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电感器行业需求量大 产业规模不断增长 移动通讯是最大下游市场

一、行业基本概述

电感器又称扼流器、电抗器、动态电抗器,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一般由骨架、绕组、屏蔽罩、封装材料、磁心或铁心等组成。

电感器组成

骨架

骨架泛指绕制线圈的支架,通常是采用塑料、胶木、陶瓷制成,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制成不同的形状。小型电感器(例如色码电感器)一般不使用骨架,而是直接将漆包线绕在磁心上。空心电感器(也称脱胎线圈或空心线圈,多用于高频电路中)不用磁心、骨架和屏蔽罩等,而是先在模具上绕好后再脱去模具,并将线圈各圈之间拉开一定距离。

绕组

绕组是指具有规定功能的一组线圈,它是电感器的基本组成部分。绕组有单层和多层之分。单层绕组又有密绕(绕制时导线一圈挨一圈)和间绕(绕制时每圈导线之间均隔一定的距离)两种形式;多层绕组有分层平绕、乱绕、蜂房式绕法等多种。

磁心与磁棒

磁心与磁棒一般采用镍锌铁氧体(NX系列)或锰锌铁氧体(MX系列)等材料,它有“工”字形、柱形、帽形、“E”形、罐形等多种形状。

铁心

铁心材料主要有硅钢片、坡莫合金等,其外形多为“E”型。

屏蔽罩

为避免有些电感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磁场影响其它电路及元器件正常工作,就为其增加了金属屏幕罩(例如半导体收音机的振荡线圈等)。采用屏蔽罩的电感器,会增加线圈的损耗,使Q值降低。

封装材料

有些电感器(如色码电感器、色环电感器等)绕制好后,用封装材料将线圈和磁心等密封起来。封装材料采用塑料或环氧树脂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感器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电感器在电路中主要起到滤波、振荡延迟、陷波、稳定电流及抑制电磁波干扰等作用。按工作频率,电感器可分为低频电感、高频电感;按结构特点可分为磁环电感、叠层电感、模压电感、绕线电感、色码电感、磁棒电感等﹔按功能特点可分为功率电感、共模电感、EMI电感、无线充电线圈等;按材料可分为磁性电感以及非磁性电感;按工艺可分为插装电感和片式电感。

电感器分类

按工作频率

可分为低频电感、高频电感;

按结构特点

可分为磁环电感、叠层电感、模压电感、绕线电感、色码电感、磁棒电感等﹔

按功能特点

可分为功率电感、共模电感、EMI电感、无线充电线圈等;

按材料

可分为磁性电感以及非磁性电感;

按工艺

可分为插装电感和片式电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电感器开始发展于1960年,但初期制造方式主要为手工制造,生产效率低下,直到1980年,不少企业积极引进了生产设备与技术,电感器厂商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建立。但到了1990年以来,由于行业初期红利消失,企业开始寻求技术上的突破,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技术红利。

近年来我国电感器件市场规模呈现上涨态势,尤其是2020年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市场规模到达了327.2亿元,同比增长103.99%。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感器件市场规模为356.4亿元,同比2020年上涨8.92%。

近年来我国电感器件市场规模呈现上涨态势,尤其是2020年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市场规模到达了327.2亿元,同比增长103.99%。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感器件市场规模为356.4亿元,同比2020年上涨8.9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市场销售额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电感器件行业的市场销售额约为281亿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约9.5%;2021年市场销售额增长至312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比增长约11%。

市场销售额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电感器件行业的市场销售额约为281亿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约9.5%;2021年市场销售额增长至312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比增长约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在我国国内市场中,由于电感器件需求量大,且国内供给不足,较为依赖于进口,进口量大于出口量,但差距在逐渐缩小。数据显示, 2022年1-9月中国电感器件进口量为1179.7亿个,出口量为712.1亿个。

目前在我国国内市场中,由于电感器件需求量大,且国内供给不足,较为依赖于进口,进口量大于出口量,但差距在逐渐缩小。数据显示, 2022年1-9月中国电感器件进口量为1179.7亿个,出口量为712.1亿个。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下游应用市场情况

