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过度加工小麦年损耗超650万吨 深加工拓宽行业边界

一、小麦加工行业概述

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农村紧急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统计,2022年我国小麦产量达到1.37亿吨,消费量约为1.3亿吨。

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农村紧急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统计,2022年我国小麦产量达到1.37亿吨,消费量约为1.3亿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整个世界范围内来看,小麦总产量中的70%用作食品加工和食物,主要用于加工面粉,15%用作饲料,6%用作种子,各种损耗4%,作其它用途的占5%左右。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40%的小麦用作饲料,美国、俄罗斯也基本上将20-30%的小麦用作饲料。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法国还将一定数量的小麦作为生产淀粉的原料和其他工业原料。全世界的淀粉产量为4600万t,其中小麦淀粉占8%。目前欧洲淀粉年产量约为820万t,其中小麦淀粉占30%。欧洲小麦淀粉的年增长率约为8%-9%,将超过玉米淀粉。但是从总体上看,不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小麦制面工业是小麦加工的基础工业,每年需把全球70%左右的小麦加工成面粉。

二、小麦深加工是行业主攻方向,国内企业创新突破多

1、小麦加工以初加工产品为主,品牌建设薄弱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小麦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由于小麦加工技术相对简单,初加工产品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进行灵活调整,适应性强。同时,小麦粉、麸皮、麸糠等较为常见,市场需求也比较大,如小麦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口粮之一,而麸皮和麸糠等也可以用于饲料和工业原料,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而深加工技术要求较高,需要较高的投入和成本,包括设备、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投入,而且深加工产品的市场价格也相对较高,不利于大众消费。因此造成了我国小麦以初加工产品为主的现状,缺少高品质的小麦产品和深加工产品,以低附加值的大宗小麦产品为主。

小麦初加工和深加工产品分类

分类 产品
初加工产品 麸皮、麸糠、麦仁、面粉、淀粉等
深加工产品 酒精、小麦胚芽油、麦芽糖、蛋白质品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此外,小麦加工行业的品牌建设也亟待加强。虽然市面上存在一些知名的小麦加工品牌,例如五得利、益海嘉里、中粮等,但是这些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很多有高端需求的消费者青睐于高价购买国外的面粉、啤酒等,却对国内同等优质的小麦加工产品视而不见。

此外,小麦加工行业的品牌建设也亟待加强。虽然市面上存在一些知名的小麦加工品牌,例如五得利、益海嘉里、中粮等,但是这些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很多有高端需求的消费者青睐于高价购买国外的面粉、啤酒等,却对国内同等优质的小麦加工产品视而不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深加工是提高小麦资源附加值的关键,我国尚处起步阶段

小麦深加工是提高小麦资源附加值的关键。一方面,小麦深加工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用于食品、制药、化工、能源等多个领域。例如,小麦胚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功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深加工产品可以延长小麦产业链,提高小麦产业的综合效益。通过开发深加工产品,可以带动小麦种植、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数据显示,把小麦加工成小麦粉,就会带来10%到15%的增值幅度,随着加工深度的提高,把面粉再加工成面条和冷冻食品,就会带来50%到100%的增值幅度,就我国每年加工0.8-0.9亿吨小麦计算,1年可创造1000多亿元的新财富。

但由于麦胚开发利用起步较晚,开发出的产品也较少,利用率很低,目前我国小麦精深加工大多停留在面粉到淀粉的初级阶段,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我国小麦深加工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存在普遍的作坊式生产模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经营理念较为落后,而且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其次,产业链不够完善,小麦深加工产业、小麦产区、小麦种植户三者之间联系较小,没有构建起一条效率较高的产业链。

