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综合运输一体化服务系统“十四五”规划要点汇总 加快旅客联程运输发展

围绕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目标,推动各种运输方式功能融合、标准协同、运营规范、服务高效,不断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

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面向世界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提高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集聚辐射效能,提升枢纽港站服务能力,构建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和枢纽港站“三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各种交通方式场站集中布局、空间共享、服务协同、立体或同台换乘,打造全天候、一体化换乘环境。加快既有客运枢纽存量设施的功能改善和整合提升,完善自动步行道、风雨廊道等枢纽公共设施配置。鼓励不同运输方式共建共享售取票、乘降、驻车换乘等设施设备,建立统一、连续、明晰的枢纽导向标识系统。加强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完善多式联运功能,加强枢纽港站集疏运体系及联运换装设施建设,统筹枢纽转运、口岸、保税、冷链物流、邮政快递等功能。推进大型集装箱港口综合货运通道与内陆港系统规划建设。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机场集疏运货运通道建设,鼓励设置空铁联运区。

 

综合交通枢纽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综合交通枢纽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以提升综合客运枢纽和综合货运枢纽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编制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综合交通枢纽服务能力评价工作,不断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衔接换乘水平、集疏运能力、转运效率、运营管理效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服务体系。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整理

加快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推广“出行即服务”理念,发展基于智能终端的“一站式”出行服务。积极发展空铁、公铁、公空、公水、空水等模式,大力发展“行李直挂”“徒手旅行”等服务。推进“高铁无轨站”、国际枢纽和区域枢纽机场城市候机楼建设,推行异地候车(机)、行李联程托运等服务。推动运输方式间票务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发展旅客联程运输电子客票,努力实现“一站购票、一票(证)通行”。加快推行跨运输方式安检双向或单向认可,开展安检流程优化试点工作。支持建立旅客联程运输企业联盟,推动运输线路、站场资源等共享,合理划分联运安全与服务责任,完善客票退改签、行李托运等合作机制。

旅客联程运输专项行动

旅客联程运输专项行动

“十四五”期,在50个城市组织开展旅客联程运输试点,完善服务设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鼓励不同运输方式共建共享设施设备,加快推进联运票务一体化、行李服务便利化、信息资源共享化。2025年,若干个新建枢纽实现民航到达旅客换乘高铁(城际铁路)、民航到达旅客换乘城市轨道交通安检流程优化。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整理

加快城市群都市圈运输一体化发展。优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城市群一体化轨道交通网,全面提高通勤化水平。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发展,构建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张网”,实现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认、信息共享、支付兼容。在城市群、都市圈推进市域(郊)铁路和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运营,推进都市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有序推动毗邻地区实施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完善连接枢纽场站的公交专线、夜间班次和应急运输保障服务,在运营时刻、组织调度、运力安排等方面加强协同衔接和应急响应。推动交通一卡通全国通用与多种运输方式一卡通用。

加快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高道路货运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充分发挥道路货运在枢纽集疏运体系方面的比较优势,持续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江海(河海)直达运输,提高航运枢纽水水中转比例。全面加快集疏港铁路建设,具备条件的沿海及内河主要港口的重点港区基本接入集疏港铁路。新建及迁建大宗货物运输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及物流园区,鼓励同步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加快城市周边地区铁路外围集结转运中心和市内铁路场站设施改造,构建“外集内配、绿色联运”的公铁联运配送体系。深化铁路运输价格市场化改革,严格落实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相关规定,完善港口收费政策。引导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安装称重检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并联网运行,建立违法超限超载常态化倒查工作机制。

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建设专项行动

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建设专项行动

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建设,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等沿海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共同完成的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疏港铁路、水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运输比例达到70%左右,区域内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大型工矿企业煤炭、矿石、焦炭等绿色运输比例大幅提升。建设晋陕蒙煤炭主产区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大力推进区域内货运铁路和铁路专用线建设,到2025年,山西、陕西、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且有出省运输需求的煤炭矿区和煤炭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或专用铁路接入比例大幅提升,出省(区)运距500公里以上的煤炭和焦炭铁路运输比例力争达到80%左右。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整理

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推动铁水、公铁、空陆等联运发展,加强铁路(高铁)快运、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创新“干线多式联运+区域分拨”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构建空中、水上、地面与地下融合协同的多式联运网络。有序推进内陆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推进内陆集装箱(系列2集装箱)、陆空联运标准集装器、多式联运交换箱等标准化运载单元应用。加快高铁货运动车组等装备研发应用,大规模推广应用铁路专用平车、滚装船等专用载运机具。推进江海直达船型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全国多式联运公共信息互联互通,推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以及海关、市场监管等信息交互共享。积极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加快应用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化统一单证。

多式联运提速行动

多式联运提速行动

依托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广国内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和电子运单,推动双层高箱运输、商品车滚装运输、全程冷链运输、电商快递班列等联运模式创新,引导多式联运企业开展跨方式信息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运作。到2025年,建设120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培育一批网络化、规模化多式联运经营人,示范工程企业普遍应用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实现信息互联共享。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综合交通运输行业分析报告-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战略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邮轮行业:逐步进入全产业链发展阶段 未来运力有望持续上升

我国邮轮行业:逐步进入全产业链发展阶段 未来运力有望持续上升

邮轮是指海洋上的定线、定期航行的大型客运轮船,过去跨洋邮件总是由这种大型快速客轮运载,故此得名。也是指运输货物或运载旅客的交通工具。

2024年05月20日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需求增长和政策支持下市场不断增长 但资本热度逐年下降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需求增长和政策支持下市场不断增长 但资本热度逐年下降

从投融资情况来看,自2019年之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投融资事件为下降趋势,到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生5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轻微回升,为17.23亿元。2024年1-4月我国冷链物流发生2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为1.1亿元。

2024年05月17日
我国智慧交通行业: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下市场不断增长 资本市场热度回升

我国智慧交通行业: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下市场不断增长 资本市场热度回升

从市场规模来看,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政策的支持,我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达到了2133亿元,同比增长11.3%。

2024年05月15日
航空器和机场数量整体增长 叠加政策支持 我国通用航空行业发展条件向好

航空器和机场数量整体增长 叠加政策支持 我国通用航空行业发展条件向好

从数量来看,从2019年到2023年我国通用航空在册航空器数量,除2022年轻微下降之外,其他年费均为增长趋势,到2022年我国通用航空在册航空器数量为3394架,同比增长7%。

2024年05月07日
政策支持和需求增长下我国公路养护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相关企业数量增加

政策支持和需求增长下我国公路养护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相关企业数量增加

而随着公路里程大增长,对公路养护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在2022年我国公路养护里程535.03万公里,占公路里程比重为99.9%。而这也让我我国公路养护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在2022年我国公路市场规模达到了4568.48亿元,同比增长2.5%。

2024年04月29日
我国叉车行业销量及相关企业:电动叉车占据主要市场 出口销量增速快于内销

我国叉车行业销量及相关企业:电动叉车占据主要市场 出口销量增速快于内销

除了叉车电动化发展之外,我国叉车也开始向全球化发展。数据显示,在2022年我国叉车销量为178737台,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销量64917台,同比增长22%,占比达到了36.32%。

2024年03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