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产能出清、价格下行 我国牛奶行业“黄金时代”落幕 迎来有史以来最为严峻周期性调整

一、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牛奶产量自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牛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5-2032)》显示,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乳制品之一,主要是指从奶牛或其他哺乳动物中采集、加工和销售牛奶及其制品。牛奶营养全面,是适合长期饮用的饮品,也是现代乳品工业的重要原料。长期饮用能够提高人体体质,也能补充钙质。

2023年下半年以来,受市场供需失衡影响,奶业供给侧整合一直持续。部分竞争力较弱、效率低下的中小型个体经营或家庭经营的奶牛牧场被迫退出市场。据行业估计,乳制品行业于2023年及2024年淘汰了约1200万头奶牛。同时,由于持续亏损及现金流紧张,部分牧场运营商开始退出市场并停止经营,估算规模化牧场数量由2022年的4600个减少至2024年底的3700个。

进入2024年,我国牛奶行业产能出清节奏加快。上游端来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4.5%至630万头,原奶产量同比下降2.8%至4079万吨。这是2018年以来我国牛奶产量首次出现下降。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原料奶产量增速分别为5.1%、2.1%、-5.8%、-9.0%,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

进入2024年,我国牛奶行业产能出清节奏加快。上游端来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4.5%至630万头,原奶产量同比下降2.8%至4079万吨。这是2018年以来我国牛奶产量首次出现下降。分季度看,四个季度原料奶产量增速分别为5.1%、2.1%、-5.8%、-9.0%,产能出清节奏明显加快。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从各省市产量也可看出,当前行业产能正在加快出清。2024年牛奶大省内蒙古、河北的牛奶产量下滑;虽然黑龙江目前没有公布数据,但是剩下的8个省份中,除了宁夏和甘肃,其它省份在2024年的牛奶产量均有所下滑。

部分省份2024年与2023年牛奶产量数据

省市 2024年牛奶产量 2023年牛奶产量 增速
内蒙古 776.7万吨 792.6万吨 -2.01%
河北 560.4万吨 571.9万吨 -2.01%
宁夏 457.03万吨 430.6万吨 6.13%
山东 313.5万吨 318.29万吨 -1.5%
新疆 198.08万吨 232.83万吨 -14.93%
河南 230.35万吨 237.47万吨 -3%
陕西 91.6万吨 109.1万吨 -16.04%
山西 146.1万吨 147.1万吨 -0.68%
辽宁 130.6万吨 135.4万吨 -3.55%
甘肃 116.3万吨 101.8万吨 14.24%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披露的最新调度情况,目前国内原奶日均过剩量达1.1万吨,虽比去年有所下降,但去产能任务依旧严峻。

与此同时,行业加速调整背景下,一些牧业公司的问题也随之暴露。例如“北交所乳业第一股”骑士乳业迎来十年来首亏,且因业绩预告“变脸”但未及时披露业绩预告修正公告而受到北交所通报批评。另外2024年4月,挂牌不足3年的沃野牧丰宣布退出新三板,背后是业绩连续亏损,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

二、行业供给过剩下市场价格步入下行通道,原奶价格已从每公斤4.26元降至3.11元

近三年,我国奶业在逆境中前行。自2022年起,国内原奶价格步入下行通道,至今价格仍未止跌。截至2024年12月份,我国原奶价格已经连续35个月同比下降。有数据显示,2022年2月-2024年12月,我国原奶价格已从每公斤4.26元降至3.11元;生鲜乳市场价格从每公斤4.14元降至3.65元。

近三年,我国奶业在逆境中前行。自2022年起,国内原奶价格步入下行通道,至今价格仍未止跌。截至2024年12月份,我国原奶价格已经连续35个月同比下降。有数据显示,2022年2月-2024年12月,我国原奶价格已从每公斤4.26元降至3.11元;生鲜乳市场价格从每公斤4.14元降至3.65元。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观研天下整理

反映在上市公司财报中,2024年现代牧业原料奶平均售价为3.61元/公斤,同比下降10.4%;优然牧业原料奶平均单价为4.12元/公斤,同比下降5.9%;澳亚集团原料奶平均售价为3541元/吨,同比下降17%;中国圣牧综合原料奶平均售价为4.47元/公斤,同比下降0.29元/公斤。原生态牧业原料奶平均售价为4500元/吨,同比下降6%。

