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水产品市场供需与进出口分析:水产养殖仍是主要供应手段 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前言:

我国是全球渔业大国,水产品总产量、消费以及贸易规模均在全球占据着重要位置。从供给端看,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3年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其中水产养殖仍是增加我国水产品供应主要手段,其产量占据81.6%的市场份额。同时随着陆上养殖空间的饱和,我国正积极发展现代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以提高食物供给能力。从需求来看,水产品作为重要的食品来源,近年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超过23千克,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重达36%左右。从进口贸易来看,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且这一差距在不断扩大。

一、行业相关定义及其分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水产品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水产品按保存条件可分为鲜活水产品、冰冻水产品、干制品;按出产环境则可分为海水产品(包括海洋捕捞产品、海水养殖产品和远洋渔业产品)和淡水产品(包括淡水养殖产品和淡水捕捞产品)两大类。

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水产品按保存条件可分为鲜活水产品、冰冻水产品、干制品;按出产环境则可分为海水产品(包括海洋捕捞产品、海水养殖产品和远洋渔业产品)和淡水产品(包括淡水养殖产品和淡水捕捞产品)两大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供给端:水产养殖仍是增加我国水产品供应主要手段,现代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不断推进

我国是全球渔业大国,内陆河流以及湖泊水库等水域滩面积达到了5.5亿亩,其中可以适合养殖生产的内陆水面积占地大约为1亿亩,宜渔水域面积广阔。渔业领域践行大食物观有基础、有优势,潜力巨大。目前池塘养殖、近海养殖以及天然捕捞是我国水产品保供的基本盘。

我国是全球渔业大国,内陆河流以及湖泊水库等水域滩面积达到了5.5亿亩,其中可以适合养殖生产的内陆水面积占地大约为1亿亩,宜渔水域面积广阔。渔业领域践行大食物观有基础、有优势,潜力巨大。目前池塘养殖、近海养殖以及天然捕捞是我国水产品保供的基本盘。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1、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3年居世界第一

近年随着我国水产品行业稳步推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快速提升。自1989年起,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3年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逐年递增达7116.24万吨,比上年增长3.65%;其中养殖产量占比达81.9%。

近年随着我国水产品行业稳步推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量快速提升。自1989年起,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3年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逐年递增达7116.24万吨,比上年增长3.65%;其中养殖产量占比达81.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进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便开启了大规模引种,使得水产养殖种类不断增多。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种类达300种以上,涵盖鱼、虾、蟹、贝、藻等各类水产品种,品类十分丰富。截至2022年,我国共审定和推广水产新品种266个,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达1亿多立方米。全国先后发展各类水产苗种繁育主体2万余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数量达到101家,实现鱼虾蟹贝藻鳖参全覆盖。目前我国水产养殖用种大部分为国内种,个别引进种需要少量进口,年提供苗种6万亿尾(粒)以上,基本实现“中国鱼主要用中国种”。

2、水产养殖仍是增加我国水产品供应主要手段,其产量占据81.6%的市场份额

2023年我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生产国地位,仍是增加我国水产品供应主要手段。得益于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养殖规模化的持续推进,近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并占据着大部分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5809.61万吨,同比增长4.39%,占据水产品总产量的81.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585.32万吨,同比增长3.64%;淡水产品产量3530.85万吨,同比增长3.65%;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50.4:49.6。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水产大国向水产强国发展的征程中,水产养殖业进入了一个从量变向质变转换的关键时期,水产品行业大有前途,大有机遇,大有可为。根据《“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渔业科技水平要进一步提升,贡献率达到67%;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初步建立,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80%;智慧渔业稳步发展,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数字化、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3、捕捞产量逐年下降

与水产养殖稳步增长不同的是,近年受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环境治理等因素影响,我国捕捞产量呈现逐年下降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野生捕捞海产品的产量为1288万吨,同比下降1%。

