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为氢氟酸行业开辟新空间 出口市场则呈回暖迹象

前言:

目前制冷剂仍是我国氢氟酸下游最大消费领域,占比5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六氟磷酸锂、PVDF等关键材料对氢氟酸的需求大幅提升,为氢氟酸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近年来,我国氢氟酸产能持续上升,但2024年增速有所回落,较上年放缓7.91个百分点。从产能布局来看,行业呈现显著的区域集聚特征,2024年华东和华北地区合计产能占比高达75%。此外,我国氢氟酸贸易呈现明显的净出口特征,进口量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出口量保持在24万吨以上的较高水平。

1.制冷剂为我国氢氟酸下游最大消费领域

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其是现代氟化工的基础,下游涵盖制冷剂、氟化盐(如氟化铝、氟化钙和氟化锂)、含氟精细化学品(如高纯含氟湿化学品,含氟医药、农药及染料中间体)、含氟聚合物[如PTFE(聚四氟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FEP(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和FKM(氟橡胶)]、六氟磷酸锂等多个领域,终端应用涉及家电、新能源、医药、农药、建筑、电子电器、交通运输等行业。目前制冷剂仍是我国氢氟酸下游最大消费领域,占比50%左右;其次为出口和氟化盐,分别占比约14%和13%;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聚合物和六氟磷酸锂等下游占比均在10%以下。

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其是现代氟化工的基础,下游涵盖制冷剂、氟化盐(如氟化铝、氟化钙和氟化锂)、含氟精细化学品(如高纯含氟湿化学品,含氟医药、农药及染料中间体)、含氟聚合物[如PTFE(聚四氟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FEP(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和FKM(氟橡胶)]、六氟磷酸锂等多个领域,终端应用涉及家电、新能源、医药、农药、建筑、电子电器、交通运输等行业。目前制冷剂仍是我国氢氟酸下游最大消费领域,占比50%左右;其次为出口和氟化盐,分别占比约14%和13%;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聚合物和六氟磷酸锂等下游占比均在10%以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为氢氟酸行业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氢氟酸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当前,我国氢氟酸下游传统的制冷剂行业受严格的“配额制”管控,市场需求增长受限,整体发展空间相对平稳。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高端氟化工产品正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动力。其中,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及六氟磷酸锂等产品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尤其是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六氟磷酸锂、PVDF等关键材料对氢氟酸的需求大幅提升,为氢氟酸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六氟磷酸锂作为我国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电解质锂盐,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近年来,受益于终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快速发展,我国六氟磷酸锂产量不断攀升,对氢氟酸的需求快速释放。数据显示,其产量由2020年的2.83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18.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0.33%。

六氟磷酸锂作为我国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电解质锂盐,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近年来,受益于终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快速发展,我国六氟磷酸锂产量不断攀升,对氢氟酸的需求快速释放。数据显示,其产量由2020年的2.83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18.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0.33%。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PVDF作为一种高性能氟聚合物,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粘结剂、光伏背板、注塑件、水处理膜及特种涂料等领域。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的带动下,我国PVDF产量从2020年的3.67万吨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12.4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58%。PVDF产量的提升直接增加了对氢氟酸的消耗,进一步拓宽了氢氟酸的市场空间。

PVDF作为一种高性能氟聚合物,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粘结剂、光伏背板、注塑件、水处理膜及特种涂料等领域。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的带动下,我国PVDF产量从2020年的3.67万吨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12.4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58%。PVDF产量的提升直接增加了对氢氟酸的消耗,进一步拓宽了氢氟酸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氢氟酸产能持续上升,但增速明显放缓,行业呈现显著的区域集聚特征

近年来,我国氢氟酸产能持续上升,由2020年的235.9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84.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98%。从年度增速来看,2021年起行业扩张步伐明显加快,2023年同比增速达到19.82%的高点,但2024年增速有所回落,同比增长11.91%,较上年放缓7.91个百分点,显示出行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近年来,我国氢氟酸产能持续上升,由2020年的235.9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84.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98%。从年度增速来看,2021年起行业扩张步伐明显加快,2023年同比增速达到19.82%的高点,但2024年增速有所回落,同比增长11.91%,较上年放缓7.91个百分点,显示出行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从产能布局来看,我国氢氟酸行业呈现显著的区域集聚特征。数据显示,2024年华东和华北地区合计产能占比高达75%,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生产中心。这一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这些地区萤石资源储量丰富,为氢氟酸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保障;另一方面,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发达的物流网络,不仅便于原材料运输,也为下游制冷剂等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这些地区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进一步强化了区域竞争优势。

从产能布局来看,我国氢氟酸行业呈现显著的区域集聚特征。数据显示,2024年华东和华北地区合计产能占比高达75%,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生产中心。这一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这些地区萤石资源储量丰富,为氢氟酸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保障;另一方面,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发达的物流网络,不仅便于原材料运输,也为下游制冷剂等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这些地区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进一步强化了区域竞争优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4.氢氟酸出口市场回暖,部分高端电子级氢氟酸仍需依赖进口补充

我国氢氟酸贸易呈现明显的净出口特征,进口规模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氢氟酸年进口量始终低于2万吨,且产品结构高度集中,2024年电子级氢氟酸进口量占比高达98.17%。相比之下,我国氢氟酸出口呈现规模优势,年出口量持续保持在24万吨以上的较高水平,与进口规模形成鲜明对比。虽然2023-2024年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出口量连续两年下滑,但2025年已显现企稳回升态势,1-6月累计出口13.66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4.92%。从出口产品结构看,其他氢氟酸(主要是工业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占比达89.04%。

