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PBAT行业产能增速放缓 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前言:

在“限塑令”政策持续推动下,我国PBAT行业迎来“扩能潮”,2019-2023年实现64.6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不过,在2024年其产能增速大幅放缓,同比增长仅3.55%,较上年同期(66.19%)大幅收缩62.64个百分点。虽然PBAT作为环保材料具有广阔的替代前景,但受多重因素制约,当前国内市场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024年产量和消费量不足50万吨,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PBAT出口市场表现亮眼:出口量、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1.我国PBAT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PBAT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PBA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作为一种芳香族-脂肪族共聚酯,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环保特性。其不仅具有出色的延展性、耐热性和抗冲击性能,更拥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现已成为生物降解塑料领域最具市场前景的材料之一。目前,我国PBAT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持续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我国PBAT上游主要涉及1,4-丁二醇(BDO)、己二酸(AA)和对苯二甲酸(PTA)等基础原料供应;中游生产环节主要采用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和偶联法等工艺技术;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农用地膜、垃圾袋、购物袋、餐盒等领域。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我国PBAT上游主要涉及1,4-丁二醇(BDO)、己二酸(AA)和对苯二甲酸(PTA)等基础原料供应;中游生产环节主要采用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和偶联法等工艺技术;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农用地膜、垃圾袋、购物袋、餐盒等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限塑令”背景下,PBAT迎来广阔的替代需求

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的使用,有效治理“白色污染”,2020 年 1 月国内“史上最严限塑令”——《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出台,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明确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分阶段的任务目标;其后国家商务部、 国家邮政局等部门出台相关法案,全力支持限塑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消耗的塑料制品规模庞大,其中购物袋约400万吨、农膜约246万吨、外卖包装约260万吨。随着“限塑令”政策实施和推行,以PBAT为代表的可降解塑料凭借其环保特性,在购物袋、农膜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替代空间和市场潜力。

我国“限塑”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0年1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2020年7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 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加强对禁止生产销售塑料制品的监督检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开展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等行为。
2020年8月 商务部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聚焦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住宿、展会、电子商务等业态,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用品的限塑禁塑画出了时间线。
2021年5月 民航局 民航行业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计划(2021-2025年) 到2025年,民航行业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消费强度较2020年大幅下降,替代产品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塑料等垃圾智慧化、规范化回收处理体系基本建立,民航行业与塑料污染治理相关产业协同更加深入有效。
2021年9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 持续推进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减量。落实国家有关禁止、限制销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的规定。建立健全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报告制度,督促指导商品零售、电子商务、餐饮、住宿等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
2023年5月 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 商品零售、电子商务、餐饮、住宿、展览等五类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规定。商务领域经营者未遵守国家禁限使用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 PBAT产能突破140万吨,但增速大幅放缓

在“限塑令”政策持续推动下,我国PBAT行业迎来“扩能潮”,产能由2019年的18.8万吨激增至2023年的138.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4.63%。不过,由于下游需求增速显著低于产能扩张节奏,行业产能过剩压力加剧。在此背景下,随着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多个项目选择延期或取消建设计划。因此2024年我国PBAT产能增速呈现断崖式下跌,尽管产能超过140万吨,但3.55%的同比增长较上年同期(66.19%)大幅收缩62.64个百分点。

在“限塑令”政策持续推动下,我国PBAT行业迎来“扩能潮”,产能由2019年的18.8万吨激增至2023年的138.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4.63%。不过,由于下游需求增速显著低于产能扩张节奏,行业产能过剩压力加剧。在此背景下,随着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多个项目选择延期或取消建设计划。因此2024年我国PBAT产能增速呈现断崖式下跌,尽管产能超过140万吨,但3.55%的同比增长较上年同期(66.19%)大幅收缩62.64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曙光化工招股书及其他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4.PBAT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未来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PBAT作为环保材料具有广阔的替代前景,但当前国内市场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024年产量和消费量不足50万吨,市场空间尚未完全打开。这一现状主要受技术发展不成熟、成本高、消费认知局限、标准体系不完善等多重因素制约。展望未来,随着“限塑令”政策持续深化、生产技术成熟带来的成本下降和产品质量性能提升、产品标准体系完善,我国PBAT行业将逐步突破当前发展瓶颈,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PBAT行业发展制约因素

制约因素 具体表现
技术发展不成熟 生产工艺尚未完全成熟,产品性能稳定性有待提升;加工适配性有待优化,下游应用技术配套不完善等。
成本高 原料价格波动大,生产成本显著高于传统塑料等。
消费认知局限 消费者对可降解材料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需培育等。
标准体系不完善 降解检测标准不统一,性能参差不齐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5.PBAT出口需求持续旺盛,出口量、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快速增长

