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电感器行业需求量大 产业规模不断增长 移动通讯是最大下游市场

一、行业基本概述

电感器又称扼流器、电抗器、动态电抗器,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一般由骨架、绕组、屏蔽罩、封装材料、磁心或铁心等组成。

电感器组成

骨架

骨架泛指绕制线圈的支架,通常是采用塑料、胶木、陶瓷制成,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制成不同的形状。小型电感器(例如色码电感器)一般不使用骨架,而是直接将漆包线绕在磁心上。空心电感器(也称脱胎线圈或空心线圈,多用于高频电路中)不用磁心、骨架和屏蔽罩等,而是先在模具上绕好后再脱去模具,并将线圈各圈之间拉开一定距离。

绕组

绕组是指具有规定功能的一组线圈,它是电感器的基本组成部分。绕组有单层和多层之分。单层绕组又有密绕(绕制时导线一圈挨一圈)和间绕(绕制时每圈导线之间均隔一定的距离)两种形式;多层绕组有分层平绕、乱绕、蜂房式绕法等多种。

磁心与磁棒

磁心与磁棒一般采用镍锌铁氧体(NX系列)或锰锌铁氧体(MX系列)等材料,它有“工”字形、柱形、帽形、“E”形、罐形等多种形状。

铁心

铁心材料主要有硅钢片、坡莫合金等,其外形多为“E”型。

屏蔽罩

为避免有些电感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磁场影响其它电路及元器件正常工作,就为其增加了金属屏幕罩(例如半导体收音机的振荡线圈等)。采用屏蔽罩的电感器,会增加线圈的损耗,使Q值降低。

封装材料

有些电感器(如色码电感器、色环电感器等)绕制好后,用封装材料将线圈和磁心等密封起来。封装材料采用塑料或环氧树脂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感器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电感器在电路中主要起到滤波、振荡延迟、陷波、稳定电流及抑制电磁波干扰等作用。按工作频率,电感器可分为低频电感、高频电感;按结构特点可分为磁环电感、叠层电感、模压电感、绕线电感、色码电感、磁棒电感等﹔按功能特点可分为功率电感、共模电感、EMI电感、无线充电线圈等;按材料可分为磁性电感以及非磁性电感;按工艺可分为插装电感和片式电感。

电感器分类

按工作频率

可分为低频电感、高频电感;

按结构特点

可分为磁环电感、叠层电感、模压电感、绕线电感、色码电感、磁棒电感等﹔

按功能特点

可分为功率电感、共模电感、EMI电感、无线充电线圈等;

按材料

可分为磁性电感以及非磁性电感;

按工艺

可分为插装电感和片式电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电感器开始发展于1960年,但初期制造方式主要为手工制造,生产效率低下,直到1980年,不少企业积极引进了生产设备与技术,电感器厂商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建立。但到了1990年以来,由于行业初期红利消失,企业开始寻求技术上的突破,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技术红利。

近年来我国电感器件市场规模呈现上涨态势,尤其是2020年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市场规模到达了327.2亿元,同比增长103.99%。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感器件市场规模为356.4亿元,同比2020年上涨8.92%。

近年来我国电感器件市场规模呈现上涨态势,尤其是2020年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市场规模到达了327.2亿元,同比增长103.99%。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感器件市场规模为356.4亿元,同比2020年上涨8.9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市场销售额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电感器件行业的市场销售额约为281亿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约9.5%;2021年市场销售额增长至312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比增长约11%。

市场销售额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电感器件行业的市场销售额约为281亿元,与2019年相比增长约9.5%;2021年市场销售额增长至312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比增长约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在我国国内市场中,由于电感器件需求量大,且国内供给不足,较为依赖于进口,进口量大于出口量,但差距在逐渐缩小。数据显示, 2022年1-9月中国电感器件进口量为1179.7亿个,出口量为712.1亿个。

