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液态奶行业:上游牛奶产量稳步提高 中游白奶是市场中最主流产品

一、行业相关概述

液态奶是日常百姓所说的消毒牛奶、灭菌牛奶,又叫液态乳,是由健康奶牛所产的鲜乳汁,经有效的加热杀菌方处理后,分装出售的饮用牛乳。根据国际乳业联合会(IDF)的定义,液体奶(液态奶)是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酸乳三类乳制品的总称。按脱脂程度划分,液态乳可分为全脂和脱脂产品;按照杀菌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生鲜奶、消毒奶和灭菌奶;按杀菌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巴氏杀菌乳、ESL乳以及UHI乳。

液态乳分类

分类方法

相关品类

相关概述

按脱脂程度划分

全脂产品

全脂乳非脂乳固体不得低于8.1%,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脂肪含量不低于3.1%

脱脂产品

半脱脂奶(低脂奶)的脂肪含量为1.0%~2.0%全脱脂牛乳的脂肪含量在 0.5%左右,蛋白质标准仍为不低于2.9%

按杀菌程度划分

生鲜奶

生鲜奶在我国市场还未普及,它未经过消毒和灭菌,完全保留牛奶的天然状态

消毒奶

消毒奶经过巴氏杀菌处理,但其中的细菌芽并未失活,只能在0~4℃下运输和保存

灭菌奶

灭菌奶包括超高温灭菌乳和保持灭菌乳(UHT)。前者先经超高温杀菌,然后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灌装;后者则是在灌装密闭后,经连续15~40min110℃以上灭菌处理,达到商业无菌水平,可在室温下保存6个月以上。目前国内多采用前者。消毒处理对牛奶营养价值的影响不大,其中蛋白质、乳糖、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基本上与原料乳相同,仅B族维生素有少量损失,但保存率仍在90%以上。

按杀菌方式划分

巴氏杀菌乳

巴氏杀菌乳较好的保留鲜奶原本的风味,但是其保质期时间较短

ESL

ESL乳口感介于巴氏杀菌及UHI杀菌之间,接近于巴氏杀菌,保质期在15-45

UHI

UHI常温乳其口感有所改变,但是其保质期时间较长,为1-8个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液态奶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目前我国液态奶产业链较为完整,其上游环节包括牧草、饲料、奶牛养殖、牛奶等,中游环节主要是指液态奶的制作,下游行业主要包括电商平台、线下门店、商超卖场、自动贩卖机、便利店等。

目前我国液态奶产业链较为完整,其上游环节包括牧草、饲料、奶牛养殖、牛奶等,中游环节主要是指液态奶的制作,下游行业主要包括电商平台、线下门店、商超卖场、自动贩卖机、便利店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上游情况

1、奶牛养殖

近年在《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2021年国内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0%,较上年提高了约3个百分点;规模化牧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95%配备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从参测泌乳牛群规模来看,2021年泌乳牛群规模在200-499头的参测场占参测场数总数的30.6%,其参测泌乳牛数占总参测牛数的9.2%,排第四位;泌乳牛群规模大于等于3000头的奶牛厂占9.0%,而其参测泌乳牛数占总参测牛数的40.6%,排名第一。

规模养殖奶牛单牛产奶量明显提升。据中国奶业协会养殖业发展部统计,在平均日产奶量方面,2021年规模大于3000头的奶牛场平均日产奶量高达34.8千克,并且其平均体细胞数控制在20.9万个/ml,控制情况最好,其平均乳蛋白率达到3.36%,保持在较高水平。

规模养殖奶牛单牛产奶量明显提升。据中国奶业协会养殖业发展部统计,在平均日产奶量方面,2021年规模大于3000头的奶牛场平均日产奶量高达34.8千克,并且其平均体细胞数控制在20.9万个/ml,控制情况最好,其平均乳蛋白率达到3.36%,保持在较高水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奶牛单产量取得突破。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2022年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从8.3吨增长到9.2吨。

随着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奶牛单产量取得突破。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2022年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从8.3吨增长到9.2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牛奶

牛奶是液态奶主要的原材料。近几年得益于规模化养殖方式的普及以及奶牛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牛奶产量稳步提高。尤其是2023年我国牛奶产量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比增长6.7%,总产量达到了4197万吨,相比2018年提升超1000万吨,且是首次突破4000万吨。可见这为我国液态奶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源泉。

