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高增 产业化进程加速

1、锂电池结构件概述

锂电池结构件具有传输能量、承载电解液、保护安全性、固定支承电池、外观装饰等作用,并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具备可连接性、抗震性、散热性、防腐蚀性、防干扰性、抗静电性等特定功能。

锂电池结构件行业产业链

<strong>锂电池结构件行业产业链</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结构件的需求主要来自电池封装

圆柱形、方形电池结构件主要包括壳体和盖板,软包电池结构件主要为铝塑膜。相较于钢壳、铝壳等包装材料,铝塑膜质量更轻、厚度更薄、外形设计更灵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锂电池结构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目前,主流的电池封装技术主要有方形、圆形及软包三类。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受其封装工艺的影响,不同的封装技术都具有不同的技术壁垒。封装工艺设计除需满足耐撞击振动和挤压穿刺的物理冲击外,也需满足防火阻燃等化学性能要求。

锂电池不同封装技术比较

封装技术

方形

圆柱

软包

裸电芯的制作工艺

卷绕或者叠片

卷绕

叠片

组装工序

极耳预焊、盖板与连接片焊接、盖板组件与极耳焊接、安装保持架、包麦拉膜、入壳、密封焊、气密性检测、烘干、注液等

入壳、底焊、滚槽、烘干、注液、焊盖帽、封口、清洗等

极耳预焊、极耳裁切、tab片焊接、贴胶、铝塑膜成型、顶封、注液等

优点

散热好、成组易设计、可靠性好、更安全、含防爆阀、高硬度

小尺寸、成组灵活、成本低、工艺成熟一致性好

尺寸变化灵活、比能量高、重量轻、内阻小

缺点

尺寸比较固定、成本高、型号多

成组后散热不好、重量重、比能量低

机械强度差、封口工艺难、成组结构复杂、散热设计不易、无防爆装置、易漏液、成本高

技术壁垒

没有标准化,型号多、工艺难统一。

径向导热差,卷绕层数不能太多,单体容量少,需要较多单体和较高的电池热管理技术;由于成组时空间利用率低、钢壳较重,因此能量密度不高。

对软包材料生产技术有高要求;复合内层热封材料选择难度高;包装材料设计复杂程度高;软包材料质量判定周期偏长。

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持续提高电池性能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储电量大的应用领域逐渐向无模组化发展。

持续提高电池性能和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推出新型号,丰富产品系列。

持续提高电池性能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储电量大的应用领域逐渐向无模组化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方形电池结构件占结构件市场主要份额

根据数据显示,2019-2022年,我国方形锂电池结构件市场份额由84.5%提升至90.8%,装机量从52.7GWh增长到273.9GWh,主要原因在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均以方形电池产品为主。

根据数据显示,2019-2022年,我国方形锂电池结构件市场份额由84.5%提升至90.8%,装机量从52.7GWh增长到273.9GWh,主要原因在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均以方形电池产品为主。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我国锂电结构件市场规模持续高增

近年来,在新能源车高景气度及储能装机持续高增背景下,我国锂电结构件的市场规模不断攀升。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锂电结构件市场规模已达338亿元,同比增长93.2%。

近年来,在新能源车高景气度及储能装机持续高增背景下,我国锂电结构件的市场规模不断攀升。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锂电结构件市场规模已达338亿元,同比增长93.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多个企业持续发力结构件产能建设,锂电池结构件产业化进程加速

目前,我国锂电结构件生产企业主要有科达利、震裕科技、金杨股份、新纶科技等。近年来,多个企业持续发力结构件产能建设,锂电池结构件产业化进程加速。例如,2024年1月,科达利公告拟投资12亿元在深圳建设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预计项目建设期2.5年;科达利宜宾新能源精密结构件三期项目预计2024年初开工建设。

