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反渗透膜最大下游市场为工业,其在电子芯片制造、光伏太阳能生产、医药精细化工等对水质要求近乎苛刻的行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近年来,反渗透膜应用领域持续拓展至海水净化、饮用水净化等领域,为行业带来新增长点。
我国反渗透膜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国产企业紧跟海外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中时代沃顿已处于竞争第一梯队。但目前国产品牌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在小型工业水处理项目中占主导,而在商业应用端,工业海水淡化及苦咸水淡化工程中,国外高端品牌仍是项目首选,因此,高端反渗透膜国产化空间广阔。
一、工业领域是反渗透膜最大下游市场,市场份额约为65%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反渗透膜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显示,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其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胶体、有机物等。
在电子芯片制造、光伏太阳能生产、医药精细化工等对水质要求近乎苛刻的行业中,反渗透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目前工业领域是反渗透膜最大下游市场,约占65%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海水净化等下游市场需求增多,为反渗透膜行业带来新增长点
膜是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构件。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来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随着材料科学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反渗透膜的性能不断提高,成本逐渐降低,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为行业带来新增长点。
在海水净化领域,2019-2023 年,反渗透膜法在我国海水淡化工程中技术占比逐年提高,每年增加 1 个百分点以上,至2023 年占比达 67.24%。由于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被杂质堵塞和污染,造成产水量小、产水质量无法满足要求,为确保反渗透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定期对反渗透膜进行更换,海水淡化领域对反渗透膜具有大量可持续的需求。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饮用水净化领域,净水设备核心处理技术主要分为反渗透、纳滤、超滤和活性炭四种,其中又以反渗透核心技术为主。根据数据,反渗透净水器在我国净水器市场占据主要地位,线上线下总销售额占比超过 8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显示,自 2014 年以来,我国反渗透膜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0%,2023 年我国反渗透膜市场规模约为 116 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反渗透膜市场规模超13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国产反渗透膜发展快速,但高端领域竞争力仍有待提升
我国反渗透膜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内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但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企业逐渐崭露头角。近年来,国产企业紧跟海外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中时代沃顿已处于竞争第一梯队。
我国反渗透膜行业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 时间 | 发展情况 |
起步阶段 | 1966-1985年 |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意识到海水淡化的重要意义,推动发展海水资源的脱盐技术。1966年,国家科委决定在全国开展海水淡化会战,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同年,山东海洋学院化学系国家海洋局一所、中科院青岛海洋所和中科院化学所在我国首先发非对称酸纤维素反渗透膜。1975-1982年,高从增先生主持“三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及组器的研究”,成功研发出国产化CTA中空纤维反渗透膜。1984年,我国已经研制出一批具有一定水平和实用价值的非对称反渗透膜,从事反渗透膜研究的单位超过20个,遍及多个省市。 |
国产化制造与应用阶段 | 1986-1995年 | 1985-1988年,辽宁兴城8271厂从美国引进了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和元件生产线。1980年代末,中国初步完成从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的过渡,自主研制成功多款性能与国外同期产品水平相近的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产品。 |
国产膜品牌停滞阶段 | 1996-2005年 | 自20世纪90年代起,基于聚酰胺材料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卷式器件风靡全球。当时国内虽然已经具备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研发能力但申于原材料及基础工业条件限制,生产的膜器件性能偏低,生产成本高,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上世纪末多家企业从国外引进复合膜生产线,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上世纪末,多家企业从国外自进复合膜生产,但由于多种因素制药,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
技术引进与吸收阶段 | 2006-2015年 | 中国开始重视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00年,杭州水处理中心组建北斗星膜制品公司,全套引进美国反渗透复合膜的生产线和相关工艺。2001年,时代沃顿从美国引进反渗透膜全流程生产线和工艺技术,研发制造出多种膜元件。多家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国产化生产,逐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
快速发展阶段 | 2016年至今 | 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研发的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反渗透膜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企业如沃顿科技、唯赛勃、三达膜等逐渐崛起,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内企业在产品性能、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头部企业的差距正逐渐缩小。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但目前国产品牌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在小型工业水处理项目中占主导,而在商业应用端,工业海水淡化及苦咸水淡化工程中,国外高端品牌仍是项目首选,因此,高端反渗透膜国产化空间广阔。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