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换电站行业发展现状:保有量不断上升 多方企业积极布局 蔚来数量领先

早在2000年,上海电巴便开始试验大巴车换电,并于2015年建立国内首个换电站;其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换电站行业产业链逐渐完善。同时,在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换电站建设不断推进,保有量持续上升。目前,我国换电站市场参与者主要分为新能源汽车厂商、第三方运营商、能源企业和电池制造商四大类。其中,蔚来的换电站数量遥遥领先其他企业,领跑我国换电站市场。

1.政策暖风频吹,推动换电站建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换电站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换电站是指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集中存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并在电池配送站内对电动汽车进行电池更换服务或者本身就集电池的充电、物流调配、以及换电服务于一体的电站。其具有补能时间短、方便快捷、降低电网负荷、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等优点,因此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到国家政策的重视。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支持电动汽车生产、大型运输等企业在服务区(站)建设布局换电站》等一系列政策,推动换电站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换电站行业的发展。

我国换电站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0年10月 国务院办公厅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2021年10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合理布局和建设城市公交专用道、公交场站、车船用加气加注站、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智慧停车及无障碍基础设施,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
2021年12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2022年1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 支持电动汽车生产、大型运输等企业在服务区(站)建设布局换电站 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公共充电网络布局,加大外围城区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布局换电站,提升公共充电服务保障能力。围绕矿场、港口、城市转运等场景,支持建设布局专用换电站,加快车电分离模式探索和推广,促进重型货车和港口内部集卡等领域电动化转型。
2022年8月 交通运输部 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 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 支持电动汽车生产、大型运输等企业在服务区(站)建设布局换电站。
2022年12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2023年1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 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优化中心城区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布局,加强公路沿线、郊区乡镇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际快充网络建设。充分考虑公交、出租、物流、邮政快递等充电需求,加强停车场站等专用充换电站建设。推动充换电设施纳入市政设施范畴,推进充电运营平台互联互通,鼓励内部充电桩对外开放。鼓励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建设一批集充换电、加油等多位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站。
2023年6月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 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在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配建公共快充和换电设施,积极推进建设加油(气)、充换电等业务一体的综合供能服务站。
2023年11月 住房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加强充换电站等配套能源设施统筹建设。按适度超前、集约高效、弹性兼容的原则,推动配套能源设施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协同化建设,加强对城市加油加气站、充换电站、综合能源站等设施布局优化和规模管控,做好与电力设施、油气管网等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
2024年5月 交通运输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三部门 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 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建设公路沿线新能源车辆配套基础设施,探索超充站、换电站、加氢站等建设。
2024年11月 交通运输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 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布局建设专用换电站。推动建设一批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换电站、充电停车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为换电站行业带来强劲动力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产量和销量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1134.5万辆和1126.2万辆,相较2023年同期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6%。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截至2024年6月达到247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813.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的73.35%。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传统的充电方式已难以满足市场不断扩大的补能需求。在此背景下,换电模式成为新能源汽车补能方式的新赛道。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换电站行业带来强劲动力,进一步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产量和销量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1134.5万辆和1126.2万辆,相较2023年同期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6%。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截至2024年6月达到247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813.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的73.35%。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传统的充电方式已难以满足市场不断扩大的补能需求。在此背景下,换电模式成为新能源汽车补能方式的新赛道。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换电站行业带来强劲动力,进一步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安部、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换电站行业产业链逐渐完善,保有量不断攀升

早在2000年,上海电巴便开始试验大巴车换电,并于2015年建立国内首个换电站;其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换电站行业产业链逐渐完善,涵盖从上游软硬件、中游换电站建设与运营以及下游换电服务用户、动力电池回收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同时,在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换电站建设不断推进,保有量持续上升。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我国换电站达到4193座,是2019年的13倍左右。未来,随着利好政策持续释放、动力电池包标准化推进以及用户对换电模式的接受度提高,预计我国换电站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早在2000年,上海电巴便开始试验大巴车换电,并于2015年建立国内首个换电站;其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换电站行业产业链逐渐完善,涵盖从上游软硬件、中游换电站建设与运营以及下游换电服务用户、动力电池回收等多个产业链环节。同时,在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换电站建设不断推进,保有量持续上升。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我国换电站达到4193座,是2019年的13倍左右。未来,随着利好政策持续释放、动力电池包标准化推进以及用户对换电模式的接受度提高,预计我国换电站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充电联盟、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浙江省的换电站建设领先全国。截至2024年11月,其换电站累计保有量达到506座,占比12.07%;其次为广东省和江苏省,分别达到498座和437座,分别占比11.88%和10.42%。

目前,浙江省的换电站建设领先全国。截至2024年11月,其换电站累计保有量达到506座,占比12.07%;其次为广东省和江苏省,分别达到498座和437座,分别占比11.88%和10.42%。

