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基因测序成为分子诊断最前沿发展方向 第四代技术有望成为主流

一、分子诊断市场快速发展,基因测序是最前沿的发展方向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基因测序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显示,中国分子诊断市场快速发展,基因测序是最先进的技术。分子检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体液、血液、组织等样本中的核酸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分子检测技术在体外诊断中的应用即为分子诊断,是目前体外诊断领域发展最快、技术最前沿的方向。

分子诊断行业主要依托四大技术平台,可以分为PCR、基因测序、FISH和基因芯片,四大技术平台的学术理论出现时间较早,现已发展成为各自领域的基石技术,在此基础上新技术分支踊跃呈现,新技术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产业化速度大大加快。基因测序技术是最前沿的分子检测技术之一,目前商业化较成熟的为第二代测序技术(NGS),适用于高通量分析,可检测多个突变位点,检测时间较长,成本较高。

分子诊断行业主要依托四大技术平台,可以分为PCR、基因测序、FISH和基因芯片,四大技术平台的学术理论出现时间较早,现已发展成为各自领域的基石技术,在此基础上新技术分支踊跃呈现,新技术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产业化速度大大加快。基因测序技术是最前沿的分子检测技术之一,目前商业化较成熟的为第二代测序技术(NGS),适用于高通量分析,可检测多个突变位点,检测时间较长,成本较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基因检测技术经过四代更新迭代,第四代基因测序优势显著

基因测序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确定D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通过基因测序,科学家可以了解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基因测序对于遗传病的诊断、个性化医疗、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进化生物学等领域都非常重要。

基因测序按测序平台分类可以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测序技术,按测序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全基因组测序、外显子测序和目标区域测序,按测序目的分类可以分为诊断性测序、研究性测序和个性化医疗测序等。

基因测序按测序平台分类可以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测序技术,按测序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全基因组测序、外显子测序和目标区域测序,按测序目的分类可以分为诊断性测序、研究性测序和个性化医疗测序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基因检测技术经过四代更新迭代,通量、灵敏度、成本持续优化,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成本优势显著。1977年,被后人誉为“基因组学之父”的英国生物化学家Sanger发明了酶测序法(桑格测序法),正式奠定了测序技术的理论基础;后续随着基因测序的方法学演进,基因测序技术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的更迭:

1)第一代测序技术:主要基于Sanger双脱氧终止法的测序原理,结合荧光标记和毛细管阵列电泳技术来实现测序的自动化,其优点是测序读长长且准确性高达99.999%,缺点是通量低、成本高,完成一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需要3年的时间,无法真正大规模的应用。

2)第二代测序技术:又称为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自2005年454LifeSciences(后被罗氏收购)推出的基于焦磷酸测序法的454GS20开始,到2017年Illumina推出NovaSeqTM系列,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十几年的技术发展过程不断改进,相较于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大大降低测序成本、提高测序速度,将人类基因组测序成本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约30亿美元降到了1000美元左右,也成为当前商用测序的主流。

3)第三代测序技术:主要为了解决第二代技术所存在的短读长和耗时长的缺陷,以PacBio公司的SMRT单分子测序技术为代表,通过单分子测序的方式,无需进行PCR扩增,实现超长读长,且测序速度较快。但缺陷是准确度相较二代技术更差。

4)第四代测序技术:主要指以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为代表的纳米孔测序技术。纳米孔测序是一种区别于传统 Sanger 测序的创新测序技术,能够实现更快、更准、更便捷的测序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将 DNA 的一条链通过纳米级的小孔,根据实时监测并记录核酸链通过纳米孔的电流变化图谱,直接将不同碱基产生的特征性电流信号识别成对应的碱基,以此实现核酸序列的读取。无需 PCR 扩增即能快速读取出长达上百万个碱基的读长数据,具有超长读长和实时测序的显著优势。