根据市场分析,奶价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需求不足导致的供给过剩。一方面,近三年,中国居民牛奶消费持续下降。尤其是2022年,液态奶消费量下降幅度达到8.6%。另一方面,我国奶牛养殖业自2018年触底反弹,奶价上行周期一直持续到2021年。当时的奶价上行给奶牛养殖企业带来乐观长期前景,导致2020年至2022年大型牧场集中建设浪潮出现。据奶业专业杂志《荷斯坦》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新扩建牧场项目166个,涉及存栏98万头;2022年约148个,涉及存栏超100万头。2023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牧场投产,奶源供给过剩情况愈发严重。为应对过剩,不少头部乳企选择将无法消化的原奶喷粉储存。据披露,仅2024年4—5月,龙头企业平均每天喷粉量就达2万吨,占其收奶量的25%。截至2024年6月底,企业奶粉库存已超过30万吨。

原奶价格与生产成本严重倒挂,迫使大量牧场不得不倒掉牛奶、提前淘汰低产能奶牛。而这场原奶价格持续下滑,几乎波及整个产业链,从上游牧场到下游乳企无一幸免,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周期性调。整体来看,这场价格危机带来了两个核心影响:一是上游养殖端陷入严重亏损。二是乳企成本下降、毛利率短期改善。具体如下:

原奶价格与生产成本严重倒挂,迫使大量牧场不得不倒掉牛奶、提前淘汰低产能奶牛。而这场原奶价格持续下滑,几乎波及整个产业链,从上游牧场到下游乳企无一幸免,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周期性调。整体来看,这场价格危机带来了两个核心影响:一是上游养殖端陷入严重亏损。二是乳企成本下降、毛利率短期改善。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事实上,奶业发展周期性波动并不罕见。十多年来,我国奶业多次经历供需失衡,不断上演着“缺奶-涨价-养牛-过剩-杀牛-缺奶”的周期性困境。不过,此轮周期性调整时间过长且影响巨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长全分析认为,此轮行业调整呈现“四最”特征:价格历史最低、畜牧业中最困难产业部门、调整周期最长、亏损范围最大。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在2024年7月的行业研讨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生鲜乳的过剩程度远超2023年,公斤奶利润首次进入负值区间,行业亏损面超过80%。

三、行业“黄金时代”已结束,A股多家乳企收入净利润下滑

对乳企而言,更直接、也更紧迫的挑战来自C端,也就是消费需求的疲软。2024年乳制品的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降1.4%,线下渠道更是出现了10.9%的下滑。与此同时,从进口端也可看出当前我国乳制品消费需求的疲软。2024年我国进口各类乳制品276.8万吨,同比减少9.5%,连续第三年大幅下降。其中,进口干乳制品204.6万吨,同比减少8%;进口液态奶72.3万吨,同比减少13.5%。

对此,有相关机构分析认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持续数十年的增长红利正在退潮。

这一判断,也得到了营收数据的印证:2024年,国内头部乳企几乎全线遭遇营收与利润“双降”。有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在A股18家乳企中,营业收入下滑的有13家,净利润下滑的有11家,并且收入增长的乳企,也无法避免净利润下滑,比如天润乳业。其中作为行业龙头,伊利2024年营收为1154亿元,同比下滑8.24%,为近20年来首次出现收入负增长;净利润为84.5亿元,较2023年的104亿元下降18.94%。

2024A股乳企收入净利润增速

企业简称 营业总收入增速 净利润增速
皇氏集团 -29.21% -1058.93%
品渥食品 -21.98% 109.52%
熊猫乳品 -19.29% -3.66%
佳禾食品 -18.68% -66.53%
西部牧业 -16.46% -214.82%
燕塘乳业 -11.18% -42.39%
三元股份 -10.73% -74.73%
妙可蓝多 -8.99% 43.07%
阳光乳业 -8.86% 0.16%
光明乳业 -8.33% -41.98%
伊利股份 -8.24% -17.7%
庄园牧场 -6.87% -104.79%
新乳业 -2.93% 25.55%
骑士乳业 3.22% -109.98%
天润乳业 3.33% -89.36%
一鸣食品 4.09% 30.16%
贝因美 9.7% 90.8%
海融科技 13.89% 23.6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四、牛奶市场“消费分级”,降级与升级并存

