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 鼓励新能源发电基地提升自主调节能力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等。此外,还有氢能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裂变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新能源发电也就是利用现有的技术,通过上述的新型能源,实现发电的过程。

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

为提高新能源发电基地提升自主调节能力,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如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鼓励新能源发电基地提升自主调节能力,探索一体化参与电力系统运行。

我国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68

国务院

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

加快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领域市场化改革。完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并网机制。

201612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和配套管理体系。

20186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拓宽清洁能源消纳渠道,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

20213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

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项目中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应落实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管理政策,在国家和地方可再生能源规划实施方案中统筹安排。

20217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对于配套建设或共享模式落实新型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动态评估其系统价值和技术水平,可在竞争性配置、项目核准(备案)、并网时序、系统调度运行安排、保障利用小时数、电力辅助服务补偿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20218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高的地方,要充分考虑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以及净负荷曲线变化特性。

202110

国务院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积极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推动建立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互补调节的风光热综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

20222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鼓励新能源发电基地提升自主调节能力,探索一体化参与电力系统运行。

20225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充分发挥电网企业融资优势,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延续补贴资金年度收支平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新能源发电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绿色能源,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提升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能力。

部分省市新能源发电行业相关政策

省份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四川省

202212

四川省电源电网发展规划(2022—2025年)

加快建立激励机制,推动调节能力水库电站水风光一体化建设、“火电+新能源”配

套开发、“油气企业参与天然气发电+新能源” 开发、电力资源留川+新能源”配置以及按照项目建设进度配置资源,提高能源企业建设顶峰兜底电源积极性。

重庆市

20226

重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鼓励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产,依托新能源、储能、柔性网络和微网等技术,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灵活接入。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219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

积极发展绿色能源,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提升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能力。

湖北省

202112

湖北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十四五”规划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完善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用地政策,推进先进生物质燃料技术应用示范,推动地热、干热岩开发利用,支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河南省

202212

支持生物经济发展若干政策

支持生物经济产业园区配套建设新能源发电、冷链物流设施。

江西省

20231

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

支持锂电池、钒电池等二次电池在光伏、风力等新能源发电配建储能、电网调峰调频通信基站储能等推广应用,开展综合性储能技术应用示范。

北京市

202112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推进优先安排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扩大绿色电力消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新能源发电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飞轮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开展新型储能安全预警技术攻关

我国及部分省市飞轮储能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开展新型储能安全预警技术攻关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飞轮储能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飞轮储能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海南省发布的《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促进经济持续向好服务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方案》。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锂电池行业相关政策: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运输服务保障措施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锂电池行业相关政策: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运输服务保障措施

为了进一步推动铁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面向电动重卡、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大容量、高倍率动力电池应用场景,开展单枪兆瓦级充电技术研究与试点应用。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煤炭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我国及部分省市煤炭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为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升内河港口煤炭、焦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集疏运清洁运输比例,新改扩建港区优先采用清洁运输方式。

2025年08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电池行业相关政策:鼓励推动企业提升动力电池维修经济性

我国及部分省市动力电池行业相关政策:鼓励推动企业提升动力电池维修经济性

为促进动力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面向电动重卡、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大容量、高倍率动力电池应用场景,开展单枪兆瓦级充电技术研究与试点应用。

2025年07月2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加氢站行业相关政策:系统推进氢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我国及部分省市加氢站行业相关政策:系统推进氢能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

为了进一步推动加氢站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门等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型燃气行业相关政策:更新改造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

我国及部分省市新型燃气行业相关政策:更新改造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燃气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优化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储能电池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储能电池模块化开发

我国及部分省市储能电池行业相关政策:支持储能电池模块化开发

为了进一步推动储能电池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等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支持储能电池模块化开发,鼓励高效率结构创新,发展紧凑可靠的低阻抗高效连接技术,推动智能组串、高压直流等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大型储能系统集成效率。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氢行业相关政策:稳妥开展氢能等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氢行业相关政策:稳妥开展氢能等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氢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港口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动港作机械和港内运输装备使用绿电、氢、LNG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内河近零碳码头。

2025年07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