纳米孔测序的原理

<strong>纳米孔测序的原理</strong>

资料来源:康为世纪科服,Oxford Nanopore Technol,观研天下整理

纳米孔技术具有超高读长、高通量、更少的测序时间、更便携的仪器(MinION类似U盘大小)和更为简单的数据分析,实现了从低读长到超高读长、从光学检测到电子传导检测的双重跨越。同时,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最主要的准确度缺陷正在逐步解决,2022年 12 月Nanopore测序平台已可提供99%以上的准确度,在成本、速度及读长优势下,以Oxford Nanopore为代表的第四代基因测序产品有望未来有成为主流的测序仪器的潜力。

四代基因测序的对比

测序技术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代表性测序平台

ABI3730XL

IlluminaHiSeqX

LifeTechPGM

LifeTechPGM

LifeTechSOLiDT

Roche454FLX

PacBioRS

OxfordNanoporeMinION

原理

桑格双脱氧测序法

可逆链终止测序法

半导体测序法

半导体测序法

连接测序法

焦磷酸测序法

单分子实时测序

纳米孔测序法

测序长度

900bp

150bp2

200bp×2

400bp

50bp×2

1000bp

7000-8000bp

超过150k

通量

300Mb/

219Tb/

11Tb/

1.4Tb/

4.4Tb/

180Gb/

146Gb/

9000-1800Gb/

测序费用

107美元/Gb

7-10美元/Gb

80 美元/Gb

450美元/G

60 美元/Gb

160美元/Gb

2000美元/G

13美元/G

准确率

100%

99.80%

99%

99%

>99.94%

>99%

88%

99%

优点

测序长度长、准确率高

通量大、单位测序成本低

较长读长,成本中等,读取速度快,避免了 PCR 偏向性问题

极限读长,成本中等,实时监控测序,测序过程简单快捷,微量建库

缺点

通量低、成本高、测序结果存在偏好性

测序长度短导致序列拼接难度大、测序结果存在偏好性、测序过程繁琐

准确度低设备昂贵

准确度低,边缘点检测易出错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国家产业及医疗政策集中出台,支持新兴产业和技术高质量规范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政策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应用研究,鼓励和推动基因测序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从 2021 年开始,国家集中出台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开展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不断提高基因测序效率、降低测序成本;鼓励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检测、医药研发服务等产品和服务加快融入国际市场; 2023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提出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基因技术应用服务等产业化发展;上海、北京、杭州等多地发布政策,鼓励发展细胞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等新兴产业。2023 年 3 月,全国首部细胞和基因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基因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基因测序工具以及配套设备、软件和数据库等;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制定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分析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该条例将推动基因测序行业规范化、标准化,给予企业与机构技术创新动力,助力基因测序行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近期,国家疾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 2024 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的通知》,提到了对院外送检进行严格监督。基因测序等样本外送检测所面临政府、医院层面的检查监管力度加强。大部分地区规定医疗机构暂未开展的检验项目,样本可外送至符合标准的委托检测机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肿瘤筛查用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针对已有公认筛查方法的肿瘤筛查、尚无公认筛查指南的肿瘤筛查和多癌种联合筛查共 3 大类早筛产品明确了 IVD注册申报中临床评价的基本要求。该指导原则将为下游肿瘤 NGS 企业进行肿瘤早筛产品报证提供合规路径,也为相关产品的市场应用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基因检测类项目 IVD 审批路径的清晰和不合规外送监管的趋严,进一步说明基因测序技术已经从转化医学研究向临床应用跨越,虽然短期内测序诊断机构及医院能力建设承压,但临床审批路径的打开会使得市场进一步规范和扩大,推动相关检测惠及千家万户。

此外,公共卫生防控意识的提升增加了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学实验室对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以强化基础卫生体系建设。各地医疗卫生专项债券和财政贴息贷款计划,也为国内医疗新基建持续贡献澎湃动力,基因测序在病原微生物检测、肿瘤精准诊断等应用场景中的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大样本大队列检测亦推动了实验室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

