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价格表现低迷 我国碳纤维行业迎来扩产爆发期 未来市场该如何推演?

1、碳纤维是“21世纪新材料之王”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碳纤维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碳纤维(CarbonFiber)是一种丝状碳素材料,由有机纤维经碳化以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直径5-10微米,含碳量高达90%以上。碳纤维力学性能优异,同时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弹性模量、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疲劳等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交通、能源、体育休闲等领域。

碳纤维主要性能特点

性能特点

简介

强度高

抗拉强度在3,500MPa以上

模量高

弹性模量在230GPa以上

密度小,比强度高

密度是钢的1/4,是铝合金的1/2比强度比钢大16倍,比铝合金大12

耐超高温

在非氧化气氛条件下,可在2,000°C时使用,在3,000°C的高温下部分熔融软化

耐低温

-180°C低温下,钢铁变得比玻璃脆,而碳纤维依旧具有弹性

耐酸、耐油、耐腐蚀

能耐浓盐酸、磷酸等介质侵蚀,其耐腐蚀性能超过黄金和铂金,同时拥有较好的耐油、耐腐蚀性能热

膨胀系数小,导热系数大

可以耐急冷急热,即使从3000°C的高温突然降到室温也不会炸裂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碳纤维按纤维数量不同可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小丝束性能优异,但成本较高。碳纤维的开发起初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小丝束性能更能满足航空航天、军工复材的需要,但受成本制约,难以在风电叶片等领域实现推广应用。大丝束在保持碳纤维优良性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单线产能,大幅降低成本,打开碳纤维广泛运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大门。

大丝束和小丝束碳纤维对比

类别

小丝束碳纤维

大丝束碳纤维

丝束数量

<24K(1K代表一束碳纤维中有1000根丝)

24K

拉伸强度

3500-7000MPa

3500-5000MPa

拉伸模量

230-680GPa

230-290GPa

价格

较高

一般

产能分布

日本

欧美

应用领域

国防军工、航空航天

工业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碳纤维行业需求端萎靡不振,但产能迎来扩产爆发期

近几年,随着“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的提出,碳纤维最主要的下游领域——风电行业快速崛起,需求端也日益旺盛。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碳纤维运行产能为14.08万吨,比上年增长25.7%,已经接近全球碳纤维产能的半壁江山。然而,自2023年开始,我国碳纤维行业供需关系180度大转向。

尤其是,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碳纤维供应量达4.5万吨,同比增长55.17%;截至2023年6月,国内碳纤维生产商总产能达到11.7万吨,较2021年末大幅增加。

不过,需求端表现不佳,2023年碳纤维需求量比2022年的7.44万吨反而下降7.2%,这也导致碳纤维厂商库存高企。数据显示,国内碳纤维库存整体保持低位,由2023年6月的4000吨左右增至2023年末的1.2万吨左右。除此之外,各大碳纤维企业也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如2023年中复神鹰、吉林碳谷、光威复材、中简科技、中航高科5家碳纤维龙头上市企业共实现主营收入121.65亿元,同比增长2.81%;归母净利润27.42亿元,同比下降22.32%。

不过,需求端表现不佳,2023年碳纤维需求量比2022年的7.44万吨反而下降7.2%,这也导致碳纤维厂商库存高企。数据显示,国内碳纤维库存整体保持低位,由2023年6月的4000吨左右增至2023年末的1.2万吨左右。除此之外,各大碳纤维企业也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如2023年中复神鹰、吉林碳谷、光威复材、中简科技、中航高科5家碳纤维龙头上市企业共实现主营收入121.65亿元,同比增长2.81%;归母净利润27.42亿元,同比下降22.3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就算面对价格下跌、企业营收下降等等终端市场出现疲软迹象,但碳纤维龙头厂商却选择继续扩大产能。例如,2024年4月,中复神鹰年产能30000吨的高性能碳纤维建设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这个项目的总投资达到了60亿元左右。除此之外,吉林化纤集团正在推进1.5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上海石化6000吨/年碳纤维项目也预计将在今年投产。

整体来看,未来几年,我国碳纤维企业扩产计划总量预计接近30万吨,但在供给短缺的背景下,率先实现项目落地并稳定生产的企业将具备明显的先发优势,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我国碳纤维企业扩产计划