与水产养殖稳步增长不同的是,近年受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环境治理等因素影响,我国捕捞产量呈现逐年下降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野生捕捞海产品的产量为1288万吨,同比下降1%。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观研天下整理

4、现代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不断推进

由于受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环境治理等因素影响,捕捞产量逐年下降;以及目前我国近海养殖水域利用率已接近饱和,使得开拓新的水产品生产空间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现代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成了人们关注点。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海远海养殖。当前随着陆上养殖空间的饱和,我国正积极发展现代海洋牧场与深远海养殖,以提高食物供给能力。

目前我国现代海洋牧场已初具规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统筹渔业发展补助资金3.9亿元支持3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建成海洋牧场300多个。据测算,已建成的海洋牧场,每年固碳量56万吨,消减氮4.9万吨、磷2000余吨,年产生生态效益1700余亿元。

深远海养殖也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深远海养殖产量达39.3万吨,占海水鱼类养殖产量的两成以上。沿海各地培育出大黄鱼“甬岱1号”“富发1号”和金鲳“晨海1号”等适合深远海养殖的新品种。2023年,我国首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深蓝号”正式入渔南极。

5、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产品已得到了较大发展,人均占有量得到了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是48.63公斤,是全球人均占有量的2.3倍以上。据。到2023年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50.48千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产品已得到了较大发展,人均占有量得到了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是48.63公斤,是全球人均占有量的2.3倍以上。据。到2023年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50.48千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三、需求端:需求呈稳中缓增态势销售模式带来新机遇

1、市场需求呈稳中缓增态势

我国不仅是最大的鱼类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海洋消费国,占全球总量的45%。水产品作为重要的食品来源,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和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国民身体健康,近年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超过23千克,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重达36%左右。

我国不仅是最大的鱼类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海洋消费国,占全球总量的45%。水产品作为重要的食品来源,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和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国民身体健康,近年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根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超过23千克,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重达36%左右。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懒人经济”“宅经济”盛行,人们越来越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国内水产品市场增长的同时,还呈现出追求便捷化、差异化、品质化的消费态势。此外,消费目的、消费形态呈进一步多元化发展态势,消费目的从有营养,开始向口味丰富型、健康食疗型转变,食用便利化、目标营养化、产品品牌化成消费方向。

2、销售模式带来新机遇

一直以来,我国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有着很高的要求,希望吃到的水产最好是鲜活的。水产品批发市场这一传统流通渠道,近年在电商、即时零售等模式兴起下,正在悄然推进转型升级、探索增值服务,并根据消费端需求延伸产业链,开展合作养殖和产品研发,开设自营门店,提供采购与配送业务等。

目前,电商平台、即时零售平台沉淀了海量水产消费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识别消费者偏好,再通过智能推荐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面对新消费趋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数字化运营对产销对接日益重要,通过数字化平台,能够更顺畅地将企业产品和消费市场对接起来,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进出口贸易端: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水产品是全球公认的健康食物,在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中发挥关键作用。2003年以来,我国水产品贸易迅速发展,水产品贸易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成为全球第一大水产品贸易国。水产品是我国农产品中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与世界上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有水产贸易往来。数据显示,2003-2022年我国水产品贸易规模占世界水产贸易比重从5.6%提升至11.1%,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水产品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作为传统优势出口产品,我国水产品贸易长期呈顺差。但进入2019年以来,由于出口增速放缓进口激增,我国水产品贸易顺差急剧下降。2017年跌破百亿美元,2019年仅19.6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73.4%。2020年虽小幅回升至34.8亿美元,但顺差减少的大趋势未得到根本改变。2022年我水产品贸易由2021年顺差39亿美元转为逆差6.8亿美元,这是我国水产品贸易首现逆差。2023年我国水产品进口额237.74亿美元,同比增长0.28%;出口额204.63亿美元,同比下降11.15%;贸易逆差33.1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扩大26.36亿美元。这一数据反应出,当前国内市场对进口水产品的需求在增大。

