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汽车线束行业分析:供需两侧积极因素叠加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1、定义及分类

汽车线束是汽车能源、各种信号运输的载体,将中央控制部件和汽车控制单元、电子电器执行单元、电器件连接在一起,构成汽车的电控系统,是汽车的血管和神经系统。若根据在汽车中的布局,线束可以分为:车身总成线束、发动机线束、仪表板线束、底盘线束、顶棚线束、门线束等。

汽车线束分类

产品

功能

车身总成线束

实现了整车电路无触点化及对系统多个负载的控制功能,解决了线束复杂问题,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喷发动机线束

采用一束普通导线传输多路信号,实现了对发动机电喷系统多个负载的控制功能,解决了线束复杂问题

仪表板线束

线束装配极为方便,工艺性更好

门控系统线束

通过与车身线束的对接,实现了电动玻璃升降、电加热控制反光镜、电控门锁及扬声器等功能

车顶线束

通过与车身线束对接,实现了车内顶灯、电动天窗、雨量传感器及0NSTAR等功能

地板线束

连接四门、驻车、座椅等地板上所有电气件,如门开关、手刹、安全带预警、座椅调节等

高压线束

新能源车中专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汽车线束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在产业链方面,汽车线束行业上游是铜/铝、橡胶、塑料及电线线材等,下游主要应用于汽车整车厂及其零部件厂。

汽车线束行业产业链图解

<strong>汽车线束行业</strong><strong>产业链图解</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供需两侧积极因素叠加,推动汽车线束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近年来,在电动智能化大趋势下,我国汽车线束行业在供需两侧受益于积极因素叠加,迎来稳定增长黄金期。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线束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28亿元。

近年来,在电动智能化大趋势下,我国汽车线束行业在供需两侧受益于积极因素叠加,迎来稳定增长黄金期。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线束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28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汽车线束行业供需两侧积极因素

<strong>我国汽车线束行业供需两侧积极因素</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汽车线束行业细分市场发展态势存在差异

得益于在燃油车持续多年的广泛应用,低压线束市场已经发展为相对稳定的存量市场。根据数据,我国高压线束市场规模从2016年13.9亿元增长至2021年88.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4.84%,结构占比从2016年2.07%提升至2021年12.53%,增长态势明显。

我国汽车线束行业细分市场对比情况

<strong>我国</strong><strong>汽车线束行业细分市场</strong><strong>对比情况</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价格方面,低档汽车、中档汽车、高档汽车线束平均价格分别为2500元、3500元以及4500元;新能源车由于新增高压线束,目前线束平均价格5000元。而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预计为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50%,即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各1500万台。若以燃油车线束单车价值量2000元、新能源汽车线束单车价值量5000元估算,2025年国内汽车线束市场规模约1050亿,其中新能源汽车带来的高压线束增量逾350亿元,整体市场空间极为广阔。

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关于线束的单价对比情况

类型

主要用途

售价范围(元)

燃油车线束

低压线束

低档乘用(10万元车型)

2000-2500

中档乘用车(20万元车型)

3000

高档乘用车

5000-6000

新能源汽车线束

低压线束

2500

高压线束

高压连接器

700-3500

硅橡胶电缆

1000

交流充电插座

200/

直流充电插座

300-40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汽车线束行业集中度高,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汽车线束行业发展高度依赖汽车工业,大部分品牌整车厂拥有成熟稳定的汽车配套体系。目前,全球汽车线束市场主要以日本矢崎、住友电气,欧美的莱尼、安波福、李尔等厂商为主导,形成寡头竞争格局。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线束行业CR3为71%,CR5为82%,行业集中度极高。

汽车线束行业发展高度依赖汽车工业,大部分品牌整车厂拥有成熟稳定的汽车配套体系。目前,全球汽车线束市场主要以日本矢崎、住友电气,欧美的莱尼、安波福、李尔等厂商为主导,形成寡头竞争格局。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线束行业CR3为71%,CR5为82%,行业集中度极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得益于同步开发和自主研发的能力提升,叠加。而近年来我国本土线束企业凭借着技术研发能力提升、成本优势和本地化服务优势,逐步进入国内外汽车厂商的配套体系,尤其是在新能源车用线束市场形成较为明显的国产替代突破,从而推动汽车线束国产化替代迈入加速阶段。

