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黑茶行业现状分析:产销双增 进口量激增 但贸易顺差局面仍旧稳固

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也是六大茶类中唯一的后发酵茶,产地主要集中在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省、陕西省等地。近年来,我国黑茶产量整体上升,由2017年的28.86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45.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其内销量和内销量也呈现整体上升态势,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3.73%和11.59%。且自2022年起,我国黑茶内销均价逐渐回升,2023年达到94.9元/千克,同比增长7.61%。此外,自进出口税则号列新增黑茶子目以来,我国黑茶出口规模始终大于进口规模,保持贸易顺差局面,且出口需求持续增加,2023年同比增长21.81%,2024继续上升,1-11月累计达到475.59吨,相较2023年1-11月同比增长34%。

1.黑茶产量及占比均提升,但其已从第二大类变为第三大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黑茶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是以一定成熟的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松柴明火干燥等四大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千茶色泽、黑褐油润、滋味醇和、汤色鲜红明亮,略带松烟香的毛茶和以其原料整压成形的紧压茶的总称。其也是六大茶类中唯一的后发酵茶,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历史。我国黑茶产地主要集中在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省、陕西省等地。因此按地域分布,黑茶主要分为湖南黑茶(茯茶)、四川藏茶(边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陕西黑茶(茯茶)等。

近年来,得益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以及湖南、四川等地方政府对黑茶产业的支持,我国黑茶产量整体上升,由2017年的28.86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45.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高于高于绿茶(2.38%)、乌龙茶(3.46%)和茶叶总产量(4.9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但低于红茶(13.74%)、白茶(25.82%)等茶类。

近年来,得益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以及湖南、四川等地方政府对黑茶产业的支持,我国黑茶产量整体上升,由2017年的28.86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45.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高于高于绿茶(2.38%)、乌龙茶(3.46%)和茶叶总产量(4.9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但低于红茶(13.74%)、白茶(25.82%)等茶类。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2017-2023年我国六大茶类产量变化情况

茶类 2017年(万吨) 2023年(万吨) 年均复合增长率
绿茶 167.9 193.4 2.38%
黑茶 28.86 45.8 8%
红茶 22.68 49.1 13.74%
乌龙茶 27.13 33.28 3.46%
白茶 2.52 10.0 25.82%
黄茶 0.55 2.3 26.93%
总产量 249.64 333.95 4.97%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2020年之前,黑茶为我国产量第二大茶类,但在2020年,其产量略有减产,在总产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而红茶产量稳增。这也使得红茶取代黑茶成为我国第二大量产茶类,而黑茶位居第三;此后自2021年起,黑茶产量在总产量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但仍低于红茶,2023年达到13.7%,继续位居第三。

2020年之前,黑茶为我国产量第二大茶类,但在2020年,其产量略有减产,在总产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而红茶产量稳增。这也使得红茶取代黑茶成为我国第二大量产茶类,而黑茶位居第三;此后自2021年起,黑茶产量在总产量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但仍低于红茶,2023年达到13.7%,继续位居第三。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从产值来看,自2021年起我国黑茶产值逐年增长,2023年达到310.4万吨,同比增长15.58%,约占茶叶总产值的9.4%左右。

从产值来看,自2021年起我国黑茶产值逐年增长,2023年达到310.4万吨,同比增长15.58%,约占茶叶总产值的9.4%左右。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2.黑茶量价齐升,内销均价在六大茶类中最低

