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调味品行业来到挑战机遇并存期 高端化、健康化成各企业布局战略高地

一、行业基本概述

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的辅助食品。调味品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以调和滋味和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增香、增鲜等作用。

调味品品类繁多。其中有属于东方传统的调味品,也有引进的调味品和新兴的调味品品种。对于调味品的分类目前尚无定论,可以从不同角度可以对调味品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调味品分类》(GB/T20903-2007),共有食用盐、食糖、酱油、食醋、味精、芝麻油、酱类、鱼露、耗油等17种品类。

按照成份分类,可以分为单味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单味调味品是指仅含一种主要原材料的调味品,复合调味品则通常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调味品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制成。

按调味品商品性质,可以分为酿造类调味品、腌菜类调味品、鲜菜类调味品、干货类调味品、水产类调味品、其它类调味品。

按调味品成品形状可分为酱品类(沙茶酱、豉椒酱、酸梅酱、xo酱等)、酱油类(生抽王、鲜虾油、豉油皇、草菇老抽等)、汁水类(烧烤汁、卤水汁、喼汁、OK汁等)、味粉类(胡椒粉、沙姜粉、大蒜粉、鸡粉等)、固体类(砂糖、食盐、味精、豆豉等)。

按调味品呈味感觉,可分为咸味调味品(食盐、酱油、豆豉等)、甜味调味品(蔗糖、蜂蜜、饴糖等)、苦味调味品(陈皮、茶叶汁、苦杏仁等)、辣味调味品(辣椒、胡椒、芥末等)、酸味调味品(食醋、茄汁、山楂酱等)、鲜味调味品(味精、鸡精、虾油、鱼露、蚝油等)、香味调味品(花椒、八角、料酒、葱、蒜等)。除了以上单一味为主的调味品外,大量的是复合味的调味品,如油咖喱、甜面酱、乳腐汁、花椒盐等等。

调味品主要分类

分类

具体情况

按照成份分类

单味调味品

花椒、八角茴香(大茴香)、桂皮、干姜、辣椒等天然香辛料

复合调味品

蟹油、香味油、菌油、香辣烹调油、鸡香油、辣酱油、川锅酱、芥末糊、辣甜豆豉酱、咖喱油等

按调味品商品性质分类

酿造类调味品

酱油、食醋、酱、豆豉、豆腐乳等

腌菜类调味品

榨菜芽菜冬菜梅干菜腌雪里蕻泡姜泡辣椒

鲜菜类调味品

葱、蒜、姜、辣椒、芫荽、辣根、香椿等

干货类调味品

胡椒、花椒、干辣椒、八角、小茴香、芥末、桂皮、姜片、姜粉、草果等

水产类调味品

水珍、鱼露、虾米、虾皮、虾籽、虾酱、虾油、蚝油、蟹制品、淡菜、紫菜等

其它类调味品

食盐、味精、糖、黄酒、咖喱粉、五香粉、芝麻油、芝麻酱、花生酱、沙茶酱、银虾酱、番茄沙司、番茄酱、果酱、番茄汁、桂林酱、椒油辣酱、芝麻辣酱、花生辣酱、油酥酱、辣酱油、辣椒油、香糟、红糟、菌油等

按调味品成品形状分类

酱品类

沙茶酱、豉椒酱、酸梅酱、xo酱等

酱油类

生抽王、鲜虾油、豉油皇、草菇老抽等

汁水类

烧烤汁、卤水汁、喼汁、OK汁等

味粉类

胡椒粉、沙姜粉、大蒜粉、鸡粉等

固体类

砂糖、食盐、味精、豆豉等

按调味品呈味感觉分类

咸味调味品

食盐、酱油、豆豉等

甜味调味品

蔗糖、蜂蜜、饴糖等

苦味调味品

陈皮、茶叶汁、苦杏仁等

辣味调味品

辣椒、胡椒、芥末等

酸味调味品

食醋、茄汁、山楂酱等

鲜味调味品

味精、鸡精、虾油、鱼露、蚝油等

香味调味品

花椒、八角、料酒、葱、蒜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调味品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调味品在食品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消费者一日三餐的必需品,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具有“小产品,大市场”的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调味品行业经历多个阶段取得飞速发展,当前行业已来到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时期。

1、市场规模不断增长,酱油占据着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尤其是2020年、2021年由于外部环境影响使调味品消费从餐饮烹饪转向家庭烹饪场景,提升了家庭端调味品需求,面向消费者的部分调味品企业在此期间保持了良好增长,使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05%、16.30%。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达5133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将达5925亿元。

近年来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尤其是2020年、2021年由于外部环境影响使调味品消费从餐饮烹饪转向家庭烹饪场景,提升了家庭端调味品需求,面向消费者的部分调味品企业在此期间保持了良好增长,使得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05%、16.30%。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达5133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将达5925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酱油在我国传统调味品行业诸多品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根据数据显示,在我国调味品行业零售额中,酱油醋类占比高达62.6%;其次分别为汤料调味剂、辣椒酱,占比分别为6.9%、5.9%。

