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辣椒行业发展稳定 市场产需规模不断扩大

辣椒,别名:牛角椒、长辣椒、菜椒、灯笼椒,拉丁文名:Capsicum annuum L.,为木兰纲、茄科、辣椒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近无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之字形折曲。叶互生,枝顶端节不伸长而成双生或簇生状,矩圆状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花单生,俯垂;花萼杯状,不显著5齿;花冠白色,裂片卵形;花药灰紫色。果梗较粗壮,俯垂;果实长指状,顶端渐尖且常弯曲,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成红色、橙色或紫红色,味辣。种子扁肾形,淡黄色。

辣椒是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植物;高40-80厘米。茎近无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之字形折曲。叶互生,枝顶端节不伸长而成双生或簇生状,矩圆状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3厘米,宽1.5-4厘米,全缘,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叶柄长4-7厘米。花单生,俯垂;花萼杯状,不显著5齿;花冠白色,裂片卵形;花药灰紫色。果梗较粗壮,俯垂;果实长指状,顶端渐尖且常弯曲,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成红色、橙色或紫红色,味辣。辣椒花有两种,一种是白的,一种是紫的,两种花都有四瓣花瓣至六瓣花瓣三种。而且两种花结出来的辣椒也有所不同:紫花结出来的辣椒是紫的,而白花结出来的辣椒就是普通的红辣椒。种子扁肾形,长3-5毫米,淡黄色。花果期5-11月。

一、辣椒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发展历程

(一)传入中国

辣椒最早于明代时期传入中国。辣椒传入中国有两条路径:一是一年生辣椒从浙江传入中国后,先传到华北,再到湖南和辽宁,湖南作为次级传播中心,迅速向西南、西北及周边地区扩散;二是灌木辣椒和中国辣椒从中国台湾传入,再从台湾传到海南和云南。

(二)普遍食用

辣椒在中国开始普遍食用是在清朝道光以后。随后中国口味分区逐步形成了长江中上游嗜辣区,华北、东北、西北的微辣区,华东、华南沿海淡辣区。

(三)形成规模

中国是全球辣椒生产大国,辣椒种植面积仅次于印度,但辣椒产量占世界的46%。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是辣椒出口的第一大国,且随着世界辣椒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出口量将保持较快增长。

2、行业创新情况

(一)辣椒种植技术的创新

部分辣椒相关技术专利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辣椒品种的创新

辣青114辣椒

长线类辣椒杂交一代品种。丰产性较好,品质良,中抗青枯病、感疫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旱性等均为强,耐涝性中等。

永利十六号

新选育的早熟粗长果螺丝椒品种。青果翠绿,辣味浓香,皮薄质脆,口感极佳。单果重75g左右,植株生长势稳健,节间短,挂果多,正常肥水栽培和正常气候条件下,采收前后期果实间整齐一致,膨果快,连续座果能力强。抗病能力强,商品性好

明椒9号

三明市农业科学院最新选育中早熟一代朝天椒新品种,果实单生、朝天生长,果顶尖,果皮油份含量高,辣度高、香味浓郁,其果实、亩产量比传统福建辣椒王大1倍左右,为传统福建辣椒王的理想替代品种。一般亩产红鲜椒2000公斤左右,高产田亩产可达2500公斤左右。

明椒7号(原名神椒1号)

三明市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适宜酱制、干制、鲜食的特辣型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2010年8月‘明椒7号’经国内辣椒素、辣椒红色素提取权威专家,广州大学黄启强教授测试,其出皮率达90%、皮粉辣椒素含量达1.4%,比一般品种皮粉辣椒素含量为0.3~0.4%,高3倍以上,为国内第一辣的杂交辣椒新品种,有中国的‘魔鬼辣椒’之称。该品种于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

福康8号辣椒

尖角类辣椒杂交一代品种。中熟,播种至始收春季95天、秋季76天,丰产性较好,品质良,中抗青枯病、抗疫病,田间表现抗逆性较强。适宜我省辣椒产区春、秋季种植。

其他新品种

美人椒、黔椒11号、鲜二金条、七星椒、绿小米辣、鲜朝天椒、线椒、鲜子弹头辣椒、牛角椒、小泰椒、云南皱皮椒、螺丝椒、重庆石柱红、云南皱皱辣、贵州满天星、河南新一代、印度椒、福建辣椒王、邱北辣椒等。