作为传统优势出口产品,我国水产品贸易长期呈顺差。但进入2019年以来,由于出口增速放缓进口激增,我国水产品贸易顺差急剧下降。2017年跌破百亿美元,2019年仅19.6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73.4%。2020年虽小幅回升至34.8亿美元,但顺差减少的大趋势未得到根本改变。2022年我水产品贸易由2021年顺差39亿美元转为逆差6.8亿美元,这是我国水产品贸易首现逆差。2023年我国水产品进口额237.74亿美元,同比增长0.28%;出口额204.63亿美元,同比下降11.15%;贸易逆差33.1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扩大26.36亿美元。这一数据反应出,当前国内市场对进口水产品的需求在增大。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工业饲料行业发展现状:总产量下滑 多家上市企业“营降利增”

我国工业饲料行业发展现状:总产量下滑 多家上市企业“营降利增”

2024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小幅回落2.05%至3亿吨以上,连续13年全球第一。其已形成猪、禽、反刍、水产及宠物饲料的多元产品矩阵,其中猪饲料仍居主导地位;宠物饲料作为新兴增长极表现亮眼,但产量在工业饲料市场中的占比还不足1%,未来成长潜力巨大。2024年玉米和豆粕价格整体走低,带动工业饲料价格同步下调。虽然原材料与工

2025年04月28日
我国宠物食品稳居宠物经济第一大细分市场 行业集中度较低但国产崛起趋势明朗

我国宠物食品稳居宠物经济第一大细分市场 行业集中度较低但国产崛起趋势明朗

宠物食品是当前我国宠物经济中最大细分市场。有数据显示,2024年在我国宠物经济市场规模为3626亿元。其中宠物食品市场规模1668亿元,占比约48%,远高于宠物医疗(占比27%)、宠物用品(占比15%)等市场。

2025年04月18日
我国蛋氨酸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贸易逆差已为转顺差 且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蛋氨酸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贸易逆差已为转顺差 且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蛋氨酸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2010年重庆紫光万吨级项目落地打破完全依赖进口局面,其后产能不断增加;其产量十年间以37.09%年均增速激增,由2013年2.5万吨攀升至2023年58.62万吨。我国蛋氨酸行业因技术复杂、投资大、环保严等形成高壁垒,生产企业少且市场高度集中。此外,近年来我国蛋氨酸进口量逐渐下滑,而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奶牛养殖正向规模化发展 行业进入去产能周期 牧场利润承压 市场趋向集中

我国奶牛养殖正向规模化发展 行业进入去产能周期 牧场利润承压 市场趋向集中

奶牛养殖业是指专门从事奶牛饲养、繁育、管理,以生产牛奶及其相关产品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其中饲料是奶牛养殖的最大支出,占总成本的60-70%。随着规模化养殖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我国奶牛养殖规模扩大,奶牛单产量快速增长。2024年以来,随着原奶供给过剩问题突显,生鲜乳均价大幅下跌,同时,牧场牛奶全年平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牧

2025年04月14日
企业将继续盈利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原材料端价格下降 产能出现增加态势

企业将继续盈利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原材料端价格下降 产能出现增加态势

回顾2024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原材料端价格下降,养殖场户保持谨慎和理性,全国能繁育母猪存栏量维持在合理区域,生猪价格持续环比下降,行业头部企业仍然将保持盈利。整体来看,2024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盈利,快速提振养殖端的信心,生猪养殖产能已出现增加的态势。

2025年04月12日
我国棉花行业播种面积回升 低价进口棉冲击下国内价格整体震荡回落

我国棉花行业播种面积回升 低价进口棉冲击下国内价格整体震荡回落

2019-2023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持续缩减,但在2024年实现触底反弹,同比增长1.8%。同时其产量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24年创自2015年以来历史新高,达到616万吨。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起,我国棉花种植逐渐向新疆集中,主产区从“三足鼎立”演变为新疆“一枝独秀”。从价格来看,受市场供需总体宽松,叠加低价进口

2025年04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