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氰化物行业市场需求总体增长 但供应商相对较少 竞争格局基本稳定

前言:近年,随着国际黄金价格上涨,黄金消费量持续增长,使得黄金采矿业对氰化钠的需求量大幅上升,成为氰化钠消费增长最快且最大的用户。同时,受下游农药、医药行业发展拉动,市场对氰化钠总体需求亦呈增长态势。但是由于氰化物属于剧毒化学品,行业准入门槛高,监管非常严格,扩建新产线受到较多限制,我国生产厂商供应商相对较少,行业竞争格局基本稳定。按照氰化钠 100%折算产能在 5 万吨/年以上的企业共 5 家,其中仅河北诚信集团有限公司与安徽曙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固体氰化钠产能达到 5 万吨/年。

一、行业相关定义及产业链图解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氰化物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氰化物是特指带有氰离子(CN−)或氰基(–CN)的化合物。氰化物通常属于剧毒物,是危险化学品之一。依据与—CN结合的化学键和性质的不同, 氰化物可分为无机氰化物、有机氰化物和氰化物衍生物。现阶段,通常为人所了解的氰化物都是无机氰化物,俗称山奈,常见的有氰化钾和氰化钠等。

氰化物的整体产业链相对简单。其产业链上游为轻油、液氨、甲醇和烧碱供应商;中游为氰化物生产企业,国内代表性企业包括河北诚信、安徽曙光、晋城鸿生、重庆紫光等;下游应用在黄金提取、医药、农药等领域,其中主要是作为黄金提取的关键化学试剂,而在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应用较少。

氰化物的整体产业链相对简单。其产业链上游为轻油、液氨、甲醇和烧碱供应商;中游为氰化物生产企业,国内代表性企业包括河北诚信、安徽曙光、晋城鸿生、重庆紫光等;下游应用在黄金提取、医药、农药等领域,其中主要是作为黄金提取的关键化学试剂,而在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应用较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行业市场需求情况

我国氰化钠主要用于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的提取、电镀、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有机化合物、无机氰化物的制取等领域。近几年,随着国际黄金价格上涨,黄金消费量持续增长,使得黄金采矿业对氰化钠的需求量大幅上升,成为氰化钠消费增长最快且最大的用户。同时,受下游农药、医药行业发展拉动,市场对氰化钠总体需求亦呈增长态势。

我国氰化钠主要用于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的提取、电镀、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有机化合物、无机氰化物的制取等领域。近几年,随着国际黄金价格上涨,黄金消费量持续增长,使得黄金采矿业对氰化钠的需求量大幅上升,成为氰化钠消费增长最快且最大的用户。同时,受下游农药、医药行业发展拉动,市场对氰化钠总体需求亦呈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1、黄金及有色金属提取为氰化钠的最主要用途,对其需求较为稳定

黄金及有色金属提取为氰化钠的最主要用途,近年对其需求较为稳定。氰化物提金法是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的提取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主要提金药剂的黄金生产传统工艺,即以氰化钾、氰化钠等碱金属氰化物的水溶液作溶剂,在有氧存在的条件下,浸出金银矿石中的金、银,然后从含金、银的浸出液中提取金、银的方法。

金矿生产一直是黄金供给的最主要来源,而我国黄金产量长期位居全球前列。虽然近年来受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退、矿业权出让等政策影响,我国在产的黄金矿山数量有所减少,黄金产量总体亦呈下降趋势。同时消费市场也在经济增长放缓或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存在不确定性。2024年1-9月,我国黄金产量268.07吨,同比下降1.17%;黄金消费量741.732吨,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11.18%。但从全球来看,全球黄金提取对氰化物的长期需求依然强劲。自 2019 年以来,全球金矿产量总体呈继续增长,2023 年产量达到 3,644.4 吨,与 2018 年创下的 3,655.9 吨的纪录相差无几。