目前我国电感器件主要应用在移动通讯、汽车、工业等行业。其中手机等移动通讯领域是电感最大下游市场,占比高达55%;其次为电脑,占比为25%。而虽然移动通讯是电感最大下游市场,但医疗航空、汽车、工业用电感价值量高。

目前我国电感器件主要应用在移动通讯、汽车、工业等行业。其中手机等移动通讯领域是电感最大下游市场,占比高达55%;其次为电脑,占比为25%。而虽然移动通讯是电感最大下游市场,但医疗航空、汽车、工业用电感价值量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移动通讯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手机的应用,国内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手机出货量逐年下滑。2021年受5G替换需求的影响,手机出货量小幅增长,出货量达3.51亿部,较2020年增加了0.43亿部,同比增长13.96%。但进入2022年,市场不及预期,需求疲软,总体出货量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1-9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2.26亿部,同比下降21.5%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手机的应用,国内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手机出货量逐年下滑。2021年受5G替换需求的影响,手机出货量小幅增长,出货量达3.51亿部,较2020年增加了0.43亿部,同比增长13.96%。但进入2022年,市场不及预期,需求疲软,总体出货量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1-9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2.26亿部,同比下降21.5%

数据来源:信通院,观研天下整理

智能手机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升级,我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呈稳中上升趋势,出货量不断增长,到目前我国已拥有全球第一大规模智能手机市场。但近几年来,智能手机行业表现不景气,出货量逐渐跌落。数据显示,2022年1-8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1.71亿部,同比下降22.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7.7%。

智能手机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升级,我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呈稳中上升趋势,出货量不断增长,到目前我国已拥有全球第一大规模智能手机市场。但近几年来,智能手机行业表现不景气,出货量逐渐跌落。数据显示,2022年1-8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1.71亿部,同比下降22.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7.7%。

数据来源:信通院,观研天下整理

5G手机方面:作为5G时代的“领头羊”,自2021年以来,我国5G手机进入发展“快车道”,机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选择。但进入2022年,5G手机市场有所放缓,出货量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5G手机出货量达2.66亿部,较2020年增加了1.03亿部,同比增长63.19%,占全国手机总出货量的75.78%。,2022年1-8月,我国5G手机出货量1.38亿部,同比下降17.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9%。

5G手机方面:作为5G时代的“领头羊”,自2021年以来,我国5G手机进入发展“快车道”,机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选择。但进入2022年,5G手机市场有所放缓,出货量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5G手机出货量达2.66亿部,较2020年增加了1.03亿部,同比增长63.19%,占全国手机总出货量的75.78%。,2022年1-8月,我国5G手机出货量1.38亿部,同比下降17.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9%。

数据来源:信通院,观研天下整理

2、平板电脑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行业内平板专利技术持续更新,作为一种小型、便捷的微型电脑,平板电脑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引发了市场对平板电脑爆发性的需求增长。

2016-2020年我国平板电脑需求保持稳定,基本维持在2223万台以上。2021年受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迅速普及,人们对于将平板电脑作为教育工具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对平板电脑需求的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平板电脑出货量达2846万台,同比增长21.8%。

2016-2020年我国平板电脑需求保持稳定,基本维持在2223万台以上。2021年受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迅速普及,人们对于将平板电脑作为教育工具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对平板电脑需求的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平板电脑出货量达2846万台,同比增长21.8%。

数据来源:IDC,观研天下整理

3、汽车

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不过,2018-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逐年下滑,进入2021年市场恢复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产量达2608.2万辆,同比增长3.40%,销量达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1%;2022年1-10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24.2万辆、21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4.6%。

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不过,2018-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逐年下滑,进入2021年市场恢复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产量达2608.2万辆,同比增长3.40%,销量达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1%;2022年1-10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24.2万辆、21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4.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扫振技术突破驱动电动牙刷行业迎来二次增长 技术升级已成为竞争核心驱动力

扫振技术突破驱动电动牙刷行业迎来二次增长 技术升级已成为竞争核心驱动力

近年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居民的口腔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数据显示,92.2%的居民深知口腔健康对生活的重要性,88.6%的居民认同预防牙齿疾病的关键在于自身。而在居民口腔问题成因中,“刷牙太少或刷牙不到位”占比高达81.5%,成主要因素。而电动牙刷凭借其高效清洁能力,能够有效解决刷牙不彻底的问题,满足了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追

2025年09月19日
我国投影仪市场增长引擎熄火 “出海”和“上车”能否打开百亿新空间?

