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定义及产业链图解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筋膜枪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筋膜枪,也称深层肌筋膜冲击仪,是一种便携式软组织康复工具,主要功能是激活和放松肌肉、缓解疼痛,可分为专业大枪、迷你小枪两类。从产业链来看,筋膜枪上游为原材料和零部件,包括塑料、外壳、无刷电机、锂电池、按摩头、控制按钮等。其中无刷电机是筋膜枪的核心部件,它主要提供动力驱动按摩头进行高频振动;锂电池是筋膜枪的动力来源,具有容量大、充电快、续航时间长等特点,可以保证筋膜枪能够持续工作一段时间;按摩头是筋膜枪的关键部件,不同形状和材质的按摩头适用于不同部位的肌肉按摩。产业链中游为筋膜枪的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为筋膜枪销售渠道以及最终消费者,其中销售渠道包括线上电商平台、专业运动器材商城、线下健身器材专卖店等,最终消费者包括专业健身人群、健身入门群体、都市办公族、中老年保健群体、运动康复患者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受居民收入增长与健身产业扩张双重推动,我国筋膜枪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
筋膜枪是从深层肌肉刺激仪(DMS)发展而来,最初是专业运动员在比赛间歇期用来放松肌肉,后逐渐扩散到健身圈。2017年,筋膜枪首次亮相于美国职业篮球总决赛赛场,骑士队后卫凯里・欧文使用后迅速返回球场,这一事件成为筋膜枪进入大众视野的重要契机。同年年末,筋膜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近几年我国筋膜枪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筋膜枪市场规模从24亿元左右增长到了200亿元以上,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53.7%。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分析,近年我国筋膜枪市场高速增长主要是受居民收入增长与健身产业扩张双重驱动,具体如下:
一方面,筋膜枪市场的扩张与居民收入增长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消费者的购买力显著增强,消费结构也随之升级,人们越来越愿意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健康消费品支付溢价。而这种消费升级趋势使得兼具科技感和实用性的筋膜枪获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为筋膜枪市场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万元增长至4.1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3%,人均消费支出从1.83万元增长至2.8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7%。2025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万元,同比名义增长5.3%;人均消费支出1.43万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2%。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而健身被视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健身活动,为筋膜枪培育了稳定的用户群体。数据显示,2017-2024年我国健身人群规模从2.49亿人增长至4.07亿人;渗透率从17.8%增长至28.8%。尤其是2020年疫情期间,全民健康意识大幅提升,居家健身热潮兴起,这一特殊时期直接促使筋膜枪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
当下,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普及,无论是职业运动员在专业训练后的恢复,还是普通健身爱好者在日常锻炼后的放松,筋膜枪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不仅如此,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筋膜枪的应用场景正逐步向中老年肌肉健康护理领域拓展,为市场增长开辟了全新的空间。展望未来,随着居民健康消费持续升级以及运动科学知识的进一步普及,筋膜枪的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在专业运动和大众健康领域都将迎来更为广泛的应用。
三、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办公室白领与健身爱好者是我国筋膜枪主要消费者
从消费者来看,我国筋膜枪市场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办公室白领与健身爱好者是主要消费者。其中,办公室白领占比最大,达到了45%,这一类群体的主要需求是缓解工作疲劳,他们更偏爱轻量化、便于携带的筋膜枪,同时容易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其次为健身爱好者,占比35%,这一类群体以专业运动需求为出发点,倾向于选择大推力、多档位调节的高性能筋膜枪,这类产品的客单价较高,且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也较高。再次为中老年群体,占比15%,这一类群体主要关注养生保健功能,对操作简易性和安全性要求高,偏好线下体验购买。