数据来源:中国充电联盟、观研天下整理

4.多方企业积极布局,蔚来换电站数量遥遥领先

在广阔前景下,蔚来、奥动、吉利、中石化等多家企业纷纷入局换电站赛道。按企业性质不同,目前我国换电站市场参与者主要分为四类:一是以蔚来、吉利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二是以奥动、伯坦科技等为代表的第三方运营商;三是以中石化、协鑫能科等为代表的能源企业;四是电池制造商,主要以宁德时代为代表。其中,蔚来凭借着换电技术和丰厚的经验积累等优势,换电站数量遥遥领先其他企业,领跑我国换电站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蔚来拥有2788座换电站,在换电站保有量中的占比达到66.49%。

我国换电站市场参与者情况

市场参与者

代表企业

布局情况

新能源汽车厂商

蔚来

截至202411月,蔚来拥有2788座换电站,在换电站保有量中的占比达到66.49%20251231日前,其计划实现全国27个省级行政区换电县县通,预计换电站或将超过5000座。

吉利

截至202411月,吉利旗下易易互联已累计建设超300座换电站。

第三方运营商

奥动

截至20244月,奥动的换电服务网络已布局全国超60座城市,投运及在建换电站超800座。

伯坦科技

截至202411月,伯坦科技拥有超100座换电站。

能源企业

中石化

截至202410月,中国石化与蔚来共同建设了279座充换电站,其中包括119座换电站和160座充电站。

协鑫能科

截至202411月,协鑫能科旗下品牌协鑫电港已拥有108座换电站。

电池制造商

宁德时代

将在2025年布局1000座换电站,中期目标是建立10000座换电站,最终目标是建成30000座以上换电站。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高压快充行业企业端分析:车企、电池厂商加速布局 高倍率电池快充技术突破

我国高压快充行业企业端分析:车企、电池厂商加速布局 高倍率电池快充技术突破

高压架构带来的充电快、效率高的优势能够提高车企产品竞争力,成为车型新卖点。自2019年保时捷推出全球首款搭载800V高压平台车型Taycan后,国内外主流车企已相继推出或即将推出高压快充车型。海外方面,保时捷、奥迪、奔驰、宝马、大众、现代等车企已经推出,通用、福特等车企计划将于未来2年推出。

2025年05月01日
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正当时 中国持续引领全球 未来深远海将成市场开发主战场

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正当时 中国持续引领全球 未来深远海将成市场开发主战场

得益于“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稳步增长,已形成能够支撑每年新增千万千瓦的海上风电产业链体系。虽然2021年在经历抢装潮后陷入低谷,海上风电项目延期现象普遍,招标量与装机量呈现明显的背离。但进入2024年以来,受益于海上风电资源丰富,技术快速进步带动经济性不断提升,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持续迅猛发展。尤其是下半

2025年04月14日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回温 行业正告别“跑马圈地” 步入高效运营和成本优化阶段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回温 行业正告别“跑马圈地” 步入高效运营和成本优化阶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垃圾焚烧处理成为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创造清洁电力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2020年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2021年以来,垃圾焚烧发电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随着相关政策出台,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将逐渐回温。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风电狂飙”席卷全球 海上风电成新蓝海 行业迎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关键期

我国“风电狂飙”席卷全球 海上风电成新蓝海 行业迎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关键期

当下,碳中和、碳达峰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加快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速,全球风电产业正驶入发展“快车道”,需求迎高景气周期,装机量保持较快增长。

2025年04月10日
智能电网建设推进带动智能用电行业扩容 技术演进及商业模式创新下应用场景将拓展

智能电网建设推进带动智能用电行业扩容 技术演进及商业模式创新下应用场景将拓展

近年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我国智能用电市场持续扩容。智能用电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设备层由智能电表与专变终端/采集器和集采器共同构成。智能用电可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和可靠的用电服务,实现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目前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工业负荷优化、商业建筑节能、居民智能家居。

2025年04月05日
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智能电网市场快速增长 用电、变电、配电环节成发展重点

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智能电网市场快速增长 用电、变电、配电环节成发展重点

近年来我国智能电网市场呈现出持续扩张、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由727.6亿元增长至11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19%。估计在2024年,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188.2亿元。

2025年03月29日
充电模块为新能源车直流充电设备“心脏” 行业技术正向大功率、高转换率方向发展

充电模块为新能源车直流充电设备“心脏” 行业技术正向大功率、高转换率方向发展

在产业政策扶持下,我国大陆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销量、保有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进入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行业发展驱动力由政策端转移至市场端,渗透率水平突破10%临界点并加速增长,年产销增速连续4年超过30%。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设施行业发展快速 充电桩、换电站等保有量不断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设施行业发展快速 充电桩、换电站等保有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基于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同时为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实现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和升级,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产业政策扶持下,我国大陆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销量、保有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25年02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