外卖规模同比增速达到71.3%,2023年国内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到约1.2万亿元,占餐饮收入的比重升至22.6%,截至2024年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到5.4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约五成。同时,媒体和健康专家对方便面油炸过程中可能含有的不健康成分进行了广泛报道,消费者对方便面的信任危机依然存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方便面行业销量达到462.2亿份后开始下降。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自2018年至今,随着消费升级和疫情对需求的刺激,中国方便面行业迎来回升期。2020年疫情期间居家需求增加,方便面销量激增,2020年方便面相关企业新增577家。随着疫情防控逐渐放开,2021年则回缩1.9%,2022年继续增长,增速达7.8%。根据数据,2023年方便面需求量相较于疫情前(2019)平稳增长8亿份,市场经历特殊时期后逐渐趋于稳定。

自2018年至今,随着消费升级和疫情对需求的刺激,中国方便面行业迎来回升期。2020年疫情期间居家需求增加,方便面销量激增,2020年方便面相关企业新增577家。随着疫情防控逐渐放开,2021年则回缩1.9%,2022年继续增长,增速达7.8%。根据数据,2023年方便面需求量相较于疫情前(2019)平稳增长8亿份,市场经历特殊时期后逐渐趋于稳定。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伴随着高铁普及、绿皮火车减少,方便面重要场景逐渐缺失。再加上,外卖、自热食品、预制菜、方便食品等直接在场景内取代方便面的地位。《方便面市场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出,外卖市场规模每增加1%,方便面消费量便减少0.0533%;高铁营运里程每增加1%,方便面销量便减少0.3191%。

2、方便面巨头进军高端市场,行业价格涨价

在这样沉寂的市场背景下,部分方便面巨头开始进军高端市场。例如,康师傅2018年底推出鲜蔬面、速达面馆;统一先后推出满汉大餐、汤达人的“极味馆”系列;今麦郎推出老范家速食面馆……市场价格在5元、10元,甚至单价20元以上区间,拉高市场定价。

而从市场表现来看,方便面高端化也取得一定成效。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高端方便面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7.1%,而低端方便面仅为4.0%;预计2020-2026年低端方便面的复合增长率将进一步降低至2.4%。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方便面市场逐步稳固,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方便面巨头们选择提价策略。2018年初,康师傅方便面袋面每箱涨2元、桶面每箱涨1元;统一每箱涨1元。之后,方便面老大康师傅两度提价:2021年末,袋面由2.5元涨至2.8元,经典桶由4元涨至4.5元,mini桶由3元涨至3.5元;2024年,袋面由2.8元涨至3元,批发价每箱涨4元,桶面由4.5元涨至5元。

中国方便面市场零售均价,2011年仅为1.6元/份(80g),2016年和2020年分别上涨至2.0元和2.4元,2023年已经跨过3元大关。

此外,一些行业跨界者们也开始加码方便面产业,推出一些类方便面的新产品,比如阿宽食品的方便米线、方便粉丝,杨掌柜的粉面菜蛋,微念主导的螺蛳粉等等,使得方便面品类突破原本的使用场景、用户人群以及核心诉求,将方便面从最初用来果腹的基础功能性产品,升格为高品质生活人群追求美食的目标之一,这也一定程度上倒逼行业巨头,使其不得不进行产品创新。

3、我国方便面行业市场新格局逐渐显现,未来市场有何看点?

而当传统方便面巨头意识到新势力的威胁时,往往场面已难以控制。就如白象,已经在逐渐改写中国方便面的行业格局。此前,中国方便面市场三层结构持续多年,康师傅、统一双巨头,今麦郎排行三;之后是日清、农心、白象等中型方便面品牌;再往后,便是五谷道场、南街村等众多小型玩家。

其中,康师傅、统一常年稳居方便面市场头部位置,合计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康师傅强于渠道,2023年数据显示,公司拥有8万家经销商、500万网点,在下沉市场覆盖度较高;而统一的产品力更为出彩,近些年方便面市场最重要的超级大单品老坛酸菜面,便是由统一在2008年率先推出的——当然,在2022年315老坛酸菜事件中,统一也首当其冲。

不过,目前,方便面市场逐渐从双巨头+众多中小玩家的三层结构,演化成一超、三强、多大、众小的格局,如统一的行业老二的市场份额已经从本轮周期初期的20%以上下降至16%左右;2023年,白象以12%的市场份额,超越今麦郎的10%,一举进入方便面市场前三;日清、五谷道场、阿宽食品、农心、南街村等也积极追赶,并且都找到各自的舒适区。

不过,目前,方便面市场逐渐从双巨头+众多中小玩家的三层结构,演化成一超、三强、多大、众小的格局,如统一的行业老二的市场份额已经从本轮周期初期的20%以上下降至16%左右;2023年,白象以12%的市场份额,超越今麦郎的10%,一举进入方便面市场前三;日清、五谷道场、阿宽食品、农心、南街村等也积极追赶,并且都找到各自的舒适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接下来几年,我国方便面行业有以下看点:

一是,康师傅大概率能稳住其在方便面市场的统治地位。无论新势力们如何攻势,在消费降级背景下,善于控制成本、渠道和品牌更稳固的传统大牌,更占优势,但如何保持长久增长,仍然有待观察?

二是,白象借助产品创新+流量运营+互联网渠道快速崛起,在超越今麦郎之后,能否超越统一?

三是,本土品牌对非本土品牌的替代,正在逐步深化,尤其是三四线方便面品牌们正在全面崛起,未来方便面行业竞争格局该如何演绎?(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