金矿生产一直是黄金供给的最主要来源,而我国黄金产量长期位居全球前列。虽然近年来受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退、矿业权出让等政策影响,我国在产的黄金矿山数量有所减少,黄金产量总体亦呈下降趋势。同时消费市场也在经济增长放缓或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存在不确定性。2024年1-9月,我国黄金产量268.07吨,同比下降1.17%;黄金消费量741.732吨,与2023年同期相比下降11.18%。但从全球来看,全球黄金提取对氰化物的长期需求依然强劲。自 2019 年以来,全球金矿产量总体呈继续增长,2023 年产量达到 3,644.4 吨,与 2018 年创下的 3,655.9 吨的纪录相差无几。

数据来源:中国黄金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黄金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黄金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黄金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世界黄金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2、医药、农药、精细化工等行业发展,带动氰化钠衍生物市场扩张

有机氰化物在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药、农药、精细化工等行业的发展,氰化钠衍生物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直接利用氰化钠(钾)生产的重要无机物主要有:亚铁氰化钠(钾)、氰化亚金钾、氰化银、氰化锌、氰化亚铜、氰化钡、氰化铜、硫氰酸钠、硫氰酸钾、硫氰酸铵、铁氰化钾、赤血盐钠、普鲁士蓝等。氰化钠(钾)合成的有机物主要包括:氰乙酸、氰乙酸酯类、丙二酸(酯)、丙二腈、蛋氨酸、氰苄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氯氰、三聚氯氰、亚氨基二乙腈、亚氨基二乙酸(酯)、螯合剂系列产品(EDTA、DTPA、NTA)及其金属盐类产品、甘氨酸、羟基乙腈(酸)等。

上述下游产品均拥有广阔的应用领域。预计随着医药、农药等传统氰化物消费的小行业持续发展,未来氰化物产品应用的细分领域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拓展,氰化物产品品类也将随着相关行业发展以及研究突破而不断增加。

例如医药市场: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需求的增加以及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对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刚性需求不断增长,为医药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从16330亿元增长到17977亿元。预测2024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达19312亿元。

<strong>例如医药市场:</strong>得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需求的增加以及医药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对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刚性需求不断增长,为医药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从16330亿元增长到17977亿元。预测2024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达19312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农药市场:在经历2014-2019年因土地、环保等政策趋严使得产量不断下滑后,进入2020年随着满足复产条件企业数量的增加和新产能逐步释放,农药整体供应好转。2021-2022年,受疫情影响,农药企业开工率不足,农药供有限,叠加上游原材料涨价,最终农药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农药市场进入高景气阶段。2023 年随着新冠疫情管控终结,市场预期经济强劲反弹,农药行业投资再次兴起,农药产品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热点产品规划投建产能持续增长,使得产量上升到251.9万吨,同比增长27.9%。进入2024年以来,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农药产品结构优化、国际农药行业的加速整合等因素下,产量得到大幅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8月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累计约为251.9万吨,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7.9%。

<strong>农药市场:</strong>在经历2014-2019年因土地、环保等政策趋严使得产量不断下滑后,进入2020年随着满足复产条件企业数量的增加和新产能逐步释放,农药整体供应好转。2021-2022年,受疫情影响,农药企业开工率不足,农药供有限,叠加上游原材料涨价,最终农药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农药市场进入高景气阶段。2023 年随着新冠疫情管控终结,市场预期经济强劲反弹,农药行业投资再次兴起,农药产品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热点产品规划投建产能持续增长,使得产量上升到251.9万吨,同比增长27.9%。进入2024年以来,受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农药产品结构优化、国际农药行业的加速整合等因素下,产量得到大幅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8月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累计约为251.9万吨,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7.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3、氰化钠行业有望在“双碳”政策下受益于钠离子电池发展

在钠离子电池中,直接以氰化钠为原料生产的重要无机物主要包括亚铁氰化钠,而亚铁氰化钠又是生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的关键材料。因此随着钠离子电池发展如达预期,各普鲁士蓝正极材料厂商产能逐步落地,氰化钠行业也有望在“双碳”政策下受益于新能源的高速发展。