目前酱油在我国传统调味品行业诸多品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根据数据显示,在我国调味品行业零售额中,酱油醋类占比高达62.6%;其次分别为汤料调味剂、辣椒酱,占比分别为6.9%、5.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产量规模保持逐年上升趋势,百强企业产量在近两年有所下滑

产量规模保持逐年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调味品产量为1785.4万吨,同比增长9.73%。估计2022年我国调味品产量可达1943.8万吨,同比增长8.87%。

产量规模保持逐年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调味品产量为1785.4万吨,同比增长9.73%。估计2022年我国调味品产量可达1943.8万吨,同比增长8.8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调味品行业百强企业产量在近两年有所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百强调味品生产总量为1749.4万吨,同比下降1.5%。

调味品行业百强企业产量在近两年有所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百强调味品生产总量为1749.4万吨,同比下降1.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销售规模保持逐年上升趋势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调味品在居民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近年随着居民消费升级,人们对调味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同时受疫情影响,居家烹饪的人数增加,其消费调味品的支出也有所提升,调味品产业面向家庭端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调味品年度消费支出调查显示,有近九成消费者的调味品年度支出在300元以内。其中30.3%的受访消费者表示调味品年度消费支出在101-200元之间。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调味品在居民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近年随着居民消费升级,人们对调味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同时受疫情影响,居家烹饪的人数增加,其消费调味品的支出也有所提升,调味品产业面向家庭端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调味品年度消费支出调查显示,有近九成消费者的调味品年度支出在300元以内。其中30.3%的受访消费者表示调味品年度消费支出在101-200元之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调味品行业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317亿元,同比增长15.64%。2022年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百强调味品销售收入为1363.8亿元,同比增长6.9%。

近年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调味品行业百强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317亿元,同比增长15.64%。2022年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百强调味品销售收入为1363.8亿元,同比增长6.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销售渠道呈现多元化特征线上规模持续扩张

近年来调味品渠道呈现多元化特征,除传统的餐饮、家庭 和工业渠道,外卖、新零售等渠道也在快速发展。,调味品企业在传统优势 渠道面临增长瓶颈的时候,并购整合是调味品企业拓展渠道的可行路径, 从单一渠道走向多渠道发展。

目前我国调味品产业的分销模式主要以线下渠道为主,但互联网经济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线上渠道凭借着精准抵达目标客户与有效运用资源的特点,调味品的渗透率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根据相关数据显示,80.5%消费者倾向于在线上渠道购买调味品,80.0%的受访消费者表示商超也是其主要购买途径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影响的持续加深,线上购买渠道成为了调味品的重要分销渠道之一,未来调味品线上销售通道也将持续扩张。

目前我国调味品产业的分销模式主要以线下渠道为主,但互联网经济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线上渠道凭借着精准抵达目标客户与有效运用资源的特点,调味品的渗透率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根据相关数据显示,80.5%消费者倾向于在线上渠道购买调味品,80.0%的受访消费者表示商超也是其主要购买途径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影响的持续加深,线上购买渠道成为了调味品的重要分销渠道之一,未来调味品线上销售通道也将持续扩张。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竞争情况

近年随着我国调味品行业品牌企业日益强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快速发展,品牌企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目前我国调味品行业大体可分为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以海天味业为代表,这类企业为行业龙头企业,其调味品产品品类全面,总营收规模超过150亿元;第二梯队以李锦记、老干妈为代表,,这类企业的调味品产品品类丰富,总营收规模在30-150亿元之间;第三梯队是以恒顺、加加为代表,这类企业的调味品产品多侧重于某一品类,营收规模小于30亿元。

目前我国调味品行业仍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十几年以来,在我国调味品市场上,头部企业一直保持着领先性的竞争优势,但是在这些企业内部,以及在拥挤圈层的中腰部企业之间,彼此竞争地位的替换与波动极度频繁、激烈。总体来看,目前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天花板尚未被触及,调味品市场的增长潜力,也加剧了赛道竞争的白热化。

根据2023年上半年上市企业业绩报来看,“一超多强”的局面未被打破,虽然营收不及梅花生物,但从净利润来看,最赚的企业依然是海天味业。数据显示,上半年海天味业以30.96亿元的净利润占据龙头位置,其次是梅花生物、安琪酵母,分别实现13.71亿元、6.69亿元净利润。与此同时,仲景食品、莲花健康、日辰股份、安记食品、佳隆股份、加加食品等企业的净利润均不足1亿元。

