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轻型卡车已成货车市场重要支柱 行业竞争日趋白热 新能源轻卡展现巨大潜力

轻型卡车我国货车市场的重要支柱在货车供需端占据主导

轻型卡车是指车型分类中的N类载货车中最大设计总质量不大于4.5吨的N2类车型,是我国货车市场的重要支柱。

供给端方面,1958年,南京汽车制配厂自力更生制造的“跃进”轻卡驶出厂房标志着我国轻卡行业起步。改革开放以后,轻卡行业随着中国汽车的大发展也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我国成为轻型卡车制造大国,轻型卡车在货车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轻型卡车产量占货车总产量的比重达55.79%。

供给端方面,1958年,南京汽车制配厂自力更生制造的“跃进”轻卡驶出厂房标志着我国轻卡行业起步。改革开放以后,轻卡行业随着中国汽车的大发展也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我国成为轻型卡车制造大国,轻型卡车在货车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轻型卡车产量占货车总产量的比重达55.7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需求端方面,轻型卡车主要与城市物流和居民生活相关,因此其销量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同时,与大型卡车相比,轻型卡车灵活性、适应性、经济性特征明显,是物流行业中的热门选择。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轻型卡车销量占货车总销量的比重达67.79%。

我国轻型卡车平均单价

类别 平均单价
轻卡整体 6-8 万元
中高端轻卡 8-12万元
低端轻卡和小轻卡 4-8 万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轻型卡车出口市场蓬勃发展,出口区域相对集中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轻型卡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轻卡行业从低端发展引进国外先进轻卡技术与生产线,到自主研发生产国内高端轻卡产品,经过近年来连续的高速增长,高端轻卡市场现已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我国轻型卡车行业已走上了产业升级之路,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出口数量也随之暴增。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轻型卡车出口量为24万辆,增速高达90.5%;2022年我国轻型卡车出口量为33.2万辆,增速高达33.2%。2023年H1我国轻型卡车出口量为15.2万辆,将上年同期增长1%。

我国轻型卡车行业已走上了产业升级之路,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出口数量也随之暴增。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轻型卡车出口量为24万辆,增速高达90.5%;2022年我国轻型卡车出口量为33.2万辆,增速高达33.2%。2023年H1我国轻型卡车出口量为15.2万辆,将上年同期增长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轻型卡车出口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包括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澳大利亚、英国、沙特、菲律宾、泰国、阿联酋、西班牙等。根据数据,我国轻型卡车前十大出口目的地占比超60%。

我国轻型卡车出口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包括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澳大利亚、英国、沙特、菲律宾、泰国、阿联酋、西班牙等。根据数据,我国轻型卡车前十大出口目的地占比超6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轻型卡车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北汽福田等老牌厂商处于领先位置

轻型卡车行业技术相对简单,对可靠性的要求相对较低,市场进入门槛不高,行业竞争激烈。北汽福田、长城汽车、东风汽车等老牌轻卡厂商具备先发优势,处于行业领先位置,2022年市占率分列全国前三。传统重卡厂商如中国重汽则凭借自身较强的技术实力切入轻卡领域,轻型卡车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轻型卡车行业技术相对简单,对可靠性的要求相对较低,市场进入门槛不高,行业竞争激烈。北汽福田、长城汽车、东风汽车等老牌轻卡厂商具备先发优势,处于行业领先位置,2022年市占率分列全国前三。传统重卡厂商如中国重汽则凭借自身较强的技术实力切入轻卡领域,轻型卡车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新能源轻卡在环保趋势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卡车市场趋向环保化,新能源卡车风生水起。新规中新能源卡车不受载质量利用系数的限制,新能源卡车在上牌、路权、上路运营、年审、购置税等方面均能享受到优惠政策,在此背景下,很长一段时间内新能源卡车都会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对于卡车行业来说,轻卡的使用场景一般为城际或者市内运输,运距较短,城市内充电设施齐备,相比中重卡车型来说更好落地,因此新能源轻卡在行业整体趋势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将备受用户青睐。

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轻型卡车市场规模由20.2亿元增长至64.5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轻型卡车市场规模将达124亿元。

