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产能出清、价格下行 我国牛奶行业“黄金时代”落幕 迎来有史以来最为严峻周期性调整

一、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牛奶产量自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牛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5-2032)》显示,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乳制品之一,主要是指从奶牛或其他哺乳动物中采集、加工和销售牛奶及其制品。牛奶营养全面,是适合长期饮用的饮品,也是现代乳品工业的重要原料。长期饮用能够提高人体体质,也能补充钙质。

2023年下半年以来,受市场供需失衡影响,奶业供给侧整合一直持续。部分竞争力较弱、效率低下的中小型个体经营或家庭经营的奶牛牧场被迫退出市场。据行业估计,乳制品行业于2023年及2024年淘汰了约1200万头奶牛。同时,由于持续亏损及现金流紧张,部分牧场运营商开始退出市场并停止经营,估算规模化牧场数量由2022年的4600个减少至2024年底的3700个。

进入2024年,我国牛奶行业产能出清节奏加快。上游端来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4.5%至630万头,原奶产量同比下降2.8%至4079万吨。这是2018年以来我国牛奶产量首次出现下降。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原料奶产量增速分别为5.1%、2.1%、-5.8%、-9.0%,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

进入2024年,我国牛奶行业产能出清节奏加快。上游端来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4.5%至630万头,原奶产量同比下降2.8%至4079万吨。这是2018年以来我国牛奶产量首次出现下降。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原料奶产量增速分别为5.1%、2.1%、-5.8%、-9.0%,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从各省市产量也可看出,当前行业产能正在加快出清。2024年牛奶大省内蒙古、河北的牛奶产量下滑;虽然黑龙江目前没有公布数据,但是剩下的8个省份中,除了宁夏和甘肃,其它省份在2024年的牛奶产量均有所下滑。

部分省份2024年与2023年牛奶产量数据

省市 2024年牛奶产量 2023年牛奶产量 增速
内蒙古 776.7万吨 792.6万吨 -2.01%
河北 560.4万吨 571.9万吨 -2.01%
宁夏 457.03万吨 430.6万吨 6.13%
山东 313.5万吨 318.29万吨 -1.5%
新疆 198.08万吨 232.83万吨 -14.93%
河南 230.35万吨 237.47万吨 -3%
陕西 91.6万吨 109.1万吨 -16.04%
山西 146.1万吨 147.1万吨 -0.68%
辽宁 130.6万吨 135.4万吨 -3.55%
甘肃 116.3万吨 101.8万吨 14.24%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披露的最新调度情况,目前国内原奶日均过剩量达1.1万吨,虽比去年有所下降,但去产能任务依旧严峻。

与此同时,行业加速调整背景下,一些牧业公司的问题也随之暴露。例如“北交所乳业第一股”骑士乳业迎来十年来首亏,且因业绩预告“变脸”但未及时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而受到北交所通报批评。另外2024年4月,挂牌不足3年的沃野牧丰宣布退出新三板,背后是业绩连续亏损,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

二、行业供给过剩下市场价格步入下行通道,原奶价格已从每公斤4.26元降至3.11元

近三年,我国奶业在逆境中前行。自2022年起,国内原奶价格步入下行通道,至今价格仍未止跌。截至2024年12月份,我国原奶价格已经连续35个月同比下降。有数据显示,2022年2月-2024年12月,我国原奶价格已从每公斤4.26元降至3.11元;生鲜乳市场价格从每公斤4.14元降至3.65元。

近三年,我国奶业在逆境中前行。自2022年起,国内原奶价格步入下行通道,至今价格仍未止跌。截至2024年12月份,我国原奶价格已经连续35个月同比下降。有数据显示,2022年2月-2024年12月,我国原奶价格已从每公斤4.26元降至3.11元;生鲜乳市场价格从每公斤4.14元降至3.65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观研天下整理

反映在上市公司财报中,2024年现代牧业原料奶平均售价为3.61元/公斤,同比下降10.4%;优然牧业原料奶平均单价为4.12元/公斤,同比下降5.9%;澳亚集团原料奶平均售价为3541元/吨,同比下降17%;中国圣牧综合原料奶平均售价为4.47元/公斤,同比下降0.29元/公斤。原生态牧业原料奶平均售价为4500元/吨,同比下降6%。

