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两轮电动自行车行业集中度较高 企业方面久祺股份主要以海外业务为主

两轮电动自行车是一种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操纵部件如转把、闸把和显示仪表系统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备脚踏骑行功能,能够实现电助动或电驱动功能,是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即两轮自行车,其需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并需要经过CCC认证。

集中度来看,2022年,国内行业前两大龙头公司爱玛、雅迪电动自行车销量分别达到723.7万辆、897.6万辆,而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对应2022年我国电动自行车销量约为5000万辆。因此,CR2为32%,呈现出明显的垄断效应;CR5为42%,行业排名第三至五的企业市占率合计达到10%,相比头部两家公司而言,其市占率有明显降低。

集中度来看,2022年,国内行业前两大龙头公司爱玛、雅迪电动自行车销量分别达到723.7万辆、897.6万辆,而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对应2022年我国电动自行车销量约为5000万辆。因此,CR2为32%,呈现出明显的垄断效应;CR5为42%,行业排名第三至五的企业市占率合计达到10%,相比头部两家公司而言,其市占率有明显降低。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上市起来来看,我国电动自行车上市公司注册时间较为分散,爱玛科技、新日股份等龙头企业成立时间较早,先发优势明显,具备较强的行业积累;新型电动自行车科技企业如九号公司等,成立时间较晚,并和技术创新共同成长。企业标签方面,新日股份获得较多企业称,如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九号公司获得过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等称号。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 成立时间 注册资本 企业标签
爱玛科技(603529) 1999-9-27 57470.0004万元人民币 企业技术中心
新日股份(603787) 2007-7-16 20400万元人民币 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型中小企业、企业技术中心
九号公司(689009) 2014-12-23 10500万美元 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企业技术中心
久祺股份(30094) 2000-10-6 19424万元人民币 /
永安行(603776) 2010-8-24 23263.3605万元人民币 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
中路股份(600818) 1995-1-12 32144.791万元人民币 /
雅迪控股(01585) 2014-7-17 10000万元人民币 /
小牛电动 2014-9 9000万元人民币 高新技术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区域布局方面,中国电动自行车上市企业在国内外均有布局,并主要以中国市场为主。其中,因久祺股份以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产品的外贸业务为主业,故海外业务占比相对较高。

业务布局来看,2023年雅迪控股、爱玛科技、新日股份等行业龙头企业有关电动自行车的业务占比较多;九号公司、久祺股份等企业电动自行车并不是主营业务,因而业务占比较低,但企业也正积极进行电动自行车项目的投建,以提高企业电动自行车产能。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上市公司业务布局对比情况

公司名称 2023年上半年电动自行车业务占比(%) 2023年上半年业务区域分布(%) 电动自行车布局
雅迪控股 44.83% 中国90% 2022年雅迪成为国际足联世界杯官方亚太区区域支持者;并推出了冠能3.0系列,其为新一代长程智能电动自行车,具有长效第三代 TTFAR石墨烯电池,能够循环1000次以上,容量叫传统铅酸电池高50%,兼具低温保护功能。
爱玛科技 / 华东40.15%,华南16.77%,华中14.33%等 公司是中国最早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之一,主营业务为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靡托车等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公司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电动自行车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新日股份 70.61% 华东41.9%,华中19.5%,华北16.4%等 公司是从事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公司还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2022年继续深耕国际市场,为全世界生产、销售定制电动自行车和电动特种车。
九号公司 35.79% 境内56.69%,境外43.31% 九号公司电动自行车在中国区专卖门近3000家,覆盖700余个县市;并发布了多款战略级产品 Bmax系列、F系列、A+系列和MMAX系列等;E系列和B系列进军海外市场,已陆续在英国、日本、墨西哥等十余个国家上市。
久祺股份 57.15% 境内2.76%,境外97.24% 公司电动自行车以外包生产为主,白有生产能力受到一定的制约。随着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逐步落地,通过收购相关制造公司建设公司电动自行车生产项目,逐步扩大公司电动助力自行车的自产产能。
永安行 / 华东88.25%,华中5.2%,国外2.75%等 公司主要代表产品包括公共自行车系统、共享电动车系统、共享氢能自行车系统、等共享出行平台服务;在公共自行车的基础上,推出有桩有序的共享电动车和共享氢能自行车,组成了永安行在城市中独特的共享出行体系。
中路股份 71.21% 内销98.99%,外销1.01% 公司主要生产销售自行车及零部件、助力车等各类特种车辆和与自行车相关的其他配套产品;并以"永久"品牌生产加工制造销售或-OEM-方式制造代理销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二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两轮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4-2031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 德系零售占比较大 比亚迪销量最多

我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 德系零售占比较大 比亚迪销量最多

从细分品牌来看,2024年上半年销量排名前十品牌依次为:比亚迪、大众、奇瑞、吉利、长安、丰田、长城、本田、特斯拉以及上汽。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企业竞争程度高且境外业务扩张加速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企业竞争程度高且境外业务扩张加速

市场集中度来看,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3约为11%,CR5约为13%,CR10约为15%,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汽车电子行业新增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且增速加快 动力控制系统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汽车电子行业新增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且增速加快 动力控制系统为最大细分市场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汽车电子需求的增加,而这也让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973亿元,同比增长12.2%。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渗透率持续攀升 PHEV市场中比亚迪销量领先 REEV中理想销量最高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渗透率持续攀升 PHEV市场中比亚迪销量领先 REEV中理想销量最高

从市场结构来看,2024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细分产品结构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占比约70%,增程式电动车(REEV)占比16%。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二手车行业市场高度分散 细分市场来看新能源二手汽车占比约5%

我国二手车行业市场高度分散 细分市场来看新能源二手汽车占比约5%

从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25年1月,山东、河南、广东的二手车经营企业最多,数量存续/在业的分别有6.5万家、5.1万家和4.9万家;其次是湖南、江苏、山西、浙江、安徽、河北,企业分别有3.5万家、3.4万家、2.9万家、2.6万家、2.5万家以及2.2万家。

2025年03月18日
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上市企业对比:部分企业拓展境外市场 长城汽车净利润大幅增长

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上市企业对比:部分企业拓展境外市场 长城汽车净利润大幅增长

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布广泛,其中安徽省拥有4家上市公司,北京市和广东省均为3家,重庆市2家,吉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湖北省、福建省、海南省、江西省、河南省均为1家。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中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 国产企业多布局于中低端市场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中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 国产企业多布局于中低端市场

汽车芯片是汽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汽车行业市场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3年我国汽车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从739.2亿元增长到了850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905.4亿元,同比增长6.5%。

2025年02月08日
【产业链】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汽车消费市场,包括汽车生产和汽车销售,汽车生产通常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汽车销售包括经销商、整车厂、分销中心、区域代理等;中游为汽车后市场,包括汽车租赁、汽车用品、汽车养护与维修、汽车金融、报废汽车回收和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下游主要为消费者,即车主。

2025年02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