牛奶是液态奶主要的原材料。近几年得益于规模化养殖方式的普及以及奶牛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牛奶产量稳步提高。尤其是2023年我国牛奶产量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比增长6.7%,总产量达到了4197万吨,相比2018年提升超1000万吨,且是首次突破4000万吨。可见这为我国液态奶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源泉。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饲料

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饲料(Feed)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饲料添加剂等十余个品种的饲料原料。

近年随着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善,居民对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需求相应增长,推动了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经过 40 年左右的发展,我国饲料行业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扩张和整合等多个阶段,饲料产量持续增长,已处于向成熟阶段过渡的整合后期。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32162.7万吨,比2022年增长6.6%。

近年随着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善,居民对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需求相应增长,推动了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经过 40 年左右的发展,我国饲料行业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扩张和整合等多个阶段,饲料产量持续增长,已处于向成熟阶段过渡的整合后期。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32162.7万吨,比2022年增长6.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中游情况

1、乳制品市场

液态奶是乳制品行业的主要产品,占乳制品行业的比重超过90%以上。乳是理想的蛋白质供应食物,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0%以上,同时也是膳食中钙的最佳来源。每天一斤奶可提供每日钙需求量的75%,因此乳制品也是重要的营养来源。近年随着国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人们对乳制品益处的认知大大加强,同时受益于城镇化不断推进、冷链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使得我国乳制品制造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产量增长明显。数据显示,2019-2022年我国乳制品产量一直为增长趋势。但到2023年产量出现轻微下降,产量为3054.6万吨,同比下降2.0%。

液态奶是乳制品行业的主要产品,占乳制品行业的比重超过90%以上。乳是理想的蛋白质供应食物,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0%以上,同时也是膳食中钙的最佳来源。每天一斤奶可提供每日钙需求量的75%,因此乳制品也是重要的营养来源。近年随着国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人们对乳制品益处的认知大大加强,同时受益于城镇化不断推进、冷链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使得我国乳制品制造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产量增长明显。数据显示,2019-2022年我国乳制品产量一直为增长趋势。但到2023年产量出现轻微下降,产量为3054.6万吨,同比下降2.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乳制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之一。到2021年我国乳制品销量3035万吨,同比增长9.1%。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已从20年前的不足6公斤提高至36公斤,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人均饮奶量达到了50公斤。尽管如此,但目前我国居民奶制品的摄入量仍然偏低,人均饮奶量仍不足世界人均消费量的1/3,不足亚洲人均消费量的1/2,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导的每日300克的摄入量,在2020年仍有超过20%的孩子没有科学食用乳制品。

2、液态奶市场

作为乳制品行业的主要产品,近年液态奶也随着乳制品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液态奶的产量情况来看,在2018-2022年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居民消费需求的转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液态奶产量保持有利的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液态奶产量为2,925万吨,占乳制品产量比重为93.81%。

作为乳制品行业的主要产品,近年液态奶也随着乳制品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液态奶的产量情况来看,在2018-2022年间,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居民消费需求的转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液态奶产量保持有利的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液态奶产量为2,925万吨,占乳制品产量比重为93.8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市场销售来看,近年我国液态奶销售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白奶作为日常饮食和居民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费者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液态奶市场中最主流的产品。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常温白奶销售量达83亿升,占整体液态奶消费量的83%;销售额达1198亿元。

从市场销售来看,近年我国液态奶销售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白奶作为日常饮食和居民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费者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液态奶市场中最主流的产品。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常温白奶销售量达83亿升,占整体液态奶消费量的83%;销售额达1198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现阶段国内液体乳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较小,我国对于国外液体乳产品仍保持较高的需求。为此,我国持续加大对液体乳行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各企业加大产品的研发投入,推出高质量的新产品,稳步提高国内液体乳的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液体乳行业的快速发展,国产品牌正强势崛起,实现部分细分领域进口替代,液态奶进口量持续下滑。2023年我国共计进口液态奶83.52万吨,同比减少16.5%,进口额16.39亿美元,同比下降2.2%。

近年来随着我国液体乳行业的快速发展,国产品牌正强势崛起,实现部分细分领域进口替代,液态奶进口量持续下滑。2023年我国共计进口液态奶83.52万吨,同比减少16.5%,进口额16.39亿美元,同比下降2.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