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碳纤维纸是使用碳纤维或活性碳纤维与其它植物或非植物纤维混合生产的具有特殊性能的功能纸。我国是碳纤维生产大国,行业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碳纤维纸主要原材料供应日益充足。
碳纤维纸是氢燃料电池中气体扩散层的首选基底材料。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出台实施,政策红利释放,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将显著增长,进一步促进碳纤维纸市场快速扩展,行业潜力巨大。
受制于碳纤维、碳纤维原纸、石墨化和后处理等复杂工艺及装备,国内则仅有少数企业布局碳纤维纸领域,导致长期以来碳纤维纸市场需求高度依赖进口。碳纤维纸是当前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国产化的“最后一个壁垒”,国产化需求迫切。随着上海嘉资、上海碳际等优秀本土企业持续研发创新,国际巨头垄断格局有望被打破,国内碳纤维纸卡脖子的问题将得以解决。
一、我国碳纤维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碳纤维纸主要原材料供应日益充足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碳纤维纸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显示,碳纤维纸是使用碳纤维或活性碳纤维与其它植物或非植物纤维混合生产的具有特殊性能的功能纸。我国是碳纤维生产大国,行业供给能力稳步提升,碳纤维纸主要原材料供应日益充足。
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碳纤维产能约为120200吨,产量为54589吨;2024年,我国碳纤维年产能达135500吨,产量达59044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政策将推动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显著增长,碳纤维纸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碳纤维功能材料,碳纤维纸具有碳纤维的优异性能,而且在碳纤维纸中碳纤维是以短纤维无规则的形式存在,各向同性,是利用长纤维复合成型材料无法比拟的。由于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均匀的孔隙结构等特点,碳纤维纸是氢燃料电池中气体扩散层的首选基底材料。
氢能是国家能源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被视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产业的核心应用,目前正处于从早期开发向大规模商业化迈进的关键阶段。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出台实施,政策红利释放,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将显著增长,进一步促进碳纤维纸市场快速扩展,行业潜力巨大。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 政策 | 发布部门 | 主要内容 |
2022.10 | 《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 | 国家能源局 | 开展氢制备、氢储存、氢输运、氢加注、氢能多元化应用等技术标准研制,支撑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制氢、电氢耦合、燃料电池及系统等领域,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建立健全氢能质量、氢能检测评价等基础标准 |
2022.10 |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 |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 | 目录包括氢能制备与储运、加氫站建设、燃料电池发动机、膜电极等多个氢能领域,中西部地区中7个省市均鼓励氦储能产业 |
2022.09 | 《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 | 到2025年,液化天然气(LNG)、电池、甲醇、氢燃料等绿色动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加强船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储氢系统、加注系统等技术装备研发,探索氢燃料电池动力技术在客船等应用,鼓励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产生的绿氢 |
2022.06 |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 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 | 推动光伏治沙、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多能互补开发,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利用 |
2022.05 | 《关于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引发 | 支撑服务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支持北京、天津、河北自贸试验区参与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开展绿色能源供应模式试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研究试点建设一批兼具天然气、储能、氢能、快速充换电等功能的综合站点 |
2022.03 |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 发改委、国家能源局 | 分析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氢能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多元应用、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具体规划 |
2021.11 |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 | 国家能源局、科技部 | 攻克高效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推动氯能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 |
2021.10 |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 国务院 | 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领域应用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预计到2025年我国碳纤维纸市场规模达3.00亿元,2030年我国碳纤维纸市场规模达18.46亿元,2025-2030年CAGR为43.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本土碳纤维纸企业持续研发创新,有望打破国际巨头垄断格局
气体扩散层、催化剂、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和PEM电解槽的关键零部件,作为业内普遍认同的三大“卡脖子”材料,催化剂和交换膜已陆续实现国产自主。而碳纤维纸受制于碳纤维、碳纤维原纸、石墨化和后处理等复杂工艺及装备,核心技术长期被日本帝人、德国SGL、日本东丽、加拿大Ballard Material Products等国外企业垄断,国内则仅有少数企业布局,难以量产,导致长期以来市场需求高度依赖进口。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碳纤维纸被称之为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国产化的“最后一个壁垒”,国产化需求迫切。随着上海嘉资、上海碳际等优秀本土企业持续研发创新,国际巨头垄断格局有望被打破,国内碳纤维纸卡脖子的问题将得以解决。
我国碳纤维纸行业代表企业
企业 | 简介 |
上海嘉资 | 上海嘉资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资新材”)成立于2007年,公司长期专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发与设计。创始团队开创性地将编织、复合、成型技术融为一体,经过多年深耕,于2017年成功批量制备出了第一代碳纸产品,后经过反复迭代升级,2019年量产的第五代碳纸产品完全满足了燃料电池对核心材料气体扩散层应用方面的全部技术要求。产品采用了国际首创的干法成纸工艺、梯度结构仿真技术、生产设备自主设计技术和国内领先的热处理工艺,打破了国际巨头垄断,解决了国内材料卡脖子的问题。 |
上海碳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碳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碳际科技”)成立于2021年,公司聚焦于燃料电池用碳纸及气体扩散层技术和产品。碳际科技自主研发的气体扩散层产品(TANJI HP21)依托自主研发的多项核心技术,已解决量产过程中碳纸和气体扩散层材料不均匀、批次不稳定的难题,目前已达到稳定量产状态,通过了业内权威机构的检验检测,与国内多家自主技术较为领先的企业开展电堆级验证,并实现多批次的成卷交付。在产品方面,目前碳际科技已推出平台型的碳纸和气体扩散层。其中,碳纸系列产品包括:CPM14、CPM16、CPM19、CPM25等;气体扩散层(GDL)系列产品包括:HP16、HP18、HP21、HP28等。 |
深圳市通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气体扩散层) | 公司成立于2018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气体扩散层、质子交换膜及催化剂的研发与批量化制造。公司拥有世界顶级的燃料电池院士团队,研发团队成员硕博比例100%,同时拥有在世界知名大学、知名燃料电池研究机构或知名燃料电池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在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公司产品包括燃料电池和PEM电解水制氢气体扩散层产品、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产品。其中气体扩散层目前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品型号有GDL-S-16、GDL-S-18、GDL-S-20、GDL-S-22,分别针对液冷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设计,后续还将推出阴阳极差异化的产品;产品具有较强的电子传导能力,优异的透气性能,较强的水管理能力,较高的机械强度,适当的刚性与柔性,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结构紧密目表面平整,同时具有较高的导电性与耐久性。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