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汽车塑料件行业现状分析:使用率提升拉动市场规模增长 下游需求旺盛

1、汽车塑料件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汽车塑料件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汽车塑料件是指在汽车制造中使用的塑料制品,用于各种用途,如外装件、内饰件、结构件等,塑料件在汽车制造中越来越常见,因为塑料具有轻量、耐用、成本效益和设计自由度高等优点,可以满足汽车制造的多种需求。在产业链方面,汽车塑料件行业上游主要是石油化工、改性塑料、工程塑料等行业,下游主要是汽车制造、汽车维修行业。

塑料制品的优良性能

序号

性能

1

重量轻

2

优良的化学稳定性

3

优异的电绝缘性能

4

热的不良导体,具有消声、减震作用

5

机械强度分布广和较高的比强度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汽车塑料件行业产业链图解

<strong>汽车塑料件行业产业链图解</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汽车塑料件行业供需规模持续上升,内饰件使用量占比超七成

近年来,“碳达峰”政策风向引导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其生产制造商加大对塑料等轻质高强材料的使用力度,传统金属部件被大量塑料件所替代,汽车行业塑料件使用率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塑料件行业需求量已达 1031万吨,产量超1050万吨。从汽车工艺的塑料使用上看,内饰件占比高达76.4%,外装件约占14.7%,结构件约占8.9%。

近年来,“碳达峰”政策风向引导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其生产制造商加大对塑料等轻质高强材料的使用力度,传统金属部件被大量塑料件所替代,汽车行业塑料件使用率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塑料件行业需求量已达 1031万吨,产量超1050万吨。从汽车工艺的塑料使用上看,内饰件占比高达76.4%,外装件约占14.7%,结构件约占8.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碳中和、汽车轻量化等因素驱动,汽车塑料件行业规模超千亿

近年来,汽车轻量化成为降低汽车排放、提高燃烧效率的有效措施,也是汽车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它使塑料在汽车中的用量迅速上升,汽车塑料件已成为“双碳”背景、轻量化趋势下“以塑代钢”的重要载体,在汽车轻量化背景下,中国汽车塑料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行业塑料件市场规模为2052.3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0%。

近年来,汽车轻量化成为降低汽车排放、提高燃烧效率的有效措施,也是汽车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它使塑料在汽车中的用量迅速上升,汽车塑料件已成为“双碳”背景、轻量化趋势下“以塑代钢”的重要载体,在汽车轻量化背景下,中国汽车塑料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行业塑料件市场规模为2052.3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新车需求占比超六成,汽车塑料件行业下游需求旺盛

汽车塑料件下游主要面向汽车市场,其中,新车需求占比高达63.38%,维护更新约占36.62%。随着汽车市场持续回暖,带动汽车塑料件行业需求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均突破三千万辆,分别为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汽车塑料件下游主要面向汽车市场,其中,新车需求占比高达63.38%,维护更新约占36.62%。随着汽车市场持续回暖,带动汽车塑料件行业需求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均突破三千万辆,分别为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新能源汽车发展拉动汽车塑料件市场的发展。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到来,对汽车电子模块等关键部件的防尘防潮、阻燃绝缘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对注塑工艺要求也随之上升。例如,动力电池支架要求阻燃、尺寸稳定、耐化学品、高强度,目前主要使用改性 PPE、PPS、PC/ABS 等塑料材料。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以及汽车行业结构调整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产量和销量持续攀升,这也是导致汽车塑料件市场增长趋势明显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2023年其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3%和37.87%。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以及汽车行业结构调整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产量和销量持续攀升,这也是导致汽车塑料件市场增长趋势明显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2023年其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3%和37.8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摩托车行业对外贸易分析:大排量出口加速中 亚非拉市场需求空间大

