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二手车行业:已成名副其实万亿级市场 新车价格战冲击下或迎新一轮洗牌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二手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二手车意为“第二手的汽车”或“使用过的汽车”,在中国称为 “旧机动车”。根据《二手车流通管理法》,二手车是指在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在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之前或在经济实用寿命期内服役,并仍可继续使用的机动车辆,包括汽车(包括三轮汽车、低速载货车即原农用车)、挂车和摩托车。

一、汽车工业展现出强大发展韧性,产量销量持续回暖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已是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其中汽车3.36亿辆。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已是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其中汽车3.36亿辆。

数据来源:公安部,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2017-2020年市场需求疲软,产销量保持下滑态势,但我国仍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国。同时进入2021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疫情的防控措施的常态化,以及在国家购置税减半政策、地方政府促汽车消费政策叠加下,我国汽车行业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带动产销量上升。截至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乘用车产销量分别达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商用车产销量分别达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

虽然2017-2020年市场需求疲软,产销量保持下滑态势,但我国仍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国。同时进入2021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疫情的防控措施的常态化,以及在国家购置税减半政策、地方政府促汽车消费政策叠加下,我国汽车行业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带动产销量上升。截至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乘用车产销量分别达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商用车产销量分别达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政策效应正在得到显现,车源从稀缺到充分过渡越发明显

2022年多项二手车行业新政发布并落地实施。2023年作为二手车新政全面落地执行的第一年,由于制约因素的清除和堵点的打通,政策效应正在得到显现,二手车市场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车商合规化经营的态势将延续。根据市场分析,新政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二手车行业上下游流通,让广大车商开始合规化经营,也让广大消费者得到了更多实惠和便利性。虽然目前仍存在因政策切换带来的相关问题,如二手车经销发票在部分转入地无法过户,一些不合理的附加条件影响交易效率等问题。但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2024年车商合规化经营的态势将得到延续,合规化经营的空间也将更大。

车源从稀缺到充分的过渡越发明显。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二手车转籍率为29.27%,环比上月增长0.4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86个百分点;二手车转籍总量为48.61万辆,环比增长了2.2%,同比增长35.1%。2023年全年我国二手车转籍总量达到501.83万辆,同比增长25%,转籍率为27.25%,同比增长2.2%。

车源从稀缺到充分的过渡越发明显。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二手车转籍率为29.27%,环比上月增长0.4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86个百分点;二手车转籍总量为48.61万辆,环比增长了2.2%,同比增长35.1%。2023年全年我国二手车转籍总量达到501.83万辆,同比增长25%,转籍率为27.25%,同比增长2.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估计2024年的二手车流转,将从过去的车源稀缺转向车源充分,而且这个过渡将会越发明显。另外B2B之间的流转和C2C之间的直接流转比例都会趋于下降,而越来越多的车辆流转会通过平台来实现。相比于前两者,车辆通过平台以公开竞价的方式流转的效率是最高的。

三、二手车流动性逐步增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二手车市场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近年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二手车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40年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过程,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手汽车市场之一。

2023年以来得益于跨区域流通比例稳步上升,我国二手车流动性逐步增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二手车市场累计交易1841.33万辆,同比增长14.88%。2024年1-4月,我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627.93万辆,同比增长9.42%,与同期相比增加了54.1万辆。

2023年以来得益于跨区域流通比例稳步上升,我国二手车流动性逐步增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二手车市场累计交易1841.33万辆,同比增长14.88%。2024年1-4月,我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627.93万辆,同比增长9.42%,与同期相比增加了54.1万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在轿车领域,二手基本型乘用车(轿车)是我国二手车市场占比最大的单一车型。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二手乘用车累计交易1477.71万辆,同比增长14.71%。其中二手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累计交易1089.67万辆,同比增长14.42%,在二手车市场占比最大。其次为SUV车型、MPV车型、交叉型乘用车,交易分别为237.84万辆、114.14万辆、36.07万辆。

其中在轿车领域,二手基本型乘用车(轿车)是我国二手车市场占比最大的单一车型。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二手乘用车累计交易1477.71万辆,同比增长14.71%。其中二手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累计交易1089.67万辆,同比增长14.42%,在二手车市场占比最大。其次为SUV车型、MPV车型、交叉型乘用车,交易分别为237.84万辆、114.14万辆、36.07万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商用车反面,2023年累计交易256.98万辆,同比增长10%。其中载货车交易149.72万辆,同比增长15.53%;客车交易107.26万辆,同比增长3.11%。

从车龄来看,2023年我国二手车流通车龄主要集中在3-6年区间,占比为43.54%,同比增长3.3%;其次为3年内车型,占比27.97%,同比下降2%;再次是7-10年车型,占比20.24%,同比增长0.6%。

从车龄来看,2023年我国二手车流通车龄主要集中在3-6年区间,占比为43.54%,同比增长3.3%;其次为3年内车型,占比27.97%,同比下降2%;再次是7-10年车型,占比20.24%,同比增长0.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预计随着国家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和各地推出的促消费政策,2024年5月二手车市场活跃性将会增强,有利于交易量的攀升。例如根据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各地也陆续出台关于放宽准入、规范扶持二手车经营的相关政策。到2027年,浙江规划全省二手车交易量增长至160万辆以上;广东规划报废汽车年规范回收拆解量80万辆左右,二手车年交易量超400万辆。

四、连续三年过万亿,二手车成为了名副其实万亿级市场

从交易额来看,我国二手车交易额变动基本与交易量数据变动类似,2020年受疫情影响交易额出现小幅度下滑,仅为8888.4亿元,2021年二手车报复性消费叠加1-4月价格小幅度下降后持续上升,加之整体需求上升,我国二手车交易额达11316.9亿元的新高,2022年交易量微降,全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交易额达到1.06万亿元。2023年我国二手车市场累计交易金额11795.32亿元。可见连续三年“过万亿”,我国二手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万亿级的市场。

