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出货量上升但产值大幅下降 多家上市企业业绩承压

前言:

在市场需求增长拉动下,近年来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也在不断攀升。其中磷酸铁锂材料贡献了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主要增量,且出货量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同时三元材料出货量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中的占比持续缩小。受锂电池正极材料价格下跌影响,自2023年起其产值不断下滑,2024年产值不足巅峰期的一半。此外,受价格竞争加剧、上游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多家上市企业业绩承压,出现营业收入和归属净利润双降或归属净利润为负的情况。

1.锂电池正极材料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锂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在锂离子电池的成本构成中,其占比最大,约为30%-40%左右。从产业链看,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上游主要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硫酸镍、硫酸钴等原材料,以及导电剂、粘接剂等辅助材料等;中游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与供应,按照化学成分划分,其主要分为钴酸锂材料、锰酸锂材料、磷酸铁锂材料和三元材料(包括镍钴锰酸锂和镍钴铝酸锂);下游为应用领域,锂电池正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应用终端涉及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行业。

锂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在锂离子电池的成本构成中,其占比最大,约为30%-40%左右。从产业链看,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上游主要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硫酸镍、硫酸钴等原材料,以及导电剂、粘接剂等辅助材料等;中游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与供应,按照化学成分划分,其主要分为钴酸锂材料、锰酸锂材料、磷酸铁锂材料和三元材料(包括镍钴锰酸锂和镍钴铝酸锂);下游为应用领域,锂电池正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应用终端涉及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行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不断上升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不断增长,由2019年的117GWh上升至2024年的1214.6GWh,为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市场需求增量。在市场需求增长拉动下,近年来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也在不断攀升,由2019年的40.7万吨上升至2024年的329.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1.91%。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不断增长,由2019年的117GWh上升至2024年的1214.6GWh,为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市场需求增量。在市场需求增长拉动下,近年来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也在不断攀升,由2019年的40.7万吨上升至2024年的329.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1.91%。

数据来源:EVTank、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EVTank、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EVTank、观研天下整理

3.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及占比不断上升

从细分产品来看,磷酸铁锂材料和三元材料事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中的主流品种,2024年出货量占比超过90%。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具有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高、价格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三元材料则具有能量密度、比容量高等优点, 终端应用领域与磷酸铁锂材料相似。但相对磷酸铁锂材料,三元材料价格更高。因此,在考虑到成本时,下游厂商会更青睐于选择磷酸铁锂。

四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性能对比

对比项目 磷酸铁锂材料 三元材料 钴酸锂材料 锰酸锂材料
比容量(mAh/g) 130-160 180-240 140-150 130-180
循环寿命(次) 2000+ 1500-2000 500-2000 500-1000
能量密度(Wh/kg) 130-160 180-240 180-240 130-180
安全性 较好 一般 较好
成本
低温性能 一般
环保性 一般 一般,钴有放射性
终端应用 储能、新能源汽车等 储能、新能源汽车等 电子产品等 两轮、三轮电动车及电动工具、低端储能等
优势 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高、价格低等 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好、比容量高等 能量密度高、高温性能好、充放电稳定、生产工艺简单等 锰资源丰富、价格较低、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等
弱势 能量密度低、低温性能差等 生产工艺复杂、高温易胀气等 钴资源紧缺、价格高,循环寿命较差等 能量密度低、相容性差、循环寿命差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近4年来,我国磷酸铁锂材料越来越受到下游市场青睐, 出货量快速上升,由2021年的45.5万吨上升至2024年的242.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4.72%,高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整体增长水平(同期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37%),为其贡献了主要增量。同时其出货量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由2021年的41.59%上升至2024年的73.72%。受车企优化成本等因素影响,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在2024年出现下滑,约为64.3万吨,同比下降3.16%。此外,受磷酸铁锂挤压,其出货量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中的占比持续缩小,由2021年的38.57%下滑至2024年的19.53%。

近4年来,我国磷酸铁锂材料越来越受到下游市场青睐, 出货量快速上升,由2021年的45.5万吨上升至2024年的242.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4.72%,高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整体增长水平(同期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37%),为其贡献了主要增量。同时其出货量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由2021年的41.59%上升至2024年的73.72%。受车企优化成本等因素影响,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在2024年出现下滑,约为64.3万吨,同比下降3.16%。此外,受磷酸铁锂挤压,其出货量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中的占比持续缩小,由2021年的38.57%下滑至2024年的19.53%。

数据来源:EVTank、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EVTank、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EVTank、观研天下整理

4.受价格下跌影响,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值大幅下滑

2022年,由于锂矿供不应求,碳酸锂等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锂电池正极材料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平均价格由2021年的5.3万元/吨上涨到2022年的14.5万元/吨,涨幅超过150%。在此背景下,2022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值出现爆发性增长,达到历史最高——4391.2亿元,同比增长209.44%。不过,自2023年起,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值接连下滑,2024年约为2096.2亿元,不足2022年的一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随着锂价逐渐回归理性以及碳酸锂等材料供过于求,锂电池正极材料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产能扩张,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供需逐渐失衡,加剧了价格竞争,进一步促使锂电池正极材料价格下滑。

2022年,由于锂矿供不应求,碳酸锂等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锂电池正极材料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平均价格由2021年的5.3万元/吨上涨到2022年的14.5万元/吨,涨幅超过150%。在此背景下,2022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值出现爆发性增长,达到历史最高——4391.2亿元,同比增长209.44%。不过,自2023年起,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值接连下滑,2024年约为2096.2亿元,不足2022年的一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随着锂价逐渐回归理性以及碳酸锂等材料供过于求,锂电池正极材料上游原材料价格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产能扩张,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供需逐渐失衡,加剧了价格竞争,进一步促使锂电池正极材料价格下滑。

