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纯碱行业发展现状:天然碱法产能占比提升 贸易顺差额进一步缩减

前言:

2021-2022年我国纯碱产能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但自2023年起其产能逐步提升,2024年达到3838万吨。目前我国主要使用天然碱法、氨碱法和联碱法生产纯碱。其中天然碱法生产成本低、能耗强度低,是最为绿色的纯碱生产方法,近年来产能占比逐渐提升。同时随着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和头部企业扩产,我国纯碱行业集中度也在逐步上升。

目前,我国纯碱下游消费以玻璃为主,终端应用涉及终端应用涉及房地产、建筑、等传统行业以及光伏等新兴领域。近年来在传统行业以及新兴领域共同驱动下,我国纯碱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呈现整体上升态势。此外,在2024年我国纯碱进口量创新高,出口量、净出口量、贸易顺差额则进一步减少。

1.纯碱产能上升,2024年突破3800万吨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纯碱‌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纯碱化学名称为碳酸钠,俗名包括苏打、碱灰、碱面或洗涤碱,是一种白色粉末或颗粒。其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被誉为“工业之母”,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产品。我国纯碱行业发展最早始于1917年,当时“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先生在天津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纯碱厂——永利碱厂;但受制于技术等多种因素,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仅有永利碱厂和大连碱厂2家纯碱厂,年产量只有6万吨;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纯碱行业发展突飞猛进,自2003年起,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纯碱生产国,产能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至2008年我国纯碱产能首次突破2000万吨,2013年突破3000万吨。

其后,由于受到《纯碱行业准入条件》《纯碱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环保政策限制,我国纯碱产能增长受限,维持在3000万吨左右,2019年约为3317万吨;2020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废除《纯碱行业准入条件》,但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仍受到发改委的严格审批,环保及能耗指标约束增强;2021-2022年我国纯碱产能接连出现负增长,2022年降至3243万吨;2023年我国积极鼓励探索和投产成本较低的天然碱矿项目,有力地推动了纯碱产能的回升,达到3658万吨,同比增长12.80%;2024年其产能继续增长,达到3838万吨,同比增长4.92%。

其后,由于受到《纯碱行业准入条件》《纯碱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环保政策限制,我国纯碱产能增长受限,维持在3000万吨左右,2019年约为3317万吨;2020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废除《纯碱行业准入条件》,但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仍受到发改委的严格审批,环保及能耗指标约束增强;2021-2022年我国纯碱产能接连出现负增长,2022年降至3243万吨;2023年我国积极鼓励探索和投产成本较低的天然碱矿项目,有力地推动了纯碱产能的回升,达到3658万吨,同比增长12.80%;2024年其产能继续增长,达到3838万吨,同比增长4.92%。

数据来源:卓创及其他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天然碱法环保优势突出,产能占比逐渐提升

目前我国主要使用天然碱法、氨碱法和联碱法生产纯碱。其中天然碱法通过物理过程制备纯碱,生产成本低、能耗强度低,是最为绿色的纯碱生产方法,但受限于天然碱资源,产能始终很小;氨碱法和联碱法是我国主流的纯碱生产工艺,但其能耗高,已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限制类目录。数据显示,受环保等政策影响,近年来我国氨碱法和联碱法纯碱产能占比不断下滑, 2024年分别降至36.9%和45.2%;天然碱法产能占比则持续上升,由2021年的4.7%提升至2024年的16.9%。

我国三类纯碱生产工艺对比

对比项目 天然碱法 氨碱法 联碱法
生产过程 开采和提炼天然碱矿 化学合成 化学合成
主要原材料 天然碱矿等 原盐、石灰石、合成氨等 原盐、合成氨、二氧化碳等
能耗 4-6MMBtu/t 10-14MMBtu/t 10-14MMBtu/t
副产物 氯化钙(废弃物) 氯化铵(副产物)
优点 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绿色环保等 原料便宜,产品纯度高,适合大规模生产等 氯化钠利用率96%以上,副产物价值高等
缺点 受限于天然碱资源 氯化钠利用效率低,产生大量工业价值低的氯化钙,环保成本大等 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建设生产装置成本高、品控难度大、检修复杂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卓创、百川盈孚等、观研天下整理