我国氢氟酸贸易呈现明显的净出口特征,进口规模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氢氟酸年进口量始终低于2万吨,且产品结构高度集中,2024年电子级氢氟酸进口量占比高达98.17%。相比之下,我国氢氟酸出口呈现规模优势,年出口量持续保持在24万吨以上的较高水平,与进口规模形成鲜明对比。虽然2023-2024年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出口量连续两年下滑,但2025年已显现企稳回升态势,1-6月累计出口13.66万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4.92%。从出口产品结构看,其他氢氟酸(主要是工业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占比达89.04%。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级氢氟酸的进出口变化。虽然该产品曾长期依赖进口,但随着多氟多、永晶科技等国内企业的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近年来我国已实现电子级氢氟酸的净出口。然而,在超高纯度电子级氢氟酸等高端产品领域仍存在技术短板,部分高端需求仍需依赖进口补充。数据显示,2020-2024年期间,我国电子级氢氟酸进口量持续稳定在1万吨以上。与此同时,出口市场呈现波动下行态势:2024年出口量骤降至2.8万吨,同比下滑30%;2025年上半年延续跌势,1-6月累计出口1.4万吨,同比减少13.04%。从价格看,我国电子级氢氟酸进出口价差显著。2024年进口均价达20462元/吨,出口仅8364元/吨,价差达1.2万元/吨,反映出进口产品集中于高端市场,而出口仍以中低端为主。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级氢氟酸的进出口变化。虽然该产品曾长期依赖进口,但随着多氟多、永晶科技等国内企业的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近年来我国已实现电子级氢氟酸的净出口。然而,在超高纯度电子级氢氟酸等高端产品领域仍存在技术短板,部分高端需求仍需依赖进口补充。数据显示,2020-2024年期间,我国电子级氢氟酸进口量持续稳定在1万吨以上。与此同时,出口市场呈现波动下行态势:2024年出口量骤降至2.8万吨,同比下滑30%;2025年上半年延续跌势,1-6月累计出口1.4万吨,同比减少13.04%。从价格看,我国电子级氢氟酸进出口价差显著。2024年进口均价达20462元/吨,出口仅8364元/吨,价差达1.2万元/吨,反映出进口产品集中于高端市场,而出口仍以中低端为主。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为氢氟酸行业开辟新空间 出口市场则呈回暖迹象

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为氢氟酸行业开辟新空间 出口市场则呈回暖迹象

目前制冷剂仍是我国氢氟酸下游最大消费领域,占比5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六氟磷酸锂、PVDF等关键材料对氢氟酸的需求大幅提升,为氢氟酸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2025年07月29日
萤石产量增长 我国氟化工产业资源优势显著 市场向高端转型 含氟制冷剂龙头受益

萤石产量增长 我国氟化工产业资源优势显著 市场向高端转型 含氟制冷剂龙头受益

作为世界萤石资源大国,我国拥有发展氟化工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使得我国在全球氟化工行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储量看,我国萤石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比重达23.9%,仅次于墨西哥(24.3%)。从产量看,我国萤石产量持续增长,2020-2024年由430万吨增长至660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萤石产量达690万吨,同比增长4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四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联塑为市场龙头企业

我国塑料管道行业:“四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联塑为市场龙头企业

近些年,我国塑料管道行业注重基础研究,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投入加大,新产品不断涌现,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不仅在传统的建筑及市政给排水、燃气、供热及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在新兴通讯、交通、化工、核电等应用领域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2025年07月26日
改性塑料行业需求将受家电升级和汽车轻量化驱动 国内竞争加剧下企业出海寻机

改性塑料行业需求将受家电升级和汽车轻量化驱动 国内竞争加剧下企业出海寻机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进入门槛较低,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高度分散。根据数据,国内龙头企业—金发科技市占率仅为7.86%。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改性塑料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我国改性塑料出口规模波动增长。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改性塑料出口量约11.1万吨,同比增长25.3%;我国改性塑料出口额约2.39亿美元,同比增长3.2%

2025年07月26日
草甘膦行业:全球产能集中 中国出口主导 反内卷下国内供需与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草甘膦行业:全球产能集中 中国出口主导 反内卷下国内供需与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全球草甘膦主要由中国和拜耳(孟山都)供应,目前全球草甘膦产能约 118 万吨/年,其中美国拜耳(孟山都)是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商,产能为37 万吨/年产能,占比 31.4%;其余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兴发集团、福华化学、新安股份、江山股份等公司,总产能达81 万吨/年,占比68.6%。全球前四大企业草甘膦总产能达到 83

2025年07月25日
我国多菌灵行业:出口有望回暖 或将带动价格回升 产能缩减 寡头垄断格局渐现

我国多菌灵行业:出口有望回暖 或将带动价格回升 产能缩减 寡头垄断格局渐现

多菌灵是我国杀菌剂主要出口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杀菌剂市场向好以及巴西地区对多菌灵的禁令受到禁止,多菌灵需求及出口回暖,带动市场价格回升。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阻燃剂行业: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

我国阻燃剂行业: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对电缆系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特别是在阻燃性、耐热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这直接带动了电线电缆专用阻燃剂的需求增长。此外,从车载零配件到充电桩外壳,大量采用工程塑料的部件都需要添加阻燃剂,进一步扩大了应用需求。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攀升,为阻燃剂行业带来显著新增量。数

2025年07月23日
海外市场正逐渐成为我国SBS行业重要新增点 产能区域集中化趋势明显

海外市场正逐渐成为我国SBS行业重要新增点 产能区域集中化趋势明显

2020-2024年期间,我国SBS产量和表观消费量整体下滑。但同期出口市场表现亮眼,出口量快速增长,实现45.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与此同时,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从2.24%显著提升至12.07%,表明海外市场正逐渐成为我国SBS行业重要的新增长点。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SBS行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