目前在我国国内市场中,由于电感器件需求量大,且国内供给不足,较为依赖于进口,进口量大于出口量,但差距在逐渐缩小。数据显示, 2022年1-9月中国电感器件进口量为1179.7亿个,出口量为712.1亿个。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下游应用市场情况

目前我国电感器件主要应用在移动通讯、汽车、工业等行业。其中手机等移动通讯领域是电感最大下游市场,占比高达55%;其次为电脑,占比为25%。而虽然移动通讯是电感最大下游市场,但医疗航空、汽车、工业用电感价值量高。

目前我国电感器件主要应用在移动通讯、汽车、工业等行业。其中手机等移动通讯领域是电感最大下游市场,占比高达55%;其次为电脑,占比为25%。而虽然移动通讯是电感最大下游市场,但医疗航空、汽车、工业用电感价值量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移动通讯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手机的应用,国内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手机出货量逐年下滑。2021年受5G替换需求的影响,手机出货量小幅增长,出货量达3.51亿部,较2020年增加了0.43亿部,同比增长13.96%。但进入2022年,市场不及预期,需求疲软,总体出货量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1-9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2.26亿部,同比下降21.5%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有手机的应用,国内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手机出货量逐年下滑。2021年受5G替换需求的影响,手机出货量小幅增长,出货量达3.51亿部,较2020年增加了0.43亿部,同比增长13.96%。但进入2022年,市场不及预期,需求疲软,总体出货量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1-9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2.26亿部,同比下降21.5%

数据来源:信通院,观研天下整理

智能手机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升级,我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呈稳中上升趋势,出货量不断增长,到目前我国已拥有全球第一大规模智能手机市场。但近几年来,智能手机行业表现不景气,出货量逐渐跌落。数据显示,2022年1-8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1.71亿部,同比下降22.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7.7%。

智能手机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升级,我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呈稳中上升趋势,出货量不断增长,到目前我国已拥有全球第一大规模智能手机市场。但近几年来,智能手机行业表现不景气,出货量逐渐跌落。数据显示,2022年1-8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1.71亿部,同比下降22.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7.7%。

数据来源:信通院,观研天下整理

5G手机方面:作为5G时代的“领头羊”,自2021年以来,我国5G手机进入发展“快车道”,机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选择。但进入2022年,5G手机市场有所放缓,出货量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5G手机出货量达2.66亿部,较2020年增加了1.03亿部,同比增长63.19%,占全国手机总出货量的75.78%。,2022年1-8月,我国5G手机出货量1.38亿部,同比下降17.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9%。

5G手机方面:作为5G时代的“领头羊”,自2021年以来,我国5G手机进入发展“快车道”,机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选择。但进入2022年,5G手机市场有所放缓,出货量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5G手机出货量达2.66亿部,较2020年增加了1.03亿部,同比增长63.19%,占全国手机总出货量的75.78%。,2022年1-8月,我国5G手机出货量1.38亿部,同比下降17.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9%。

数据来源:信通院,观研天下整理

2、平板电脑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行业内平板专利技术持续更新,作为一种小型、便捷的微型电脑,平板电脑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引发了市场对平板电脑爆发性的需求增长。

2016-2020年我国平板电脑需求保持稳定,基本维持在2223万台以上。2021年受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迅速普及,人们对于将平板电脑作为教育工具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对平板电脑需求的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平板电脑出货量达2846万台,同比增长21.8%。

2016-2020年我国平板电脑需求保持稳定,基本维持在2223万台以上。2021年受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迅速普及,人们对于将平板电脑作为教育工具的接受度逐渐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对平板电脑需求的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平板电脑出货量达2846万台,同比增长21.8%。

数据来源:IDC,观研天下整理

3、汽车

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不过,2018-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逐年下滑,进入2021年市场恢复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产量达2608.2万辆,同比增长3.40%,销量达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1%;2022年1-10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24.2万辆、21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4.6%。