黑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物质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如茶色素(以茶褐素为主, 其次是茶黄素、茶红素)、茶多酚、多糖、咖啡碱、茶氨酸等, 这些物质的存在使得黑茶具有抗氧化、抗肥胖、软化人体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除了日常饮用外,黑茶还可以用于加工成黑茶冻干粉、黄精黑茶冻干粉、黄精黑茶酒、黑茶牙膏、黑茶面膜等黑茶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茶文化的推广,黑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黑茶内销量整体上升,由2019年的31.86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37.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37%。其内销额也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由2015年的202.7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58.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33%。尤其在2020年,我国黑茶内销额呈现大幅上升态势。主要原因是因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采茶人工等成本大幅度提升,使得黑茶价格走高,内销额大增。而在2021年随着黑茶价格回落,其内销额也出现下滑。不过,随着黑茶量价齐升,自2022年起其内销额又开始稳定增长。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黑茶内销量整体上升,由2019年的31.86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37.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37%。其内销额也呈现整体上升态势,由2015年的202.7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58.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33%。尤其在2020年,我国黑茶内销额呈现大幅上升态势。主要原因是因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采茶人工等成本大幅度提升,使得黑茶价格走高,内销额大增。而在2021年随着黑茶价格回落,其内销额也出现下滑。不过,随着黑茶量价齐升,自2022年起其内销额又开始稳定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从内销均价来看,在经过2021年下滑后,自2022年起,我国黑茶内销均价逐渐回升,2023年达到94.9元/千克,同比增长7.61%。值得一提的是,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内销均价最为便宜的品类,也是唯一一个内销均价没有突破100元/千克的茶类,价格相对便宜。

从内销均价来看,在经过2021年下滑后,自2022年起,我国黑茶内销均价逐渐回升,2023年达到94.9元/千克,同比增长7.61%。值得一提的是,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内销均价最为便宜的品类,也是唯一一个内销均价没有突破100元/千克的茶类,价格相对便宜。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3.黑茶出口量和净出口量持续上升

我国黑茶以内销为主,海外需求相对较少,出口规模也比较低。且在2021年之前,黑茶一直没有具体对应的进出口税则号列,开拓外销市场十分不便。但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进出口税则号列新增黑茶子目,将原来的普洱茶子目移至黑茶项下,黑茶不用再借红茶或普洱茶的税则号贴牌报关出口,这对于黑茶开拓海外市场、提高品牌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

自进出口税则号列新增黑茶子目以来,我国黑茶出口规模便始终大于进口规模,保持贸易顺差局面,且出口需求持续增加。具体来看,自2021年起,我国黑茶进口量虽然呈现上升态势,但始终很小,不超过8吨。但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11月,我国黑茶进口量激增,攀升至7.85吨,相较2023年同比更是增长292.01%。进口额方面,在2022年黑茶进口额达到小高峰约45.62万元,随后便下降;到2024年1-11月,受进口量攀升影响进口额又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约63.54万元,相较2023年同比增长131.14%。

自进出口税则号列新增黑茶子目以来,我国黑茶出口规模便始终大于进口规模,保持贸易顺差局面,且出口需求持续增加。具体来看,自2021年起,我国黑茶进口量虽然呈现上升态势,但始终很小,不超过8吨。但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11月,我国黑茶进口量激增,攀升至7.85吨,相较2023年同比更是增长292.01%。进口额方面,在2022年黑茶进口额达到小高峰约45.62万元,随后便下降;到2024年1-11月,受进口量攀升影响进口额又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约63.54万元,相较2023年同比增长131.14%。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出口方面,自2021年起,我国黑茶出口量不断增长,2023年达到427.29 吨,同比增长21.81%,2024年继续上升,1-11月累计达到475.59吨,相较2023年1-11月同比增长34%;出口额则呈现先降后升态势,2021年到2023年黑茶出口额逐年下降,但2024年1-11月出口额则回升至0.22亿元,相较2023年1-11月同比增长33.44%。

出口方面,自2021年起,我国黑茶出口量不断增长,2023年达到427.29 吨,同比增长21.81%,2024年继续上升,1-11月累计达到475.59吨,相较2023年1-11月同比增长34%;出口额则呈现先降后升态势,2021年到2023年黑茶出口额逐年下降,但2024年1-11月出口额则回升至0.22亿元,相较2023年1-11月同比增长33.44%。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进出口差来看,自2021年起,我国黑茶净出口量也在逐年递增,2024年1-11月达到467.74万吨,相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24.64%;贸易顺差额则呈现先降后升态势,2024年1-11月达到0.21亿元,相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长23.81%。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短期集中涨价潮来袭 多家企业积极出海寻新增长