二、辣椒行业市场规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辣椒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截止2021年我国辣椒行业市场规模为3589.17亿元,具体如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辣椒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截止2021年我国辣椒行业市场规模为3589.17亿元,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进一步分析其内在增长原因,可以发现其增长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来自于种植、交通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二者合力为辣椒行业不断拓展的新的下游消费市场,扩大辣椒行业的市场规模。

三、辣椒行业供应情况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辣椒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目前我国辣椒种植有六大主产区,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新疆、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区)。

2021年中国辣椒主产区及品种概况

主产区

品种)

南方冬季辣椒北运主产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

线椒、绿皮羊角椒、黄皮羊角椒、灯笼形甜椒、泡椒、圆锥形甜椒

北京、山西、内蒙古及东北露地夏秋辣椒主产区(延庆、张家口、大同、承德、赤峰、开鲁和东北三省)

黄皮牛角椒、厚皮甜椒、金塔类型干椒、彩椒

高海拔地区(甘肃、新疆、山西、湖北、长阳等);夏延时辣椒主产区(甘肃、新疆、山西、湖北)

线椒、螺丝椒、厚皮甜椒、泡椒、干椒、牛角椒

湖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嗜辣地区的小辣椒、高辣椒主产区(湖南的攸县、和宝庆,贵州遵义、大方、花溪和独山,四川的宜宾、南充,湖北的宜昌,重庆的石柱)

线椒、条椒、干椒、朝天椒、羊角椒

北方保护地辣椒生产区(山东、辽宁、河北等华北地区)

厚皮甜椒、早熟甜椒、黄皮牛角椒、大羊角椒、彩椒

华中河南、安徽、河北南部、陕西等主产区

朝天椒、线椒、绿皮羊角椒、黄皮羊角椒、泡椒、黄皮牛角椒、甜椒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据FAO数据,中国为全球辣椒产量最多的地区。2017-2021年期间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呈逐年增长态势。2021年我国辣椒产量为2001万吨,同比增长3.1%。

据FAO数据,中国为全球辣椒产量最多的地区。2017-2021年期间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呈逐年增长态势。2021年我国辣椒产量为2001万吨,同比增长3.1%。

资料来源:FAO,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鲜食辣椒和加工型辣椒的种植面积如下,其中鲜食辣椒的种植面积约占辣椒总种植面积的40%左右,加工型辣椒的种植占比约为60%。

2017-2029年中国鲜食辣椒及加工型辣椒种植面积(万公顷)

年份

鲜食辣椒

加工型辣椒

2017年

29.49

48.11

2018年

30.34

48.46

2019年

31.16

48.74

2020年

31.91

49.49

2021年

32.05

50.98

2022年

32.95

51.32

2023年

33.57

51.63

2024年

34.01

51.87

2025年

34.44

52.30

2026年

34.41

53.37

2027年

34.99

53.59

2028年

35.19

54.35

2029年

35.28

55.19

资料来源:FAO,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鲜食辣椒和加工型辣椒的产量如下,其中2021年鲜食辣椒产量为1781万吨,加工型辣椒产量为220万吨。

2017-2029年中国鲜食辣椒及加工型辣椒产量(万吨)

年份

鲜食辣椒

加工型辣椒

2017年

1585

226

2018年

1633

223

2019年

1671

230

2020年

1740

220

2021年

1781

220

2022年

1799

241

2023年

1820

251

2024年

1823

272

2025年

1883

242

2026年

1879

281

2027年

1923

265

2028年

1956

264

2029年

1994

259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7-2021年鲜食辣椒进出口量

年份

进口(吨)

出口(吨)

2017年

7008

97788

2018年

106516

99592

2019年

78498

110521

2020年

65448

126267

2021年

35439

90600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总体来看,我国鲜食辣椒的进出口量占国内总产量的占比都较低,主要原因在于鲜食辣椒不易保存,运输成本较大。

四、辣椒行业需求情况

辣椒是一种需求很大的食材,尤其是在川渝地区、湖湘地区等,截止2021年我国辣椒行业销量为1982.97万吨,具体如下:

辣椒是一种需求很大的食材,尤其是在川渝地区、湖湘地区等,截止2021年我国辣椒行业销量为1982.97万吨,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辣椒加工的产品主要有辣椒酱和火锅底料。