生产商

项目

在建产能

预计投产节奏

项目情况

预计当年实际新增产能*

2023E

2024E

2025E

2023E

2024E

2025E

吉林化纤集团

国兴年产6万吨碳纤维项目

6

2

2

2

“十四五”期间完成

0

2

2

1.2万吨碳纤维复材项目碳化线

0

0.6

0

0

20231月和2月,第三、四条碳化线投产

0.6

0

0

中复神鹰

西宁二期1.4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

0

1.4

0

0

2023H1已全面投产

1.4

0

0

连云港年产3万吨碳纤维建设项目

3

0

0.6

1.2

建设周期为20234月至20268

0

0.6

1.2

上海石化

1.2t/a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

0.6

0

0.6

0

预计2024年全部完成

0

0

0.6

光威复材

万吨级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项目

0.4

0.4

0

0

一期4000吨预计2023年内投产

0

0.4

0

中简科技

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产品项目

0.15

0.075

0.075

0

预计于2023年部分投产,2024年全部投产

0

0.075

0.075

恒神股份

2t/a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

0.5

0

0.5

0

一期5000t/a2023H1开工,建设周期20个月

0

0

0.5

浙江宝旌

6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和年产1.8万吨碳丝项目

1.55

0.5

0.5

0.55

预计于“十四五”期间陆续投产

0

0.5

0.5

新创碳谷

1.8t/a大丝束项目

1.2

1.2

0

0

2023年已全部建成1.8万吨产能

0.6

0.6

0

新疆隆炬

年产5t碳纤维碳化项目

4.4

1.2

1.2

2

2022年一期6000吨建成,后续三期陆续建设,预计2025年形成5t/a产能

0.6

1.2

1.2

长盛科技

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二期

0.08

0.08

0

0

已于202312月投产

0

0.08

0

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三期

0.26

0

0

0.26

预计2025年投产达产

0

0

0.2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碳纤维新领域:低空经济蓄势腾飞

资本市场通常都会以推断甚至想象来评判企业或者产业的价值,尤其是在新兴产业中。当然,碳纤维作为典型的新材料行业也不例外,目前市场上最火热的低空经济与碳纤维关系明确。

eVTOL是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主流的设计方案均采用碳纤维作为主要机身结构材料。其中,约有75~80%用于结构部件和推进系统,12~14%用于横梁、座椅结构等内部应用,电池系统、航空电子设备和其他小型应用占比为8~12%。而国内头部eVTOL制造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峰飞航空等公司公布的设计方案来看,机身结构均采用碳纤维复材,小鹏汇天旅航者X2的旋翼桨叶和起落架也采用碳纤维复材。

我国部分eVTOL设计方案碳纤维应用

企业

型号

主要参数

碳纤维应用

亿航智能

亿航AAV

机身高度:1.93m机身宽度:5.73m最大起飞重量:620kg最大航程:30km最大设计速度:130km/h

机身结构采用环氧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优化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实现轻量化与机身刚性实现完美统一,搭配航空铝合金,有效降低机身重量,保证各部位的支撑强度。

小鹏汇天

旅航者X2

双人乘坐最高续航达:25分钟最大时速:130km最高飞行高度1000m

全机身碳纤维材质;旋翼桨叶采用先进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现阶段航空业最先进的桨叶用材。起落架的材料主要为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碳纤维保证起降所需要的强度,玻璃纤维保证减震缓冲所需要的韧性

峰飞航空

盛世龙

最大起飞重量:2000kg最大载荷:350kg最大航程:250km最大巡航速度:200km/h载客能力:4+1飞行员

整机机身使用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一体成型技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单台eVTOL对碳纤维需求在100-400kg之间,有望拉动千吨级需求。以超长续航问界Ultra锂电池作为参考,假设在电池能量100kWh、能量密度400Wh/kg情况下,2人座eVTOL电池自重约250kg(假设5人座电池能量随最大起飞重量同比例提升);假设单台eVTOL复材重量占其机身结构重量比例为70%,碳纤维复材占全部复材比例为90%,且碳纤维:树脂比例为7:3,则单台eVTOL碳纤维需求量约在97-363kg之间,全球未来eVTOL订单约为6300架且在2030年前全部释放,则预计为碳纤维带来600-2300吨增量需求。

eVTOL对碳纤维需求示意性测算

类别

亿航AAV2座)