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短期集中涨价潮来袭 多家企业积极出海寻新增长

自2023年起,我国水产饲料产量进入持续收缩通道,行业生产格局则进一步向广东地区集聚。同时,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马太效应持续强化。面对国内市场饱和与竞争压力,多家企业选择积极出海以开拓新增长空间。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供需基本平衡 多联产趋势下市场增量空间广 竞争格局两极分化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供需基本平衡 多联产趋势下市场增量空间广 竞争格局两极分化

随着大米初级加工产品(如糙米、精白米)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大米深加工迎来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供需保持基本平衡。2023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产量1584.1万吨,需求量1552.2万吨;预计2025年我国大米深加工产品产量约1699.7万吨,需求量约1668.8万吨。

2025年10月17日
产量下滑但出口增长且需求旺盛!柠檬成身价狂飙“宠儿” 市场价格一路攀升

产量下滑但出口增长且需求旺盛!柠檬成身价狂飙“宠儿” 市场价格一路攀升

我国是柠檬生产大国,近年来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到2023年国内柠檬鲜果产量达到276.57万吨。不过自进入2024年以来,受到极端气候变化影响,国内柠檬鲜果产量大幅下降。如2024年,整个四川省平均气温16.4℃,较常年偏高1.2℃,创1961年以来历史新高。其中安岳产区从7月下旬开始遭遇长达55天的极端高温无雨天气

2025年09月28日
我国肉牛养殖行业陷入成本高企与种源之困 企业应如何降本增效?

我国肉牛养殖行业陷入成本高企与种源之困 企业应如何降本增效?

我国肉牛养殖业因本土品种繁殖周期长、增重速度慢,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从成本结构拆分看,仔畜费用占比近六成,凸显优质牛源稀缺;饲料成本占比近三成,反映转化率偏低问题突出。面对如此成本结构,企业需从遗传改良、精细喂养、技术赋能等多方面系统应对。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双胶纸消费展现出较强韧性 但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日益凸显

我国双胶纸消费展现出较强韧性 但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日益凸显

我国双胶纸行业持续扩张产能,2020–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78%,并呈现山东等区域集聚特征。尽管面临“双减”政策推行、出版数字化及电子阅读普及等多重挑战,但我国双胶纸消费仍展现出较强韧性,消费量由2020年的830万吨整体上升至20204年的903万吨。当前,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日益凸显,产能利用率由2020年的6

2025年09月08日
政策技术双驱动 我国人工智能+农业正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推广”

政策技术双驱动 我国人工智能+农业正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化推广”

人工智能+农业,即人工智能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兴趋势,其主要是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深入推进,不仅能为农业稳产增产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抓手,更从根本上夯实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底层支撑能力

2025年09月02日
首发“反内卷”倡议! 我国造纸行业产销量增长 市场价格或将持续上涨

首发“反内卷”倡议! 我国造纸行业产销量增长 市场价格或将持续上涨

随着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我国纸及纸板的生产量及消费量也稳步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2500家,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13625万吨,较2023年增长5.09%;消费量13634万吨,较2023年增长 3.56%,人均年消费量为96.83千克(14.08亿人)。2015—2024年,纸及纸板生产量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金针菇产量缩减但出口量增长 龙头企业营收与利润空间萎缩

我国金针菇产量缩减但出口量增长 龙头企业营收与利润空间萎缩

我国工厂化金针菇日产能从2010年的988.9吨增长至2023年的5109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46%。产量则自2020年起逐渐下滑,2023年降至200万吨以下。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我国金针菇市场面临供需失衡局面,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导致产品价格整体下行。在此背景下,行业龙头企业雪榕生物和众兴菌业均遭遇了明显的

2025年08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