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煤电行业:短期内仍是我国电力供应主体 容量电价机制“靴子”落地助力转型

煤电一般是指以煤为动力来源的发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全国电力来源的70%左右。

一、煤炭产量保持增长,且短期内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根据《2021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至2020年末,世界煤炭探明储量最大的前10个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德国、印度尼西亚、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上述10个国家煤炭探明储量合计约974,727.00百万吨,占世界煤炭探明总储量的90.75%。其中我国煤炭探明储量143,197.00百万吨,占全球比重13.33%,位居第四。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从粗放式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实现了从人工和半机械化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了煤炭的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利用水平,目前行业正处于稳定发展周期,产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煤炭产量完成 45.6 亿吨,比上年增长 10.5%。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从粗放式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实现了从人工和半机械化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了煤炭的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利用水平,目前行业正处于稳定发展周期,产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煤炭产量完成 45.6 亿吨,比上年增长 10.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煤炭需求增速持续放缓,但受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增长带动,世界煤炭需求总量仍然增加,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产煤国和煤炭消费国,仍在国内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且作为兜底保障能源,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和能源安全考虑,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54.1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占比最大。

虽然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煤炭需求增速持续放缓,但受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增长带动,世界煤炭需求总量仍然增加,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产煤国和煤炭消费国,仍在国内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且作为兜底保障能源,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和能源安全考虑,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54.1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占比最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二、煤电仍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

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而为应对我国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电力建设大规模展开。近年来我国电力运营情况良好,各项指标呈稳定增长态势,电力供应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截至2022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6亿千瓦;发电量高达88487亿千瓦时,同比上涨3.7%,全球占比扩张至30.34%,继续是全球电力第一生产大国。

而为应对我国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电力建设大规模展开。近年来我国电力运营情况良好,各项指标呈稳定增长态势,电力供应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截至2022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6亿千瓦;发电量高达88487亿千瓦时,同比上涨3.7%,全球占比扩张至30.34%,继续是全球电力第一生产大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持续推进,风电和光伏正处于高增长阶段,但其绝对增量有限,虽然火电发电量占比逐步下降,但其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同比上升。基于确保能源安全以及绿色低碳转型的综合考究,煤电仍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体,其增长将带动动力煤消费需求的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燃煤发电装机约11.2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的43.8%;煤电发电量为5.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58.4%,降低1.7个百分点。可见煤电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燃煤发电装机约11.2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的43.8%;煤电发电量为5.0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比重为58.4%,降低1.7个百分点。可见煤电仍是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煤电转型正当时,定价机制调整的“靴子”落地

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发改运行〔2021〕1519号)(以下简称《通知》),旨在通过实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进一步降低煤电机组能耗,提升灵活调节能力和清洁高效水平。为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做出重要贡献,预计“十四五”期间煤电改造容量合计600GW。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煤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近年随着“双碳”能源转型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支撑性电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不足与低谷时段消纳问题同时存在,提升了对电力可靠性的需求,迫切需要煤电更好发挥基础性支撑调节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煤电功能定位的转变,其价格机制也需要进行相应地调整,即我国现行的单一电量电价机制无法充分体现煤电的系统支撑调节价值。

近年随着“双碳”能源转型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支撑性电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不足与低谷时段消纳问题同时存在,提升了对电力可靠性的需求,迫切需要煤电更好发挥基础性支撑调节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煤电功能定位的转变,其价格机制也需要进行相应地调整,即我国现行的单一电量电价机制无法充分体现煤电的系统支撑调节价值。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上述背景下,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明确了政策实施范围、容量电价水平、容量电费分摊机制与容量电费考核机制,并自2024年1月1日起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煤电实行两部制电价政策。《通知》提出,综合考虑各地电力系统需要、煤电功能转型情况等因素,2024-2025年,多数地方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为30%左右即每年每千瓦100元,部分煤电功能转型较快的地方适当高一些;2026年起,各地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提升至不低于50%,即每年每千瓦165元。