我国投影仪市场增长引擎熄火 “出海”和“上车”能否打开百亿新空间?

中国投影仪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调整周期。一方面,电视厂商大屏化与价格下探的“降维打击”持续挤压其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行业自身也面临技术路线抉择与同质化竞争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出货量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危机之中亦蕴藏着转机。头部品牌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开启了一场全方位的“突围战”:或扬帆出海,将成熟的智能产品与商业

2025年09月18日
我国智能水表头部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行业未来增长动力足、潜力显著

我国智能水表头部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行业未来增长动力足、潜力显著

在持续的政策与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智能水表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70亿元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166.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85%。行业渗透率也显著提升,由2019年的33.4%上升至2024年的约53%,反映出智能水表在水务系统中正不断普及。

2025年09月18日
我国IC设计行业需求增多 长三角和珠三角引领发展 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仍有待增强

我国IC设计行业需求增多 长三角和珠三角引领发展 本土企业国际竞争力仍有待增强

IC设计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了芯片的性能、功耗、成本和可靠性。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IC设计需求激增。根据数据,2020-2024年我国IC设计销售收入由3819.2亿元增长至6460.4亿元,CAGR达14.0%;预计2025年我国IC设计销售收入达

2025年09月17日
突破硅基极限 我国氮化镓(GaN)行业需求爆发 数据中心、机器人、汽车接力成长

突破硅基极限 我国氮化镓(GaN)行业需求爆发 数据中心、机器人、汽车接力成长

随着传统硅基半导体技术逐渐逼近物理极限,GaN不仅在消费电子快充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更在AI数据中心、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工业能源等高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该行业仍面临成本控制、可靠性验证与人才短缺等挑战。未来,具备核心技术、规模化生产能力及生态合作优势的企业,将更有机会在全球第三代半导体竞争中占据主导

2025年09月16日
破局算力瓶颈 我国光路交换机(OCS)行业发展前景明朗

破局算力瓶颈 我国光路交换机(OCS)行业发展前景明朗

随着“东数西算”国家工程的全面启动和人工智能驱动算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传统数据中心网络在带宽、功耗和成本上面临严峻瓶颈。光路交换机(Optical Circuit Switch, OCS)作为一种在物理光层直接实现信号切换的革命性技术,以其超低延迟、极高带宽和绿色低耗的显著优势,正成为破局的关键。

2025年09月15日
新能源、数据中心赋能超级电容器行业 锂离子超级电容成焦点 国内龙头向顶端冲刺

新能源、数据中心赋能超级电容器行业 锂离子超级电容成焦点 国内龙头向顶端冲刺

超级电容器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轨道交通、工业、电网和消费电子等领域。2023 年我国超级电容器市场规模达 38.25 亿元,其中交通运输领域占比38.2%,工业领域占比30.8%,新能源领域占比21.8%,装备等其他领域占比9.2%。基于对我国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预计2029年我国超级电容器市场

2025年09月14日
AI浪潮下高端PCB铜箔行业需求激增 日韩垄断市场 中国企业有望引领新潮流

AI浪潮下高端PCB铜箔行业需求激增 日韩垄断市场 中国企业有望引领新潮流

AI服务器与分布式算力集群推动PCB产业高端化进程,高端PCB铜箔迎来发展机遇。在AI服务器领域,AI服务器对HVLP铜箔需求激增(单台用量为传统服务器的8倍),英伟达新一代Rubin平台明确采用HVLP5代铜箔配套PTFE基板,推动价值量提升。在高端封装与HD领域,极薄可剥离铜箔用于芯片封装载板,支撑先进封装技术(

2025年09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