不过从消费端来看分析,此轮乳品消费的疲软并不意味着用量下降,而是消费价格的下行。从伊利的销量来看,2024年液态奶销量仍有2.1%的增长,总量达到969万吨。但在原奶价格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其毛利率仅微增0.35个百分点,说明销售额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终端价格下降,而非销量减少。

不过也有相关机构也分析表示,我国乳制品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红利的消失和消费降级所导致的整体消费力不足。而其中,尽管面临人口增长放缓,但中国人均乳品消费水平目前仍处于全球较低水平,提升人均摄入量仍有较大潜力,尤其是在老年人和儿童等特定人群中,这部分消费增长可能成为未来行业的主要增长空间。

事实上,当前牛奶市场趋势是“消费分级”,降级与升级并存。也就是说,虽然终端奶价整体有所下降,但高端奶品依然销售强劲。

例如2024年,在整个乳制品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低温鲜奶(巴氏杀菌奶)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增长,被视为行业“大变局”中的亮点。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巴氏杀菌奶市场规模已达392亿元,在2018至2023年间,其零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5.5%。渗透率业已由2020年的23%提升至2024年的41%,在一线城市中,有接近60%的家庭每周购买鲜奶两次以上。

五、行业发展困难重重,本土替代与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关键词

当前国内奶价何时触底还尚难预料,美国的“关税大棒”就猝然袭来。近期,受中美关税博弈等国际经贸环境影响,进口饲料原料价格进一步上涨。目前,美国进口苜蓿价格已经从2700元/吨上涨到了3750元/吨,进口苜蓿的性价比进一步降低。根据豆粕、苜蓿干草以及其他饲料在奶牛配方中的比例,估计将影响生鲜乳每公斤生产成本增加0.1元至0.2元——在当前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这一成本增幅足以决定不少牧场的生存与否。

在上述背景下,本土替代与降本增效成为牛奶业关键词。

本土替代方面:有对此专家呼吁,通过技术创新挖掘国内粗饲料资源潜力,加快本地饲草料资源营养鉴定、应用研究和推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成本高效养殖模式。实践证明,通过科学配比与精细管理,利用本土饲料资源完全能够满足高产奶牛营养需求。通过调整配方使用5公斤国产青贮苜蓿代替2公斤进口苜蓿,调整前后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高产奶牛每天还可实现降本0.9元左右,公斤奶饲料成本可节约0.02元。

降本增效方面:例如2022年,为更好掌握原奶议价权,荣华牧业新组建了自己的乳制品工厂——长寿乳业,并致力于本地消费市场的开拓,坚持全低温产品路线。目前,公司在许昌市区建立了5家销售店面和配送网点,已服务社区居民和学校学生以及线上订奶人群超5万人,产品复购率超过60%。

据资料显示,区域类、本地化奶类销售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对缓解当前卖奶难、增收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各养殖主体应主动寻找渠道拓展增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差异化、个性化乳制品的需求。

六、行业韧性凸显,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正形成强大合力

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正形成强大合力。例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奶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这为拓宽加工渠道,丰富乳制品供给提供了政策引领。随后2月27日,《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提出,将47公斤作为人均奶类消费量的具体发展目标,发展低温奶市场和奶酪等干乳制品消费,丰富乳制品消费结构,为我国奶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3月27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新规的出台也具有突破性意义,灭菌乳只能以生鲜乳为原料的规定,有望成为扩大奶类消费的关键举措,带动奶价回升。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精准施策同样值得关注。例如在河南,当地积极落实奶业支持政策,创新性支持发展养加一体化,对符合条件的牧场给予奖补、补贴,组织金融对接、宣传促销等一系列脱困帮扶活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内蒙古继2019年“奶七条”、2022年“奶九条”、2023年“奶33条”后,于近期出台新“奶九条”,从贷款贴息、生鲜乳价格保险、延长喷粉补贴时间、支持养加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帮助奶业主体渡过难关。甘肃、黑龙江、河北、山东等省份同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形成了中央与地方联动的政策体系。

预计未来,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中国奶业走向从增量发展为主向结构优化为主的阶段,奶业作为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一定前景向好。2025年奶牛存栏有望从620万头下降至590-600万头。到2025年下半年,行业供需平衡或将迎来拐点。(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