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农资流通行业政策 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17),农资流通行业属于批发和零售业中的零售业,行业代码为F52。

 

1、 行业的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农资流通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农资产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农资市场是否有序经营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健康发展及农民能否有效增收。因此,对农资产品流通的监管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环节。

 

1)主要管理部门

目前,农资流通行业的主要管理部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企业的监督管理。

 

2)行业自律组织

农资流通行业的协会组织为为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成立于1992 年,它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由全国从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的企、事业单位和相关部门自愿联合组成的全国性农资行业社团组织。

 

2、 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相关政策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极其重要的位置。农资产品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资保障和基础。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创新流通方式以及完善提高农产品物流建设与流通效率。我近年来,农资流通行业享有多项国家鼓励政策,有利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主要产业政策如下:

 

政策

相关内容

时间

部门

《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

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来源。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等上市和挂牌融资,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

2019 1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

《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2019 6

国务院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

1.商贸企业的统一配送和分销网络建设(鼓励类);2.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资料市场流通设施建设(鼓励类)。

2019 10

国家发改委

《关于2020年进口暂定税率等调整方案的通知》

化肥进口暂定税率为1%,出口税率继续保持0 关税。

2019 12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推动农资门店开工,保障农资供应》

1)推动农资企业复工复产。要迅速调查掌握种子、农药、化肥和农膜等农资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统筹制定类分批复工复产方案。协同相关部门落实再贷款和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

2)打通农资运输通道。要协同有关部门为农资保供企业和农资运输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协调物流企业加大急需农资的运力保障。

3)推动农资门店开门营业。要根据当地实际,积极做好农资经营门店开门营业的协调服务。

2020 2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

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保障市场供应,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消费升级,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202105

财政部

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

发挥供销系统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推动传统农资流通企业向现代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农资流通网络。

202106

商务部

关于全力做好农业生产物资运输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

各地农业农村、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依托农资产品、交通运输行业协会,组织相关骨干农业生产物资重点生产流通企业、大型运输企业进行运输供需对接,详细了解当前农业生产物资运输需求,摸清重点物资的布局、数量、运输路线,认真梳理运输存在的问题,精准做好农业生产物资运输服务保障工作。

202108

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

“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

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培育壮大现代流通企业,提升现代流通治理水平,全面形成现代流通发展新优势,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202201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通知》

加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更好保障市场供应,财政部、商务部决定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为重点,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进一步聚焦补齐冷链设施短板,提高冷链物流质量效率,建立健全畅通高效、贯通城乡、安全规范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202205

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奶牛养殖行业相关政策:建设和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

我国及部分省市奶牛养殖行业相关政策:建设和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奶牛养殖行业的发展,比如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推进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提升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和奶源基地协同发展,倡导企业使用生鲜乳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促进奶牛养殖场实行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降低原料奶成本。

2023年12月07日
我国大豆种子行业相关政策: 推动实施种子质量认证 打造国家重要“粮仓”

我国大豆种子行业相关政策: 推动实施种子质量认证 打造国家重要“粮仓”

近些年来,为了大力发展大豆种子行业发展,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我国及各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政策中提出实施优势特色品种培育和动植物保护工程,支持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试点,建设大豆、玉米、马铃薯制种大县,打造国家重要“粮仓”。

2023年12月06日
我国粮食仓储行业相关政策: 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实施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

我国粮食仓储行业相关政策: 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实施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

近些年来,为了重点发展粮食仓储行业,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我国及各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23年9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通知,提出商品粮大省、产粮大县、产油大县、制种大县的粮油生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给予奖补。

2023年11月24日
我国智慧农贸行业相关政策:积极构建现代数字化城市农贸市场批零端网络体系

我国智慧农贸行业相关政策:积极构建现代数字化城市农贸市场批零端网络体系

近些年来,为了大力发展智慧农贸行业,推动“智慧农贸市场”建设,我国及各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23年8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发展壮大农村经营主体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农贸市场建立“平台+经营户”双核运营机制,实施“互联网+农贸市场”模式,推动“智慧农贸市场”建设。

2023年10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村垃圾处理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村垃圾处理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

为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及时清运处置。推进厕所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023年09月21日
我国宠物主粮行业相关政策:规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使用

我国宠物主粮行业相关政策:规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使用

随着宠物行业的发展,我国宠物主粮市场也在不断增长,为推进行业更进一步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比如2022年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种业基地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疫病防控立体化建设,设立场外防疫隔离区,完善场内防疫设施,加强车辆、物资、人员、饲料等进出管控,阻断以空气、蚊虫、鼠鸟等为媒介的传播途

2023年09月21日
我国小麦加工行业相关政策: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我国小麦加工行业相关政策: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为推动小麦加工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了行业政策,比如2023年8月中央财办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冷链物流与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融合发展,推广共建共享、合作联营模式。

2023年09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粮食行业相关政策:启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我国及部分省市粮食行业相关政策:启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为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政策支持力度,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比如2023年5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因地制宜采用热泵、电加热、生物质燃料、天然气和太阳能等热源,推进粮食烘干燃煤热源更新改造,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基本完成粮食烘干散煤清洁能源替代。鼓

2023年09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