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轻型卡车市场规模由20.2亿元增长至64.5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轻型卡车市场规模将达124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港口行业:集装箱吞吐量维持较高增长 绿色智慧转型正在加速

我国港口行业:集装箱吞吐量维持较高增长 绿色智慧转型正在加速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繁荣,我国港口行业呈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货物吞吐量不断增长。2024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75.95亿吨,同比增长3.7%。2025年1-7月,我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4.4亿吨,同比增长4.4%。从结构上看,2025年1-7月我国港口内贸货物吞吐量实现72.3亿吨,同比

2025年09月13日
政策与效益双轮驱动 我国内河电动船舶行业市场空间将超百亿 岸电覆盖率提升

政策与效益双轮驱动 我国内河电动船舶行业市场空间将超百亿 岸电覆盖率提升

在国际海事组织(IMO)和欧盟等机构日益严苛的碳排放法规(如EU ETS)驱动下,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而内河航运作为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减碳任务尤为紧迫。内河电动船舶凭借其“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的核心优势,正成为破解内河航运污染难题的最优解决方案之一。它不仅顺应了国内外强有力的政策导向,更

2025年09月13日
太空竞赛里的市场机遇 我国航天数字仿真行业需求爆发 技术与效率不断提高

太空竞赛里的市场机遇 我国航天数字仿真行业需求爆发 技术与效率不断提高

随着全球太空资源竞争进入白热化,低轨卫星轨道与频谱的“先登先占”原则正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星座建设热潮,而航天数字仿真——这一通过构建“数字孪生”体在虚拟世界中完成全流程验证的核心技术,已从辅助工具演变为决定航天任务成败、抢占战略资源的关键基石。

2025年09月12日
补贴政策驱动千船换代 我国内河船舶行业订单回升 绿色化与大型化浪潮来袭

补贴政策驱动千船换代 我国内河船舶行业订单回升 绿色化与大型化浪潮来袭

中国内河航运作为连接内陆与经济腹地的“黄金水道”,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与庞大的运输需求相比,我国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尤其是高等级航道占比低(仅12%)与内河船舶老龄化严重(10年以上船龄占比67%)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行业降本增效和绿色发展的关键瓶颈。

2025年09月12日
IMO净零框架发布 全球绿色甲醇船舶行业经济性逐渐显现 产能及需求增长

IMO净零框架发布 全球绿色甲醇船舶行业经济性逐渐显现 产能及需求增长

国际海事组织(IMO)净零框架正式落地,明确中长期船舶脱碳路径,绿色甲醇等氢基燃料成为实现零排放的核心选择。短期内,航运业通过技术优化与运营调整虽可降低部分碳排放,但根本转型仍需依赖替代燃料规模化应用。当前,绿色甲醇在经济性与成熟度方面逐步显现优势,全球产能加速布局,中国占据主导地位,而上游燃料供应与下游船舶需求的协同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电动两轮车头部企业积极出海 新国标驱动行业加速洗牌

我国电动两轮车头部企业积极出海 新国标驱动行业加速洗牌

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动两轮车行业国内外销售表现强劲,国内销量与出口量均实现快速增长。当前,海外市场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特征,不同区域消费者在产品类型与功能偏好上差异显著。未来,海外电动两轮车市场仍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以雅迪、爱玛、九号、台铃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正在积极出海,抢占市场先机。

2025年09月05日
成本高昂下企业普遍面临亏损 我国地铁行业陷入“建得起,养不起”困境

成本高昂下企业普遍面临亏损 我国地铁行业陷入“建得起,养不起”困境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地铁项目建设加速,运营里程不断增长。到目前地铁已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最重要组成部分,运营里程占比76%以上。2024年我国大陆地区共有58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361条,运营里程12160.77公里。其中地铁运营里程9306.09公里,占比76.53%。截至到2025年7月

2025年09月03日
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国际货运成重要增长点 国际航线网络持续扩容升级

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国际货运成重要增长点 国际航线网络持续扩容升级

自进入2025年以来,在国内经济稳健增长和旅游市场持续繁荣的背景下,作为经济重要“晴雨表”的航空物流表现出稳健发展态势,运输总周转量、货邮运输量、货邮吞吐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025年08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