据统计,2024年我国纯碱行业退出产能110万吨、扩产产能60万吨、新增产能230万吨。其中退出产能均为联碱法,而新增产能以天然碱法为主,达到200万吨。

2024我国纯碱产能变动情况

企业名称 涉及产能(万吨) 生产工艺 变动情况
福州耀隆 40 联碱法 退出
金山获嘉厂区 40 联碱法 退出
金山孟州厂区 30 联碱法 退出
远兴能源 200 天然碱法 新增
阜丰味精 30 联碱法 新增
金山舞阳 50 联碱法 扩产
湘渝益化 10 联碱法 扩产

资料来源:卓创、观研天下整理

3.纯碱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随着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和头部企业扩产,我国纯碱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CR5由2020年的50%上升至2023年的60%。从企业来看,2024年3月,我国共有44家纯碱生产企业,其中产能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远兴能源、河南金山、中盐化工、三友化工和山东海化。

随着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和头部企业扩产,我国纯碱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CR5由2020年的50%上升至2023年的60%。从企业来看,2024年3月,我国共有44家纯碱生产企业,其中产能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远兴能源、河南金山、中盐化工、三友化工和山东海化。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纯碱下游消费为玻璃为主,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整体上升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纯碱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目前主要生产玻璃(平板玻璃、光伏玻璃、日用玻璃等)、硅酸盐、碳酸锂、氧化铝、磷酸盐、小苏打、焦亚硫酸钠等多种产品,终端应用涉及房地产、建筑、汽车、日化等传统行业以及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目前,我国纯碱下游消费以玻璃为主,2023年占比超过70%。其中,平板玻璃、光伏玻璃、日用玻璃分别占比43.3%、17.3%和13.3%。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国纯碱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目前主要生产玻璃(平板玻璃、光伏玻璃、日用玻璃等)、硅酸盐、碳酸锂、氧化铝、磷酸盐、小苏打、焦亚硫酸钠等多种产品,终端应用涉及房地产、建筑、汽车、日化等传统行业以及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目前,我国纯碱下游消费以玻璃为主,2023年占比超过70%。其中,平板玻璃、光伏玻璃、日用玻璃分别占比43.3%、17.3%和13.3%。

数据来源:百川盈孚、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在房地产、建筑、汽车、日化等传统行业以及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共同驱动下,我国纯碱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整体上升,2024年分别达到3818.6万吨和3793.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05%和19.24%。

近年来,在房地产、建筑、汽车、日化等传统行业以及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共同驱动下,我国纯碱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整体上升,2024年分别达到3818.6万吨和3793.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05%和19.2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纯碱进口量创新高,贸易顺差额进一步缩小

2018-2022年我国纯碱进口量维持在11-35万吨左右;但在2023年,其进口量出现爆发式增长,达到68.32万吨,同比增长500.47%;2024年进口量继续上升,但增幅大幅放缓,达到97.37万吨,同比增长42.52%。主要原因在于:2023年下半年国内纯碱市场供应紧张,价格走高,一些下游企业采取进口纯碱措施,使得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纯碱进口量大幅增长;2024年下半年国内纯碱供应稳定,内外价差缩小,进口纯碱价格优势减弱,使得其进口量在2024年下半年逐步减少,全年增幅放缓。从出口来看,受海外纯碱需求量增长,但海外无新增产能释放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量大幅上升,达到205.38万吨,同比增长170.77%;其后,随着海外需求减弱,其出口量逐渐下落,2024年降至122.06万吨,同比下降18.02%。

2018-2022年我国纯碱进口量维持在11-35万吨左右;但在2023年,其进口量出现爆发式增长,达到68.32万吨,同比增长500.47%;2024年进口量继续上升,但增幅大幅放缓,达到97.37万吨,同比增长42.52%。主要原因在于:2023年下半年国内纯碱市场供应紧张,价格走高,一些下游企业采取进口纯碱措施,使得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纯碱进口量大幅增长;2024年下半年国内纯碱供应稳定,内外价差缩小,进口纯碱价格优势减弱,使得其进口量在2024年下半年逐步减少,全年增幅放缓。从出口来看,受海外纯碱需求量增长,但海外无新增产能释放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量大幅上升,达到205.38万吨,同比增长170.77%;其后,随着海外需求减弱,其出口量逐渐下落,2024年降至122.06万吨,同比下降18.02%。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2024年我国纯碱净出口量进一步减少,约为24.69万吨,同比下降69.35%;贸易顺差额也进一步缩小,约为5.38亿元,同比下降74.30%。