5、汽车线束行业向轻量化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在全球环保标准不断趋严的背景下,为降低燃油汽车油耗以及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整车制造厂商正在大力推进汽车生产轻量化。根据数据,燃油汽车车重降低10%能带来5%-8%的能耗减少,而新能源汽车车重降低10%,对应续航里程可增加5%-10%,相应可节约15%-20%的电池成本及20%的日常损耗成本。由于汽车线束多为铜合金导线,约占整车重量的5%,在燃油车的应用更是仅次于发动机和底盘的第三重部件,所以汽车线束的轻量化成为行业重点突破领域。

而汽车线束轻量化方案主要包括材料轻量化、结构优化和布局优化。未来,随着整车轻量化需求提升,建立起充分的竞争优势。

汽车线束轻量化方案

优化方式

具体措施

技术挑战

材料轻量化

用铝线替代铜线,主要系:①铝线导电特性与铜接近,密度小三分之二,重量更轻;②铝价比铜价低,市场供应充足

铝线通过铜端子与其他电气设备连接,易出现以下问题:①铜铝连接在潮湿环境下会出现电位差,若连接不当会形成原电池反应进而因腐蚀产生电气故障;②铝和铜膨胀系数存在差异,使得铝线和铜端子易在结合界面产生空隙,导致阻抗增加;③铝抗拉强度更低,需要特别考虑机械性能的影响;④铝易氧化,绝缘的氧化铝则可能影响接触性能

结构优化

使用截面积更小的铜线替换较大截面积铜线,降低导线质量及体积,适用于小电流的信号线

受承载电流和阻抗限制,提升场景有限

布局优化

优化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布局,减少线束使用量

电子电气架构变动涉及硬件架构、软件架构和通信架构多个层面,对整车企业而言需要付出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变动成本代价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乘新能源车东风 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上升 国产厂商占市场主导

乘新能源车东风 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上升 国产厂商占市场主导

基于此,近年来,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持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车载电源系统OBC行业出货量达到1049.00万台套,2019-2024年出货量规模复合增速超过59%,保持高速增长。

2025年11月04日
我国汽车天窗行业:结构性变革+技术迭代升级 头部企业盈利有望增强

我国汽车天窗行业:结构性变革+技术迭代升级 头部企业盈利有望增强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天窗结构正在重塑——中低端车型天窗装配率增长,而高端车型装配率小幅回落。在8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方面,2021-2023年,全景天窗装配率分别为10.30%、12.11%和15.34%,小天窗装配率分别为31.25%、35.13%和43.07%,均呈上升趋势。

2025年11月01日
汽车电喷系统行业分析: 需求稳步提升 技术呈绿色化、数字化双轨并行升级趋势

汽车电喷系统行业分析: 需求稳步提升 技术呈绿色化、数字化双轨并行升级趋势

随着汽车销量增长,汽车电喷系统需求稳步提升。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达3143.6万辆,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超过700万辆,其中油电混合动力车(HEV)销量94万辆、增程式电动车(REEV)销量突破11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销量514万辆。

2025年10月31日
新能源与消费升级驱动 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规模增长 轻量化与智能化成趋势

新能源与消费升级驱动 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规模增长 轻量化与智能化成趋势

汽车外饰件是构成汽车整车外观、影响空气动力学性能,并直接决定消费者第一印象的关键部件,主要包括保险杠、格栅、车灯、车门、天窗、后视镜等。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正伴随整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而持续扩张。

2025年10月31日
需求与技术双轮驱动 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迈向三千亿新纪元

需求与技术双轮驱动 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迈向三千亿新纪元

中国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超35%的同比增速,为内饰件行业提供了强劲的扩容动力。更为关键的是,在电动化简化动力总成后,车企竞争焦点转向由内饰打造的“第三空间”,推动大屏、智能座舱、高端座椅等配置渗透率快速提升,促使行业单车价值量稳步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于2024年已达约2888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座舱显示迎机遇 OLED、AR-HUD等新型显示技术正加速渗透

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座舱显示迎机遇 OLED、AR-HUD等新型显示技术正加速渗透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市场持续回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渗透,直接推动了智能座舱显示需求的激增。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新车渗透率达48%,智能座舱相关功能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已超70%。

2025年10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