基因测序行业相关政策

政策名称 时间 部门 主要内容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0年 国家发改委 基因与生物技术被确定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划定为科技攻关的七大科技前沿攻关领域。基因技术也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产业。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 2021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提出开展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不断提高基因测序效率、降低测序成本;鼓励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检测、医药研发服务等产品和服务加快融入国际市场。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2021年 发展改革委 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推动以单分子测序为标志的新一代测序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基因测序效率、降低测序成本。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 2023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 提出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基因技术应用服务等产业化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 2023年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明确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基因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基因测序工具以及配套设备、软件和数据库等;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制定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分析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关于印发 2024 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的通知》 2024年 国家疾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局 提到了对院外送检进行严格监督。基因测序等样本外送检测所面临政府、医院层面的检查监管力度加强。
《肿瘤筛查用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2024年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针对已有公认筛查方法的肿瘤筛查、尚无公认筛查指南的肿瘤筛查和多癌种联合筛查共 3 大类早筛产品明确了 IVD 注册申报中临床评价的基本要求。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基因测序千亿级市场,第四代技术有望成为主流

基因测序应用广泛,3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级别。基因测序指通过基因测序设备对生物样本(组织、细胞、血液样本等)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进行测定,即测定和解读 DNA 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主要应用于主要应用于科研服务、临床医疗和新药研发领域。因高通量、操作简便、信息丰富等优势,基因测序已发展为分子诊断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基因检测市场规模将从 2025 年的487 亿元增长至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 1536 亿元,未来5年复合增速为25.8%。未来随着基因测序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第四代技术有望成为主流。

基因测序应用广泛,30年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级别。基因测序指通过基因测序设备对生物样本(组织、细胞、血液样本等)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进行测定,即测定和解读 DNA 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主要应用于主要应用于科研服务、临床医疗和新药研发领域。因高通量、操作简便、信息丰富等优势,基因测序已发展为分子诊断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基因检测市场规模将从 2025 年的487 亿元增长至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 1536 亿元,未来5年复合增速为25.8%。未来随着基因测序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第四代技术有望成为主流。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生物制剂市场规模为6.88亿元。随着研发进展和审批加速,生物制剂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其凭借高度特异性和强大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

2025年06月18日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艾灸主要应用于医疗、美容、养生保健行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艾灸在健康医疗和美容领域消费成为热点。近年来,我国艾灸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495.70亿元增长至914.2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53%。

2025年06月16日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2025年5月27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培育市场主体。其中提到“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集成应用研究,鼓励我市研发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重点

2025年05月30日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随着安宫牛黄丸的产品放量,以及中药材涨价带来的产品提价,近年来安宫牛黄丸的市场处于量价提升的状态,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7.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9.6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21.75%。在未来,随着产品需求的打开,以及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形下,安宫牛黄丸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

2025年05月28日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近年来我国艾草产量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鲜艾草产量已经达到25.9万吨;干艾草产量则达到15.25万吨。

2025年05月28日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国家和各地方鼓励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同时,CDE从2020年开始到目前,出台了大量的配套干细胞药物的技术指南,从干细胞药物临床前药学研究指南、临床研究指南、甚至聚焦干细胞具体适应症临床研究指南,给药企指明了干细胞药物申报途径及标准。

2025年05月23日
基因测序成为分子诊断最前沿发展方向 第四代技术有望成为主流

基因测序成为分子诊断最前沿发展方向 第四代技术有望成为主流

中国分子诊断市场快速发展,基因测序是最先进的技术。分子检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体液、血液、组织等样本中的核酸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分子检测技术在体外诊断中的应用即为分子诊断,是目前体外诊断领域发展最快、技术最前沿的方向。

2025年05月10日
“AI+医疗”应用前景广泛 我国医疗行业有望迎来巨变

“AI+医疗”应用前景广泛 我国医疗行业有望迎来巨变

中国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35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139亿美元,CAGR为40.8%,并预计将由2023年的185亿美元进一步增至2030年的1,683亿美元,CAGR为37.0%。

2025年05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