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取向硅钢市场产需两旺 出口规模呈现整体扩大态势 行业集中度高

1.下游市场推动下,取向硅钢市场产需两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取向硅钢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取向硅钢也称为冷轧取向硅钢或冷轧变压器钢,是一种晶粒基本朝同一方向排列的极低碳硅铁合金材料,具有取向性能,可以大幅度降低铁损和涡流损耗。取向硅钢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是变压器里的“核心”制造材料,被称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据悉,取向硅钢的需求量由变压器不同性能设计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其占变压器成本的比例也因受变压器电压等级、电压容量、性能设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各有不同,一般其成本约占单台变压器生产成本的30%-40%。近年来,在电力基建、新能源并网及老化电路替换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变压器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由2018年的14.58亿千伏安上升至2023年的20.75亿千伏安,有助于国内取向硅钢需求增长。此外,随着取向硅钢应用领域拓展,其还可以用于制造电机、继电器、整流器等产品,为行业带来更多需求。

取向硅钢也称为冷轧取向硅钢或冷轧变压器钢,是一种晶粒基本朝同一方向排列的极低碳硅铁合金材料,具有取向性能,可以大幅度降低铁损和涡流损耗。取向硅钢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是变压器里的“核心”制造材料,被称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据悉,取向硅钢的需求量由变压器不同性能设计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决定,其占变压器成本的比例也因受变压器电压等级、电压容量、性能设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各有不同,一般其成本约占单台变压器生产成本的30%-40%。近年来,在电力基建、新能源并网及老化电路替换等因素推动下,我国变压器产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由2018年的14.58亿千伏安上升至2023年的20.75亿千伏安,有助于国内取向硅钢需求增长。此外,随着取向硅钢应用领域拓展,其还可以用于制造电机、继电器、整流器等产品,为行业带来更多需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在变压器等下游市场驱动下,近年来我国取向硅钢市场产需两旺,产量和表观需求量不断攀升,2023年分别达到265.02万吨和232.0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9%和26.83%。未来,随着我国不断推动电网建设,将持续带动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需求;同时伴随着“双碳”战略持续推进和能源结构持续调整,新能源发电建设对变压器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大。受此驱动,预计未来取向硅钢行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在变压器等下游市场驱动下,近年来我国取向硅钢市场产需两旺,产量和表观需求量不断攀升,2023年分别达到265.02万吨和232.0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9%和26.83%。未来,随着我国不断推动电网建设,将持续带动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需求;同时伴随着“双碳”战略持续推进和能源结构持续调整,新能源发电建设对变压器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大。受此驱动,预计未来取向硅钢行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数据来源: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等、观研天下整理

2.取向硅钢进口规模和出口规模均呈现整体扩大态势

整体来看,我国取向硅钢市场供大于求,部分产量依靠出口消化。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取向硅钢进口规模和出口规模均呈现整体扩大的态势,2023年其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达到16.16万吨和49.1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6.08%和11.25%;进口额和出口额13.89亿元和97.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1%和5.27%。

整体来看,我国取向硅钢市场供大于求,部分产量依靠出口消化。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取向硅钢进口规模和出口规模均呈现整体扩大的态势,2023年其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达到16.16万吨和49.1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6.08%和11.25%;进口额和出口额13.89亿元和97.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1%和5.27%。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2023年我国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分别达到32.99万吨和32.99亿元,较往年出现小幅下滑,同比分别下降4.24%和1.59%。

此外,2023年我国净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分别达到32.99万吨和32.99亿元,较往年出现小幅下滑,同比分别下降4.24%和1.59%。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3.取向硅钢行业进入门槛高,供应格局呈现宝钢股份“一家独大”态势

取向硅钢技术壁垒高,其制造技术高度复杂、工艺流程长、工艺窗口极为狭窄,且对成分控制精度要求高;同时其还存在较高资金和人才壁垒,使得取向硅钢行业进入门槛高,生产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行业集中度高。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取向硅钢生产企业数量仅有24家,CR6达到82%,市场供应格局呈现宝钢股份“一家独大”态势,其2022年产量占比达到52%;其次是首钢股份、望变电气、包头威丰、宁波银亿、浙江华赢,分别占比52%、11%、6%、6%、4%、3%。

取向硅钢技术壁垒高,其制造技术高度复杂、工艺流程长、工艺窗口极为狭窄,且对成分控制精度要求高;同时其还存在较高资金和人才壁垒,使得取向硅钢行业进入门槛高,生产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行业集中度高。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取向硅钢生产企业数量仅有24家,CR6达到82%,市场供应格局呈现宝钢股份“一家独大”态势,其2022年产量占比达到52%;其次是首钢股份、望变电气、包头威丰、宁波银亿、浙江华赢,分别占比52%、11%、6%、6%、4%、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发展向好 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智能化、绿色化已成必然趋势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发展向好 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智能化、绿色化已成必然趋势

有色金属冶炼是全球基础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发展受到经济和技术以及市场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高速发展,逐步摆脱以往粗放的生产模式,冶炼加工技术日趋成熟,部分工艺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新材料、军工、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保

2025年07月05日
我国银粉市场供不应求 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未来发展将更加侧重于技术创新

我国银粉市场供不应求 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未来发展将更加侧重于技术创新

银粉行业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被用作导电材料和防腐材料。不过到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电子工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银粉在电子元器件制造中的广泛应用。进入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银粉的需求持续攀升,同时,新制备技术的涌现以及新应用领域的开发也为银粉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进入21世纪后,纳米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微细球形铝粉行业: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高端产品存在明显供给缺口

我国微细球形铝粉行业: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高端产品存在明显供给缺口

我国微细球形铝粉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延伸,既包括铝颜料、耐火材料等传统应用领域,更拓展至太阳能电子浆料、火箭推进剂、核废料处理、电容器积层电极箔、半导体氮化铝等战略新兴领域。近年来我国微细球形铝粉产量和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但高端产品供不应求。此外,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13家微细

2025年06月23日
“金银比”修复周期 全球白银向“工业金属主角”转型 行业长期配置价值仍存

“金银比”修复周期 全球白银向“工业金属主角”转型 行业长期配置价值仍存

当前,白银行业从“贵金属配角”向“工业金属主角”转型。不过,在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工业需求结构性增长及“金银比”修复的多重驱动下,白银行业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2025年06月20日
我国钢帘线行业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

我国钢帘线行业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

近年来,我国钢帘线产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出口市场表现更为亮眼,出口量快速增长。同时我国钢帘线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预计未来将向更高强度级别升级。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钢帘线头部企业加速推进全球化布局,通过海外建厂、合资合作等方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2025年06月13日
我国硅钢行业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突破 “双碳”下高牌号硅钢或将迎来结构性景气

我国硅钢行业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突破 “双碳”下高牌号硅钢或将迎来结构性景气

尤其是进入21世纪,我国硅钢行业更是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产能规模跃居世界前列,还掌握了高端取向硅钢等核心技术,满足了特高压、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特殊需求。目前我国硅钢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跟跑至领跑的突破,硅钢“卡脖子”成为历史,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军工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

2025年05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