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矿产银供应收缩推动全球回收银行业产量提升 中国贡献主要增量 工业回收银占比较大

前言

近年来,矿石品位下跌以及公共卫生事件、大型罢工等扰动频发,导致全球矿产银供应收缩,推动回收银产量持续提升。分地区看,全球回收银生产集中于东亚、北美与欧洲;分国家看,美国、中国与印度回收银产量排名前三。受益于银价持续增长和产业集群发展,中国回收银行业快速增长,为全球回收银行业贡献主要增量。目前全球回收银主要来源于工业、首饰业和银器,占比超85%;此外银币回收量较少,摄影业则受产业结构变化影响银回收量持续下滑。

矿产银供应收缩背景下,全球回收银产量持续提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回收银‌‌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银,即白银,因其色白而得名,与黄金相对,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贵金属,其作为货币和价值储藏手段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白银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 0.075ppm,其在自然界中呈单质状态的较少,主要以硫化物状态与其他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如铅、锌、铜矿床共生或伴生。2023 年,全球矿产银中,铅锌伴生矿占比达到 30.8%,铜伴生矿占比 26.7%,黄金伴生矿占比 13.7%,而独立银矿比例仅约 28.3%左右。

受矿石品位下跌以及公共卫生事件、大型罢工等扰动频发影响,2019-2023 年全球矿产银产量由26039吨降至25830 吨,期间 CAGR 为-0.2%。

在矿端供应收缩的背景下,全球回收银产量持续提升,由2019 年的 4609 吨增至 2023 年的 5556 吨,占回收+矿产合计白银供应比例由 15.0%增至17.7%。

在矿端供应收缩的背景下,全球回收银产量持续提升,由2019 年的 4609 吨增至 2023 年的 5556 吨,占回收+矿产合计白银供应比例由 15.0%增至17.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由于矿石品位下跌与通胀中枢上行带动白银生产成本提升,矿企需持续加大投资才能维持当前的生产水平,因此白银价格端的涨幅并未在矿企利润端完全反映,将白银作为重点业务的公司经营现金流未见改善,甚至近年来许多白银矿商自由现金流维持在负数水平,扩产意愿降低。

另一方面,独立银矿白银产量占比仅为 28%左右,而伴生矿产量占比则超过 70%,约 55%的白银产出为基本金属的副产品,这导致矿企关于白银的经济效益和开采计划受铜、铅、锌等市场影响严重,大大降低了白银矿端供应的价格弹性。

此外,银矿项目运作周期较长,平均在十年左右,其中勘探周期约为 5-6 年,而建设周期亦有 4-5 年。从现阶段的白银矿企资本开支计划观察,并未有大量级的矿山投产可改变白银矿端供应格局。

因此,2024-2027年矿产银供应或延续刚性特征,综合考虑回收银产量的提升短期内难以抵消矿端供应增速缓慢的影响,预计2024-2026年回收银产量由5834吨增长至6562吨。

因此,2024-2027年矿产银供应或延续刚性特征,综合考虑回收银产量的提升短期内难以抵消矿端供应增速缓慢的影响,预计2024-2026年回收银产量由5834吨增长至6562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全球回收银生产集中于东亚、北美与欧洲美国、中国与印度产量排名前三

分地区看,2023年全球回收银产量TOP3地区为东亚、北美与欧洲,其产量分别为 1729 吨、1370 吨、985 吨,占比 31.1%、24.7%、17.7%,总占比达66.5%。

分地区看,2023年全球回收银产量TOP3地区为东亚、北美与欧洲,其产量分别为 1729 吨、1370 吨、985 吨,占比 31.1%、24.7%、17.7%,总占比达66.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分国家看,2023 年全球回收银产量TOP3 国家为 美国、中国与 印度,其产量分别为 1241 吨、 1221吨、 529 吨,占比 22.3%、22%、9.5%,总占比高达 53.8%。

分国家看,2023 年全球回收银产量TOP3 国家为 美国、中国与 印度,其产量分别为 1241 吨、 1221吨、 529 吨,占比 22.3%、22%、9.5%,总占比高达 53.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受银价持续增长及产业集群发展驱动中国成全球回收银行业核心动力

中国回收银行业发展为全球回收银行业贡献主要增量。2019-2023年,中国回收银产量由738 吨增至1221 吨,CAGR 高达 13.4%,约是全球回收银产量复合增速的三倍,期间产量占比则从 16%提升至 22%。从绝对值增长来看,2019-2023年中国回收银产量增长 483 吨,占全球回收银增长产量的比重超51%。

中国回收银行业发展一是受银价持续增长的市场推动,二是得益于政府规划下回收银产业的集群发展。为践行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国内涌现了湖南永兴、浙江仙居等多地稀贵金属产业集群蓬勃生长。据统计,永兴县 2023 年处理含稀贵金属废料 127 万吨,综合回收利用的稀贵金属达到了 28 种,生产白银 4550 吨,白银产量连续15 年居全国第一。