1、辣椒酱市场

我国是辣椒酱的生产与消费大国,说起“老干妈”牌辣酱,中国消费者几乎无人不晓。因为其独特风味,“老干妈”已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常用的调味酱料,甚至已走出国门,到达北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目前,老干妈品牌辣椒酱也最受消费者的喜爱,其占据着我国辣椒酱市场约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其次分别为李锦记和辣妹子,两者占比相差不大,市场占比分别为9.7%和9.2%。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中国辣椒酱市场规模呈稳步增长趋势。据数据显示,我国辣椒酱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324亿元增长至2021年390亿元。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中国辣椒酱市场规模呈稳步增长趋势。据数据显示,我国辣椒酱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324亿元增长至2021年390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火锅底料市场

火锅底料是用于调制火锅汤的调味料,近年来,顺应大众消费者喜爱川味食品的趋势,火锅凭借菜品标准化、多样化及饮食便捷化的特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21年我国火锅底料市场已经达到276亿元。(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苏氨酸供给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行业贸易顺差扩大 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我国苏氨酸供给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行业贸易顺差扩大 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苏氨酸是猪饲料的第二限制氨基酸和家禽饲料的第三限制氨基酸,需求深度绑定饲料工业发展。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减豆粕不减效”技术路径为行业开辟新增量空间。目前,我国苏氨酸行业整体供给能力得到提升且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基本掌握了国际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并构建起全球领先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在2024年我国

2025年05月28日
我国高粱行业种植面临困境 产业升级成必然选择 白酒等下游加工需求增多

我国高粱行业种植面临困境 产业升级成必然选择 白酒等下游加工需求增多

高粱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和加工历史悠久。但由于高粱口感粗糙、涩味明显的缺点始终存在,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水稻和小麦逐渐取代高粱成为主粮,使得我国高粱种植面积持续萎缩,产量波动下降。高粱种植式微,面临生存困境,产业升级成市场必然选择,目前主要体现在机械化、规范化、提高附加值等方面。

2025年05月09日
我国甜菜行业:种子高度依赖进口 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

我国甜菜行业:种子高度依赖进口 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

近年来我国甜菜播种面积和产量波动明显,2024年出现“面积减产量增”的特殊现象。我国甜菜种植呈现显著的区域集中特征,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共同构成核心产区,合计占全国播种面积和产量的80%以上。近年来其产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甜菜产业深陷“种子困局”,目前全国95%以上的甜菜

2025年05月09日
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高增 碳纤维纸行业潜力巨大 本土企业持续研发创新 有望打破海外垄断

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高增 碳纤维纸行业潜力巨大 本土企业持续研发创新 有望打破海外垄断

碳纤维纸是氢燃料电池中气体扩散层的首选基底材料。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出台实施,政策红利释放,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将显著增长,进一步促进碳纤维纸市场快速扩展,行业潜力巨大。

2025年05月07日
我国禽饲料价格下跌但行业加工效益显著提升 未来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禽饲料价格下跌但行业加工效益显著提升 未来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禽饲料产量整体上升,连续5年稳居1.2亿吨以上规模。肉禽饲料是我国禽饲料市场中的主流品种,近年来其产量占比不断提升,蛋禽饲料产量占比则逐渐下降。受玉米和豆粕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禽饲料价格也出现下跌,肉禽、蛋禽饲料平均出厂价格跌幅分别为8.5%和8.96%。但由于原材料价格跌幅更大,禽饲料行业加工

2025年05月06日
我国扇贝行业:养殖面积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 深加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扇贝行业:养殖面积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 深加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扇贝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我国南北沿海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以浮游生物、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近年来,我国扇贝养殖面积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扇贝养殖面积为38.9万公顷,实现一定的恢复性增长;其中,辽宁、山东二地的养殖面积合计占全国比重的86.5%。

2025年05月06日
扩种成果显著 中国为大豆主产国 但庞大需求使净进口格局凸显 国产以食用加工为主

扩种成果显著 中国为大豆主产国 但庞大需求使净进口格局凸显 国产以食用加工为主

农民种植意愿提高、供给侧改革及大豆扩种计划推进下,我国大豆扩种成果显著,大豆成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类作物。大豆原产于中国,中国现为全球第四大生产国,其中东北三省得益于黑土地优势,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超60%。

2025年05月03日
供需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小麦加工行业持续扩容 政策将推动产业链升级发展

供需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小麦加工行业持续扩容 政策将推动产业链升级发展

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是影响小麦加工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小麦种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目前我国小麦产量已稳居全球第一,单产水平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为小麦加工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小麦消费基础良好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我国小麦加工需求及供给规模呈现增长态势,行业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2025年05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