此外,2024年我国纯碱净出口量进一步减少,约为24.69万吨,同比下降69.35%;贸易顺差额也进一步缩小,约为5.38亿元,同比下降74.30%。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PVC糊树脂下游应用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 行业产能扩张步伐将提速

我国PVC糊树脂下游应用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 行业产能扩张步伐将提速

截至2024年底,我国PVC糊树脂行业共有18家生产企业,其产能规模呈现清晰的梯队分化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层级。其中,行业领军企业沈阳化工以20万吨产能位居榜首,占比约为13.29%。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现有企业扩能规划,2025年行业产能扩张步伐将明显提速。

2025年08月01日
车衣膜成为我国TPU市场需求增长新动力 行业结构性矛盾、差异化竞争格局凸显

车衣膜成为我国TPU市场需求增长新动力 行业结构性矛盾、差异化竞争格局凸显

目前,制鞋是我国TPU下游最大消费市场,2024年占比接近30%。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汽车产业稳健发展和消费者对车辆保护意识的提升,车衣膜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TPU行业带来强劲的增长动力。

2025年07月31日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为氢氟酸行业开辟新空间 出口市场则呈回暖迹象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为氢氟酸行业开辟新空间 出口市场则呈回暖迹象

目前制冷剂仍是我国氢氟酸下游最大消费领域,占比5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六氟磷酸锂、PVDF等关键材料对氢氟酸的需求大幅提升,为氢氟酸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2025年07月29日
萤石产量增长 我国氟化工产业资源优势显著 市场向高端转型 含氟制冷剂龙头受益

萤石产量增长 我国氟化工产业资源优势显著 市场向高端转型 含氟制冷剂龙头受益

作为世界萤石资源大国,我国拥有发展氟化工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使得我国在全球氟化工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储量看,我国萤石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比重达23.9%,仅次于墨西哥(24.3%)。从产量看,我国萤石产量持续增长,2020-2024年由430万吨增长至660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萤石产量达690万吨,同比增长4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四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联塑为市场龙头企业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四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联塑为市场龙头企业

近些年,我国塑料管道行业注重基础研究,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投入加大,新产品不断涌现,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不仅在传统的建筑及市政给排水、燃气、供热及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在新兴通讯、交通、化工、核电等应用领域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2025年07月26日
改性塑料行业需求将受家电升级和汽车轻量化驱动 国内竞争加剧下企业出海寻机

改性塑料行业需求将受家电升级和汽车轻量化驱动 国内竞争加剧下企业出海寻机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进入门槛较低,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高度分散。根据数据,国内龙头企业—金发科技市占率仅为7.86%。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改性塑料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我国改性塑料出口规模波动增长。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改性塑料出口量约11.1万吨,同比增长25.3%;我国改性塑料出口额约2.39亿美元,同比增长3.2%

2025年07月26日
草甘膦行业:全球产能集中 中国出口主导 反内卷下国内供需与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草甘膦行业:全球产能集中 中国出口主导 反内卷下国内供需与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全球草甘膦主要由中国和拜耳(孟山都)供应,目前全球草甘膦产能约 118 万吨/年,其中美国拜耳(孟山都)是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商,产能为37 万吨/年产能,占比 31.4%;其余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兴发集团、福华化学、新安股份、江山股份等公司,总产能达81 万吨/年,占比68.6%。全球前四大企业草甘膦总产能达到 83

2025年07月25日
我国多菌灵行业:出口有望回暖 或将带动价格回升 产能缩减 寡头垄断格局渐现

我国多菌灵行业:出口有望回暖 或将带动价格回升 产能缩减 寡头垄断格局渐现

多菌灵是我国杀菌剂主要出口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杀菌剂市场向好以及巴西地区对多菌灵的禁令受到禁止,多菌灵需求及出口回暖,带动市场价格回升。

2025年07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