盛世龙(5座)

1.相关参数

最大起飞重量(kg

620

2000

实际业务载重量(kg):(全座人数+行李)

150

370

eVTOL自重(kg

470

1630

锂电池重量(kg

250

806

eVTOL机身结构重量(kg

220

824

2.材料需求测算

复合材料重量(kg)占比70%

154

576

单台eVTOL碳纤维需求量(kg)占比90%,碳丝树脂比7:3

97

363

eVTOL订单量(架)-截至235

6300

6300

碳纤维增量需求(吨)

611

2288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市场进一步低迷,我国碳纤维行业未来该如何发展?

纵观市场现状来看,低空经济短期内对碳纤维产业的需求拉动的时间有限,那么随着市场持续低迷,未来碳纤维行业该如何推演?

事实上,碳纤维行业增长逻辑属于典型的创新供给驱动应用场景,所以不断寻找下游应用新场景,产业规模才能扩张。例如,1995年,碳纤维进入工业领域;二十一世纪,大飞机、风力叶片、汽车、深海油田成推动碳纤维行业发展驱动力。

目前,全球领域风电叶片能够拉动碳纤维约3.5万吨的需求;2017-2020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量从1503万千瓦迅速飙升至7167万千瓦,成为国内碳纤维市场关键的增量需求。在满足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采用碳纤维的风轮叶片比玻璃钢叶片质量轻30%以上,虽然碳纤叶片成本上升,但其带来的传动链上相关部件以及塔筒的优化减重,使得风电机组的整体成本降低10%以上。例如,120m的碳纤维风轮叶片可以减少总体自重达38%,使得风电机组的整体成本下降14%。未来,随着风电抢装的影响逐渐消退,预计未来三年内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量的增速能够保持在15%-20%,持续拉动碳纤维市场需求。

此外,航空航天工业对碳纤维行业需求巨大。飞机结构材料约占起飞总重量30%左右,减轻结构材料重量可带来诸多好处,而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钢或铝,减重效率可达到20%-40%。根据相关资料可知,2022年11月8日,七家租赁公司与中国商飞又签署300架C919飞机和30架ARJ21飞机确认订单;2023年9月28日,中国商飞与东航签订C919最大单笔订单100架。因此,据不完全统计,C919拥有1215架订单总量。长远来看,1215架C919订单全部交付对应碳纤维需求量约5882吨,对应约13.4亿元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我国碳纤维行业需求空间大,但是头部企业仍然大幅扩产,并且选择“以量换价”策略,可见产业供给依旧是扩张态势,再加上当下需求增速不太明朗。因此,如果头部企业持续保持扩张态势,并且在市场价格低迷的背景下,或许碳纤维行业将迎来落后企业出清,市场集中度也将随之上升。(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目前,我国锂电池行业虽然出货量增速涨势凶猛且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营业收入整体持续增长,但是仍然面临净利润规模总体还较低、产能结构性过剩、盈利能力差等困境。未来,锂电池市场竞争将不再是“有多少产能”,而是“有什么技术”、“能拿下哪些高端客户”以及“如何进行全球化布局”。对于锂电池企业来说,活下去的关键在于摆脱同质化

2025年09月06日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承担着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关键功能。近年来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达354.6万吨/年,较2020年(81.1 万吨/年)增长 337%;其中中国主体地位明确,2024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较2020年增长391%,占全球的比重高达96%,较202

2025年09月05日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但自进入2025年以来,得益于国内外储能市场爆发,我国储能电芯市场由供大于求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等企业的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订单量激增至需排队等候。

2025年09月05日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在储能市场中,抽水蓄能总量较大,但新型储能近年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4 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72.0GW,同比增长28.6%,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呈继续下降态势,首次低于6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 165.4GW,首次突破百吉瓦,同比增长 81.1%。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金刚石俗称“金刚钻”,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其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硬物质,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和化学性能。我国金刚石行业起步于1963年,经过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行业正处于创新发展阶段。同时历经六十余载砥砺奋进,我国金刚石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金刚石

2025年09月01日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9-2023年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从697.8亿元增长至7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而预计2024-2031年复合增速将超过10%。

2025年08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