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四、筋膜枪行业正向规范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当前筋膜枪行业呈现“规范化+智能化”双轨并行特征。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筋膜枪行业通过多项政策法规实现了市场规范化,提升了行业准入门槛与产品质量。例如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筋膜枪被明确归类为第二类医疗器械,要求企业完成严格的注册审批和临床试验,确保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一政策直接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截至2024年底,已有超过150家品牌完成注册,而未合规企业面临退出风险。同时,《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强化了市场监管,要求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定期接受抽查,不合格产品需召回或下架。例如,国家标准GB/T30115-2013《筋膜枪》对振动频率、振幅、材料阻燃性等核心参数提出明确要求,推动低质产能淘汰30%以上,推动市场份额向技术领先的头部企业集中。这也可以看出,行业规范化进程的提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我国筋膜枪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梳理(部分)
时间 | 相关部门 | 政策文件 | 主要内容 |
2013年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30115-2013<筋膜枪》国家标准 | 对振动频率、振幅、材料阻燃性等核心参数提出明确要求,推动低质产能淘汰30%以上。 |
2021年 | 国家药监局 |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 筋膜枪被明确归类为第二类医疗器械,要求企业完成严格的注册审批和临床试验,确保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 |
2022年 |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 | 《筋膜枪》团体标准立项通知 | 启动筋膜枪团体标准制定工作,规范产品设计、生产及检测流程,填补行业标准空白。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近年随着智能芯片与AI算法的深度渗透,筋膜枪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转型。例如,通过集成压力传感器、肌电信号分析等技术,筋膜枪可以实现“痛点识别-力度调节-恢复建议”的闭环服务。搭载AI健康算法的产品,筋膜枪可根据用户肌肉状态自动生成个性化按摩方案。
此外,线上线下渠道融合进一步深化,线下体验店通过“试用+康复指导”提升转化率,而线上会员系统则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精准推送定制化服务,形成“线下体验-线上复购-社群运营”的闭环生态。这种联动模式不仅优化了用户体验,还显著提升了品牌粘性与复购率。
五、国际品牌稳居高端市场,国产头部品牌主要集中于中端市场
我国筋膜枪市场可分为高端、中端以及入门级市场。其中美国Hypervolt、Theragun等国际品牌凭借核心性能技术优势,稳居高端市场主导地位。中端市场主要为倍益康、云麦、麦瑞克等国产头部品牌。这类品牌通过“性价比+智能化”策略吸引健身爱好者及白领人群;并依托于产业集群地,巧妙地实现了从电机、电池关键零部件生产到模具制作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覆盖。入门级市场则厂商数量众多,包括各个中小品牌及白牌厂商的筋膜枪。这一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功能基本趋同。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我国国产头部品牌得益于产业集群优势,并凭借性价比与智能化深度结合的核心策略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不过,相比于国际品牌来说,我国本土头部品牌仍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在电机方面,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芯片。在材料工艺方面,Hypervolt、Theragun等国际品牌使用碳纤维、钛合金等轻量化材料,整机重量较中国产品轻20%-30%。
我国及国际筋膜枪品牌对比
对比维度 | 中国品牌(倍益康、小米、云麦、麦瑞克) | 国际品牌(如Hypervolt、Theragun) |
电机性能 | 部分国产电机性能接近国际水平,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芯片(如30%高端电机需进口)。 | 采用无刷电机,效率比传统电机高30%,噪音<45分贝(如Hypervolt Plus支持五档调速);电机转速达4800转/分,推力高达30kg。 |
材料工艺 | 以ABS塑料为主,部分高端产品采用轻量化复合材料(如云麦PD采用Y型结构设计,重量0.94kg)。 | 使用碳纤维、钛合金等轻量化材料,整机重量较中国产品轻20%-30%;航空级铝合金枪体,耐用性提升50%。 |
智能化功能 | SKG推出蓝牙连接+健康监测手表联动功能;倍轻松通过APP记录使用数据并提供康复建议;云麦PD支持AI算法自动调节击打频率。 | 聚焦基础性能优化(如Theragun的振幅调节专利)。 |
外观设计 | 云麦推出“口红筋膜枪”、Keep联名款RGB灯效产品,迎合Z世代颜值经济需求。 | 风格偏向专业硬朗(如TheragunPro的多握柄设计)。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