根据市场分析,奶价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需求不足导致的供给过剩。一方面,近三年,中国居民牛奶消费持续下降。尤其是2022年,液态奶消费量下降幅度达到8.6%。另一方面,我国奶牛养殖业自2018年触底反弹,奶价上行周期一直持续到2021年。当时的奶价上行给奶牛养殖企业带来乐观长期前景,导致2020年至2022年大型牧场集中建设浪潮出现。据奶业专业杂志《荷斯坦》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新扩建牧场项目166个,涉及存栏98万头;2022年约148个,涉及存栏超100万头。2023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牧场投产,奶源供给过剩情况愈发严重。为应对过剩,不少头部乳企选择将无法消化的原奶喷粉储存。据披露,仅2024年4—5月,龙头企业平均每天喷粉量就达2万吨,占其收奶量的25%。截至2024年6月底,企业奶粉库存已超过30万吨。

原奶价格与生产成本严重倒挂,迫使大量牧场不得不倒掉牛奶、提前淘汰低产能奶牛。而这场原奶价格持续下滑,几乎波及整个产业链,从上游牧场到下游乳企无一幸免,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周期性调。整体来看,这场价格危机带来了两个核心影响:一是上游养殖端陷入严重亏损。二是乳企成本下降、毛利率短期改善。具体如下:

原奶价格与生产成本严重倒挂,迫使大量牧场不得不倒掉牛奶、提前淘汰低产能奶牛。而这场原奶价格持续下滑,几乎波及整个产业链,从上游牧场到下游乳企无一幸免,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周期性调。整体来看,这场价格危机带来了两个核心影响:一是上游养殖端陷入严重亏损。二是乳企成本下降、毛利率短期改善。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事实上,奶业发展周期性波动并不罕见。十多年来,我国奶业多次经历供需失衡,不断上演着“缺奶-涨价-养牛-过剩-杀牛-缺奶”的周期性困境。不过,此轮周期性调整时间过长且影响巨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长全分析认为,此轮行业调整呈现“四最”特征:价格历史最低、畜牧业中最困难产业部门、调整周期最长、亏损范围最大。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在2024年7月的行业研讨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生鲜乳的过剩程度远超2023年,公斤奶利润首次进入负值区间,行业亏损面超过80%。

三、行业“黄金时代”已结束,A股多家乳企收入净利润下滑

对乳企而言,更直接、也更紧迫的挑战来自C端,也就是消费需求的疲软。2024年乳制品的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降1.4%,线下渠道更是出现了10.9%的下滑。与此同时,从进口端也可看出当前我国乳制品消费需求的疲软。2024年我国进口各类乳制品276.8万吨,同比减少9.5%,连续第三年大幅下降。其中,进口干乳制品204.6万吨,同比减少8%;进口液态奶72.3万吨,同比减少13.5%。

对此,有相关机构分析认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持续数十年的增长红利正在退潮。

这一判断,也得到了营收数据的印证:2024年,国内头部乳企几乎全线遭遇营收与利润“双降”。有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在A股18家乳企中,营业收入下滑的有13家,净利润下滑的有11家,并且收入增长的乳企,也无法避免净利润下滑,比如天润乳业。其中作为行业龙头,伊利2024年营收为1154亿元,同比下滑8.24%,为近20年来首次出现收入负增长;净利润为84.5亿元,较2023年的104亿元下降18.94%。

2024A股乳企收入净利润增速

企业简称 营业总收入增速 净利润增速
皇氏集团 -29.21% -1058.93%
品渥食品 -21.98% 109.52%
熊猫乳品 -19.29% -3.66%
佳禾食品 -18.68% -66.53%
西部牧业 -16.46% -214.82%
燕塘乳业 -11.18% -42.39%
三元股份 -10.73% -74.73%
妙可蓝多 -8.99% 43.07%
阳光乳业 -8.86% 0.16%
光明乳业 -8.33% -41.98%
伊利股份 -8.24% -17.7%
庄园牧场 -6.87% -104.79%
新乳业 -2.93% 25.55%
骑士乳业 3.22% -109.98%
天润乳业 3.33% -89.36%
一鸣食品 4.09% 30.16%
贝因美 9.7% 90.8%
海融科技 13.89% 23.6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四、牛奶市场“消费分级”,降级与升级并存

