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集中供热行业分析:供热面积和供热量稳定增长 价格市场化改革正破冰

前言:

中国集中供热行业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一方面,煤炭作为其发展的“压舱石”地位依然稳固,以热电联产为主的高效燃煤供热仍是当前市场的主力,支撑着超过115亿平方米、并持续稳定增长的庞大供热需求,且市场区域集中度高,山东省位居全国之首。另一方面,在“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下,行业面临着清洁化改造与能效提升的刚性要求,驱动着天然气、余热、热泵等多元清洁热源以及智慧供热技术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一个关键的积极信号已经显现:供热价格市场化改革正在破冰。2025年国家层面政策发力,多地已启动价格调整,这有望系统性扭转长期以来“成本倒挂”的行业困境,为供热企业的盈利修复与可持续发展打开新局面,引领行业步入一个更健康、更市场化的新阶段。

1、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热电联产是高效的能源转换方式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供应能力也稳步提升,为我国供热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基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原煤产量47.6亿吨,同比增长1.3%,再度刷新历史记录,彰显了我国煤炭生产的强劲韧性与保障能力。过去4年(2021-2024年),依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66.6%,凸显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基石般的重要地位。2025年1-7月我国原煤产量累计约为277922.7万吨,同比增长3.8%。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供应能力也稳步提升,为我国供热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基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原煤产量47.6亿吨,同比增长1.3%,再度刷新历史记录,彰显了我国煤炭生产的强劲韧性与保障能力。过去4年(2021-2024年),依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全国累计生产煤炭181.8亿吨,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66.6%,凸显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基石般的重要地位。2025年1-7月我国原煤产量累计约为277922.7万吨,同比增长3.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惠天热电公告,我国燃煤供热占比约72%(燃煤热电联产45%、燃煤锅炉房27%),天然气供热占比20%。燃气供热运行成本高,优势主要体现在环境效益方面。燃煤供热中,热电联产是高效的能源转换方式,满足能源“梯级利用,品位对口”原则,高品位热用于发电,低品位热用于供热,容量越大,效率越高,并可实现超低排放,是供热方式中最具竞争力的,也是集中供热的主热源。

根据惠天热电公告,我国燃煤供热占比约72%(燃煤热电联产45%、燃煤锅炉房27%),天然气供热占比20%。燃气供热运行成本高,优势主要体现在环境效益方面。燃煤供热中,热电联产是高效的能源转换方式,满足能源“梯级利用,品位对口”原则,高品位热用于发电,低品位热用于供热,容量越大,效率越高,并可实现超低排放,是供热方式中最具竞争力的,也是集中供热的主热源。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集中供热面积和供热量稳定增长,山东省为主要供热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集中供热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我国集中供热开始发展于上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当时主要集中供热对象为北方城市居民冬季采暖,工业用热主要以工厂自建供热锅炉生产。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受改革开放、基投资力度加大、城镇化加速、供热需求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与清洁取暖规划的强力推动下,北方地区正大规模淘汰燃煤小锅炉,这为天然气、深层地热、生物质等清洁热源以及高效热电联产技术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政府对供热系统的能耗与排放标准日益严格,这种强制性要求正倒逼供热企业进行节能改造,从而推动了智慧供热系统与建筑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此外,持续的城市化、新区建设以及老旧小区改造,也直接拉动了新建与更新供热管网设施的需求。

在需求端,居民对供热稳定性、舒适度及服务质量的期望不断提升,驱动供热企业必须提升运营与服务水准。在供给端,面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价格波动,供热企业出于能源安全与成本控制的考量,也积极寻求利用工业余热、本地地热等低成本清洁能源,以实现降本增效。

技术端,一方面,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智慧供热”技术,通过精准调控与按需供热,已成为行业实现节能降耗、提升质量与效率的核心手段,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大容量电蓄热锅炉、空气源/地源热泵、核能供热等新型清洁供热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成本下降,为市场提供了更多元、更经济可行的清洁解决方案,共同支撑着行业向绿色低碳的未来迈进。

在国家政策、居民对舒适生活的需求提升、智慧供热技术及新型清洁供热技术等因素驱动下,我国集中供热面积和供热量稳定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集中供热面积为115.49亿平方米,2010-2023年保持持续增长,复合增速达到7.8%。其中住宅供热面积为87.75亿平方米,占供热总面积的76%;公共建筑供热面积为26亿平方米,占供热总面积的23%。从地区分布看,2023年中国供热面积最多地区是山东省,供热面积为20.7亿平方米;其次是辽宁省、河北省、黑龙江省。

在国家政策、居民对舒适生活的需求提升、智慧供热技术及新型清洁供热技术等因素驱动下,我国集中供热面积和供热量稳定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集中供热面积为115.49亿平方米,2010-2023年保持持续增长,复合增速达到7.8%。其中住宅供热面积为87.75亿平方米,占供热总面积的76%;公共建筑供热面积为26亿平方米,占供热总面积的23%。从地区分布看,2023年中国供热面积最多地区是山东省,供热面积为20.7亿平方米;其次是辽宁省、河北省、黑龙江省。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供热价格由准许成本+合理收益办法确定,2025年政策再提供热价格市场化改革

