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轨交减振降噪行业受下游轨道交通市场带动 产业呈现出较大发展空间

现如今经济飞速发展,各种噪音污染也层出不穷,其中就有震动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着周围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轨交减振降噪便是地铁振动主要是由于轮轨相互作用产生。地铁车辆运行时,车辆轮缘与钢轨内侧相互接触,轮轨接触面的不断变化引起的轮轨摩擦、撞击等相互作用是地铁振动产生的原因。这种振动经由钢轨、扣件、轨枕等轨道结构传递至桥梁或隧道等基础结构,后又扩及地面或四周土体或岩层,并进一步影响到四周的建筑。

一、轨交减振降噪行业发展状况

地铁噪声根据其声源可以大致分为,空气动力噪声、车辆设备噪声、集电系噪声、轮轨噪声和结构二次噪声。噪声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因此高架线路的噪声问题较为突出。一般情况,轮轨噪声在地铁噪声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要降低地铁噪声首先要降低轮轨噪声。

轮轨噪声主要分为滚动噪声、冲击噪声和尖啸声3种。滚动噪声主要是由于轮轨表面凹凸不平(即轮轨表面粗糙度),在车轮转动时强制位移引起轮轨系统振动而产生。冲击噪声主要是由于车轮在通过钢轨接头、道岔以及擦伤后车轮在钢轨上滚动产生的。尖啸声主要是由于列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外侧车轮轮缘挤压外轨侧面以及内测车轮踏面在钢轨上滑动产生的。由轮轨噪声的产生原因可知,地铁振动的振动源同时也是轮轨噪声的噪声源,两者的起因均是轮轨接触面上车轮与钢轨的相互作用,因此轨道结构的减振与降噪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轨道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我国轨道交通减振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陆续开展,各种类型的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相继得到应用,国内轨道结构减振领域各厂商已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产品,各厂商在其核心产品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就轨道结构减振领域内各类型的减振产品而言,技术领先企业面临的竞争相对较小。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客运铁路高速化、货运铁路重载化趋势,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日趋重视,轨道结构减振领域呈现出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总体而言,轨交减振降噪领域尚处于成长期。从轨交减振降噪领域整体来看,该领域内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减振产品种类较多;轨道交通项目在提出环境影响解决方案时,一般会从运营安全、减振性能、性价比、施工速度和养护维修难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来确定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类型,可供选择的减振方案较多。为此,总体而言,轨交减振降噪行业企业数量较少,领域各厂商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

二、轨交减振降噪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在国家战略和利好政策的双重支持下,我国轨道交通配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达到197.26亿元,同比增长75.08%,2020年以来,随着轨道交通投资的下降逐步下滑,2021年市场规模下滑至98.44亿元。

在国家战略和利好政策的双重支持下,我国轨道交通配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达到197.26亿元,同比增长75.08%,2020年以来,随着轨道交通投资的下降逐步下滑,2021年市场规模下滑至98.44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需求情况

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交通网密度持续加大,对降噪要求持续提高,所以建设需求与降噪标准将推进轨交降噪产业迅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5条,新增运营里程795公里,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69条,运营里程8773.22公里,车站5216座,实际开行列车3120万列次,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1978亿人次公里。

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交通网密度持续加大,对降噪要求持续提高,所以建设需求与降噪标准将推进轨交降噪产业迅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5条,新增运营里程795公里,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69条,运营里程8773.22公里,车站5216座,实际开行列车3120万列次,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1978亿人次公里。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轨道结构减振产品主要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产品的市场规模是由下游的消费需求来决定的。近年来,轨道交通领域的投资规模加大,带动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市场规模扩大。因此,对于企业轨道结构减振产品而言,未来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成为轨道交通项目设计的重要依据文件,减振降噪也成为轨道交通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轨交减振降噪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由于各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全面展开,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已经初具规模,新建线路在选址条件方面所受限制越来越多,很多时候不可避免的要穿过居民住宅区、医院、学校、剧院、音乐厅、古建筑等对振动和噪声控制要求高的区域。因此,减振降噪产品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近些年,要求采取减振降噪措施的线路长度占线路总长的比例越来越高。在铁路领域,随着客运铁路高速化、货运铁路重载化,对减振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三、轨交减振降噪行业下游产业现状