国外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小麦加工企业已经能够利用小麦麸皮生产高纤维食品、利用小麦胚芽生产营养补充剂等高附加值产品。此外,发达国家的小麦加工行业在品牌建设方面也相对成熟。例如,一些知名的小麦加工品牌,如美国的通用磨坊、日本的日清食品等,它们的产品不仅在当地市场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大多数小麦加工企业加工方式比较粗放,如使用较简单的筛网设备或者短时间的高温处理来加工小麦等,直接导致产品优品率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是因为虽然小麦加工副产物利用的技术已经过关,但投入大、产出低,产业化进展慢,一些企业不愿意投资。

发达国家小麦加工业情况

国家 小麦加工业情况
美国 年产小麦约5800万吨,国内消费3450万吨,出口约2770万吨,全国23家面粉集团公司(140个面粉厂),小麦日加工能力约7.9万吨,占全美产量的92%。
加拿大 年产小麦约2000万吨,国内消费710万吨,出口约1340万吨。大约有27家面粉厂,日生产能力9000吨。
澳大利亚 年产小麦2500万吨左右,国内消费约380万吨,出口1680万吨,饲用小麦200多万吨。面粉厂由过去的500多家转变成42家大型面粉加工公司。
法国 是欧盟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主要生产软麦,年产小麦3750万吨左右,国内消费约2000多万吨,其中一半用于饲用,出口1680万吨。2003年法国面粉厂为574个,1982年时还有1400多家。
德国 年产小麦2200万吨左右,年消费约1700万吨,出口500万吨左右。的国有约800个面粉厂,其中64个大型厂,年加工能力都在2.5万吨以上,220多个小型厂( 年加工小麦500-25000吨之间)加工能力只占市场总量5%。
英国 年产小麦1550万吨左右,年消费约1220万吨,出口45万吨左右。全国共有近80家面粉厂。
日本 是世界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每年进口约560万吨,本国产量82.5万吨,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10%。面粉厂数量由上世纪70年代的480个下降到现在的150个左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天下分析师观点:小麦深加工的产品高达500多种,对于企业而言,应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更多样化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健康和饮食需求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需求,推出特色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拓展市场份额,这同时也有助于品牌建设。

3、我国在小麦深加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头部企业引领创新驱动

民以食为天,全世界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28%。然而,加工产业化链条短,副产物利用率低,一直是小麦深加工的“瓶颈”。近年来,我国在小麦深加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7月6日,河南省重大公益专项支持的“小麦绿色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创造了国内小麦加工行业四个第一,填补了我国小麦绿色加工的空白,目前已经达产,年新增销售收入42050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等专家曾给出评价:“实现了小麦的全价利用和高值化,引领了国内小麦精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整体水平居国际领先。”

民以食为天,全世界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28%。然而,加工产业化链条短,副产物利用率低,一直是小麦深加工的“瓶颈”。近年来,我国在小麦深加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7月6日,河南省重大公益专项支持的“小麦绿色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创造了国内小麦加工行业四个第一,填补了我国小麦绿色加工的空白,目前已经达产,年新增销售收入42050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等专家曾给出评价:“实现了小麦的全价利用和高值化,引领了国内小麦精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整体水平居国际领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头部企业长期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努力攻关原创技术,也形成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例如,滨州中裕建设了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谷朊粉、特级酒精、赤藓糖醇、膳食纤维车间已经投产,蛋白肽中试成功,在全国第一个实现以小麦加工副产物生产赤藓糖醇、膳食纤维、蛋白肽的重大突破。目前正在和江中集团等洽谈合作,市场前景广阔,经济社会效益良好。

三、科技赋能节粮减损,行业发展集聚效应凸显

1、小麦加工环节损失率高达5%,推进节粮减损是一项长期工程

加工环节是小麦损失浪费极严重的一个环节,伴随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更加偏好精米白面、主食精细化,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粮食过度加工愈加突显,目前我国小麦加工环节损失率为4-5%。具体来看,我国小麦适度加工出粉率约75%,精加工出粉率仅70%左右,由适度加工到精细加工的损耗约5%。其中仅加工环节造成的口粮损失每年在650万吨以上,大约相当于1500万亩良田的粮食产量。市场上还有少数粮企为追求“卖相”,对稻米进行11道抛光,将小麦加工成“30粉”(即100斤小麦只加工出30斤面粉,通常多为“85粉”),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也破坏了食物的营养成分。