中国回收银行业发展一是受银价持续增长的市场推动,二是得益于政府规划下回收银产业的集群发展。为践行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国内涌现了湖南永兴、浙江仙居等多地稀贵金属产业集群蓬勃生长。据统计,永兴县 2023 年处理含稀贵金属废料 127 万吨,综合回收利用的稀贵金属达到了 28 种,生产白银 4550 吨,白银产量连续15 年居全国第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全球回收银主要来源于工业、首饰业和银器,摄影业回收量持续下滑

回收银来源分为工业、摄影业、首饰业、银器和银币五类。

工业回收银产量增长稳定,在回收银中占据最大比重。2023年全球工业回收银产量达3092吨,占比56%,2019-2023年CAGR为6.3%。

首饰与银器回收量对白银价格具有敏感性,且现阶段具备一定抗跌能力,因此两者在回收银中也占据较大比重,2023年产量分别为1073吨、740吨,占比19%、13%。

银币回收则主要由未售出的纪念币和旧流通银币熔炼而成,其回收量较小,且较为稳定。2019-2023 年全球银币回收量由106 吨增长至115 吨,由于其增速慢于回收银总产量增速,期间产量占比从 2.3%小幅下降至 2.1%。

与上述来源回收情况不同,摄影业回收银量持续下滑,主要由于来自于档案资料数字化普及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 X 光片的制造量持续下滑, X 光片回收量连续下降。根据数据,2019-2023 年摄影业回收银量由672吨下降至535吨,占比由15%跌至 10%。

与上述来源回收情况不同,摄影业回收银量持续下滑,主要由于来自于档案资料数字化普及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 X 光片的制造量持续下滑, X 光片回收量连续下降。根据数据,2019-2023 年摄影业回收银量由672吨下降至535吨,占比由15%跌至 1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发展向好 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智能化、绿色化已成必然趋势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发展向好 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智能化、绿色化已成必然趋势

有色金属冶炼是全球基础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发展受到经济和技术以及市场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高速发展,逐步摆脱以往粗放的生产模式,冶炼加工技术日趋成熟,部分工艺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新材料、军工、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保

2025年07月05日
我国银粉市场供不应求 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未来发展将更加侧重于技术创新

我国银粉市场供不应求 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未来发展将更加侧重于技术创新

银粉行业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被用作导电材料和防腐材料。不过到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电子工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银粉在电子元器件制造中的广泛应用。进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银粉的需求持续攀升,同时,新制备技术的涌现以及新应用领域的开发也为银粉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进入21世纪后,纳米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微细球形铝粉行业: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高端产品存在明显供给缺口

我国微细球形铝粉行业: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高端产品存在明显供给缺口

我国微细球形铝粉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延伸,既包括铝颜料、耐火材料等传统应用领域,更拓展至太阳能电子浆料、火箭推进剂、核废料处理、电容器积层电极箔、半导体氮化铝等战略新兴领域。近年来我国微细球形铝粉产量和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但高端产品供不应求。此外,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13家微细

2025年06月23日
“金银比”修复周期 全球白银向“工业金属主角”转型 行业长期配置价值仍存

“金银比”修复周期 全球白银向“工业金属主角”转型 行业长期配置价值仍存

当前,白银行业从“贵金属配角”向“工业金属主角”转型。不过,在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工业需求结构性增长及“金银比”修复的多重驱动下,白银行业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2025年06月20日
我国钢帘线行业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

我国钢帘线行业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

近年来,我国钢帘线产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出口市场表现更为亮眼,出口量快速增长。同时我国钢帘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预计未来将向更高强度级别升级。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钢帘线头部企业加速推进全球化布局,通过海外建厂、合资合作等方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2025年06月13日
我国硅钢行业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突破 “双碳”下高牌号硅钢或将迎来结构性景气

我国硅钢行业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突破 “双碳”下高牌号硅钢或将迎来结构性景气

尤其是进入21世纪,我国硅钢行业更是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产能规模跃居世界前列,还掌握了高端取向硅钢等核心技术,满足了特高压、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特殊需求。目前我国硅钢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跑至领跑的突破,硅钢“卡脖子”成为历史,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军工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

2025年05月31日
我国无取向硅钢行业生产能力提升 终端需求提档升级推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发展

我国无取向硅钢行业生产能力提升 终端需求提档升级推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发展

随着国内硅钢供给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无取向硅钢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在2021年实现由硅钢净进口向净出口的转变,并在之后保持净出口量的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无取向硅钢出口量80.5万吨,净出口量73.2万吨,创历史新高。

2025年05月30日
我国铜材行业稳健发展 下游新能源汽车、空调刺激铜箔、铜管产量高增 市场呈集群化

我国铜材行业稳健发展 下游新能源汽车、空调刺激铜箔、铜管产量高增 市场呈集群化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铜材主要生产国之一,铜材产量近五年均维持在2000万吨以上。从产量占比看,我国铜材生产以铜线材为主,而铜箔、铜管分别受新能源汽车、空调发展刺激,产量实现高增。从地区发展情况看,我国铜材行业呈现集群化发展状态,产量前五大省份总占比达72%。

2025年05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