轨道减振降噪行业与轨道交通行业密切相关。轨道减振降噪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重要构成。由于城市轨交减振降噪治理方案是专业的技术领域,施工方一般倾向于与第三方的专业治理方案供应商合作。目前,减振降噪治理通常作为专项方案,由施工方在投标前进行施工方案整合,两者将保持紧密合作的关系。

1、城市轨道交通行业

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压力显现,城市交通拥堵将成为常态。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以及实现交通节能减排,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成为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城区面积规模将越来越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范围、延伸的里程将逐步覆盖城市和乡镇的大部分区域,为城市轨道交通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各类公共交通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其绿色环保以及便利的性能逐步显现。我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燃气与尾气的排放污染又是未来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城市轨道交通具备的绿色环保与生态节约,符合发展方向。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较,地铁具备单位能耗最低、节约土地资源、不占用地上空间等众多绿色环保方面的优势。为此,在我国发展地铁等非燃油类交通工具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各类公共交通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其绿色环保以及便利的性能逐步显现。我国石油资源比较贫乏,燃气与尾气的排放污染又是未来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城市轨道交通具备的绿色环保与生态节约,符合发展方向。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较,地铁具备单位能耗最低、节约土地资源、不占用地上空间等众多绿色环保方面的优势。为此,在我国发展地铁等非燃油类交通工具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05 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等因素导致城市交通拥挤,城市轨道交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持续增长。截止2021年,我国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5条,新增运营里程795公里,洛阳、绍兴等7市首次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与此同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也正在迈向“智慧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扩容”。

而随着越来越多轨道交通线路投入运营,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隐患可能影响市民健康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减振降噪区段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的建设比例有较大幅度提升。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

2021年我国轨交减振降噪分市场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规模为17.41亿元,具体如下:

2021年我国轨交减振降噪分市场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规模为17.41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铁路行业

近年来,我国铁路行业发展迅速。截止2021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5万公里,比上年增长3700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过 4万公里。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我国铁路行业发展迅速。截止2021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5万公里,比上年增长3700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过 4万公里。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近些年,随着铁路向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的方向发展,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对于路基、桥梁和隧道结构的影响,尤其是对长大隧道、跨海隧道、山区隧道结构的安全运营影响日益突出,减振在保证铁路正常运行和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及工作量方面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减振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和重载铁路的对于减振的需求,轨道结构减振产品开始逐渐在铁路行业的建设中得到了应用。

未来,铁路支网将成为铁路行业又一重点建设领域,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与城市轨道交通共同构筑起立体化轨道交通服务体系,新建线路将更多的贴近甚至穿越城镇,对于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

由于铁路线路通常处于相对空旷的环境中,减振降噪产品在铁路领域发挥的作用与城市轨道交通有所区别,目前更多的是通过减振保护整个铁路结构的稳定和安全,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延长铁路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目前,运用在铁路领域内的减振降噪产品比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内少。受铁路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人们环保意识增强、铁路建设转向支网的建设等因素影响,铁路领域对轨道结构减振产品的需求将逐步扩大。

2021年我国轨交减振降噪细分市场铁路市场规模为81.03亿元。

2021年我国轨交减振降噪细分市场铁路市场规模为81.03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建筑领域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对建筑物减振也日趋重视。与减少轨道交通减振源或噪声源的原理类似,在建筑领域也可采取减振或隔振措施,具体方法如建筑物基础隔振、建筑物内部特殊房间地板隔振等。

