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三驾马车”带动市场增长 企业加快技术研发

一、概述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二、发展现状

1、供给:锂离子电池行业蓬勃发展,产量规模持续扩大,是全球锂电池生产大国

2016-2021年,我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30.57%,锂离子电池生产规模稳步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生产规模达324GWh,同比增长110%,其中消费型锂电池有72GWh、动力型锂电锂电池有220GWh、储能型锂电池有32GWh;截止2022年上半年产量达177GWH,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016-2021年,我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30.57%,锂离子电池生产规模稳步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生产规模达324GWh,同比增长110%,其中消费型锂电池有72GWh、动力型锂电锂电池有220GWh、储能型锂电池有32GWh;截止2022年上半年产量达177GWH,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需求:“三驾马车”带动锂离子电池市场呈爆发式增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下游需求场景主要为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近年来,随着“三驾马车”快速发展,带动锂离子电池行业爆发式增长。

(1)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发展驱动需求上升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大增,产销量不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量达354.5万辆,销量为352万辆,同比增长157%;截止2022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48.5万辆、528.0万辆,同比均增长110.0%。而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旺盛带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2021年产量为219.68GWh截止2022年1-10月达到425.92GWh,同比增长166.5%。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大增,产销量不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量达354.5万辆,销量为352万辆,同比增长157%;截止2022年1-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48.5万辆、528.0万辆,同比均增长110.0%。而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旺盛带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2021年产量为219.68GWh截止2022年1-10月达到425.92GWh,同比增长166.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储能电池:“风光”发电齐发展,储能布局再加速

随着我国锂离子储能电池行业下游需求旺盛,出货量增长迅猛。根据EVTank数据,2021年中国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为42.3GWh,同比增长197.43%。同时,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储能装机量达到43.44GW,同比增长22.02%。

随着我国锂离子储能电池行业下游需求旺盛,出货量增长迅猛。根据EVTank数据,2021年中国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为42.3GWh,同比增长197.43%。同时,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储能装机量达到43.44GW,同比增长22.0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从驱动因素来看:

1)新能源发电具有不间歇性的特性,所以需要通过储能解决新能源消纳以及冲击电网的问题,同时国家要求新能源强制配储10%-20%,且配储时长为2小时。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装机量大幅提升,储能需求随之抬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分别534.6GW和637.1GW,同比分别增长28.92%、19.62%。

1)新能源发电具有不间歇性的特性,所以需要通过储能解决新能源消纳以及冲击电网的问题,同时国家要求新能源强制配储10%-20%,且配储时长为2小时。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装机量大幅提升,储能需求随之抬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分别534.6GW和637.1GW,同比分别增长28.92%、19.6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电化学储能技术占比持续提升。根据CNESA数据显示,近年,我国电化学储能占比呈现上涨的趋势。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达到5.51GW,同比增长68.5%,占储能产业总量的11.8%。此外,成本的降低是推动电化学储能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相关资料,2021年家用储能系统成本和平准化度电成本分别为450美元/kwh和0.07美元/kwh。

2)电化学储能技术占比持续提升。根据CNESA数据显示,近年,我国电化学储能占比呈现上涨的趋势。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达到5.51GW,同比增长68.5%,占储能产业总量的11.8%。此外,成本的降低是推动电化学储能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相关资料,2021年家用储能系统成本和平准化度电成本分别为450美元/kwh和0.07美元/kwh。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消费电子:5G手机+穿戴设备齐飞,锂离子小型电池需求稳定增长

随着5G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业快速发展及升级换代,推动锂离子小型电池行业需求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锂离子小型电池出货量为71.81GWh,同比增长20.08%。

随着5G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业快速发展及升级换代,推动锂离子小型电池行业需求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锂离子小型电池出货量为71.81GWh,同比增长20.0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从驱动因素来看,由于手机芯片的耗电量是4G手机芯片的2.5倍,所以5G手机耗电量不断增加大增,手机电池容量将大幅增长,对锂离子电池需求也持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5G手机出货量达到2.66亿部,同比增长63.5%,5G手机出货量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5.9%;2022年11-8月国内5G手机出货量1.38亿部,同比下降17.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9%。

具体从驱动因素来看,由于手机芯片的耗电量是4G手机芯片的2.5倍,所以5G手机耗电量不断增加大增,手机电池容量将大幅增长,对锂离子电池需求也持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5G手机出货量达到2.66亿部,同比增长63.5%,5G手机出货量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5.9%;2022年11-8月国内5G手机出货量1.38亿部,同比下降17.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可穿戴设备主要以智能耳机和智能手表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内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迅速,推动锂离子小型电池行业需求增长,尤其是AR和VR或将成为新增长点。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约为1.4亿部,同比增长27.3%;截止2022年上半年出货量为2857万部,同比下降23.3%。

2)可穿戴设备主要以智能耳机和智能手表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内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迅速,推动锂离子小型电池行业需求增长,尤其是AR和VR或将成为新增长点。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约为1.4亿部,同比增长27.3%;截止2022年上半年出货量为2857万部,同比下降23.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技术: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加大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技术研发