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其中当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过渡金属层状氧化物类、聚阴离子类化合物和普鲁士蓝类化合物。

近年随着新能源电池行业的迅猛发展,钠离子电池凭借与锂电池类似的工作原理,以及更低的材料成本、更高的充电倍率和宽工作温度的优势,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其出货量也一路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约为0.5GWh,预计2030年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有望首次突破200GWh,达到216.2 GWh。

近年随着新能源电池行业的迅猛发展,钠离子电池凭借与锂电池类似的工作原理,以及更低的材料成本、更高的充电倍率和宽工作温度的优势,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其出货量也一路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约为0.5GWh,预计2030年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有望首次突破200GWh,达到216.2 GWh。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综上来看,近年我国氰化物行业市场需求总体呈增长态势。目前,国内销售的氰化物包括固体及液体两类产品形态,固体氰化物生产技术难度相比液体高,但其销售区域半径大,不存在销售区域限制;而液体氰化物通常受运输安全因素及运输成本的影响,其销售辐射范围基本在 500 公里以内。

三、行业市场竞争情况

生产厂商供应商相对较少,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虽然我国是氰化钠的生产大国,产能位居世界前列,但因氰化钠行业的准入资质要求高、生产许可证稀缺,行业内的生产企业数量极少。按照氰化钠 100%折算产能在 5 万吨/年以上的企业共 5 家,其中仅河北诚信集团有限公司与安徽曙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固体氰化钠产能达到 5 万吨/年。同时,近年来随着国内环保政策监管趋严,氰化钠行业内小企业逐渐被淘汰,行业竞争格局不断优化。此外由于氰化物属于剧毒化学品,行业准入门槛高,监管非常严格,扩建新产线受到较多限制,预计短期内不会有新的生产厂商进入本行业,产能亦难以大幅增长。因此可见,当前我国氰化物行业竞争格局基本稳定。

目前我国氰化物行业内主要企业有河北诚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潍坊滨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安徽曙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我国氰化物行业内主要企业情况

企业名称 基本情况 固体氰化钠产能 液体氰化钠产能 产能折算后合计
河北诚信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诚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4 年,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精细化学品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信部“绿色工厂”,业内知名的氰化钠及其衍生物生产企业。 8万吨/年 无最新公开信息 约 40 万吨/年
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0 年,位于重庆市,主营氢氰酸及其衍生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5 万吨/年固体氰化钠生产线属于其子公司新疆紫光永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该公司已进入破产清算阶段。根据新疆紫光永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预招募意向投资人公告等公开信息,该公司 2.5 万吨/年固体氰化钠生产线为闲置状态,氰化钠生产技术为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授权使用,新疆紫光永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破产受理后,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将授权收回。 1.5万吨/年 30万吨/年 10.5万吨/年
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位于辽宁省营口市,系广东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586.SZ)控股子公司,主营业务为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三聚氯氰及其衍生产品,氰化钠及其衍生产品,电解氯及其衍生产品,工业硫酸铵产品和 TAC 产品,拥有 30 万吨/年液体氰化钠产能。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2023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111,219.98 万元,净利润 21,702.35 万元,总资产为 62,005.84 万元。 0 30万吨/年 9万吨/年
潍坊滨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潍坊滨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系天德化工控股有限公司(0609.HK)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市场前景广阔的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氯乙酸、氰乙酸及其酯类产品、丙二酸酯类产品、氰化钠及其下游产品、EDTA 系列螯合剂和精细石油化工类产品。 0 23.33万吨/年 7万吨/年
安徽曙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曙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拥有 5 万吨/年固体氰化钠,位列行业第二,且拥有 8 万吨/年液体氰化钠产能,折百合计 7.40 万吨/年氰化钠产能,位于行业前列。公司是行业内唯一采用丙烯腈副产法达到 5 万吨/年固体氰化钠产能的公司,在产品品质、全球市场氰化钠市场竞争等方面拥有优势。根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统计:“2023 年度,以销售量统计,国内市场氰化钠总销量约为 12.4 万吨(折百),公司氰化钠在国内市场总销量约为 3 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 24%,排名第二;全球市场氰化钠总销量约为 80 万吨(折百),公司全球市场总销量约为 5 万吨,全球市场占有率为 6%,排名第五。 5万吨/年 8万吨/年 7.4万吨/年