从交易额来看,我国二手车交易额变动基本与交易量数据变动类似,2020年受疫情影响交易额出现小幅度下滑,仅为8888.4亿元,2021年二手车报复性消费叠加1-4月价格小幅度下降后持续上升,加之整体需求上升,我国二手车交易额达11316.9亿元的新高,2022年交易量微降,全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交易额达到1.06万亿元。2023年我国二手车市场累计交易金额11795.32亿元。可见连续三年“过万亿”,我国二手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万亿级的市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五、利润空间受新车价格战冲击,经销商或迎来新一轮洗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入2024年以来,我国二手车市场增长势头依然显著,蕴含着利好因素,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压力。一方面,4月份二手车经理人指数为45.6%,环比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并且连续四个月在荣枯线以下徘徊,这表示二手车经销商对当前市场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在经营策略上更加趋于保守。另一方面,新车市场价格战也对二手车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二手车经销商为了维持销售竞争力降低价格。4月主流车型多个细分市场保值率出现下降,消费者受市场不确定性和价格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观望情绪上升。

实际上去年汽车价格战的激烈竞争态势已经传导至二手车市场。自2024年以来,随着新车价格下探进一步升级,导致二手车销售和盈利面临更难的局面。并有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价格越来越透明、新车价掉价快,目前二手车利润空间只能是微利。

而根据市场来看,目前行业中大部分二手车经营者资金来源是借贷,先收车进库存再找买家销售,通过杠杆来赚钱。一些库存大、销售周期长的车商遇到新车大幅降价、销售不利的状况,就会亏的越多。市场中部分个人、小型经销商或会退出,留下部分成熟的、优质的二手车经销商。因此在上述情况下,我国经销商或迎来新一轮洗牌。(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破解城市出行痛点 我国折叠自行车行业零售额上升 电动、智能化是确定性增长赛道

破解城市出行痛点 我国折叠自行车行业零售额上升 电动、智能化是确定性增长赛道

我国已成为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的核心增长引擎,2024年零售量达80万辆,占全球22.1%的份额,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9%,远高于全球水平。在城镇化加速、交通拥堵问题凸显以及休闲骑行文化兴起的背景下,折叠自行车行业持续扩容,产品向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迭代升级。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低端市场同质化竞争和

2025年09月15日
Waymo、特斯拉等布局 我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成本加速下行

Waymo、特斯拉等布局 我国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成本加速下行

目前,自动驾驶汽车已在国内外大量布局。海外企业来看,海外两大Robotaxi巨头为Waymo和特斯拉。目前,Waymo服务覆盖旧金山、洛杉矶、凤凰城、奥斯汀等,车队超1500辆,已完成超1000万次无人驾驶付费行程。

2025年09月01日
庞大高净值人群打开豪华车行业空间 国产以技术溢价和性价比优势扭转垄断局面

庞大高净值人群打开豪华车行业空间 国产以技术溢价和性价比优势扭转垄断局面

豪华车是指在设计、制造、装备和性能等方面都具有高品质、高档次的汽车,主要面向高端消费市场。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庞大为国内豪华车市场提供足够的潜在客群。2024年我国家庭净资产在千万人民币、亿元人民币、3000 万美元以上的高净值家庭数分别达 206.60万户、13.05万户、8.60万户。

2025年08月31日
汽车产业涌现出新增长点 我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替换市场潜力可观

汽车产业涌现出新增长点 我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替换市场潜力可观

在自动驾驶技术不断进步、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背景下,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且也深刻改变着汽车制造、销售、运营、维修、保险等相关行业。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形成和重构,自动驾驶也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市场带来诸多新增长点,如无人物流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等等。

2025年08月29日
千亿空间待释放 我国汽车注塑件行业竞争向材料创新、技术驱动与绿色变革方向倾斜

千亿空间待释放 我国汽车注塑件行业竞争向材料创新、技术驱动与绿色变革方向倾斜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40.9%。2025年H1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44.3%。

2025年08月29日
新能源冷藏车行业销量暴涨 混动型空间广阔 头部车企技术“内卷”下市场呈寡占III型

新能源冷藏车行业销量暴涨 混动型空间广阔 头部车企技术“内卷”下市场呈寡占III型

而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新能源冷藏车快速渗透,逐渐成为冷链运输队伍主力。2021-2023年我国新能源冷藏车销量由1736辆增长至4740辆,CAGR达65.2%。

2025年08月24日
我国全钢巨胎部分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国际巨头垄断全球市场 本土企业奋力追赶

我国全钢巨胎部分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国际巨头垄断全球市场 本土企业奋力追赶

全钢巨胎的制造主要依赖于合成橡胶、钢帘线、天然橡胶、化工辅料和炭黑等原材料。其中,橡胶在全钢巨胎制造成本构成中占据显著地位,大约占据40%至50%的比例。而在橡胶之中,又以天然橡胶为主。以海安橡胶全钢巨胎制造成本为例:2024年在海安橡胶全钢巨胎制造成本构成中,橡胶采购金额占比为41.5%,其中天然橡胶采购金额为238

2025年08月21日
供需缺口扩大 我国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红利仍未完全释放 四方势力竞逐

供需缺口扩大 我国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红利仍未完全释放 四方势力竞逐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上升,其维修市场供需缺口大,这也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入局新能源汽车维修市场,并且形成四大派系(主机厂、电池厂商、独立第三方厂商、保险公司),以争取在市场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新能源维修市场红利仍未完全释放,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2025年08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