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定义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大米深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大米深加工是以大米、糙米、碎米、米糠、稻胚等为原料,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制成新的产品的过程,特别是生物工程、高压、微波、低温、超微粉碎、分子蒸馏、膜技术、超临界萃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出了米制品、食品和深加工制品两大类。大米深加工产品涉及米粉类、米糕类、粽类、汤团类、酒、醋类、方便米饭、方便粥、婴儿食品等众多产品。
大米深加工产品分类
分类 | 具体产品 |
精加工大米 | 营养米、快熟米、水晶米、人造米等 |
米粉类 | 排粉、方块粉、波纹粉、快食粉等 |
米糕类 | 年糕、松糕、芋头糕、芙蓉糕等 |
粽类 | 粽子、糯米鸡等 |
汤团类 | 汤圆、元宵等 |
酒、醋类 | 米酒、啤酒、白醋、黑醋等 |
方便米饭 | 脱水干燥型米饭、冷冻型米饭、罐头型米饭等 |
方便粥 | 糙米粉、糙米粥、八宝粥等 |
婴儿食品 | 婴儿米饭、婴儿米线等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规模现状
1、市场规模
近年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截止2024年大米深加工市场规模达到1590.2亿元,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约为855.3亿元。一方面,大米深加工产品的消费群体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消费层次。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营养丰富、方便快捷、功能性米制品、营养强化米等受到消费者青睐;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也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些因素都促使大米深加工行业持续深化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随着大米行业的深化发展,大米深加工类产品越来越受到喜爱,相关产品产量也持续提升,2024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产量达到1677.5万吨,2025年上半年约为890.8万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大米深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苏、黑龙江等稻谷主产区,这些地区稻谷产量高、品质好、价格低,便于企业获取原材料并降低运输成本,形成了产业集群,如湖南、湖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稻谷产区,也是大米深加工企业的聚集地。
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等方面形成协同合作,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大米深加工行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例如,万福生科通过与周边农户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同时在加工环节采用全产业链综合利用的方式,形成了产业集群优势。
部分大型企业采用这种模式,通过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确保稻谷的供应数量和质量。企业注重仓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采用先进的仓储技术,确保稻谷的储存安全,减少损耗和变质风险。例如,一些企业建立了大型的稻谷仓库,配备了通风、防潮、防虫等设备,提高了原料的仓储管理水平。
3、需求规模
一直以来,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销量保持增长,这也与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带来的对大米消费升级需求的增长息息相关,2024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销量达到1628.2万吨,2025年上半年约为863.4万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我国大米深加工和整个农业体系一样,维持着供大于求的关系,这也与我国对于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分不开,适当的供给过剩是合理且必要的,只要不是严重的供给过剩,对于大米深加工行业都不用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近几年产销量对比和产销率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汤圆
从细分产品看,为满足特殊人群需求,开发出富硒米、低谷蛋白米、控糖米、发芽糙米等具有特定功能的大米产品。产品品类从传统米制品向主食类、休闲类、工业原料等多元化领域延伸,如婴儿米粉、米饼、米酒、米乳饮料等产品不断涌现,同时米糠膳食纤维用于保健品、稻壳转化为生物质燃料等深加工产品也逐渐增多。
目前大米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精加工大米、粉类、糕类、粽类、汤团类、酒、醋类、方便米饭、方便粥、婴儿食品等。其中汤圆为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第一大类别,2024年占比29.39%。其次是米线和食醋,分别占比15.4%、12.65%。2024年我国汤圆市场规模达到了467.3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249.83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食醋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饮食口味和食品安全要求提升,食醋作为能提升菜肴口感、香味的调味品,需求不断增长,且其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丰富,消费场景已不仅限于传统烹调,在营养饮品、保健品等领域也受青睐。2024年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食醋市场规模达到了200.68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108.2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米线
云南米线是地方米粉的突出代表,近年来米粉赛道稳步发展。2024年全国米线的市场规模达到了245.37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131.72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粽子
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消费者对传统节日食品的重视程度提升,粽子作为端午节的核心消费品,需求持续增长。粽子礼盒成为企业赠礼和家庭节日消费的重要选择,推动高端化、定制化产品的发展。2024年中国粽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48.05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14.87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5、米糠油
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食用油的营养成分和健康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米糠油富含谷维素、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降低胆固醇、抗氧化等保健功效,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2024年我国米糠油市场规模达79.67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44.39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竞争情况
大米深加工是以大米为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过程。产品涵盖米制品(如米粉、米糕、方便米饭)、米糠油、米蛋白、米淀粉、发酵制品(如米酒、米醋、味精)等多个品类。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提升,大米深加工行业在满足多样化需求、提高大米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市场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众多
中国大米深加工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偏低,尚未形成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龙头企业。行业内企业规模差异较大,大量中小型企业分布在各地,主要集中在稻谷主产区,如黑龙江、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这些中小企业多以区域市场为主,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在价格、渠道等方面竞争激烈,市场份额较为分散。
2、区域竞争特色明显
不同地区依托当地的稻谷资源、消费习惯和产业基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米深加工产业集群。例如,湖南、江西是米粉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区,拥有众多米粉加工企业,产品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大量外销至其他省份;黑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稻谷产区,在米糠油、米蛋白等精深加工领域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四川、贵州等地则以米酒、米醋等发酵制品为特色,具有深厚的传统工艺底蕴和广泛的消费群体。
3、细分市场竞争态势差异显著
传统米制品市场:米粉、米糕等传统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众多。消费者对产品的口感、品质和品牌认知度较高,一些老字号品牌凭借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口碑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同时也面临众多新兴品牌的挑战。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方便型米制品(如方便米饭、自热米粉)市场需求增长迅速,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焦点。
米糠油等精深加工产品市场:米糠油、米蛋白、米淀粉等精深加工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附加值,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国内生产技术相对不够成熟,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大型粮油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试图突破技术瓶颈,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抢占市场先机。
发酵制品市场:米酒、米醋、味精等发酵制品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一些大型企业凭借品牌、技术和规模优势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在味精市场,梅花生物、阜丰集团等企业市场份额较高;在米酒和米醋市场,也有一些知名品牌如恒顺醋业等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