2021年,我国相继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正式明确中国未来要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对此,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绿色产业发展及环境污染相关政策,提出要大力研究、发展新能源相关技术,以期未来能逐步取代高碳能源应用。而锂离子电池在生产、使用时、废弃后均不会产生铅、汞等有害金属,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碳达峰”及“碳中和”的低碳发展目标下,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2020-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时间

部门

政策

内容

20202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

继续支持智能光伏、锂离子电池等产业以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巩固产业链竞争优势。重点支持5G、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21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

实施“科技入黔”,加强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贵州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

20217

工业和信息化部

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加快先进绿色技术产品应用。支持探索利用锂电池、储氢和飞轮储能等作为数据中心多元化储能和备用电源装置,加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推广应用。

202111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

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推动新型储能电池产业突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水平,推动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20226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

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高能效锂电池安全技术是关键研发突破技术之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在政府政策支持及市场对产业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技术(如锂资源提取技术、电池正负极材料技术等)不断提高与突破,国内相关企业均不断加强对锂离子电池各制造材料的研究,以提高锂产品性能,打破国外企业技术垄断。

我国主要企业锂电材料部分研究项目情况(以杉杉股份为例)

锂电池主要材料

项目名称

项目主要内容及进展

负极材料

QCG-W2

高能量密度兼顾快充,已实现在终端车企的应用

C40

长循环,应用于某龙头电池企业的海外储能项目,已实现批量出货

长循环硅基负极材料

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实现了电动汽车的长续航性能,己实现批量出货

软炭SC-18

提高材料低温、倍率性能,扩大材料在特殊项目使用,已实现吨级出货

正极材料

4.53V高电压钴酸锂

高容量、低DCR、高温长循环优异,适用于3C领域,特别是5G快充手机以及高温要求苛刻的笔记本电脑,目前处于小试阶段

高镍无钻正极材料开发项目

低成本,高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目前处于中试定型阶段

高容量高压实镍钴铝酸锂

Ni92二次球NCA,适用于高能量密度的3C/EV圆柱电池,目前处于小试阶段

高镍多晶镍钴锰酸锂

DCR,长循环,低DCR增长,良好的高温存储性能,目前处于中试阶段

电解液

高比能量4.48V+高电压钴酸锂电解液及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

扩大高容量电解液高端产品占有率,提升技术水平,目前处于中试阶段

含新型高镍、高压正极成膜添加剂的电解液开发及其作用研究

探究添加剂的作用,提升技术水平,解决体系问题,目前处于由试阶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行业将持续朝高性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

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行业将持续朝高性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金属复合材料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占比26%以上。金属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按结构特点可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其中金属基复合材料包括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后者又包括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

2025年07月03日
我国预焙阳极已实现自给自足 产能产量低位增长 行业正迎来重要出海机遇

我国预焙阳极已实现自给自足 产能产量低位增长 行业正迎来重要出海机遇

近年来我国预焙阳极产能、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呈现低位增长态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预焙阳极行业不仅实现自给自足,更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重要出口国。从贸易数据来看,2019-2024年间,我国预焙阳极进口量始终保持在0.45万吨以下的微量水平;与此同时,出口量、净出口量呈现整体上升态势。此外,我国预焙阳极行业正迎来重要出海

2025年07月01日
食品消费升级助BOPA薄膜行业扩容 海外老旧产能退出下国产迎出海机遇

食品消费升级助BOPA薄膜行业扩容 海外老旧产能退出下国产迎出海机遇

BOPA薄膜是食品保鲜、保香的理想材料,2020年食品领域对BOPA薄膜的需求占比高达70%。随着市场对包装美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具有哑光、朦胧美或高透明度反映内物光泽的包装逐渐受到青睐;同时,健康饮食和少量多餐的消费趋势也推动了易分装、便携的小包装需求激增,进而扩大了BOPA薄膜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B

2025年07月01日
我国矿山服务行业:市场将向头部倾斜 企业出海寻新机 技术成竞争焦点

我国矿山服务行业:市场将向头部倾斜 企业出海寻新机 技术成竞争焦点

近年来,随着工业转型升级,关键矿产需求快速增长,带动矿山服务需求增多。2023年,我国采矿运营管理和矿山工程建设市场容量约为854.98亿元,其中采矿运营管理业务市场容量约为767.60亿元,占比90%;矿山工程建设业务市场容量约为87.38亿元,占比10%。

2025年06月29日
三元正极材料行业需求趋稳、产能渐过剩 中镍高电压竞争力提高 高镍产量占比下降

三元正极材料行业需求趋稳、产能渐过剩 中镍高电压竞争力提高 高镍产量占比下降

三元正极材料需求趋于稳定,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维持低位。随着镍含量的增加,三元正极材料比容量也逐渐增加,但镍含量的增加也会带来三元材料的循环性能下降,热稳定性减弱。近年来我国高镍三元产量占比呈下降趋势,中镍高电压则凭借性价比与安全性优势实现快速增长。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炭黑行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进口量快速上升 黑猫股份为龙头企业

我国炭黑行业结构性矛盾凸显 进口量快速上升 黑猫股份为龙头企业

近年来我国炭黑行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一方面,我国低端炭黑同质化竞争严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另一方面,高端炭黑产品供给不足,仍需要依赖进口补充。虽然行业保持净出口,但进口量从2020年的8.7万吨快速上升至2024年的29.97万吨,年均增速高达36.24%。

2025年06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