2023年上半年相关上市企业业绩报情况

企业 营收(亿元) 增速(%) 净利润(亿元) 增速(%)
梅花生物 135.88 -4.44 13.71 -46.77
海天味业 129.66 -4.19 30.96 -8.76
安琪酵母 67.14 10.23 6.69 0.13
雪天盐业 29.38 -10.82 3.33 -27.8
苏盐井神 29.01 -4.23 4.05 -15.97
中炬高新 26.54 0.08 -14.43 -560.78
千禾味业 15.31 50.89 2.57 115.94
江盐集团 14.59 -5.54 2.38 -8.94
天味食品 14.26 17.42 2.08 25.09
涪陵榨菜 13.37 -5.97 4.7 -8.87
恒顺醋业 11.39 -3.71 1.24 -3.43
宝立食品 11.28 23.86 1.66 78.85
莲花健康 9.74 13.15 0.5 57.23
加加食品 8.54 -9.44 0.04 23.48
仲景食品 4.6 10.37 0.9 41.84
安记食品 2.98 25.75 0.21 109.8
日辰股份 1.63 12.3 0.24 -6.79
佳隆股份 1.46 43.83 0.04 186.51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高端化、健康化成为各企业布局的战略高地。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伴随着消费群体的多元化,消费者从过往单一注重安全、品质的消费诉求,逐步向营养健康、功能多样、体验升级等综合诉求转变。

为顺应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海天味业推出低盐、零添加、铁强化等各种优质产品。涪陵榨菜在榨菜品类基础上,打造轻盐健康榨菜的大市场,布局下饭菜品类全国销售网络。加加食品表示,2023年以“零添加”战略单品为主要发力点,同时继续推进“减盐”等系列大单品。恒顺醋业选择推进“金优零添加”产品,并通过冠名“非诚勿扰”栏目,扩大“金优零添加”产品知名度。而随着布局健康调味品的企业增多,同质化趋势也越发明显,在健康调味品赛道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将成为企业制胜点。(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佐餐卤制食品行业打开成长新空间 竞争仍以区域扩张为基调 头部企业存较大整合空间

佐餐卤制食品行业打开成长新空间 竞争仍以区域扩张为基调 头部企业存较大整合空间

近年来,佐餐卤味品牌注重满足消费者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需求,通过创新产品、改进服务模式等方式,丰富产品的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美食体验。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茶饮料行业稳健增长 有糖茶占据主导地位 全渠道布局加速推进

我国茶饮料行业稳健增长 有糖茶占据主导地位 全渠道布局加速推进

近年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叠加文化因素助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无糖、少糖的茶饮料,使得无糖茶占比不断上升。有数据显示,2023年4月到2025年3月,在茶饮料市场中,无糖茶占比从24%提升到了33%。

2025年11月04日
减糖控糖趋势推动无糖饮料市场持续增长 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且年轻化明显

减糖控糖趋势推动无糖饮料市场持续增长 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且年轻化明显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减糖、控糖已成为一种全民饮食风尚,并构成了无糖饮料市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5-2024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2.6亿元上升至570.5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3.2%。而这一消费趋势的推动力来自多个方面:年轻群体为身材管理

2025年11月03日
从暴涨到理性回归 从价格战转向产品竞争 我国无糖茶市场迈入更细分、成熟阶段

从暴涨到理性回归 从价格战转向产品竞争 我国无糖茶市场迈入更细分、成熟阶段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不断追求,无糖茶销售额暴涨,成无糖饮料热门品类之一。根据数据,2024年1-9月我国无糖茶销售额增速维持在20%以上,其中1月、2月分别暴增110%、121%。截至2024年底,我国无糖茶销售额占无糖饮料总销售额的比重已达40%,与无糖碳酸饮料的占比差距快速缩小。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稀奶油行业呈健康、高品质消费趋势 进口依赖度较高 安佳、三花占据领先地位

我国稀奶油行业呈健康、高品质消费趋势 进口依赖度较高 安佳、三花占据领先地位

稀奶油是各类烘焙食品、甜品、饮料的重要原料,能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口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转变,我国稀奶油需求释放。2019-2023年我国稀奶油需求量由63.19万吨增长至69.89万吨,预计2024、2025年我国稀奶油需求量达73.04万吨、76.67万吨,同比增长4.5%、5.0%。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近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我国特膳食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特膳食品市场规模从73 亿元左右增长至232亿元,五年间实现了三倍增长。预计2025年这一市场将突破 286 亿元。分析认为,这一增长的背后,是多重社会因素的叠加驱动: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亿带来的慢性病营养需求

2025年10月29日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量贩零食行业开启“大浪淘沙”:质量竞争取代规模扩张 龙头品牌盈利能力有望突破

得益于市场发展一路向上,近几年我国量贩零食店也开启“狂飙”模式。2020年时,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仅1000多家,到2023年已激增至2万家以上。2024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数量已超过4万家,较2021年增长近5倍,头部品牌如“好想来”“鸣鸣很忙”门店均超1.5万家,日均新增门店20家。2025年我国量贩零食门店数量有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适老食品行业供给侧严重不足 政策利好+企业布局下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国内市面上的专业适老食品占比不足5%。适老食品上游主要包括食品原料、食品辅料、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等原材料,其中食品原料价格呈现显著品类差异,薯类、叶菜类等基础蔬菜从产地到销地存在明显价格加成,而百合等特殊食材则出现价格倒挂现象。

2025年10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