在上述背景下,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明确了政策实施范围、容量电价水平、容量电费分摊机制与容量电费考核机制,并自2024年1月1日起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对煤电实行两部制电价政策。《通知》提出,综合考虑各地电力系统需要、煤电功能转型情况等因素,2024-2025年,多数地方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为30%左右即每年每千瓦100元,部分煤电功能转型较快的地方适当高一些;2026年起,各地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提升至不低于50%,即每年每千瓦165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相关人士分析,此次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建立,对于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双碳”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持续完善适合新型电力系统的多层次价格体系,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根据相关人士分析,此次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建立,对于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双碳”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持续完善适合新型电力系统的多层次价格体系,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另外此次建立容量电价机制采取了明确预期、逐步提高的方式,既释放清晰明确的信号,稳定煤电行业预期、为企业吃下“定心丸”,又有利于凝聚各方共识,确保机制平稳实施。据了解,目前我国对煤电实行单一制电量电价,即煤电只有发电才能回收成本。而新推出的两部制电价包括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其中容量电价是为回收煤电机组固定成本而专门制定的电价,也就是说容量电价相当于“底薪”,即便煤电不工作也能获取稳定收入;电量电价则是“奖金提成”,根据发电量多少获取相应报酬。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头部企业扩产意愿不强 石英砂行业供给受限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拉动需求增长

头部企业扩产意愿不强 石英砂行业供给受限 半导体、光伏等领域拉动需求增长

近年来我国石英砂产量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但仍然以普通及精制石英砂为主。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石英砂产量为9407吨,其中普通石英砂的产量占比为49.7%,精制石英砂的产量占比为42.6%,高纯及超高纯石英砂的产量占比为7.7%。

2023年12月05日
我国钒行业资源短期产能增量有限 全钒液流电池领域需求尚未打开

我国钒行业资源短期产能增量有限 全钒液流电池领域需求尚未打开

根据USGS数据,2022年全球钒储量为2600万吨,同比增长8.3%,主要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及南非,其中中国储量占比37%,澳大利亚占比29%,俄罗斯占比19%,南非占比14%。在产量方面,2022年全球钒产量为10万吨,中、俄、南非占比较大,产量分别占比70%、17%、9%。

2023年12月02日
“零碳乡村”模式逐渐形成 我国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趋理性 市场呈良性竞争

“零碳乡村”模式逐渐形成 我国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趋理性 市场呈良性竞争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67.14GW,占光伏新增装机总量的52.07%;2022年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157.62GW,占光伏装机总量的40.21%;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225.26GW,占光伏装机总量的43.29%。

2023年12月02日
工控电源行业:下游工业自动化需求提升  市场技术仍处于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阶段

工控电源行业:下游工业自动化需求提升 市场技术仍处于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阶段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工厂自动化和企业信息化均需要大量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市场潜力巨大,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2611亿元,同比增长3.2%。预计2023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达2822亿元。

2023年11月27日
各大厂商积极推进相关产品应用 我国光伏SiC器件行业需求基础良好

各大厂商积极推进相关产品应用 我国光伏SiC器件行业需求基础良好

据数据显示,2023年1-8月,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0541万千瓦,同比增长44.4%;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1316万千瓦,同比增加6869万千瓦。

2023年11月25日
我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我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我国先进陶瓷材料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多应用于军工、通讯、半导体、工业结构件、消费电子、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由于环保需求和先进材料需求的增加,我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2年达到922亿元。

2023年11月22日
我国热力行业:供热能力与需求量不断提升 经营主体由单一国营企业变为多种所有制模式

我国热力行业:供热能力与需求量不断提升 经营主体由单一国营企业变为多种所有制模式

热力行业市场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地区气候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随着上述因素的不断利好,热力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中国热力行业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226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024亿元,五年间复合增长率为7.55%,具体如下图所示:

2023年11月22日
用气人口数量增多带动智能燃气表行业增长 IC卡智能燃气表占据主导

用气人口数量增多带动智能燃气表行业增长 IC卡智能燃气表占据主导

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智能燃气表需求量由2748万台增长至4348万台,智能燃气表市场规模由56亿元增长至88亿元。2022年我国智能燃气表需求量约为4810.4万台,智能燃气表市场规模约为96亿元。

2023年11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