不过从消费端来看分析,此轮乳品消费的疲软并不意味着用量下降,而是消费价格的下行。从伊利的销量来看,2024年液态奶销量仍有2.1%的增长,总量达到969万吨。但在原奶价格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其毛利率仅微增0.35个百分点,说明销售额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终端价格下降,而非销量减少。

不过也有相关机构也分析表示,我国乳制品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红利的消失和消费降级所导致的整体消费力不足。而其中,尽管面临人口增长放缓,但中国人均乳品消费水平目前仍处于全球较低水平,提升人均摄入量仍有较大潜力,尤其是在老年人和儿童等特定人群中,这部分消费增长可能成为未来行业的主要增长空间。

事实上,当前牛奶市场趋势是“消费分级”,降级与升级并存。也就是说,虽然终端奶价整体有所下降,但高端奶品依然销售强劲。

例如2024年,在整个乳制品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低温鲜奶(巴氏杀菌奶)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增长,被视为行业“大变局”中的亮点。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巴氏杀菌奶市场规模已达392亿元,在2018至2023年间,其零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5.5%。渗透率业已由2020年的23%提升至2024年的41%,在一线城市中,有接近60%的家庭每周购买鲜奶两次以上。

五、行业发展困难重重,本土替代与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关键词

当前国内奶价何时触底还尚难预料,美国的“关税大棒”就猝然袭来。近期,受中美关税博弈等国际经贸环境影响,进口饲料原料价格进一步上涨。目前,美国进口苜蓿价格已经从2700元/吨上涨到了3750元/吨,进口苜蓿的性价比进一步降低。根据豆粕、苜蓿干草以及其他饲料在奶牛配方中的比例,估计将影响生鲜乳每公斤生产成本增加0.1元至0.2元——在当前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这一成本增幅足以决定不少牧场的生存与否。

在上述背景下,本土替代与降本增效成为牛奶业关键词。

本土替代方面:有对此专家呼吁,通过技术创新挖掘国内粗饲料资源潜力,加快本地饲草料资源营养鉴定、应用研究和推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成本高效养殖模式。实践证明,通过科学配比与精细管理,利用本土饲料资源完全能够满足高产奶牛营养需求。通过调整配方使用5公斤国产青贮苜蓿代替2公斤进口苜蓿,调整前后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高产奶牛每天还可实现降本0.9元左右,公斤奶饲料成本可节约0.02元。

降本增效方面:例如2022年,为更好掌握原奶议价权,荣华牧业新组建了自己的乳制品工厂——长寿乳业,并致力于本地消费市场的开拓,坚持全低温产品路线。目前,公司在许昌市区建立了5家销售店面和配送网点,已服务社区居民和学校学生以及线上订奶人群超5万人,产品复购率超过60%。

据资料显示,区域类、本地化奶类销售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对缓解当前卖奶难、增收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各养殖主体应主动寻找渠道拓展增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差异化、个性化乳制品的需求。

六、行业韧性凸显,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正形成强大合力

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正形成强大合力。例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奶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这为拓宽加工渠道,丰富乳制品供给提供了政策引领。随后2月27日,《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提出,将47公斤作为人均奶类消费量的具体发展目标,发展低温奶市场和奶酪等干乳制品消费,丰富乳制品消费结构,为我国奶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3月27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新规的出台也具有突破性意义,灭菌乳只能以生鲜乳为原料的规定,有望成为扩大奶类消费的关键举措,带动奶价回升。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精准施策同样值得关注。例如在河南,当地积极落实奶业支持政策,创新性支持发展养加一体化,对符合条件的牧场给予奖补、补贴,组织金融对接、宣传促销等一系列脱困帮扶活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内蒙古继2019年“奶七条”、2022年“奶九条”、2023年“奶33条”后,于近期出台新“奶九条”,从贷款贴息、生鲜乳价格保险、延长喷粉补贴时间、支持养加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帮助奶业主体渡过难关。甘肃、黑龙江、河北、山东等省份同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形成了中央与地方联动的政策体系。

预计未来,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中国奶业走向从增量发展为主向结构优化为主的阶段,奶业作为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一定前景向好。2025年奶牛存栏有望从620万头下降至590-600万头。到2025年下半年,行业供需平衡或将迎来拐点。(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基于完备的玉米产业链与规模经济优势,我国在玉米淀粉生产领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现阶段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玉米淀粉生产国。玉米淀粉作为“工业黄金”,应用已从食品添加剂逐步拓展至医药、纺织、造纸、新能源等战略领域。随着下游市场稳定发展,2018年以来,我国玉米淀粉消费量已维持在 2700 万吨左右。从供需两端看,在供给侧改