市场价格方面,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供水、供热价格管理办法的四个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城镇集中供热价格和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城镇集中供热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提出,热价原则上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鼓励供热企业与非居民用户协商确定供热价格。

同时,《城镇集中供热价格和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供热价格的校核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热价不足以补偿正常的供热成本但又不能及时调整的地区,当地人民政府可以对热力企业给予补贴。202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提出深化城镇供热价格改革,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有序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公共建筑和新建居住建筑率先实施。2025年以来全国已有多地方实施供热价格调整,我们预计未来供热价格涨价有望成为趋势,供热企业盈利有望迎来修复。

2024年我国供热价格调整区域

省份

市县区

调整前

调整后

涨幅

河北省

新乐市

18.9/

22.6/

19.6%

陕西省

西安市临潼区

5/月·㎡

5.3/月·㎡

6.0%

黑龙江省

佳木斯市

26.75/

27.75/

3.7%

内蒙古自治区

扎兰屯市

3.9/月·㎡

4.3/月·㎡

1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密市伊州区

19/

21.8/

14.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恰县

21/

23/

9.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呼图壁县

20/

21.5/

7.5%

甘肃省

和政县

5.2/月·㎡

5.7/月·㎡

9.6%

山西省

原平市

13.5/

16.5/

22.2%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富裕县

27/

30/

11.1%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集中供热行业分析:供热面积和供热量稳定增长 价格市场化改革正破冰

我国集中供热行业分析:供热面积和供热量稳定增长 价格市场化改革正破冰

中国集中供热行业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一方面,煤炭作为其发展的“压舱石”地位依然稳固,以热电联产为主的高效燃煤供热仍是当前市场的主力,支撑着超过115亿平方米、并持续稳定增长的庞大供热需求,且市场区域集中度高,山东省位居全国之首。另一方面,在“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下,行业面临着清洁化改造与能效提升的刚性要求,驱动着天

2025年11月05日
风电拉动全球碳纤维行业需求强势复苏 中国巩固产能领先地位并迈向价值链重构阶段

风电拉动全球碳纤维行业需求强势复苏 中国巩固产能领先地位并迈向价值链重构阶段

下游多领域回暖,碳纤维需求复苏。得益于全球对清洁能源的持续推进以及风电技术的不断革新,风电市场一改前几年的疲软状态,2024年实现了120%的高速增长,成为拉动碳纤维需求的重要力量。

2025年11月04日
我国六氟磷酸锂行业:需求激增与产能理性释放下价格强势反弹 市场马太效应加剧

我国六氟磷酸锂行业:需求激增与产能理性释放下价格强势反弹 市场马太效应加剧

进入2025年以来,随着下游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强劲增长,叠加储能市场爆发式扩张,六氟磷酸锂(LiPF₆)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核心原材料,其市场需求呈现快速攀升趋势。据机构统计,2025年7月我国六氟磷酸锂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已接近70%,其中头部厂商多氟多、天际股份、石磊氟材均实现满产,而产能最大的天赐材料排产在8月创新

2025年11月04日
我国锂电池粘结剂行业:PAA成新增长点且产业化提速 外资主导格局正被逐步重塑

我国锂电池粘结剂行业:PAA成新增长点且产业化提速 外资主导格局正被逐步重塑

新能源汽车与电化学储能产业蓬勃发展,强力拉动我国锂电池出货量激增,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0.72%。在此带动下,锂电池粘结剂行业快速成长,同期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56%。当前市场中,PVDF是正极粘结剂的主流品类,CMC与SBR为负极核心粘结剂;而PAA凭借环保属性、适配硅基负极等优势,成为行业

2025年11月04日
我国天然钻石行业:稀缺性重塑价值逻辑 年轻富裕群体引领消费多元化浪潮

我国天然钻石行业:稀缺性重塑价值逻辑 年轻富裕群体引领消费多元化浪潮

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持续回暖。据上海钻石交易所披露,2025年1-7月我国通过钻交所报关的成品钻进口总额同比增长43.5%,进口量更是激增93.8%。其中6月成品钻进口量同比激增179.9%,金额增长84.5%;7月进口量同比增长145.9%,金额增幅高达243.1%。

2025年10月31日
从“批量制造”到“个性表达” 我国烫画膜行业百亿赛道乘风起

从“批量制造”到“个性表达” 我国烫画膜行业百亿赛道乘风起

在个性化消费浪潮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烫画膜行业已成长为一个规模超百亿、年增速逾15%的活力市场。作为连接创意与制造的核心耗材,烫画膜凭借其柔性生产优势,在服装(占比60%)、鞋帽、包装等领域应用深入。未来,在环保政策与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烫画膜行业正朝着功能化、水性化与数字化方向快速演进,前景可观。

2025年10月29日
技术突破+高端应用共振 我国生物基复合材料行业迎发展机遇 市场高度集中

技术突破+高端应用共振 我国生物基复合材料行业迎发展机遇 市场高度集中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生物基复合材料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相关企业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在材料改性、工艺优化、装备升级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推动产业从实验室研究向规模化应用加速转型。

2025年10月27日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与此同时,当前以化石原料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因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低碳转型的刚性需求。

2025年10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