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制鞋是我国TPU下游最大消费市场,2024年占比接近30%。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汽车产业稳健发展和消费者对车辆保护意识的提升,车衣膜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TPU行业带来强劲的增长动力。
近年来,我国TPU行业产能和消费量不断增长。然而,当前行业面临结构性矛盾: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风电电缆、医用导管等高端领域仍存在进口依赖。此外,我国TPU行业已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各类企业凭借独特优势实现市场分层发展。
1.我国TPU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产业链链条
TPU即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又称热塑性聚氨酯橡胶,是一类高性能的聚合物材料。与通用塑料和橡胶材料相比,TPU具有硬度范围广、机械性能突出、耐高/低温性能优异、加工性能好、环保性能优良、可塑性强、可设计性出众、透明性能优异、耐环境老化等突出特性,已成为高端制造领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材料。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TPU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我国TPU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具体来看:TPU产业链上游包括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多元醇(如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己内酯)、扩链剂等原材料;中游生产环节形成了以聚醚型TPU和聚酯型TPU等为代表的主要产品系列;下游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鞋材、电线电缆、薄膜、软管、密封材料等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TPU应用领域情况
应用领域 | 用途 |
鞋材 | TPU可以用于鞋大底,能提供良好的耐磨、耐折、耐疲劳性;也可用于中底的气垫部分,提供良好回弹性、减震性 |
电线电缆 | TPU因其优异的弹性和耐磨性,被广泛用于电缆的外被层,也被用作绝缘层材料 |
薄膜 | 制造医用薄膜、车衣膜等 |
软管 | TPU因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被视为制造输液管、尿管到呼吸管和心脏导管等医疗导管的首选材料。同时还可以用于制造高压管、油压管、气压管、燃料管等材料 |
密封材料 | 用于胶粘剂、密封件等密封材料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制鞋为TPU下游最大消费市场,但薄膜领域新兴需求强劲
目前,制鞋是我国TPU下游最大消费市场,2024年占比接近30%。TPU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制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既可以用于鞋大底,提供良好的耐磨、耐折、耐疲劳性;也可用于中底的气垫部分,赋予良好回弹性、减震性。近年来,我国制鞋行业产量长期保持在110亿双以上的规模,这为TPU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与此同时,由于TPU性能更为优异,其逐步取代传统的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VC(聚氯乙烯)等弹性体材料,在高端运动鞋、休闲鞋等领域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推动着TPU在制鞋行业的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薄膜领域是TPU第二大应用市场,2024年消费占比约20%,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医疗薄膜细分市场,传统PE(聚乙烯)和PVC薄膜虽应用广泛,但存在透气性差、易引发皮肤不适等固有缺陷。相比之下,TPU医用薄膜凭借其优异的材料特性——包括出色的柔软度、生物相容性、高弹性、卓越的透湿性以及持久防水性能,在伤口敷料、手术保护膜及防护手套等医疗场景中展现出明显优势。更关键的是,TPU从根本上避免了PVC常见的增塑剂迁移问题,这使得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大,成为升级替代的重要选择。
在车衣膜领域,TPU因其卓越的耐磨性、抗穿刺性和自修复等性能,成为主流材料。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稳健发展和消费者对车辆保护意识的提升,车衣膜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TPU行业带来强劲的增长动力。数据显示,我国车衣膜装贴率从2015年的0.1%跃升至2023年的12%;市场规模则由4.23亿元激增至2023年的312.72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TPU消费量不断上升,行业仍将保持稳增的发展势头
从整体市场表现来看,我国TPU消费量不断增长,由2019年的44.7万吨上升至2024年的72万吨,实现1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方面,下游应用需求的持续扩张,特别是制鞋和薄膜领域的强劲需求;另一方面,TPU对传统材料的替代效应不断增强。在环保政策趋严和制造业升级的背景下,TPU凭借其可回收、无有害物质释放等环保特性,在多个领域加速替代PVC等传统材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展望未来,TPU行业仍将保持稳增的发展势头。一方面,应用技术的持续创新将推动TPU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TPU将凭借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获得更多应用机会。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TPU的绿色特性将为其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总体来看,技术创新与环保需求的双轮驱动,将为TPU行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TPU产能持续扩张,行业发展面临明显的结构性矛盾
我国TPU行业起步较晚,初期发展高度依赖进口,但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在万华化学、美瑞新材、华峰集团等头部企业的持续投入和技术创新下,已实现供给能力的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TPU产能为87.76万吨,到2024年已增长至15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32%,已基本实现中低端产品的进口替代。然而,当前我国TPU行业发展面临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低端TPU产品产能过剩,2024年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仅为55.33%;同时在风电电缆、植入性医疗器械、医用导管、汽车防抱死系统等高端应用领域,高性能TPU仍存在供给缺口,部分产品仍需依赖进口。这种结构性失衡凸显出行业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5.TPU行业已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我国TPU行业已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各类企业凭借独特优势实现市场分层发展。从产业特征来看,国内TPU生产企业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具备产业链整合优势的大型化工企业,以万华化学、华峰集团等为代表。这类企业不仅拥有MDI、多元醇等关键原料的自主生产能力,还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和规模优势,能够实现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布局,在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第二类企业以美瑞新材、上海金汤科技等为代表,专注于TPU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这类企业通过持续投入研发资源,在特定产品线上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积累。其凭借专业的技术支持能力和灵活的生产服务体系,在TPU市场占据重要位置。
第三类是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生产设备落后等问题,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在鞋材等传统市场求生存。随着行业技术门槛提高和环保要求趋严,这类企业正面临严峻的转型升级压力。(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