数据来源:EVTank、观研天下整理

5.多家上市企业业绩承压,归属净利润下滑或为负

受价格竞争加剧、上游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多家上市企业业绩承压。从各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快报或预告来看,容百科技、厦钨新能等多家企业营业收入和归属净利润双双下滑;五矿新能、振华新材、盟固利等多家企业归属净利润为负,处于亏损状态。其中,湖南裕能的磷酸铁锂出货量在国内排名第一,2024年占比接近30%。根据预告,其2024年归属净利润预计同比减少64.57%-58.24%。容百科技的三元材料出货量在国内排名第一,2024年占比接近20%。根据快报,其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属净利润同比减少33.43%和49.69%。

2024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部分上市企业业绩情况

/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

增长情况

归属净利润

增长情况

业绩快报

容百科技

150.83亿元

同比减少33.43%

2.92亿元

同比减少49.69%

厦钨新能

132.97亿元

 同比减少23.19%

4.97亿元

同比减少5.70%

五矿新能

55.39亿元

同比减少48.37%

-5.02亿元

同比减少303.480%

振华新材

19.61亿元

同比减少71.48%

-5.28亿元

同比减少613.96%

安达科技

15.11亿元

同比减少49.02%

-6.8亿元

同比减少7.98%

业绩预告

湖南裕能

-

-

5.6亿元—6.6亿元

同比减少64.57%-58.24%

当升科技

-

-

4.5亿元至5.2亿元

同比减少76.61%-72.98%

盟固利

-

-

-6500万元至-8000万元

同比减少208.32%--233.32%

龙蟠科技

-

-

-5.95亿元至-6.97亿元

亏损有所减少

德方纳米

-

-

-12.6亿元至-14.5亿元

亏损有所减少

天力锂能

-

-

-3.5%-4.8%

亏损有所减少

资料来源:各上市公司公告、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磷酸铁锂出货量高增 行业供给端整体向好 市场将向头部和低成本企业集中

我国磷酸铁锂出货量高增 行业供给端整体向好 市场将向头部和低成本企业集中

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持续向储能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渗透,带动磷酸铁锂出货量高增。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增多倒逼供给端发展,行业快速扩产,其中头部企业包括湖南裕能、德方纳米、富临精工。考虑到传统铁锂竞争较为激烈,当前盈利水平下部分落后产能已具备出清条件。且目前仅有头部几家企业能实现高压密和磷酸锰铁锂的批量出货,随着市场要求提高,预计

2025年04月27日
国内大飞机扩产将推动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国产化进程 eVTOL市场增长带来新增量

国内大飞机扩产将推动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国产化进程 eVTOL市场增长带来新增量

从国内市场看,C919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比例达到 12%左右,C929宽体客机主体结构的复合材料应用占比将超过 50%。随着C919、C929扩产,叠加国际贸易形势日趋复杂,航空复合材料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2025年04月25日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对中国储能行业影响分析 国产企业该如何应对?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对中国储能行业影响分析 国产企业该如何应对?

截至目前,美国用了仅仅两个半月的时间,储能电池关税税率就从10.9%飙升至173%,翻了近16倍,对美国本土储能生产造成极大影响,短期内对中国储能出口影响较大。然而这次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对中国储能产业敲响警钟,国产企业必须尽早重新谋划全球化策略,以应对美国市场变化,并重构新的秩序。

2025年04月25日
水务行业:水资源形势严峻拉动水处理需求 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数智化转型如火如荼

水务行业:水资源形势严峻拉动水处理需求 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数智化转型如火如荼

水务是涵盖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网和排水系统建设、污水处理、生活供水等方面的综合性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趋于成熟,我国供水总量有所下降,增速有所放缓。随着政府积极倡导节能减排,采取节水措施,预计我国用水总量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市场结构看,我国供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源,用水则以农业用水为主。我国

2025年04月22日
我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多家企业积极布局 产业化进程有望迈入高速增长通道

我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多家企业积极布局 产业化进程有望迈入高速增长通道

与主流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全钒液流电池不仅安全性更高,而且循环使用寿命更长,对环境也更加友好,在长时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我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已步入进入商业化运营初期,实现小批量出货。同时在广阔前景吸引下,近两年来多家企业积极布局全钒液流电池赛道,并加速相关产能布局。但全钒液流电池行业仍面临

2025年04月21日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石墨,具备较大发展前景,逐渐成为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硅负极不同掺硅量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目前硅基负极材料已在手机等多个场景逐步开启规模级应用。从技术趋势看,硅氧和硅碳为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应用主要技术路线,其中新型 CVD 硅碳凭借在能量密度和膨胀控制方面的突出表现,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2025年04月17日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全球现有设施的锂电池回收产能约为160万吨/年,就地区来看,亚洲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中国受益于政策支持推动,回收产能遥遥领先。国内锂电池退役量保持快速增长,将推动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进一步发展。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受市场需求上升驱动,近年来我国电池铝箔产量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技术进步,电池铝箔应用领域已拓展至钠离子电池领域。但受技术及成本等因素限制,目前钠离子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量产规模较小,对电池铝箔需求也未形成有效支撑。未来,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成本降低以及产业链完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并逐步实现大规模量产,

2025年04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