轨交减振降噪产品由于其独特的性能,适用范围将逐步扩大,未来随着行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减振产品将能更好地适应建筑等领域的减振需要。而随着国内城镇化和城镇房产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建筑设施对减振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这将会给行业带来又一发展契机。(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电动两轮车头部企业积极出海 新国标驱动行业加速洗牌

我国电动两轮车头部企业积极出海 新国标驱动行业加速洗牌

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动两轮车行业国内外销售表现强劲,国内销量与出口量均实现快速增长。当前,海外市场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特征,不同区域消费者在产品类型与功能偏好上差异显著。未来,海外电动两轮车市场仍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以雅迪、爱玛、九号、台铃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正在积极出海,抢占市场先机。

2025年09月05日
成本高昂下企业普遍面临亏损 我国地铁行业陷入“建得起,养不起”困境

成本高昂下企业普遍面临亏损 我国地铁行业陷入“建得起,养不起”困境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地铁项目建设加速,运营里程不断增长。到目前地铁已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最重要组成部分,运营里程占比76%以上。2024年我国大陆地区共有58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361条,运营里程12160.77公里。其中地铁运营里程9306.09公里,占比76.53%。截至到2025年7月

2025年09月03日
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国际货运成重要增长点 国际航线网络持续扩容升级

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国际货运成重要增长点 国际航线网络持续扩容升级

自进入2025年以来,在国内经济稳健增长和旅游市场持续繁荣的背景下,作为经济重要“晴雨表”的航空物流表现出稳健发展态势,运输总周转量、货邮运输量、货邮吞吐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025年08月25日
从新国标、国补政策分析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供需现状 龙头企业马太效应突出

从新国标、国补政策分析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供需现状 龙头企业马太效应突出

电动两轮车按整车质量、最高车速、电机功率等一系列指标可划分为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三大类。其中,电动自行车占据电动两轮车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电动自行车销量占两轮电动车市场的88%,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分别仅占比8%、4%。

2025年08月23日
钢铁、纸浆贸易兴旺 全球多用途船行业需求稳增 供应紧张局面下租船费率或走高

钢铁、纸浆贸易兴旺 全球多用途船行业需求稳增 供应紧张局面下租船费率或走高

与散货船、集装箱船和重大件运输船等专用船型相比,多用途船在货物适应性、港口适应性与整体经济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地缘政治冲突以及预期贸易关税等挑战下,多用途船市场波动幅度仍显著小于专用船。

2025年08月17日
迎海洋资源开发机遇 全球半潜船行业供给趋紧 中国船商凭规模及技术优势居领先地位

迎海洋资源开发机遇 全球半潜船行业供给趋紧 中国船商凭规模及技术优势居领先地位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不断深入,市场景气度正处于高位,一定程度上带动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建设、运输需求剧增,为半潜船市场需求提供稳定支撑。根据数据,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 10.54 万亿元,较上年增长 5.9%,占 GDP 比重 达7.8%。

2025年08月16日
车企跨界投资 汽车运输船行业供需紧张局势或缓解 中国造船企业借新能源东风跃升

车企跨界投资 汽车运输船行业供需紧张局势或缓解 中国造船企业借新能源东风跃升

近年来全球汽车出口迅猛增长,2023年世界海运汽车贸易量增速已超15%,全球汽车船运力紧张问题凸显。由于出口量激增,汽车船的运力需求超过了现有运力的供应能力,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运输面临挑战,这对于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及交货时间产生重大影响。

2025年08月14日
国产混凝土泵车加速赶超领先 行业出口市场繁荣 龙头正积极探索智能绿色化路径

国产混凝土泵车加速赶超领先 行业出口市场繁荣 龙头正积极探索智能绿色化路径

我国混凝土泵车行业发展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引进、仿制、自主研发、赶超领先四个阶段。自2021年起,混凝土泵车国内销量进入下行通道。不过,2023年其销量同比微增0.16%。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我国混凝土泵车出口市场蓬勃发展,呈现显著的“量额齐升”态势,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此外,在新一代信息技

2025年08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