注 1:液体氰化钠按含量 30%折算氰化钠;

注 2: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5 万吨/年固态氰化钠产能为闲置状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聚丙烯扩产带动成核剂行业需求增多 厂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呈和科技处龙头地位

聚丙烯扩产带动成核剂行业需求增多 厂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呈和科技处龙头地位

近年来,国内聚乙烯、聚丙烯持续扩产,带动成核剂市场需求快速增多。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能分别为3431万吨、4369万吨,同比增长5.86%、9.39%。2024年我国成核剂需求量为1.3万吨,同比增长18.18%。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POE行业:汽车轻量化带来发展机遇 多家企业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我国POE行业:汽车轻量化带来发展机遇 多家企业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我国POE行业长期面临较高的技术准入门槛,核心难点集中在三大关键技术领域:茂金属催化剂研发、高碳α-烯烃制备以及聚合工艺优化。这些核心技术长期被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等国际化工巨头所垄断。由于技术积累不足且产业化起步较晚,在2023年之前我国POE产品完全依赖进口,产业发展严重受制于人。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以PVC为主但占比渐下降 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以PVC为主但占比渐下降 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结构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PVC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电石在PVC生产领域的消费占比从2020年的84%逐步下滑至2024年的78.84%。近年来,在政策调控和产能过剩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电石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这一结构调整使得行业产能呈现波动,2024年降至4121万吨,同比小幅下降1.0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PTMEG行业:下游消费以氨纶为主 产能快速扩张 进出口均价同步下跌

我国PTMEG行业:下游消费以氨纶为主 产能快速扩张 进出口均价同步下跌

我国PTMEG产能从2021年的89.7万吨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15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75%。产量则由2019年的55.4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77.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58%。这一供给端的良好表现既受益于上游BDO原料供应保障体系的持续完善,也得益于下游氨纶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此外,自2022

2025年07月09日
政策支持+成本下降 可生物降解餐饮具行业有望快速渗透 市场将趋向集中

政策支持+成本下降 可生物降解餐饮具行业有望快速渗透 市场将趋向集中

根据数据,全国小吃快餐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807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9368亿元,预计2024年全国小吃快餐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截至 2023 年底,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 5.4 亿人,占网民整体的 49.9%,已达到较高的渗透水平。新茶饮市场规模由 2018 年的 534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0

2025年07月08日
我国丙酸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快速增长

我国丙酸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快速增长

2019-2023年,我国丙酸行业经历了显著的产能扩张,产能从7.7万吨跃升至16.7万吨。进入2024年后,行业产能增长进入平稳阶段,产能稳定维持在16.7万吨水平。目前我国丙酸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2024年扬子石化-巴斯夫与鲁西化工两大龙头企业合计占据国内89.22%的产能份额。

2025年07月08日
我国PBAT行业产能增速放缓 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我国PBAT行业产能增速放缓 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在“限塑令”政策持续推动下,我国PBAT行业迎来“扩能潮”,2019-2023年实现64.6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不过,在2024年其产能增速大幅放缓,同比增长仅3.55%,较上年同期(66.19%)大幅收缩62.64个百分点。虽然PBAT作为环保材料具有广阔的替代前景,但受多重因素制约,当前国内市场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

2025年07月07日
我国ABS行业:产能过剩明显 利润、产量均下降 亏损幅度扩大

我国ABS行业:产能过剩明显 利润、产量均下降 亏损幅度扩大

2020-2024年,我国ABS行业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产能扩张周期,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97%。但2022年以来,其产能利用率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到2024年已降至60%左右的低位,反映出明显的产能过剩局面。预计2025年行业产能过剩压力或进一步加大。

2025年07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