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优质炼焦煤资源稀缺 2024年供需局势依然紧绷

一、炼焦煤行业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炼焦煤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炼焦煤行业是钢铁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焦炭、钢铁和煤化工等领域。炼焦煤是煤化程度中等的煤炭,其分类有焦煤、1/3焦煤、肥煤、气煤、气肥煤、瘦煤、贫瘦煤等。炼焦煤是炼焦的主要原料,焦炭就是由这些炼焦煤经过适当比例调配后高温焦化而成的产物,生产一吨焦炭需要约1.35吨炼焦煤,而焦炭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炼焦煤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紧张、环保政策、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挑战。

炼焦煤的开采和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国之一,但近年来由于环保政策、安全生产和资源枯竭等因素的影响,炼焦煤的产量逐渐下降。同时,由于炼焦煤的品质和供应问题,价格也呈现波动性较大的特点。

炼焦煤行业的发展趋势与钢铁、煤化工等行业密切相关。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新兴市场的崛起,炼焦煤行业的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同时,由于环保政策的趋严和能源结构的转型,炼焦煤行业也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二、国内炼焦煤资源稀缺,保护性开发不足导致优质资源更加稀缺

1、我国炼焦煤仅占煤炭总储量的20-25%

炼焦煤是钢铁工业的基础能源和主要原料,炼焦煤的高质量、稳定持续供应是钢铁工业蓬勃发展的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内炼焦煤资源相当稀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已探明的炼焦煤储量为2758亿吨,仅占煤炭总储量的20-25%,且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北、贵州、河南、黑龙江、安徽等地,整体呈现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其中,山西是我国的煤炭大省,煤类齐全,储量巨大,是我国重要的焦煤生产和储备基地,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最大,占比达到47%,并且近三年平均增速达到了3.6%。其次是山东省,2022年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但是近三年平均增速为-8.7%,产量减少趋势明显。同时,新疆、云南、黑龙江的产量增速较快,近三年平均增速都超过了1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全球范围内,炼焦煤也相对稀缺,仅占全球煤炭资源总量的10%。根据CCTD统计,目前世界可采储量炼焦煤资源的80%集中在俄罗斯(41%)、中国(23%)和美国(17%)三个国家,其余国家占比较小,英国约占7%,澳大利亚、波兰、南非和印度分别约占2%,加拿大约占1%,其他国家约占3%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优质煤炭资源仅占35%左右

除了储量少,我国的炼焦煤优质资源也相对稀缺。骨架煤焦煤和肥煤仅占47%左右,低于焦化工所要求的60%的水平,其余均为炼焦配煤,我国炼焦精煤产量结构存在一定的失衡。这主要是因为:按照我国现行煤炭资源管理体制机制,虽然2012年主焦煤(含1/3焦煤)、肥煤(含气肥煤)、瘦煤被划入特殊和稀缺煤种,但在实际开发实践中并未充分受到保护性开发。在十二五”“十三五煤炭行业全面亏损和供给侧改革期间,由于焦原煤与动力煤比价长期低于1.0,导致焦煤转为动力煤销售,造成具备稀缺属性的炼焦煤资源被大量浪费。此外,地方上的不合理利用以及采肥丢瘦、开发秩序混乱等现象也是造成炼焦煤优质资源稀缺的重要原因,例如,在山西离柳、乡宁等优质炼焦煤生产基地,诸多小煤矿开采,导致那里的优质焦煤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保护。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炼焦煤属于中、高变质烟煤,由于其资源储量有限,产量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需求的拉动以及增产措施的实施。对于钢铁工业和全球能源结构而言,炼焦煤的地位和价值无可替代。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一稀缺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炼焦煤进口需求持续增长,蒙古国成为我国炼焦煤第一大进口国

1、蒙古、俄罗斯是我国炼焦煤的主要进口地区

由于炼焦煤资源稀缺,加之国内需求旺盛、地区供需不均以及进口炼焦煤的价格优势等多重因素,促使我国炼焦煤进口需求持续增长。

从进口来源国来看,蒙古、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是我国炼焦煤的主要进口国。在2021年澳大利亚煤炭禁止通关之前,我国对澳大利亚炼焦煤的进口依赖度最高,常年占比高达40%。然而,2020年底,由于中澳关系紧张,我国禁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导致澳煤进口量迅速下滑,到2022年仅占3.4%。澳煤禁运后,蒙古和俄联邦迅速成为我国炼焦煤的主要进口地区,这两个地区的进口量占比总体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蒙古在2021年后迅速取代澳大利亚,成为我国炼焦煤的主要进口国。美国和加拿大的进口量相对较小,但在澳煤禁运后,其进口量占比也有所增加。然而,与澳大利亚相比,这些地区的煤炭资源较少,煤质相对较差,且持续受到疫情对生产和运力的冲击,因而无法完全填补澳煤禁运所造成的缺口。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31-11月期间,我国进口炼焦煤总量为9063.22万吨,同比增加了3325.86万吨,涨幅达到58%。其中,我国从蒙古国进口炼焦煤4740.29万吨,同比增加了2580.02万吨,涨幅高达119%,占总进口量的52.3%