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不过,2018-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逐年下滑,进入2021年市场恢复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产量达2608.2万辆,同比增长3.40%,销量达2627.5万辆,同比增长3.81%;2022年1-10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224.2万辆、21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9%、4.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钽电容行业分析:小众赛道迸发高端需求 多元驱动引领市场稳健增长

我国钽电容行业分析:小众赛道迸发高端需求 多元驱动引领市场稳健增长

在全球电容器市场中,尽管钽电容仅占据约12%的份额,但其凭借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体积效率等核心优势,在高端电子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当前,在数字化转型、汽车电子化及国防现代化的多重浪潮驱动下,全球钽电容市场正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然而,这个规模约25亿美元的市场,呈现出极高的集中度,由国际巨头主导竞争格局,而中国本土企

2025年11月06日
我国电磁屏蔽膜行业:折叠屏与AI手机兴起带来新机遇 方邦股份领跑国内市场

我国电磁屏蔽膜行业:折叠屏与AI手机兴起带来新机遇 方邦股份领跑国内市场

与此同时,现代电子产品“轻薄短小”与高频高速化趋势日益明显,导致电子元器件及组件的内外部电磁干扰加剧,信号传输衰减问题凸显,不仅进一步扩大了电磁屏蔽膜的需求空间,还对其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例如需具备更薄厚度、更高屏蔽效能、更低插入损耗等特性。

2025年11月06日
先进封装等领域发力 我国DAF胶膜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先进封装等领域发力 我国DAF胶膜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DAF胶膜作为半导体封装关键材料,凭借厚度精准、无溢胶等优势,适用于先进封装、存储芯片、小型化/薄型化芯片封装领域。近年来我国DAF胶膜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规模不断扩容,2024年已突破12亿元。但目前行业发展仍面临双重挑战:一是DAF胶膜整体渗透率依旧处于低位;二是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2024年国产化率不足5%。

2025年11月05日
高壁垒下我国行星滚柱丝杠国产替代提速 人形机器人有望为行业开辟新增长曲线

高壁垒下我国行星滚柱丝杠国产替代提速 人形机器人有望为行业开辟新增长曲线

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行星滚柱丝杠行业注入强劲动能。其中,工业机器人对高性能传动部件需求迫切,行星滚柱丝杠凭借优异综合性能成为重要组件,广泛应用于机械手臂直线运动模块、末端执行器精准驱动等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为行星滚柱丝杠带来了持续的需求增量。

2025年11月04日
全球半导体探针卡行业市场规模回暖 本土企业国产替代加速

全球半导体探针卡行业市场规模回暖 本土企业国产替代加速

我国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市场,半导体探针卡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半导体探针卡市场规模从1.35亿美元跃升至2.9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21.83%,接近全球同期复合增长率(11.9%)的两倍。

2025年11月03日
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固态变压器行业迎爆发前夜

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固态变压器行业迎爆发前夜

固态变压器远非传统变压器的简单升级,而是一场基于先进电力电子技术的革命。它集电能变换、智能控制与多能接入于一体,以其高度可控、体积小巧、功能多元的绝对优势,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智能电力枢纽”。

2025年11月01日
百亿市场迎风而起 我国半导体硅外延片行业产业链日趋完备 高端突破正当时

百亿市场迎风而起 我国半导体硅外延片行业产业链日趋完备 高端突破正当时

半导体硅外延片作为制造高性能芯片的关键基础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和工业自动化等下游市场爆发的强劲拉动下,行业正迎来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构建起从材料、设备到制造、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但在上游高品质衬底片和核心外延设备领域,仍面临进口依赖的挑战。

2025年11月01日
12英寸成增长核心引擎 半导体硅片行业市场规模下滑 AI算力将驱动高端需求

12英寸成增长核心引擎 半导体硅片行业市场规模下滑 AI算力将驱动高端需求

当前,半导体硅片行业正呈现出“大尺寸化”这一明确的技术主轴:12英寸硅片凭借其显著的成本与效率优势,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绝对主导,并持续驱动出货面积增长。

2025年10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