我国锂电池结构件行业主要企业产能建设情况

企业

项目

投资额

设计产能

进展情况

科达利

深圳新能源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

12亿元

-

20241月公告,项目建设期约2.5

宜宾新能源精密结构件三期项目

5亿元

-

2024年初项目开工建设。

坦桑尼亚建筑玻璃生产项目

6.2亿元

日产600

20233月举行动工仪式

震裕科技

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项目

3亿元

-

202310月公告

上饶震裕汽车零部件项目

3亿元

年产4300万件

计划2024年新增一条生产线。

新能源电池精密结构件欧洲项目

5870万欧元

-

20237月公告,建设期预计3.5

金杨股份

46系列大圆柱精密结构件生产线

7亿元

日产30万套

计划到2024年下半年产能达30万套/

新纶科技

两条铝塑膜生产线

2亿元

年产3600万方/

20235月已投产

宁波方正

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及智能装备项目

12亿元

年产值约4-5亿元

2023年下半年投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云母行业:云母矿分布集中 耐火材料与绝缘材料产品占比高且增长速度快

云母行业:云母矿分布集中 耐火材料与绝缘材料产品占比高且增长速度快

从终端产品看,云母耐火材料与绝缘材料增长速度快且占比高,为云母两大主要产品。根据数据,2016 -2020 年耐火材料和绝缘材料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 12.54%和 34.77%。2020年耐火材料和绝缘材料合计占比达80.92%。

2024年05月06日
我国偏振光片行业现状分析:技术壁垒亟待突破 国产替代加速演进

我国偏振光片行业现状分析:技术壁垒亟待突破 国产替代加速演进

偏振光片简称偏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偏振光片主要由PVA膜、TAC 膜、保护膜、离型膜和压敏胶等复合制成。偏振光片中起偏振作用的核心膜材是PVA膜。PVA膜经染色后吸附具有二向吸收功能的碘分子,通过拉伸使碘分子在PVA膜上有序排列,形成具有均匀二向吸收性能的偏光膜,其透过轴与拉伸的方向垂直。

2024年05月02日
全球生物燃料行业现状 生产消耗格局以美国和巴西为主导 中国具备发展潜力

全球生物燃料行业现状 生产消耗格局以美国和巴西为主导 中国具备发展潜力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这种可持续性和环保性的特性使得生物燃料需求持续增长。2021年全球生物燃料总消耗量达6.25亿桶,较上年同比增长6.3%。2022年全球生物燃料总消耗量为5.83亿桶,较上年同比减少6.7%,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2024年04月29日
动力电池淘汰潮带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 市场竞争呈现“小散乱”局面

动力电池淘汰潮带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 市场竞争呈现“小散乱”局面

按动力电池平均使用寿命推算,2023年我国将迎来第一波动力电池淘汰潮。预计到2025年,磷酸铁锤电池退役量将达到21.6GWh,三元电池退役量将达到100.8GWh,批量电池替换将带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

2024年04月28日
燃料电池汽车正快速放量 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系统行业市场空间有望超200亿

燃料电池汽车正快速放量 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系统行业市场空间有望超200亿

氢燃料电池汽车相比传统汽车,具有无污染、“零排放”、无噪声、无传动部件的优势,续航里程长,充电时间短,发展前景广阔。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累计完成3626辆,完成2021年全年产量的2.04倍;2023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达到5600辆,同比增长55.3%,产量保持高速增长。

2024年04月26日
全球户用储能行业现状:用电量及用电成本提升驱动下欧美市场发展快速

全球户用储能行业现状:用电量及用电成本提升驱动下欧美市场发展快速

户用储能系统优势突出,已成为最具潜力增量市场之一。2018-2023年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规模由0.5GWh增长至12GWh,预计2026年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将达247.6GWh。

2024年04月26日
制氢电源行业:国家扶持叠加制氢规模扩大 高功率制氢电源需求有望被激发

制氢电源行业:国家扶持叠加制氢规模扩大 高功率制氢电源需求有望被激发

SCR、IGBT等关键器件近年来受国家大力扶持,其国产化率提升有望带动制氢电源行业成本下降,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以37%的占比成为全球晶闸管最大的单一市场,2023年晶闸管市场规模超过26亿元,预计2024年有望突破27亿元。

2024年04月18日
我国光伏背板行业产业链分析:中游市场高度集中 供需实现双向增长

我国光伏背板行业产业链分析:中游市场高度集中 供需实现双向增长

当前,我国光伏背板市场集中度高,且市场份额呈现出向头部企业集中的格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光伏背板CR5始终保持在78%以上,且自2020年起,其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由2020年的79%增长至2022年的81.2%左右。

2024年04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