资料来源:钢联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2、蒙古炼焦煤品质卓越,是驱动两国能源合作的强大纽带

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品种齐全,几乎涵盖所有煤种。其中,炼焦煤资源尤为引人注目,约占总储量的35%。蒙古的炼焦煤多为低硫低灰优质焦煤,易于洗选,洗选率通常达到80%以上。相比之下,我国的炼焦煤含硫量普遍较高,低硫优质焦煤较为紧缺。考虑到蒙古与我国陆路接壤的地理优势,蒙古几乎90%以上的炼焦煤都出口到我国,还有少量资源出口至新加坡、韩国、俄罗斯等国家。

从分布区域看,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蒙古国的中南部和西部地区,这些地区靠近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边境。重点煤矿主要有塔温陶勒盖煤矿(TT矿)、那林苏海图煤矿和敖包特陶勒盖煤矿。其中,塔温陶勒盖煤矿是世界上最大的尚未完全开发的露天焦煤矿,其煤炭的水分含量仅0.6%,灰分22%,硫分在0.5%-0.8%之间,发热量高达20.9-23.0MJ/kg,品质极佳。该矿的主矿区被划分为8个开采区,其中一采区属于省属采矿区,其余则由蒙古能源公司管理。

蒙古国重点煤矿生产情况

口岸

煤矿

距离(公里)

产能(万吨)

公司

产量(万吨)

主采煤种

洗煤厂产能(万吨)

甘其毛都

塔温陶勒盖

270

4500

ETT

东区: 1000

西区: 800

5

ER

1000

3号精煤

1500

TT

100- 200

4

策克

那林苏海图

60

1300

马克

600

动力煤、1/3焦煤为主

1500

敖包特陶勒盖

60

400

南戈壁资源

500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我国,从蒙古进口的炼焦煤主要通过公路运输。进口口岸以甘其毛都和策克口岸为主,其中甘其毛都的进口量长期占据我国从蒙古进口煤炭总量的60%以上。此外,满都拉口岸、塔克什肯口岸和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也有部分煤炭进口,但总体进口量较少。这一分布格局反映了我国对蒙古炼焦煤的强烈需求以及两国在能源贸易上的紧密联系。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尽管蒙古已成为我国炼焦煤进口的首选,但高质量焦煤仍主要依赖中国和澳大利亚的供应,国内市场对高强度焦煤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优质、可替代性高的煤炭资源稀缺。

四、炼焦煤增长空间受限,供需仍然偏紧

供给端:炼焦煤的供应受到多方因素的综合影响。在生产方面,国内煤炭企业正不断加强技术投入和安全管理,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展望2024年,供应端在安全监管的严格要求下,产地的供应量难以出现明显的增加,在排除露天煤矿和长期停产煤矿等外围因素后,产地端的供应仍然维持偏紧态势,预计未来的煤炭增产空间将较为有限,炼焦煤的产量将保持稳定。

在运输环节,尽管国内煤炭运输网络正在逐步完善,但仍存在运输瓶颈,特别是在需求旺季时,运输压力尤为突出。

进口方面,蒙古国作为我国炼焦煤的主要来源国,其煤炭质量优良且价格具有竞争优势。然而,受到地缘政治和贸易政策的影响,未来进口量可能会存在波动。尽管2023年进口量有所扩大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但随着钢铁行业耗煤量的回落,预计净进口量将逐步回落至7000万吨左右的规模。

需求端:炼焦煤主要用于钢铁、焦化等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这些行业对于炼焦煤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进,钢铁、焦化等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拉动炼焦煤的需求。2023年粗钢产量增长,预计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控产政策将收紧,预计2023/2024年粗钢产量分别为10.36亿吨和10.21亿吨。

供需平衡:预计2023-2024年的炼焦煤消费量为5.95.73亿吨,消费量伴随粗钢产量收紧而下滑,预计未来供需仍然偏紧。

炼焦煤供需平衡表

-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E

2024E

2025E

产量(亿吨)

4.73

4.86

4.89

4.92

4.94

4.94

4.94

消费量(亿吨)

5.47

5.58

5.45

5.56

5.90

5.73

5.65

净进口(万吨)

7316.61

7174.77

5455.75

6361.36

9732.88

7700

7000

供给-消费(万吨)

-95.39

17.27

-137.25

-80.64

117.54

-166.06

-136.7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全国焦煤生产以稳为主,上半年大矿和小矿均提高产量,但高产量带来安全隐患,山西多地矿难频发,导致产量和开工率下滑,预计到今年五月,安全生产为首要任务,产量难以大幅释放。2024年炼焦煤产能计划增加1600万吨,但主焦煤资源减少,将影响主焦煤价格,加大与非主焦煤价格差距。结合安全检查的严格要求,预计明年国产焦煤产量将保持稳定,甚至可能阶段性缩减,市场需关注安全与供应的动态平衡。(LZ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考虑配储功率为 1:1 及配储时长在 3-4 小时之间,预计每 100MW 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带动 450-800MWh 的储能需求。未来数据中心储能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 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突破 69GWh,到 2030 年储能需求将增长至 300GWh。

2025年09月04日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