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2023年,我国丙酸行业经历了显著的产能扩张,产能从7.7万吨跃升至16.7万吨。进入2024年后,行业产能增长进入平稳阶段,产能稳定维持在16.7万吨水平。目前我国丙酸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2024年扬子石化-巴斯夫与鲁西化工两大龙头企业合计占据国内89.22%的产能份额。
随着下游需求释放,近年来我国丙酸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同比分别增长13.30%和4.19%。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起,随着国内丙酸供给能力提升,其进口量呈现快速下降态势,而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迅速增长。
1.丙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与精细化工中间体,下游应用广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丙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显示,丙酸又称初油酸,是一种短链饱和脂肪酸,常温下为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具有腐蚀性和挥发性。丙酸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良好的机体代谢调节作用、优异的耐高温性能等,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与精细化工中间体。
从产业链看,丙酸上游主要包括丙醛、乙烯、丙烯腈、丙烯酸、乙醇等原材料;中游为丙酸生产,合成方法包括轻油低碳烃氧化法、乙烯羰基化法(Reppe法)、乙醇羰基化法(Larson法)、丙醛氧化法、丙烯腈法和丙烯酸加氢法等,其中丙醛氧化法为国内外丙酸主流生产工艺;下游应用范围广泛,其不仅可直接用作谷物、饲料及食品防腐、防霉剂,还被广泛用于制备丙酸盐、丙酸酯、氯丙酸、丙酸酐等丙酸衍生物,同时用于合成农药及农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香料中间体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丙酸行业产能增长进入平稳阶段
2019-2023年,受进口替代需求及下游行业稳健发展的双重驱动,我国丙酸行业经历了显著的产能扩张,产能从7.7万吨跃升至16.7万吨,实现了21.3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进入2024年后,行业产能增长进入平稳阶段,全年未有新增项目投产,产能稳定维持在16.7万吨水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丙酸市场高度集中,扬子石化-巴斯夫产能占比超过六成,未来鲁西化工产能占比将提升
我国丙酸行业由于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新进入者寥寥无几,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2024年行业数据显示,扬子石化-巴斯夫与鲁西化工两大龙头企业合计占据国内89.22%的产能份额,市场集中度显著。其中,扬子石化-巴斯夫以10.9万吨的产能稳居市场首位,占比高达65.27%;鲁西化工则以4万吨产能位列第二,产能占比23.95%,与第一名存在41.32个百分点的差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鲁西化工正在积极推进15万吨/年丙酸项目建设。虽然公司未明确公布具体投产时间表,但根据其2024年年报披露,该项目已完成75%的工程进度。按照当前工程推进速度推算,该项目极可能在2025-2026年间实现商业化运营。待该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鲁西化工丙酸产能将实现质的飞跃,从现有的4万吨大幅提升至19万吨,实现近五倍的产能扩张。届时,鲁西化工将一举超越目前国内丙酸行业的领军企业扬子石化-巴斯夫(10.9万吨产能),而鲁西化工产能占比或将提升。
4.丙酸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整体上升
目前我国丙酸消费高度集中,谷物、饲料及食品防腐、防霉剂以及丙酸盐领域合计占比超过八成。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和饲料生产国,我国庞大的农业与食品工业体系为丙酸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同时随着生产工艺的持续改进,丙酸在医药中间体、农药合成等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在下游需求持续释放的带动下,近年来我国丙酸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分别达到9.2万吨和8.3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30%和4.19%。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5.我国丙酸行业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快速增长
自2021年起,随着国内丙酸供给能力提升,其进口量呈现快速下降态势,至2024年降至0.06万吨的低位水平,标志着行业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与此同时,丙酸出口量迅速上升,2022年超越进口量实现净出口,2024年出口量跃升至2.95万吨的历史峰值,同比增长27.71%。此外,自2021年我国丙酸实现贸易顺差(0.33亿元)后,贸易顺差额持续扩大,2024年达到1.8亿元,三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6.03%。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丙酸产业已成功实现从进口依赖到出口导向的转型升级,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