2025年07月01日
酱油行业进入“以价换量”阶段 新规下零添加酱油或退场 厂商纷纷寻求突围之路

酱油行业进入“以价换量”阶段 新规下零添加酱油或退场 厂商纷纷寻求突围之路

随着此次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新规正式实施,“零添加酱油”这一模糊表述在预包装食品上正式退场,标志着酱油行业正步入一个以品质为核心的新竞争时代。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配方优化来适应市场需求,应转向产品品质、口感、营养等实际价值为核心的营销策略。同时,企业要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和消

2025年06月27日
椰子水饮料行业:椰汁市场“一超两强” 椰子水国产替代空间广 厚椰乳需求快速释放

椰子水饮料行业:椰汁市场“一超两强” 椰子水国产替代空间广 厚椰乳需求快速释放

我国是全球椰子水饮料主要消费国,2024年零售额占全球总零售额的比重为20%左右。椰子水饮料主要分为椰子水、椰汁、厚椰乳。椰汁为重要品类,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呈现“一超两强”竞争格局。椰子水与椰汁相比,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长潜力十足,目前呈现海外品牌占主导状态,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厚椰乳需求随着椰子类现饮制品的迅速走红而

2025年06月18日
水果罐头行业:内销动力不足 出海势头强劲 真心等传统食品企业处相对领先位置

水果罐头行业:内销动力不足 出海势头强劲 真心等传统食品企业处相对领先位置

近年来,在冷链物流的发展下,新鲜水果对水果罐头形成较强的替代作用。水果罐头市场受到冲击,2017-2022年行业规模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国内消费动力不足,我国水果罐头出海势头强劲。从出口品类看,我国水果罐头出口以橘子罐头和桃子罐头为主,总占比达68%。

2025年06月17日
发酵蛋白行业:替代蛋白需求驱动下前景广阔 应用领域拓展带动市场持续扩容

发酵蛋白行业:替代蛋白需求驱动下前景广阔 应用领域拓展带动市场持续扩容

不过目前,尽管我国居民蛋白质摄入量总体达标,但存在显著的人群差异与结构缺陷,且总体呈现“量不足、质不优、搭配失衡”的结构性问题,有45%的成年居民面临蛋白质摄入不足风险。与此同时,国民在蛋白质摄入领域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超七成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如何科学补充蛋白质,66.96%的人因搭配不当导致摄入不足。可见,当下我国亟待

2025年06月05日
产量下滑叠加消费瓶颈 我国液态奶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错配问题成破局关键

产量下滑叠加消费瓶颈 我国液态奶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错配问题成破局关键

长期以来,国内乳企的产品结构以各类液态奶为主。不过根据乳制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液态奶产量为2745万吨,同比减少2.8%,打破了此前五年保持的2%以上年增长态势。这一组数据说明了,当前我国液态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压力。

2025年05月31日
新式茶饮冲击 我国袋泡茶行业面临困境 DIY、细分市场深耕或成品牌破局关键

新式茶饮冲击 我国袋泡茶行业面临困境 DIY、细分市场深耕或成品牌破局关键

袋泡茶凭借携带方便、便捷易泡、种类丰富等特性,有效解决价格与茶叶溯源痛点。然而,随着现制茶饮产业兴起,袋泡茶具备便捷和口感标准化优势被完全击穿。但巨大的渗透率提升空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的渠道变革,为袋泡茶行业品牌提供广阔的发展机遇,而DIY、出海、细分市场深耕或成市场破局策略关键。

2025年05月29日
我国菜籽油行业消费量回升且趋向细分化、高端化 市场仍存供需缺口 强者恒强格局明显

我国菜籽油行业消费量回升且趋向细分化、高端化 市场仍存供需缺口 强者恒强格局明显

我国菜籽油消费呈现刚性需求。此前,随豆油、棕榈油进口量增加,我国菜籽油消费有所下降,但在健康饮食趋势下,我国菜籽油消费量逐渐回升,目前为国内食用油第二大品类,其消费细分化、高端化趋势明显。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菜籽油消费主体,但近年来我国菜籽油产量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其间存在供需缺口,因此近年来我国菜籽油进口量较大,远超出口

2025年05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