从进出口规模看,近年来我国PBAT进口量始终处于0.5万吨及以下低位水平。出口市场表现亮眼,出口需求持续旺盛,出口量由2019年的0.29万吨激增至2024年的10.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6.16%;与此同时,其出口额也在快速上升,由0.55亿元跃升至10.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0.61%。这一出口跨越式增长主要受三重因素驱动:其一,面对国内PBAT产能过剩局面,生产企业为缓解供应压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渠道;其二,欧洲、印度等地“禁塑令”实施催生可降解塑料需求,为我国PBAT出口创造了市场空间;其三,我国PBAT具备显著价格优势,国际竞争力突出。如在2024年上半年,我国PBAT出口价格为1.1-1.2万元/吨,而国外PBAT主要生产企业德国巴斯夫,产品价格一般在2万以上。

从进出口规模看,近年来我国PBAT进口量始终处于0.5万吨及以下低位水平。出口市场表现亮眼,出口需求持续旺盛,出口量由2019年的0.29万吨激增至2024年的10.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6.16%;与此同时,其出口额也在快速上升,由0.55亿元跃升至10.5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0.61%。这一出口跨越式增长主要受三重因素驱动:其一,面对国内PBAT产能过剩局面,生产企业为缓解供应压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渠道;其二,欧洲、印度等地“禁塑令”实施催生可降解塑料需求,为我国PBAT出口创造了市场空间;其三,我国PBAT具备显著价格优势,国际竞争力突出。如在2024年上半年,我国PBAT出口价格为1.1-1.2万元/吨,而国外PBAT主要生产企业德国巴斯夫,产品价格一般在2万以上。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PBAT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也在快速上升,分别由2019年的0.21万吨、0.35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0.5万吨和10.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18.67%和96.60%。此外,我国PBAT进口均价由2019年的23295.37元/吨持续下跌至2024年的9498.20元/吨;出口均价则在2021年上涨至20966.51元/吨,其后快速下跌,至2024年降至9788.57元/吨。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PBAT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也在快速上升,分别由2019年的0.21万吨、0.35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0.5万吨和10.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18.67%和96.60%。此外,我国PBAT进口均价由2019年的23295.37元/吨持续下跌至2024年的9498.20元/吨;出口均价则在2021年上涨至20966.51元/吨,其后快速下跌,至2024年降至9788.57元/吨。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己内酰胺行业现状分析:价格震荡下行、盈利减弱 贸易格局实现逆转

我国己内酰胺行业现状分析:价格震荡下行、盈利减弱 贸易格局实现逆转

我国己内酰胺下游消费结构呈单一且高度集中的特点,其核心下游尼龙6在锦纶纤维与工程塑料的双轮驱动下产量稳步增长,为上游己内酰胺提供了持续需求支撑。供应端与贸易端同步发力,2020-2024年己内酰胺行业产能、产量持续提升,出口规模也大幅增长,并于2024年实现贸易格局的关键转变——从净进口转为净出口,贸易差额同步由逆转顺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自2023年起,我国三聚氰胺行业扩能提速,2024年产能同比增长11.06%,预计2025年将达260万吨(同比增长12.55%)。自2025年以来,行业面临供需失衡加剧的挑战,价格不断承压,从2025年1月初的6322.5元/吨下跌至9月末的5550元/吨,累计跌幅约12.22%;同期出口虽保持增长,却呈现 “量增价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近年来,我国硝酸行业产能与产量保持低速增长,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2.74%和3.4%。与此同时,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同期出口量和出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5.16%和22.78%,2025年1–9月延续高增态势,同比分别增长76.07%和61.64%。行业呈现装置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并在环保政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为全球聚乙烯醇(PVA)产业的核心生产国,年产能稳定在百万吨级以上,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2023年我国聚乙烯醇(PVA)产能达12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48%左右。一方面,国家与地方持续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措施,为我国聚乙烯醇及其上下游协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下游医药、光电、高端包装、液晶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得益于市场向好,近年我国醋酸甲酯行业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产能也在不断扩大。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醋酸甲酯生产重要基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醋酸甲酯产量达137.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8%以上,稳居全球首位。其中华东地区(江苏、浙江)依托长三角化工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配套,贡献全国65%产能。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碳酸锶:下游消费以磁性材料为主 多重因素扰供给致价格上行

我国碳酸锶:下游消费以磁性材料为主 多重因素扰供给致价格上行

碳酸锶作为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其下游应用高度集中于磁性材料领域,同时电子元器件等新兴市场增长潜力显著。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淘汰落后工艺、龙头辛集化工停产重整、海外墨西哥工厂损毁,再叠加伊朗天青石进口物流受阻,多重供给端冲击相互交织共同推高国内碳酸锶供应压力,进而带动其价格从2024年9月的8000元/吨涨至2025年6月的

2025年10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