稻麦过度加工已成为粮食资源浪费和营养物质流失的主要原因,开展稻麦适度加工研究,成为节粮减损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端牢“中国饭碗”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制定了“中国好粮油”系列行业标准,不断促进粮食加工环节减损增效工作。各地以此为基础制定地方好粮油标准,积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从追求加工精度导致的过度加工向生产优质粮油产品的适度加工转变。当前我国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技术创新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粮食加工过精过细问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围绕大宗面制品、米制品和油料适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示范,突破绿色加工、适度精炼技术、高附加值制造技术以及质量安全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助力解决我国粮油过度加工导致的营养素流失、蛋白质功能损伤等问题。当前我国粮食部分加工损失率已经控制在2%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天下分析师观点:减少小麦加工环节的损耗不仅可以减少粮食资源的浪费,还可以节省电量,用水量,减轻环境污染,未来粮食要在供应链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能,就要坚持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加快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2、众多企业持续加码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现象愈发明显

在此背景下,众多企业持续加码科技创新,驱动粮食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例如,山东梨花面业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面粉日产量只有60吨,到现在日产量已经突破千吨并且数字还在不断攀升。当前企业50万吨优质小麦深加工新车间项目已经投产使用,项目获得山东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优质粮食工程项目补贴2950万元,总投资2.3亿元。采用国际先进的瑞士布勒面粉加工设备、完善精细的日本制粉工艺,投产使用后,日生产量可达到1500吨,比提升改造之前的产量增加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小麦加工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集群,很多地方出现了由众多小麦加工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组成的特色县、特色乡和特色村。例如,东明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面粉加工产业集群,是中原地区重要的面粉加工中心。其中,马头镇规模以上富硒小麦加工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马头镇被确定为 “山东省富硒小镇”。

我国小麦加工业产业集群介绍

地区 介绍
东明县 近年来,东明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面粉加工产业集群,是中原地区重要的面粉加工中心。其中,五得利集团东明面粉有限公司是五得利第三家子公司,创建于2001年10月,去年在武胜桥镇扩建日加工小麦8000吨项目,设备全部由瑞士布勒公司生产,去年一期4000吨项目竣工投产,目前日处理小麦总产能已达到6800吨,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日处理小麦能力将达到1万吨以上,跃居全国前列。此外,东明县其他粮食加工企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山东洪丰面粉有限公司日处理小麦750吨,专用面粉生产线两条,年加工小麦45万吨,有年产6万吨挂面生产线4条。此外,马头镇依托富硒小麦种植基地,全镇有富硒产业等专业合作社36家,其中东明县麦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东明富民源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示范社。全镇规模以上富硒小麦加工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马头镇被确定为 “山东省富硒小镇”。
南乐县 南乐县是产粮大县,小麦年繁种面积13.77万亩,培育国家级小麦新品种2个,年产小麦育种7240万公斤,销往冀鲁豫苏皖的50余个县,推广种植330余万亩,每年为国家增产粮食约1.5亿公斤。在种植、繁育的基础上,南乐县聚焦小麦全产业链发展,围绕小麦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等内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有红永利、红高粱、增运食品等粮食精深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面粉35万吨、生产挂面12.5万公斤、加工水饺馄饨等5万吨。
延津县 坚持把粮食和食品加工作为提升小麦价值的主攻方向,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食品加工产业园。园内聚集了粮油加工企业48家,具备年加工面粉100万吨、优质挂面80万吨、速冻和方便食品10万吨、花生油1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延津的优质小麦引来了中储粮、中粮、京粮、豫粮以及国际四大粮商来延津收购小麦。
涡阳县 从种子到食品无缝对接,打造了小麦种植、仓储、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金沙河集团、五得利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粮食加工企业先后落户亳州,带动113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向优质粮食产区和加工园区集聚,形成了一批粮食生产加工产业集群,全市小麦年加工能力达到450万吨。
兖州区 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和强筋专用小麦优势产区,兖州区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推进制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兖州,以今麦郎食品、白象食品等为龙头的面品加工企业,年产方便面15亿包、挂面9000多吨;以益海嘉里粮油、今麦郎面业、巧嫂面粉、华龙农庄等为龙头的面粉加工企业,年处理小麦达到70多万吨。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了全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小麦价格比同期全省平均价格高出10%左右,每年带动农民直接增收1000多万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天下分析师观点: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小麦加工行业的未来趋势。当前发达国家已经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此外,一些国家还鼓励有机小麦的种植和加工,推动有机面粉的生产和市场发展,我国也应该加快脚步。(LZ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生物育种政策持续推进,种业发展迎良机