我国摩托车行业对外贸易分析:大排量出口加速中 亚非拉市场需求空间大

摩托车是一种交通工具,是由燃油动力装置或电动动力装置驱动的机动车,通过手把控制前轮转向,具有轻便灵活、行驶迅速的特点。2020-2024年我国摩托车出口总体表现亮眼,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呈现整体上升态势,2024年分别大幅上升至1101.63万辆和69.8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2.46%和27.74%。这一趋势反映出:一

2025年05月07日
我国为全球汽车流体管路行业主要市场 新能源车成核心下游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我国为全球汽车流体管路行业主要市场 新能源车成核心下游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新能源车单车管路系统价值量较燃油车更高,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及渗透率不断提高,成汽车流体管路核心下游市场。按材料,汽车流体管路分为橡胶管路、塑料管路、金属管路,其中塑料管路在汽车轻量化趋势下将迎来增长机遇。

2025年05月04日
汽车保有量及PHEV销量增长带动汽车传动带行业扩容 本土企业竞争力待增强

汽车保有量及PHEV销量增长带动汽车传动带行业扩容 本土企业竞争力待增强

汽车传动带是汽车发动机与车轮之间的重要连接部件,其市场需求与汽车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尽管国内燃油车销量持续下降,但PHEV的快速发展给汽车前装传动带带来增长新机遇;此外,汽车总保有量的增长,使得后装市场保持稳定。汽车传动带市场整体向好,预计2027年汽车传动带总市场规模达超60亿元。国内汽车传动带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小而分

2025年04月29日
我国新能源自卸车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集中度提升 徐工市场份额反超三一集团

我国新能源自卸车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集中度提升 徐工市场份额反超三一集团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自卸车行业发展势头迅猛,销量不断攀升,2024年突破1.3万辆大关,同时渗透率突破25%。纯电动自卸车和插电式混动自卸车销量激增,但燃料电池自卸车下滑,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减。2022-2024年我国新能源自卸车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但市场尚未形成稳定竞争格局,头部企业位次频繁更迭。在2024年徐工集团市场份

2025年04月29日
我国空气悬架行业渗透率低 乘用车将带来广阔空间 市场被寡头垄断 国产地位领先

我国空气悬架行业渗透率低 乘用车将带来广阔空间 市场被寡头垄断 国产地位领先

我国空气悬架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与海外相比,我国空气悬架渗透率仍然较低。从细分市场看,商用车空气悬架市场受政策驱动,渗透率较高;乘用车空气悬架渗透率较低,但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车企将空气悬架作为汽车配置亮点,配套车型价位下探,乘用车空气悬架市场将快速增长,为空气悬架市场带来广阔空间。我国空气悬架市场竞争呈现

2025年04月28日
多重因素推动我国新能源搅拌车行业迅速发展 销量激增 渗透率已突破40%

多重因素推动我国新能源搅拌车行业迅速发展 销量激增 渗透率已突破40%

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充换电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搅拌车行业发展迅速,销量不断激增;同时其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2024年突破四成。目前,纯电动搅拌车在我国新能源搅拌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销量占比超过九成。从竞争来看,工程机械类企业凭借深厚的产业链协同优势成为我国新能源搅拌车市场主导力量,

2025年04月28日
车源供给稳定 我国二手车行业交易量及金额呈U型发展趋势 出口将为新增长点

车源供给稳定 我国二手车行业交易量及金额呈U型发展趋势 出口将为新增长点

政策驱动汽车产销量及保有量增长,为二手车行业提供稳定车源供给,交易量及金额呈U型发展趋势。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稳步增长,新能源二手车市场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全年交易量成功突破100万辆大关。此外,2024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规范二手车市场交易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将改变二手车行业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摩托车行业呈现“燃油回潮、电动遇冷”现象 出口量大幅上升

我国摩托车行业呈现“燃油回潮、电动遇冷”现象 出口量大幅上升

我国摩托车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2024年在出口需求强劲拉动下,其产量和销量回升,同时行业主要经营指标也同步回升。值得注意的是,电动摩托车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3.44%攀升至2022年35.63%后,2024年回落至17.40%;而燃油摩托车市场份额先降后升,呈现“燃

2025年04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