生物育种政策持续推进,种业发展迎良机

2023年一号文件的第一项内容即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04年我国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9年开始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逐渐走高。2022年我国进口粮食14689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1.4%,且近三年我国粮食进口占比始终高于20%。

2023年09月28日
过度加工小麦年损耗超650万吨 深加工拓宽行业边界

过度加工小麦年损耗超650万吨 深加工拓宽行业边界

小麦深加工的产品高达500多种,对于企业而言,应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更多样化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健康和饮食需求,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需求,推出特色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拓展市场份额,这同时也有助于品牌建设。

2023年09月11日
厄尔尼诺+黑海协议引发市场动荡 转基因技术为粮食安全添砖加瓦

厄尔尼诺+黑海协议引发市场动荡 转基因技术为粮食安全添砖加瓦

在不同的时期,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不同,行业发展方向也应做出调整,在新时代,国际局势中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提升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和水平,这要求粮食企业加强产业链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服务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

2023年09月06日
核污染水排海引发水产行业危机 淡水养殖蕴含商机

核污染水排海引发水产行业危机 淡水养殖蕴含商机

当前我国从日本进口的水产占比较低,常年处于3%左右。相反,化妆品/护肤品进口份额较大,该事件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了众多品牌,从今年5月份开始,日本进口的化妆品出现了显著下降。具体来说,6月份的进口金额同比下降了8.4%,7月份的进口金额更是大幅下滑了30%。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化妆品/护肤品、淡水养殖等行业将迎来商机。

2023年09月05日
一号文件出台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加码 玉米、大豆发展前景广阔

一号文件出台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加码 玉米、大豆发展前景广阔

日前,通用型生物育种平台博瑞迪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协议,这是我国首个针对农业领域的高通量、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智慧育种平台,这次合作将助推我国动植物生物育种产业化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生物育种行业要想破除“卡脖子”的状况,还需要更多跨界者和资本的支持,才能合力打好“翻身仗”。

2023年08月24日
众多农业保险公司转型  巨灾保险体系将逐步完善 承保主体也将多元化发展

众多农业保险公司转型 巨灾保险体系将逐步完善 承保主体也将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保险发展高度重视,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不断扩围增品提标,与农业价格支持、农业直接补贴等国家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工具相比,农业保险是发展速度最快、财政补贴增长最快、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的政策工具,预计未来农业保险将会成为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的核心工具。

2023年08月18日
预制菜市场快速发展,相关政策鼓励行业高质量发展

预制菜市场快速发展,相关政策鼓励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提到,至21年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20%,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

2023年08月14日
普洱茶品牌建设卓有成效 未来将乘政策“东风”加速数智化转型

普洱茶品牌建设卓有成效 未来将乘政策“东风”加速数智化转型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普洱茶市场规模已超200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311亿元,2022-2026年间CAGR为11.7%。其中,2022年普洱熟茶市场规模为55亿元,同比增长10%,占比27.5%,普洱生茶市场规模为145亿元,同比增长7.4%,占比72.5%,预计普洱熟茶市场有望成为普洱茶市场未来主要增长动力

2023年06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